初中初二語文張岱《湖心亭看雪》說課稿

字號:

《湖心亭看雪》說課稿
    [創(chuàng)意說明]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提出了要求:“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手法,能粗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雅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苯Y合《湖心亭看雪》這篇課文的特點,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一點暢想,有一點創(chuàng)造,我設計了這堂“活動板塊型”課式,意在用多樣式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活動中交流、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對話、在活動中體驗,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了解雪后西湖的美景,感受作品所描寫的景物和畫面。
    3、領悟作者的志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難點]
    俄羅斯作家契訶夫在談創(chuàng)作體會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簡潔是力才的姊妹,寫得有才華就是寫得短?!边@篇《湖心亭看雪》就是好的證明。全文不過一百六十個字,卻把湖心亭的夜間雪景寫得氣象混茫、恍惚迷離,把作者擁毳圍爐、深夜觀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懷展現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把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及理解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定為這篇文章的重難點。
    [教學方法]
    1、自學法。學生借助課文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大意。
    2、討論分析法。通過提問、課堂討論,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3、品讀法,感受文章的美點
    [教學手段]
    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使課堂講解顯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先檢查學生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描寫西湖的詩詞,然后進入“西湖名詩大拼盤”,大家共同欣賞西湖名詩句并談談閱讀后的感受。
    2、作者簡介:
    第一板塊:朗讀釋疑活動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朗讀和質疑解惑,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先聽配音朗讀,然后學生齊讀。
    2、學生自主學習,借助課文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了解課文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提出疑問。
    3、老師釋疑,講解重點字詞及難懂的句子。
    第二板塊:探究活動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提問和課堂討論,理解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一共設計了四個問題,四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緊扣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1、作者是在什么環(huán)境、什么時間、以什么方式去往湖心亭,這一舉動有何意味?
    2、湖上的長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的筆下為何是“一痕”“一點”又“一芥”?
    3、文章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是不是矛盾?
    4、舟子用“癡”來形容作者,這個“癡”字有什么含義?
    第三板塊:品讀活動。
    在反復品讀中進行品析、品味、品評,通過三個句式說話,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一讀,品詞語
    學生以“我認為詞(字)用得好,寫出了”為話題發(fā)言。
    二讀,品美點
    學生以“我認為句美,寫出了”為話題發(fā)言。
    三讀,品情感
    學生以“我從文中處,理解了作者的心情”為話題發(fā)言。
    第四板塊:創(chuàng)新活動
    根據文章內容、意境、情感,創(chuàng)作一幅對聯(lián)。老師給出上聯(lián),學生對下聯(lián)。學生若對出佳句,予以展示,進行鼓勵。
    上聯(lián):賞雪景寄情山水下聯(lián):品詩人感悟意境
    上聯(lián):獨駕小舟賞雪景下聯(lián):偶逢知己飲亭中
    課文小結:
    一篇短小的小品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像夢一樣的冰雪世界。在這里有神奇的景、有高雅的情,記敘、寫景和抒情水乳交融、渾化無跡,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大家也許覺得張岱很神秘,其實不然,想想你自己,也許就曾在如潑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澆個透濕也不在乎;也許就曾把自己關進小屋,獨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樂。也許就曾經長久地抬頭仰望星空,不為別的,只為感受那份寂靜。在那一刻,甩甩頭,讓所有的煩惱都隨風飄散;在那一刻,你也許想到了“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所以,當我們品讀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張岱離我們并不遠,他在穿越時空的隧道,和我們的心靈進行對話,一同去感受那份孤獨,一同去感受那份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