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歷史學基礎測試題及答案(3)

字號:

>>>熱門推薦:2017年考研報名時間、報名入口專題
    新東方網(wǎng)校推薦:2017年考研政治、英語、數(shù)學課程?。↑c擊進入免費試聽>>
    


    一、選擇題
    1.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歷史的進步,主要是因為王位世襲制()
    A.代表了先進階級的利益B.是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結果和進步的要求
    C.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D.是華夏族開始形成的標志
    2.據(jù)史書記載奄國(今山東曲阜)曾隨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長子伯禽于奄國稱魯,并轄“殷民六族”?!耙竺瘛敝福?)
    A.夏人后裔B.商代遺民C.周朝百姓D.少數(shù)民族
    3.對唐兩稅法的表述不恰當?shù)囊豁検?()
    A.取消戰(zhàn)國以來的人頭稅B.改變以往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
    C.以征收土地稅為主D.在均田制被破壞的情況下實行
    4.我國經(jīng)濟重心開始南移,是在 ()
    A.貞觀之治時期B.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C.開元盛世時期D.安史之亂以后
    5.北宋掌握地方監(jiān)督權的是 ()
    A.通判B.刺史
    C.按察使司D.御史大夫
    6.毛澤東“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在實踐中得以確立是在:()
    A.“八七”會議上B.文家市決策
    C.三灣改編D.南昌起義
    7.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九一八”事變的直接原因是:()
    A.1927年東方會議決策B.1929年世界資本主義經(jīng)濟危機波及日本
    C.反動派正全力圍剿紅軍D.歐美列強無暇東顧
    8.“中國今日鄭重聲明,中國之領土主權,已橫受日本之侵略,《國聯(lián)盟約》《九國公約》《非戰(zhàn)公約》,已為日本所破壞無余……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wèi)權以應之?!?這一文獻的發(fā)表表明()
    A.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的確立B.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終建立
    C.表明國民政府決心“抵抗暴力”D.日本誘降政策的破產(chǎn)
    9. 1946年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受到普遍歡迎,主要原因是()
    A.簽訂了《雙十協(xié)定》,停止內(nèi)戰(zhàn)
    B.出現(xiàn)了“和平、民主、團結”的局面
    C.通過了有利于實現(xiàn)民主政治與和平建國的決議
    D.解決了政治民主化和軍隊國家化問題
    10.第一批國營企業(yè)建立在()
    A.建國初期B.三大改造時期
    C.一五計劃完成后D.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來以后
    11.下列關于希臘化時期的文化,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指從亞歷山大東征到托勒密埃及被并入羅馬帝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文化
    B.仍屬于希臘文化的范疇,但與古典時期的希臘文化有明顯不同
    C.希臘一體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結合,消極沒落的個人主義和眼界開闊的世界主義相并存,是這一文化的基本特征
    D.希臘化時期的文化中心在雅典
    12.元首制的建立者是()。
    A.愷撒B.屋大維C.蘇拉D.馬略
    13.莫臥兒帝國時期柴明達爾的構成與德里蘇丹國時期有不同的是()。
    A.土著部落酋長B.印度封建王公
    C.貴族應遵守的政治規(guī)范D.穆斯林戰(zhàn)士
    14.早期資產(chǎn)階級革命主要的成就是()。
    A. 完成了人類社會向資本主義的過渡
    B.使資本主義由手工業(yè)向機器大工業(yè)過渡
    C.確立起資本主義社會的若干基本原則
    D.徹底摧毀了歐洲封建制度
    15.19世紀末,非洲反帝斗爭,取得勝利并保持了國家獨立的一場戰(zhàn)爭()。
    A.阿拉比抗英戰(zhàn)爭B.蘇丹馬赫迪起義
    C.埃塞俄比亞抗意戰(zhàn)爭D.阿爾及利亞反法起義
    16.1804年3月21日是法國人民憂喜交加的日子:剛頒布的《拿破侖法典》規(guī)定了法國人民享有的民事權利,但已婚婦女仍未享有公民權。對這部法典比較確切的評價是:()
    A.進步大于局限B.歧視婦女一無可取
    C.因有局限無法實行D.長久實行沒有改變
    17.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類交通發(fā)展的大特點是進入了()
    A.立體交通時代B.全球交往時代
    C.平面交通時代D.電氣時代
    18.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與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的相似之處是()
    A.都處于封建社會初步形成的鐵器時代B.矛頭都指向奴隸制殘余
    C.都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提出了新內(nèi)容D.都在思想領域中重視人的作用
    19.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發(fā)展上的一個里程碑,哪些國家的當時興衰受其直接影響?()
    ①中國②英國③西班牙④意大利
    A.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的前提條件是()
    A.光榮革命的成功B.《王位繼承法》的制定
    C.1832年議會改革的完成D.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二、名詞解釋
    21.屯田
    22.戡亂總動員
    23.腓尼基字母
    24.大*書
    三、簡答題
    25.簡述“八王之亂”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影響。
    26.述評孫中山的舊三民主義。
    27.如何評價君主立憲派統(tǒng)治。
    一、選擇題
    1—5. B BA D A6—10.C B C C A 11—15. D B C C C 16—20. A A D B A
    二、名詞解釋
    21.為了解決軍隊的糧食問題,曹操接受了棗祗、韓浩等人的建議,實行屯田。屯田分軍屯民屯兩種,民屯由典農(nóng)中郎將、典農(nóng)校尉、屯田都尉負責;軍屯由司農(nóng)、度支校尉、度支都尉負責。民屯的農(nóng)民稱屯田客或典 農(nóng)部民,與國家按四六或對半分成。軍屯的生產(chǎn)者稱屯田兵或田卒。屯田制度促進了北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恢復和發(fā)展。
    22.政府為了挽救危機,在一九四七年七月四日舉行的第六次“國務會議”上,通過了蔣介石交議的所謂“厲行全國總動員,以戡平*叛亂,掃除民主障礙,如期實施憲政,貫徹和平建國方針案”, 并頒布了“總動員令”。七月七日,蔣介石發(fā)表了“戡亂建國”演說,七月十八日,政府公布了《動員戡亂完成憲政實施綱要》。此后,又陸續(xù)頌布了一系列反動法令。各省市參議會和所謂“人民團體”紛紛通電表示擁護“戡亂”,并在各地召開“戡亂建國動員大會”。這就是“戡亂總動員”。
    23.腓尼基字母在公元前1000年出現(xiàn),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來。腓尼基字 母是腓尼基人用以書寫他們的腓尼基語。腓尼基語是一種北閃族語言。現(xiàn)在的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臘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像希伯來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樣,都是輔音字母(abjad),沒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號,字的讀音須由上下文推斷。腓尼基銘文曾在考古遺址中發(fā)現(xiàn),包括一些腓尼基城市及地中海周邊的殖民地,例如比布魯斯(在現(xiàn)今的黎巴嫩)和迦太亞(在現(xiàn)今的突尼斯)。
    24. 1641年11月22日,長期國會又通過大《大*書》204條。列舉了查理一世近十年來的一系列罪行,指出天主教復辟的嚴重危險,提出了進一步改革的要求,如實行工商業(yè)活動自由,建立大臣對國會的負責制度,限制主教的權力等等。《大*書》成為(英國革命初期)資產(chǎn)階級和新貴族反對封建主義的政治綱領。查理一世拒絕簽署《大*書》并且撤銷國會衛(wèi)隊,於1642年1月4日親率幾百名衛(wèi)隊士兵闖入國會,企圖逮捕友姆、漢普敦等五名反對派領袖.結果遭到二千名武裝市民和許多群眾的攔阻,國王的陰謀遭到了失敗。
    三、簡答題
    25.“八王之亂”發(fā) 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封制。晉武帝為了維護和鞏固司馬氏集團的統(tǒng)治,大封宗室為王,允許王國置軍,取消州、郡武備。隨著諸王勢力發(fā)展和西晉中央政治制度的,發(fā)生了爭奪高統(tǒng)治權的“八王之亂”。長達十六年的戰(zhàn)亂,造成了嚴重后果,給北方地區(qū)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社會生產(chǎn)受到嚴重破壞;諸王間的互相殘殺, 削弱了西晉王朝的力量,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26.孫中山的舊三民主義是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舊三民主義在當時是一個比較完備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綱領。它的提出,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一個巨 大進步。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nèi)容,以武力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其中含有反帝思想。民權主義,是指“創(chuàng)立民國”。民生主義,是指 “平均地權”,主要是用以反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xiàn)資本主義的土地國有制。
    但是,舊三民主義并不是一個徹底反帝反封建的綱領。它反映了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革命性與妥協(xié)性。盡管舊三民主義存在著時代的和階級的局限性,但它在當時還是革命的進步的。它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并試圖用革命的手段來解決這些矛盾。這就使它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成為同盟會和革命派的戰(zhàn)斗旗幟。它對指導革命戰(zhàn)爭派與保皇派的論戰(zhàn),動員群眾起來進行反對封建帝制、建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斗爭,促進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和取得一定的勝利,都起了很大的鼓舞和指導作用。
    27. A、否定和批判觀點
    第一種觀點對君主立憲派的作用予以否定和批判,認為他們投身革命是假,阻止革命、反對革命是真。君主立憲派在革命中只是保護了大資產(chǎn)階級的私有財產(chǎn),在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方面無所作為;君主立憲派還同封建勢力妥協(xié),反對建立共和制 度;君主立憲派站在人民的對立面,實行了一系列反人民的政策。
    B、肯定的評價
    第二種觀點主張對君主立憲派給予肯定的評價,值得肯定之處有以下幾點:(1)法國革命中摧毀舊的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任務是在君主立憲派統(tǒng)治時期完成的;(2)立憲派政府實行了一系列反封建的綱領和政策,如制定并通過了《宣言》,制定了《1791年憲法》,沒收了教會和逃亡貴族的財產(chǎn),取消教會什一稅和領主法庭等,廢除農(nóng)奴制,取消內(nèi)地關卡等。學者們還認為,實行君主立憲制是由當時的經(jīng)濟基礎決定的,也是當時資產(chǎn)階級各派的共同主張。立憲派提出私有財產(chǎn)不可侵犯,是把矛頭指向封建王室的,本質(zhì)上是反封建的。他們雖然采取了一系列反人民的措施,但他們的著眼點是對付封建勢力的復辟活動的。再有,在三個派別中,立憲派的統(tǒng)治時間長,也穩(wěn)定,說明君主立憲制在一定時期內(nèi)是符合法國國情的。還有學者認為,在熱月黨統(tǒng)治時期,只有君主立憲派在掌權期間所完成的事業(yè)作為真正成熟的革命成果保留了下來,這也說明了他們的歷史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