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父親的遺物中,有一本普通的《新華字典》。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到這本書的。是部隊里發(fā)的,還是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后省下微薄的工資買的?現(xiàn)在再也沒機會問他了。一直以來,它有時候躲在父親的包里,有時候攤開在他的書桌上,有時還會出現(xiàn)在電視機遙控器旁邊。你會忽略它,但每當你要把它忘掉時,它又會出現(xiàn),固執(zhí)而又低調(diào)。書皮差不多都翻爛了;但我依然能從卷起的紙頁間,聞到父親的氣息。
父親沒念過書。他5歲那年,我的爺爺、奶奶都參加了紅軍。爺爺是方志敏部的一名排長,奶奶在蘇維埃紅色政權(quán)政府擔任過婦聯(lián)主席。據(jù)老一輩人回憶,我奶奶能騎馬雙手打槍,英姿颯爽,聲名遠揚。太祖母就是因為爺爺、奶奶參加紅軍,被國民黨兵活活打死,新蓋的房子也被燒光。而我的父親,則在老家替人放牛、放鴨或幫人干些零工,“吃千家飯、穿百家衣”,所謂父母的關(guān)愛或許只能在夢中出現(xiàn);而上學讀書,就更是一種奢望了。
1949年,父親在解放上饒的炮火聲中入伍。第二年,父親所在的部隊轉(zhuǎn)戰(zhàn)福建去貴州,組織上決定讓父親復員到剛組建的上饒縣公安局工作?;蛟S就是從那時開始,他擁有了這本字典。在此后從軍、從警的生涯中,他經(jīng)常上夜校補習,有不認識的字,就用那雙粗大的手,翻閱這本小學生常用的字典。通過這本字典,父親終于達到了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他常常將自己的所學所思一一記錄在工作筆記上,每年都會積攢下厚厚一摞工作筆記。據(jù)父親的一些老戰(zhàn)友們說,父親在會上發(fā)言很精彩,講話的邏輯性、條理性和鼓動性讓他們很長見識。
父親參軍一年后,上饒市組建公安局,父親和一批戰(zhàn)友脫下軍裝,換上警服,成為一名人民警察。1953年全國各地抽調(diào)警察去內(nèi)蒙古,父親帶著我的母親奔赴遙遠的大草原,屯墾戍邊整整20載。20年后,父親再次回到故鄉(xiāng)上饒,從普通工作干起,直至擔任林業(yè)檢查站站長,直到退休;79歲那年,離開我們。
字典陪伴了我父親的大半輩子。而他的一生,也像這本字典一樣,簡單、明了,又內(nèi)涵豐富。
二
父親的字典里,沒有“自我”,只有“家國”。
他的一生遭遇逆境不少,曾經(jīng)歷過黨和民族、國家的許多重大政治變革、社會震蕩,但對自己所抱的信仰卻矢志不渝。他經(jīng)常教導我們:人要懂得感恩,千萬不要忘記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的恩情,做一個正直善良、誠實守信、有益于國家和社會的人。父親一直在用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和積極向上的品德影響著我們。特別是在*期間,父親曾被斗為“黑狗子”,被誣陷為“地主的兒子”,弟弟妹妹經(jīng)常因此遭受欺負,回到家里向他哭訴。他只是把弟弟妹妹攬在懷里,沉默不語。他的愛撫使弟弟妹妹不再哭泣。從他的沉默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堅韌。他的不卑不亢,使我們處驚不變,使我們懂得什么叫堅守,使我們身處動蕩但忠誠不變。
若干年后,我們兄妹7人都長大成人,其中有幾個,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父親剛到內(nèi)蒙古時,沒有房屋、田地和水源,缺衣少暖,一些干警和家屬們目睹如此艱苦的環(huán)境,都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失聲痛哭。父親卻始終鎮(zhèn)定自如,率先搭好帳篷,再發(fā)動戰(zhàn)友們造房子,挖渠引水。沒過多久,就住上了自己建造的房屋。他還在自家房子的周圍開荒種糧,點瓜種菜。每當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家后,他就會牽著我們的手去看草原。草甸子一望無際,和天空一樣遼闊。稀疏的莊稼地增添了許多生氣,不時有野兔被奔馬沖起旋即無影無蹤。馬蹄閃電般地擊起團團黃沙土,遠遠望去,一溜煙霧緊貼草尖滾動再無聲散盡。特別是黃昏時分,當天邊開始呈現(xiàn)橙黃色,那顆太陽就顯得特別大,被莊稼支撐一會就墜落了。天突然就昏暗了許多,原野在這時候就變得模糊,幾乎是一種顏色。連人也變得含含糊糊差不多和天地融成一體。這時候,父親會拉起二胡,母親坐在父親的對面,伴唱著《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那動人的旋律和美妙的歌聲在草原上飄得很遠。那是怎樣艱難而又快樂的歲月啊,父親在那個年代里支撐起了一個幸福的家。
而父親與母親,他們的情感也在這一剎那在我們的記憶中定格。他們似乎永遠都是溫吞吞的,永遠都是溫情脈脈。在我的記憶里,似乎沒見激烈地爭吵發(fā)生在他們之間。他們倆給我們的總是親切溫和的印象,他們說話聲音也是,父親的低沉,母親的輕柔。母親稱呼父親,總是只喊名字的后兩字。上了年紀后,就喚“老頭子”。開始,我聽出的是親昵;后來我聽出的是依賴。而父親叫母親更奇怪,他總是叫母親菊花,母親在他的眼里,似乎永遠都長不大,永遠都需要他的呵護。他們把這溫柔與細膩一并傳導給了后代。夢里縈懷,這一幕幕,在以后的歲月中,猶如放電影一般,讓我們回味和留戀。以至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也總嘗試著,在我與妻子之間演繹著父親與母親的這種旖旎情態(tài),重現(xiàn)父親與母親之間的那份溫情,那是我對婚姻生活永遠地期待與渴望。每當我想家的時候,情景總落在父親、母親那滿足的目光里,那是一番多么美好而愜意的景致啊!
三
父親的字典里,“服裝”條目下,排在第一的永遠是“軍裝”。
1949年5月3日,解放上饒的炮火,把父親吸引到了革命的隊伍。5月5日,父親跑到金龍崗,找到當時駐扎在那里的二野部隊,報名參軍。上午報名后,中午就留在部隊吃飯了。下午,父親就領(lǐng)到了一套軍裝。從此,父親就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父親一生摯愛軍裝。先是軍服,后來是警服。在我的記憶中,幾乎沒見過他穿過一整套的便裝。要么制式上衣,要么軍褲,要么解放鞋。解放初期,父親背井離鄉(xiāng),遠赴內(nèi)蒙古工作,條件極其艱苦,穿的那一身舊軍裝總是縫縫補補。他經(jīng)常對母親說,他最喜歡穿的衣服是軍裝,最合意穿的鞋子還是解放鞋。紀律嚴明的軍營和警局,造就了他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的作風和一絲不茍、忠心耿耿的品質(zhì)。他雖出身寒門,也遭受過太多的艱難困苦,但不論身居何職,他始終保持著對工作認真負責。即使后來家庭生活條件提高了,他還是非常注重節(jié)儉,決不浪費奢侈。我記得,那些年,雖然擔任著管理工作,但父親總能公私分明,從不貪占一分一毫。即使后來回到上饒,擔任檢查站長,手中有權(quán)力,始終潔身自好,幾乎是“六親不認”,不讓林場一根木頭流失,想方設法把工作干好,在組織和同事們中有口皆碑。父親總是不停地忙碌著,不知疲倦地工作,在林業(yè)工作的十幾年里,他的足跡踏遍了上饒的山山水水,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所從事的工作。
這使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1973年我高中剛畢業(yè)后,那時還沒有恢復高考,何去何從,心思不定,萌生要當兵走出去的念頭。家里其他人都反對,讓我去學手藝,做木工。只有父親堅定不移地支持我。那是一個寒冷的清晨,父親說,去吧,到部隊去!當一個好兵,為家爭光為國爭光。我永遠記住了父親說的這句話。
我知道,很多年以來,其實在父親的心里,他總是把我高看一眼。我參軍入伍到了部隊后,有時給家里寫信也不多,但父親的信是很有規(guī)律的每兩月一封,內(nèi)容或鼓勵或鞭策,除了再三囑咐我在部隊好好干、不斷進步以外,每封信的最后都是這兩句話:家中平安,吾兒勿牽掛,切記!當兵第三年,父親專程到部隊探望我,聽了連長、指導員對我的情況介紹,得知我不但當了班長,還光榮地加入了黨,欣慰不已。在我此后數(shù)十年的軍旅生涯里,我每進一步,他都會為我高興,為我而感到驕傲。父親說,我們陳家能出你這樣一個大官,是我們家的造化,是黨和組織的培養(yǎng)。我也一直謹記父親的教誨,兢兢業(yè)業(yè)、勤奮工作,為部隊的建設事業(yè)殫精竭慮。每當我工作急躁時,就會想起父親教育我的“遇事要三思而后行”;每當碰到困難時,就會想到父親的執(zhí)著和樂觀主義精神;每當我遇到壓力,我就想起父親的叮囑。我發(fā)現(xiàn),父親那座山,才是承受重量的一座山,我沒有理由不前行。
四
“家鄉(xiāng)”這個詞,在父親的字典里,排在一個重要的位置。
雖然他很小就離開了家鄉(xiāng)。父親對家鄉(xiāng)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拳拳之心如鏡可鑒。無論背井離鄉(xiāng),還是回歸故里,他都深深牽掛著生他養(yǎng)他、魂牽夢縈的小山村,牽掛著家鄉(xiāng)的建設和發(fā)展。我的祖輩生活于江西省上饒縣清水鄉(xiāng)。境內(nèi)有座靈山,道廟眾多,相傳為道教福地、祥瑞之地。我的老家坐落于群山懷抱、充滿靈氣的一個小村莊——瑞林寺村。紅軍鬧革命的年代,革命的火種在這里蓬勃發(fā)展,樸實的山區(qū)人不少加入了革命隊伍。80年前,我的父親就出生于這片土地和紅色的家庭中。靈山秀水養(yǎng)育了我的父親。退休后,他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回到老家瑞林寺村住上幾天,走這家上那家,和鄉(xiāng)親們聊聊天、嘮嘮嗑。隨著年歲增長,已是風燭殘年的父親感覺到自己時日不多,多次深有感觸地囑咐我們說:“我是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家鄉(xiāng)的土地養(yǎng)育了我。讓家鄉(xiāng)盡快富起來,讓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我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些年總覺得自己為家鄉(xiāng)做得太少,為鄉(xiāng)親們做得太少,我手中雖然不甚寬裕,但要力所能及的為家鄉(xiāng)和鄉(xiāng)親們做一些事!”父親退休后,按說,工作勞碌了一輩子的父親,可以頤養(yǎng)天年了。但父親卻不甘于退休后的一杯清茶幾份報紙一些家務,而是奉獻不止,為鄉(xiāng)為民盡余熱,備受鄉(xiāng)親們敬重愛戴。記得那幾年,父親經(jīng)常日夜奔波勞累,多方籌集的60余萬元,全部用于家鄉(xiāng)修路。父親的晚年,相對于他一生的波折,是安樂的。盡管我們做兒女的有能力讓他清閑地享受晚年,可是,固執(zhí)的父親,依然舍不掉伴隨一生的勤勞。父親曾經(jīng)對我們說:“這也是我能為家鄉(xiāng)人民所做的最后一點事情了……”那質(zhì)樸而真摯的話語至今仍在耳畔縈繞,一遍又一遍地詮釋著父親那顆思鄉(xiāng)憂民的赤誠之心。父親在心中還記掛著他的那些在內(nèi)蒙古的老戰(zhàn)友們。自1973年回到故鄉(xiāng)上饒后,30多年了,父親一直難有機會回內(nèi)蒙古。2008年,我還在寧夏工作,那年10月,我和母親、妻子一起,專門陪父親去了一趟內(nèi)蒙古烏粱素海。記得,當父親看到那些尚健在的老戰(zhàn)友們時,心情很激動。父親挨家挨戶地趕著串門,和他們暢敘往昔歲月的奮斗和光榮,以及那些點點滴滴可以回憶的往事。晚上,父親亦如當年一樣,帶著我們和他的老戰(zhàn)友在一起喝酒、唱歌,大家都沉浸在一種融融的友情中。那一刻,我感覺父親好像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鞓返臅r光總是短暫的,告別烏粱素海和那些老戰(zhàn)友時,素來剛強的父親流淚了。我知道,那是因為他心中有一份不舍的情愫。
父親一生,以善為本,以仁為懷。他生性耿直善良,正直無私,嫉惡如仇,敢于同壞人壞事斗爭,哪里有不平的事他都要管,特別是看到虐待老人,欺負弱小,他總是特別氣憤。父親又是個熱心人,街坊鄰居有什么事,也都會找父親商量,需要父親幫助的,他從不推辭。對于那些孤寡無助的,父親總是主動熱情地關(guān)心、幫助,哪怕事情再小也一定會竭盡全力。即使在自己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情況下,也時常不忘幫助和資助四里八鄉(xiāng)的親朋好友和鄉(xiāng)親們。父親不僅對家人,對親友非常關(guān)照,對同志,對朋友也很樂善好施。他的工資,除了孝敬老人,接濟親戚,還經(jīng)常解囊?guī)椭罾щy的同志、鄰里。數(shù)十年如一日,真正做到了樂于助人、助人為樂。因此也贏得人們的好口碑——他是一個好人。父親厚義薄利,節(jié)儉卻不吝嗇,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一個蘋果,一塊月餅,就是分成兩瓣、四瓣,也要與孩子們共享,即使我們成家立業(yè)了。每當我們兄弟姊妹遇到困難時,父親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積攢下來的錢給了我們。
父親的愛深遠而全面。他一生都尊敬老人、孝順長輩。記得我奶奶病危臨終時,父親硬是幾天幾夜衣不解帶,寸步不離地陪侍在奶奶的病榻前,實在困倦時才在病榻邊的一條長凳上躺上片刻!數(shù)十年來,每逢清明、中元、冬至、祭灶等時節(jié),父親都會祭拜先人,他給我們樹立了恪守孝道的樣板。父親還愛他的孩子,除了期望孩子們都有一個美好的生活歸宿外,他更關(guān)心著每一個孩子政治上的進步追求,才學上的不斷長進。父親養(yǎng)育了我50多年,我真切感受了他厚重的恩德,也從所有親友和他的老戰(zhàn)友、老部下、老朋友們那里聽到了由衷的贊譽。他同時又是一個嚴父,對我們要求很嚴格,我記得,他對我們說過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每一個工作崗位都是神圣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無論在任何單位,在任何崗位上,都要竭盡全力,學好本領(lǐng),干好工作?!庇辛烁赣H的啟蒙訓導,我們兄弟姊妹七人都做到了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并且均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我參軍的時候,肩膀已經(jīng)有些硬朗,完全可以幫助父親分擔一些重擔。但父親并沒有阻攔我。我的人生因他而轉(zhuǎn)變,我的軍旅生涯因他的諄諄教誨有了今天的成就。
五
“嚴厲”和“慈愛”,在父親的字典里有時候是同一個意思。
這兩種情感,就像冬日里的陽光,始終照拂著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在上饒縣,只要一提到我們陳家,幾乎所有熟悉的人都會告訴你,那個家庭了不得,那家父母不簡單,生的兒女個個有出息。
1953年,父親和母親遠赴內(nèi)蒙古。一年之后,母親相繼生下了大哥、我及幾個弟弟妹妹。小時候,家庭條件很艱苦,求學很艱難。我記得,上小學一年級時,要走18里路才能趕到學校,父親干脆讓我和哥哥住校。星期六從學校走回家,星期天又從家里走到學校。那時候,一到學校我就想家,雖然父親也不舍,但他還是“狠心”堅持著。時至今日,每當我憶及起那些最初求學的經(jīng)歷和時光,方明白父親的一片良苦用心。
家中兄弟姊妹多,家境相當貧困,父親為我們付出了全部心血,把我們?nèi)繐狃B(yǎng)成人,許多其它同齡家的孩子都是小學水平,而我們兄弟姊妹全部受到了高中以上的文化教育,有的還讀了本科、研究生。不管家中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他都不讓我們耽擱學習。從小我們都非常淘氣,尤其我更加淘氣,經(jīng)常惹父親、母親生氣。但父親總是通之以情,曉之以理。白天我們做了淘氣的事,或不聽話的事,晚上他總是坐在床邊同我們談心,循循誘導。記憶中惟有一件事,讓我刻骨銘心。那時我還小,才只有13歲,由于不懂事,加之脾氣犟,認為上學學不到什么,有了不想上學的念頭。父親知道后,就打了我一巴掌。很多年了,父親在心里還一直惦記著這件事。以至于在我也成家立業(yè)之后,有一天在笑談中,父親問我還恨他嗎?父親的話更讓我心生歉疚,我哪里還生父親的氣呢。正是父親的那一巴掌,才讓我清醒。我想,這不僅是一份警醒,更是一份感激。
1965年,為了能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父親和母親商量后,毅然決定把我和哥哥送到老家上饒讀書。母親帶著我和哥哥、三個弟弟妹妹,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不辭辛苦,把我們送回上饒的大伯父家里。當時社會上“讀書無用論”一度盛行,但父親始終堅持要讓我們讀書。父親總是說,哪怕再苦、再窮,就算要飯,也要供你們讀書。在上饒皂頭讀書求學時,我每天要步行5里路、過兩條河趕到學校,有時,遇有汛期發(fā)生洪水,我提著書包下水淌過河,如果水漲得太快,不能過河時,便不得不繞過河,這一繞就是20多里路。求學生涯盡管艱辛,但因為有了父親的教導,我毅然堅持著沒有放棄。
父親年輕的時候,在部隊當兵,后到地方工作。那時,父親還沒有遇上我的母親,這個世上也還沒有這樣的一個我。我想不到父親是如何一人經(jīng)歷人世的風風雨雨,獨自面對、承擔和完成了他自認為青年時期應當完成的許多大事。父親把我?guī)磉@個人世,我對父親有過崇敬。為使我明白人世的一些事理,父親曾經(jīng)反復地給我講解過許多古往今來的志士仁人的故事,立志求學,立功、立德、立言。他惟獨沒有給我講的是他自己的過往和身世。雖然,父子之間生息相通,然而這卻讓我對父親,永遠都是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
父親經(jīng)歷過新舊兩種社會,舊社會的生活萬般艱難,新社會也遇到不少挫折。在人世間,只有父親是子女最有力、最可靠的靠山。我們年少輕狂,對父親撒嬌撒野甚而撒潑,父親如山谷一樣地虛懷包容我們的放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只是潛心地牽掛著未成年的兒女,無怨無悔地供養(yǎng)著我們成長。父親一生的愿望,就是看著兒女們一天天長大成人。我清晰地記得,我每次回老家時,他都很高興。而當我又要返回部隊時,走的時候,他依然如多年一樣站在路口,邊叮囑邊看著我走遠。父親的堅忍不拔和愛的慈航,讓我感到無比得踏實。我原先未曾想過,在人世間,我能和父親在一起生活多久?冥冥中,當我懂得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希望是一生或者是永遠。
六
2009年8月23日,父親的生命戛然而止。
那天,我突然接到大哥的電話,父親遭遇車禍,生命垂危。渾渾噩噩的我急忙坐車趕回家,可迎接我的是母親一夜之間幾近變得花白的頭發(fā)。
母親哭喊了一句:“我的人哪,老二回家看你了,你也不理了呀!”
我的心一下子像掏空了一樣。
23日,經(jīng)搶救無效,敬愛的父親還是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所摯愛的兒女們。
大概從2006年開始,父親的精神雖然不再如往年,但還是不錯的,他的身體,除了每年天涼的時候就伴隨地咳嗽以及聽力不大好外,也沒其他的病痛。我想,這可能與他一生都愛車有著關(guān)聯(lián)。在我印象中,父親不但喜歡自行車、摩托車,他還常常騎車。父親經(jīng)常說,騎車能鍛煉身體。
父親遭遇車禍,誰都沒有想到。父親一生與人為善,是一個好人。好人就該有好報,可父親沒有得到。因為他走的萬分匆忙,甚至連一個完整的交代和給兒女們的一句囑托的話都沒有。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兄妹七人,我們先后都成了家,也先后有了各自的孩子,個個都工作安心,事業(yè)有成,家庭和睦。本應是兒孫繞膝、怡享天年的父親卻突然離開了我們,父親為我們付出了一輩子的艱辛和濃重深厚的父愛,可沒有得到一點回報。
大哥在為父親最后送別時說的:父親這一生苦難又輝煌,父親這一生樸素又堅韌,父親這一生慈愛又博大!父親走完了他坦坦蕩蕩的生命歷程,父親的生命歷程劃上了最后的句號。其實,論定何須蓋棺,父親早已以他一生對祖國的忠誠,一生對親人的摯愛,一生對生活的豁達為自己書寫好了他的墓志銘。我們兄弟姊妹最后送別父親時,一副挽幛道出了我們?nèi)胰藢Ω赣H的追思:慎終不忘先父志,追遠長存孝子心!我知道,它遠遠不足以表達我們對父親的那一份情感。是的,我們對父親,永遠是望塵莫及的。我們不僅僅是在追緬父親經(jīng)歷的那個時代,更是敬仰他在那個時代修煉成的高貴的人格,羨慕他在那個時代創(chuàng)造的人生的輝煌。父親這部著作,作為子女,應該當成安身立命的經(jīng)典來恭恭敬敬地閱讀,應該仔細品味父親的人生精華,即使讀淺了、讀窄了、讀庸了,以他生前的慈祥、寬厚和善良,以他光明磊落的在天之靈,也不會過分地責怪我們。
按照父親的遺愿,我們將父親安葬在了老家瑞林寺村后面的群山懷抱之中。如果父親九泉有知,當可以欣慰了。他頭枕青山,目視四野,還有生他的祖居地。父親的葬禮,有鄉(xiāng)村特有的隆重與簡樸。下葬那天,四鄉(xiāng)八里的鄉(xiāng)親也都趕來為他送行。整個葬禮期間,我一直很平靜,直到父親的靈柩安放進墓地,被厚厚的黃土掩埋。我跪在父親的墳前,給他添上一捧黃土的那一剎那,刻骨地疼痛終于蔓延開來。
父親走了。父親毅然決然地永遠離開了我們。他留給我的是巨大的空白、永久地懷念、無盡地傷懷。斯人已逝,靈魂永存。父親可以永遠地休息了,而我的懷念,卻還要繼續(xù),因為,他的血脈精神,還在我的身上延續(xù);他的血液,還在我的血管里流淌,我還要從父親這本書中,汲取生活的營養(yǎng)。父親已入天堂,盡管我已經(jīng)無法達到與父親的零距離,可我依然渴望真正地、完整地讀懂他,不管是讀出芳香,讀出甘美,還是讀出酸楚,讀出苦澀,我都將視為對我心靈的昭示,對我人生的指引。我會以繼承他的思想品德和生活智慧的方式來報答父親,紀念父親,讓他在天之靈獲得欣慰。一次次,當我試圖從父親遠去的背影里,閱讀他在歲月中的磨礪與苦難,體味著他的無奈與艱辛。卻發(fā)現(xiàn),原來父親的背影已不僅是一幅定格心底的畫面,更滲入到后輩的言行舉止、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中,那是生命的延續(xù),更是無盡地贊美。
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已是未語淚先流了。只因為,我的父親長眠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快一年時間了。今年父親節(jié)這天,當又一次想念起父親,禁不住淚滿盈眶。這天夜里,我又一次夢見自己走出家門,父親親自送我,可那只是一個夢境,是一個再也不能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F(xiàn)實中,父親與我們永別已經(jīng)快一個年頭了。父子相送的夢境,畢竟也是美好的,也是值得懷念和回味的。隨著父親的身影漸漸遠去,現(xiàn)實的光影緩緩映照過來,當我清醒地發(fā)現(xiàn)這一場父子相送竟然是南柯一夢時,不由得內(nèi)心悵然。我再也睡不著了,起床一看時間,時針指向午夜3時。室內(nèi)寂然一片,窗外明月映照,但聞風聲颯颯。父親的影子從現(xiàn)實中慢慢隱去。而記憶中,父親的慈容如錢塘江潮水般漫天涌來……
父親的辭世對我來說,是一個突然、真實而又痛苦的夢。說是夢,是因為父親走得急促,是醒來仍能見到父親的渴望與期盼。說突然而又真實,那就是父親確實在頃刻間離開了我們。兒女們失去父親的痛苦,母親失去父親時的悲愴,親戚朋友失去親人時的無奈必須由我們承載和面對。
在我心中,父親是一棵擎天的樹,讓我們一直生活在這棵大樹的蔭澤之下。在熾日炎炎的夏天,我們在這棵樹下乘陰納涼;在風雨變換的季節(jié),為我們?nèi)艺陲L擋雨。我可能很難看到樹冠上閃爍的思想光芒,但我可以看清現(xiàn)實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父親,可以看清大樹的根,看清他最本原的品質(zhì)。
父親是一座高山,給我們刻畫生命歷程中的標尺和高度,在我們各自的人生旅途跋涉中感到疲倦的時候就躺在他的脊背上小憩,穩(wěn)重而又安全。
父親是一條船,在他的船艙里滿載著全家人對幸福生活的祈盼和向往,載著希望和夢想抵達遙遠而未知的成功彼岸。
但,誰又會相信,一棵樹會在頃刻間枯萎,一座山會在頃刻間崩塌,一條船會在頃刻間沉沒。父親走了,走得那么義無返顧,走得那么悄無聲息……父親化做了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
此時,窗外已是曦光微露,可我感覺不到一絲困意。我捧著父親的照片禁不住潸然淚下。我無法抑制住自己內(nèi)心的愧疚之情,父親尚有心愿未了:舉辦的80壽辰,參加長孫的婚禮以及到我工作所在地杭州看看,這些都因為猝然離世而未能實現(xiàn)。此刻,一股滾燙的沖動發(fā)自肺腑,我想長跪不起地大喊一聲:父親!
父親雖然離開了人世,可我們并沒有分離。我對他的理解更清晰了,對他的懷念更深了。對他們這一代人的奮斗和命運、做出的貢獻和付出的代價也有了更深刻的領(lǐng)悟。父親是一部值得我終生閱讀的教科書。關(guān)于父親,一直想要寫點什么,拘于某種糾結(jié)亦或是莫名的原因讓我一直無法下筆。父親離開我們一年了。在父親給予我的生命至今的50余年的時間里,沒有任何一段時間比這一年更加讓我思念我的父親。因此,在這段時間里內(nèi)心深處總是強烈地涌動著一種難以抗拒和淡化的欲望,相反,這種欲望越來越強烈,以致使我夜不能寐。這就是我不得不提筆寫一寫我父親的真實原因。每當那高亢嘹亮的軍歌在耳畔響起,每當瘋長地懷念把父親的身影拉近,每當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書房,父親那深遠而又期待的眼神,仿佛一直在默默地看著我。
很快就是父親的周年忌日了。父親呵,如果還有來世,我還做父親的兒子。
因為,你那本字典,永遠都不會合上。
父親的遺物中,有一本普通的《新華字典》。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到這本書的。是部隊里發(fā)的,還是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后省下微薄的工資買的?現(xiàn)在再也沒機會問他了。一直以來,它有時候躲在父親的包里,有時候攤開在他的書桌上,有時還會出現(xiàn)在電視機遙控器旁邊。你會忽略它,但每當你要把它忘掉時,它又會出現(xiàn),固執(zhí)而又低調(diào)。書皮差不多都翻爛了;但我依然能從卷起的紙頁間,聞到父親的氣息。
父親沒念過書。他5歲那年,我的爺爺、奶奶都參加了紅軍。爺爺是方志敏部的一名排長,奶奶在蘇維埃紅色政權(quán)政府擔任過婦聯(lián)主席。據(jù)老一輩人回憶,我奶奶能騎馬雙手打槍,英姿颯爽,聲名遠揚。太祖母就是因為爺爺、奶奶參加紅軍,被國民黨兵活活打死,新蓋的房子也被燒光。而我的父親,則在老家替人放牛、放鴨或幫人干些零工,“吃千家飯、穿百家衣”,所謂父母的關(guān)愛或許只能在夢中出現(xiàn);而上學讀書,就更是一種奢望了。
1949年,父親在解放上饒的炮火聲中入伍。第二年,父親所在的部隊轉(zhuǎn)戰(zhàn)福建去貴州,組織上決定讓父親復員到剛組建的上饒縣公安局工作?;蛟S就是從那時開始,他擁有了這本字典。在此后從軍、從警的生涯中,他經(jīng)常上夜校補習,有不認識的字,就用那雙粗大的手,翻閱這本小學生常用的字典。通過這本字典,父親終于達到了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他常常將自己的所學所思一一記錄在工作筆記上,每年都會積攢下厚厚一摞工作筆記。據(jù)父親的一些老戰(zhàn)友們說,父親在會上發(fā)言很精彩,講話的邏輯性、條理性和鼓動性讓他們很長見識。
父親參軍一年后,上饒市組建公安局,父親和一批戰(zhàn)友脫下軍裝,換上警服,成為一名人民警察。1953年全國各地抽調(diào)警察去內(nèi)蒙古,父親帶著我的母親奔赴遙遠的大草原,屯墾戍邊整整20載。20年后,父親再次回到故鄉(xiāng)上饒,從普通工作干起,直至擔任林業(yè)檢查站站長,直到退休;79歲那年,離開我們。
字典陪伴了我父親的大半輩子。而他的一生,也像這本字典一樣,簡單、明了,又內(nèi)涵豐富。
二
父親的字典里,沒有“自我”,只有“家國”。
他的一生遭遇逆境不少,曾經(jīng)歷過黨和民族、國家的許多重大政治變革、社會震蕩,但對自己所抱的信仰卻矢志不渝。他經(jīng)常教導我們:人要懂得感恩,千萬不要忘記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的恩情,做一個正直善良、誠實守信、有益于國家和社會的人。父親一直在用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和積極向上的品德影響著我們。特別是在*期間,父親曾被斗為“黑狗子”,被誣陷為“地主的兒子”,弟弟妹妹經(jīng)常因此遭受欺負,回到家里向他哭訴。他只是把弟弟妹妹攬在懷里,沉默不語。他的愛撫使弟弟妹妹不再哭泣。從他的沉默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堅韌。他的不卑不亢,使我們處驚不變,使我們懂得什么叫堅守,使我們身處動蕩但忠誠不變。
若干年后,我們兄妹7人都長大成人,其中有幾個,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父親剛到內(nèi)蒙古時,沒有房屋、田地和水源,缺衣少暖,一些干警和家屬們目睹如此艱苦的環(huán)境,都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失聲痛哭。父親卻始終鎮(zhèn)定自如,率先搭好帳篷,再發(fā)動戰(zhàn)友們造房子,挖渠引水。沒過多久,就住上了自己建造的房屋。他還在自家房子的周圍開荒種糧,點瓜種菜。每當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家后,他就會牽著我們的手去看草原。草甸子一望無際,和天空一樣遼闊。稀疏的莊稼地增添了許多生氣,不時有野兔被奔馬沖起旋即無影無蹤。馬蹄閃電般地擊起團團黃沙土,遠遠望去,一溜煙霧緊貼草尖滾動再無聲散盡。特別是黃昏時分,當天邊開始呈現(xiàn)橙黃色,那顆太陽就顯得特別大,被莊稼支撐一會就墜落了。天突然就昏暗了許多,原野在這時候就變得模糊,幾乎是一種顏色。連人也變得含含糊糊差不多和天地融成一體。這時候,父親會拉起二胡,母親坐在父親的對面,伴唱著《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那動人的旋律和美妙的歌聲在草原上飄得很遠。那是怎樣艱難而又快樂的歲月啊,父親在那個年代里支撐起了一個幸福的家。
而父親與母親,他們的情感也在這一剎那在我們的記憶中定格。他們似乎永遠都是溫吞吞的,永遠都是溫情脈脈。在我的記憶里,似乎沒見激烈地爭吵發(fā)生在他們之間。他們倆給我們的總是親切溫和的印象,他們說話聲音也是,父親的低沉,母親的輕柔。母親稱呼父親,總是只喊名字的后兩字。上了年紀后,就喚“老頭子”。開始,我聽出的是親昵;后來我聽出的是依賴。而父親叫母親更奇怪,他總是叫母親菊花,母親在他的眼里,似乎永遠都長不大,永遠都需要他的呵護。他們把這溫柔與細膩一并傳導給了后代。夢里縈懷,這一幕幕,在以后的歲月中,猶如放電影一般,讓我們回味和留戀。以至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也總嘗試著,在我與妻子之間演繹著父親與母親的這種旖旎情態(tài),重現(xiàn)父親與母親之間的那份溫情,那是我對婚姻生活永遠地期待與渴望。每當我想家的時候,情景總落在父親、母親那滿足的目光里,那是一番多么美好而愜意的景致啊!
三
父親的字典里,“服裝”條目下,排在第一的永遠是“軍裝”。
1949年5月3日,解放上饒的炮火,把父親吸引到了革命的隊伍。5月5日,父親跑到金龍崗,找到當時駐扎在那里的二野部隊,報名參軍。上午報名后,中午就留在部隊吃飯了。下午,父親就領(lǐng)到了一套軍裝。從此,父親就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父親一生摯愛軍裝。先是軍服,后來是警服。在我的記憶中,幾乎沒見過他穿過一整套的便裝。要么制式上衣,要么軍褲,要么解放鞋。解放初期,父親背井離鄉(xiāng),遠赴內(nèi)蒙古工作,條件極其艱苦,穿的那一身舊軍裝總是縫縫補補。他經(jīng)常對母親說,他最喜歡穿的衣服是軍裝,最合意穿的鞋子還是解放鞋。紀律嚴明的軍營和警局,造就了他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的作風和一絲不茍、忠心耿耿的品質(zhì)。他雖出身寒門,也遭受過太多的艱難困苦,但不論身居何職,他始終保持著對工作認真負責。即使后來家庭生活條件提高了,他還是非常注重節(jié)儉,決不浪費奢侈。我記得,那些年,雖然擔任著管理工作,但父親總能公私分明,從不貪占一分一毫。即使后來回到上饒,擔任檢查站長,手中有權(quán)力,始終潔身自好,幾乎是“六親不認”,不讓林場一根木頭流失,想方設法把工作干好,在組織和同事們中有口皆碑。父親總是不停地忙碌著,不知疲倦地工作,在林業(yè)工作的十幾年里,他的足跡踏遍了上饒的山山水水,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所從事的工作。
這使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1973年我高中剛畢業(yè)后,那時還沒有恢復高考,何去何從,心思不定,萌生要當兵走出去的念頭。家里其他人都反對,讓我去學手藝,做木工。只有父親堅定不移地支持我。那是一個寒冷的清晨,父親說,去吧,到部隊去!當一個好兵,為家爭光為國爭光。我永遠記住了父親說的這句話。
我知道,很多年以來,其實在父親的心里,他總是把我高看一眼。我參軍入伍到了部隊后,有時給家里寫信也不多,但父親的信是很有規(guī)律的每兩月一封,內(nèi)容或鼓勵或鞭策,除了再三囑咐我在部隊好好干、不斷進步以外,每封信的最后都是這兩句話:家中平安,吾兒勿牽掛,切記!當兵第三年,父親專程到部隊探望我,聽了連長、指導員對我的情況介紹,得知我不但當了班長,還光榮地加入了黨,欣慰不已。在我此后數(shù)十年的軍旅生涯里,我每進一步,他都會為我高興,為我而感到驕傲。父親說,我們陳家能出你這樣一個大官,是我們家的造化,是黨和組織的培養(yǎng)。我也一直謹記父親的教誨,兢兢業(yè)業(yè)、勤奮工作,為部隊的建設事業(yè)殫精竭慮。每當我工作急躁時,就會想起父親教育我的“遇事要三思而后行”;每當碰到困難時,就會想到父親的執(zhí)著和樂觀主義精神;每當我遇到壓力,我就想起父親的叮囑。我發(fā)現(xiàn),父親那座山,才是承受重量的一座山,我沒有理由不前行。
四
“家鄉(xiāng)”這個詞,在父親的字典里,排在一個重要的位置。
雖然他很小就離開了家鄉(xiāng)。父親對家鄉(xiāng)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拳拳之心如鏡可鑒。無論背井離鄉(xiāng),還是回歸故里,他都深深牽掛著生他養(yǎng)他、魂牽夢縈的小山村,牽掛著家鄉(xiāng)的建設和發(fā)展。我的祖輩生活于江西省上饒縣清水鄉(xiāng)。境內(nèi)有座靈山,道廟眾多,相傳為道教福地、祥瑞之地。我的老家坐落于群山懷抱、充滿靈氣的一個小村莊——瑞林寺村。紅軍鬧革命的年代,革命的火種在這里蓬勃發(fā)展,樸實的山區(qū)人不少加入了革命隊伍。80年前,我的父親就出生于這片土地和紅色的家庭中。靈山秀水養(yǎng)育了我的父親。退休后,他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回到老家瑞林寺村住上幾天,走這家上那家,和鄉(xiāng)親們聊聊天、嘮嘮嗑。隨著年歲增長,已是風燭殘年的父親感覺到自己時日不多,多次深有感觸地囑咐我們說:“我是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家鄉(xiāng)的土地養(yǎng)育了我。讓家鄉(xiāng)盡快富起來,讓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我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些年總覺得自己為家鄉(xiāng)做得太少,為鄉(xiāng)親們做得太少,我手中雖然不甚寬裕,但要力所能及的為家鄉(xiāng)和鄉(xiāng)親們做一些事!”父親退休后,按說,工作勞碌了一輩子的父親,可以頤養(yǎng)天年了。但父親卻不甘于退休后的一杯清茶幾份報紙一些家務,而是奉獻不止,為鄉(xiāng)為民盡余熱,備受鄉(xiāng)親們敬重愛戴。記得那幾年,父親經(jīng)常日夜奔波勞累,多方籌集的60余萬元,全部用于家鄉(xiāng)修路。父親的晚年,相對于他一生的波折,是安樂的。盡管我們做兒女的有能力讓他清閑地享受晚年,可是,固執(zhí)的父親,依然舍不掉伴隨一生的勤勞。父親曾經(jīng)對我們說:“這也是我能為家鄉(xiāng)人民所做的最后一點事情了……”那質(zhì)樸而真摯的話語至今仍在耳畔縈繞,一遍又一遍地詮釋著父親那顆思鄉(xiāng)憂民的赤誠之心。父親在心中還記掛著他的那些在內(nèi)蒙古的老戰(zhàn)友們。自1973年回到故鄉(xiāng)上饒后,30多年了,父親一直難有機會回內(nèi)蒙古。2008年,我還在寧夏工作,那年10月,我和母親、妻子一起,專門陪父親去了一趟內(nèi)蒙古烏粱素海。記得,當父親看到那些尚健在的老戰(zhàn)友們時,心情很激動。父親挨家挨戶地趕著串門,和他們暢敘往昔歲月的奮斗和光榮,以及那些點點滴滴可以回憶的往事。晚上,父親亦如當年一樣,帶著我們和他的老戰(zhàn)友在一起喝酒、唱歌,大家都沉浸在一種融融的友情中。那一刻,我感覺父親好像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鞓返臅r光總是短暫的,告別烏粱素海和那些老戰(zhàn)友時,素來剛強的父親流淚了。我知道,那是因為他心中有一份不舍的情愫。
父親一生,以善為本,以仁為懷。他生性耿直善良,正直無私,嫉惡如仇,敢于同壞人壞事斗爭,哪里有不平的事他都要管,特別是看到虐待老人,欺負弱小,他總是特別氣憤。父親又是個熱心人,街坊鄰居有什么事,也都會找父親商量,需要父親幫助的,他從不推辭。對于那些孤寡無助的,父親總是主動熱情地關(guān)心、幫助,哪怕事情再小也一定會竭盡全力。即使在自己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情況下,也時常不忘幫助和資助四里八鄉(xiāng)的親朋好友和鄉(xiāng)親們。父親不僅對家人,對親友非常關(guān)照,對同志,對朋友也很樂善好施。他的工資,除了孝敬老人,接濟親戚,還經(jīng)常解囊?guī)椭罾щy的同志、鄰里。數(shù)十年如一日,真正做到了樂于助人、助人為樂。因此也贏得人們的好口碑——他是一個好人。父親厚義薄利,節(jié)儉卻不吝嗇,在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一個蘋果,一塊月餅,就是分成兩瓣、四瓣,也要與孩子們共享,即使我們成家立業(yè)了。每當我們兄弟姊妹遇到困難時,父親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積攢下來的錢給了我們。
父親的愛深遠而全面。他一生都尊敬老人、孝順長輩。記得我奶奶病危臨終時,父親硬是幾天幾夜衣不解帶,寸步不離地陪侍在奶奶的病榻前,實在困倦時才在病榻邊的一條長凳上躺上片刻!數(shù)十年來,每逢清明、中元、冬至、祭灶等時節(jié),父親都會祭拜先人,他給我們樹立了恪守孝道的樣板。父親還愛他的孩子,除了期望孩子們都有一個美好的生活歸宿外,他更關(guān)心著每一個孩子政治上的進步追求,才學上的不斷長進。父親養(yǎng)育了我50多年,我真切感受了他厚重的恩德,也從所有親友和他的老戰(zhàn)友、老部下、老朋友們那里聽到了由衷的贊譽。他同時又是一個嚴父,對我們要求很嚴格,我記得,他對我們說過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每一個工作崗位都是神圣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無論在任何單位,在任何崗位上,都要竭盡全力,學好本領(lǐng),干好工作?!庇辛烁赣H的啟蒙訓導,我們兄弟姊妹七人都做到了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并且均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我參軍的時候,肩膀已經(jīng)有些硬朗,完全可以幫助父親分擔一些重擔。但父親并沒有阻攔我。我的人生因他而轉(zhuǎn)變,我的軍旅生涯因他的諄諄教誨有了今天的成就。
五
“嚴厲”和“慈愛”,在父親的字典里有時候是同一個意思。
這兩種情感,就像冬日里的陽光,始終照拂著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在上饒縣,只要一提到我們陳家,幾乎所有熟悉的人都會告訴你,那個家庭了不得,那家父母不簡單,生的兒女個個有出息。
1953年,父親和母親遠赴內(nèi)蒙古。一年之后,母親相繼生下了大哥、我及幾個弟弟妹妹。小時候,家庭條件很艱苦,求學很艱難。我記得,上小學一年級時,要走18里路才能趕到學校,父親干脆讓我和哥哥住校。星期六從學校走回家,星期天又從家里走到學校。那時候,一到學校我就想家,雖然父親也不舍,但他還是“狠心”堅持著。時至今日,每當我憶及起那些最初求學的經(jīng)歷和時光,方明白父親的一片良苦用心。
家中兄弟姊妹多,家境相當貧困,父親為我們付出了全部心血,把我們?nèi)繐狃B(yǎng)成人,許多其它同齡家的孩子都是小學水平,而我們兄弟姊妹全部受到了高中以上的文化教育,有的還讀了本科、研究生。不管家中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他都不讓我們耽擱學習。從小我們都非常淘氣,尤其我更加淘氣,經(jīng)常惹父親、母親生氣。但父親總是通之以情,曉之以理。白天我們做了淘氣的事,或不聽話的事,晚上他總是坐在床邊同我們談心,循循誘導。記憶中惟有一件事,讓我刻骨銘心。那時我還小,才只有13歲,由于不懂事,加之脾氣犟,認為上學學不到什么,有了不想上學的念頭。父親知道后,就打了我一巴掌。很多年了,父親在心里還一直惦記著這件事。以至于在我也成家立業(yè)之后,有一天在笑談中,父親問我還恨他嗎?父親的話更讓我心生歉疚,我哪里還生父親的氣呢。正是父親的那一巴掌,才讓我清醒。我想,這不僅是一份警醒,更是一份感激。
1965年,為了能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父親和母親商量后,毅然決定把我和哥哥送到老家上饒讀書。母親帶著我和哥哥、三個弟弟妹妹,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不辭辛苦,把我們送回上饒的大伯父家里。當時社會上“讀書無用論”一度盛行,但父親始終堅持要讓我們讀書。父親總是說,哪怕再苦、再窮,就算要飯,也要供你們讀書。在上饒皂頭讀書求學時,我每天要步行5里路、過兩條河趕到學校,有時,遇有汛期發(fā)生洪水,我提著書包下水淌過河,如果水漲得太快,不能過河時,便不得不繞過河,這一繞就是20多里路。求學生涯盡管艱辛,但因為有了父親的教導,我毅然堅持著沒有放棄。
父親年輕的時候,在部隊當兵,后到地方工作。那時,父親還沒有遇上我的母親,這個世上也還沒有這樣的一個我。我想不到父親是如何一人經(jīng)歷人世的風風雨雨,獨自面對、承擔和完成了他自認為青年時期應當完成的許多大事。父親把我?guī)磉@個人世,我對父親有過崇敬。為使我明白人世的一些事理,父親曾經(jīng)反復地給我講解過許多古往今來的志士仁人的故事,立志求學,立功、立德、立言。他惟獨沒有給我講的是他自己的過往和身世。雖然,父子之間生息相通,然而這卻讓我對父親,永遠都是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
父親經(jīng)歷過新舊兩種社會,舊社會的生活萬般艱難,新社會也遇到不少挫折。在人世間,只有父親是子女最有力、最可靠的靠山。我們年少輕狂,對父親撒嬌撒野甚而撒潑,父親如山谷一樣地虛懷包容我們的放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只是潛心地牽掛著未成年的兒女,無怨無悔地供養(yǎng)著我們成長。父親一生的愿望,就是看著兒女們一天天長大成人。我清晰地記得,我每次回老家時,他都很高興。而當我又要返回部隊時,走的時候,他依然如多年一樣站在路口,邊叮囑邊看著我走遠。父親的堅忍不拔和愛的慈航,讓我感到無比得踏實。我原先未曾想過,在人世間,我能和父親在一起生活多久?冥冥中,當我懂得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希望是一生或者是永遠。
六
2009年8月23日,父親的生命戛然而止。
那天,我突然接到大哥的電話,父親遭遇車禍,生命垂危。渾渾噩噩的我急忙坐車趕回家,可迎接我的是母親一夜之間幾近變得花白的頭發(fā)。
母親哭喊了一句:“我的人哪,老二回家看你了,你也不理了呀!”
我的心一下子像掏空了一樣。
23日,經(jīng)搶救無效,敬愛的父親還是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所摯愛的兒女們。
大概從2006年開始,父親的精神雖然不再如往年,但還是不錯的,他的身體,除了每年天涼的時候就伴隨地咳嗽以及聽力不大好外,也沒其他的病痛。我想,這可能與他一生都愛車有著關(guān)聯(lián)。在我印象中,父親不但喜歡自行車、摩托車,他還常常騎車。父親經(jīng)常說,騎車能鍛煉身體。
父親遭遇車禍,誰都沒有想到。父親一生與人為善,是一個好人。好人就該有好報,可父親沒有得到。因為他走的萬分匆忙,甚至連一個完整的交代和給兒女們的一句囑托的話都沒有。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兄妹七人,我們先后都成了家,也先后有了各自的孩子,個個都工作安心,事業(yè)有成,家庭和睦。本應是兒孫繞膝、怡享天年的父親卻突然離開了我們,父親為我們付出了一輩子的艱辛和濃重深厚的父愛,可沒有得到一點回報。
大哥在為父親最后送別時說的:父親這一生苦難又輝煌,父親這一生樸素又堅韌,父親這一生慈愛又博大!父親走完了他坦坦蕩蕩的生命歷程,父親的生命歷程劃上了最后的句號。其實,論定何須蓋棺,父親早已以他一生對祖國的忠誠,一生對親人的摯愛,一生對生活的豁達為自己書寫好了他的墓志銘。我們兄弟姊妹最后送別父親時,一副挽幛道出了我們?nèi)胰藢Ω赣H的追思:慎終不忘先父志,追遠長存孝子心!我知道,它遠遠不足以表達我們對父親的那一份情感。是的,我們對父親,永遠是望塵莫及的。我們不僅僅是在追緬父親經(jīng)歷的那個時代,更是敬仰他在那個時代修煉成的高貴的人格,羨慕他在那個時代創(chuàng)造的人生的輝煌。父親這部著作,作為子女,應該當成安身立命的經(jīng)典來恭恭敬敬地閱讀,應該仔細品味父親的人生精華,即使讀淺了、讀窄了、讀庸了,以他生前的慈祥、寬厚和善良,以他光明磊落的在天之靈,也不會過分地責怪我們。
按照父親的遺愿,我們將父親安葬在了老家瑞林寺村后面的群山懷抱之中。如果父親九泉有知,當可以欣慰了。他頭枕青山,目視四野,還有生他的祖居地。父親的葬禮,有鄉(xiāng)村特有的隆重與簡樸。下葬那天,四鄉(xiāng)八里的鄉(xiāng)親也都趕來為他送行。整個葬禮期間,我一直很平靜,直到父親的靈柩安放進墓地,被厚厚的黃土掩埋。我跪在父親的墳前,給他添上一捧黃土的那一剎那,刻骨地疼痛終于蔓延開來。
父親走了。父親毅然決然地永遠離開了我們。他留給我的是巨大的空白、永久地懷念、無盡地傷懷。斯人已逝,靈魂永存。父親可以永遠地休息了,而我的懷念,卻還要繼續(xù),因為,他的血脈精神,還在我的身上延續(xù);他的血液,還在我的血管里流淌,我還要從父親這本書中,汲取生活的營養(yǎng)。父親已入天堂,盡管我已經(jīng)無法達到與父親的零距離,可我依然渴望真正地、完整地讀懂他,不管是讀出芳香,讀出甘美,還是讀出酸楚,讀出苦澀,我都將視為對我心靈的昭示,對我人生的指引。我會以繼承他的思想品德和生活智慧的方式來報答父親,紀念父親,讓他在天之靈獲得欣慰。一次次,當我試圖從父親遠去的背影里,閱讀他在歲月中的磨礪與苦難,體味著他的無奈與艱辛。卻發(fā)現(xiàn),原來父親的背影已不僅是一幅定格心底的畫面,更滲入到后輩的言行舉止、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中,那是生命的延續(xù),更是無盡地贊美。
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已是未語淚先流了。只因為,我的父親長眠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快一年時間了。今年父親節(jié)這天,當又一次想念起父親,禁不住淚滿盈眶。這天夜里,我又一次夢見自己走出家門,父親親自送我,可那只是一個夢境,是一個再也不能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F(xiàn)實中,父親與我們永別已經(jīng)快一個年頭了。父子相送的夢境,畢竟也是美好的,也是值得懷念和回味的。隨著父親的身影漸漸遠去,現(xiàn)實的光影緩緩映照過來,當我清醒地發(fā)現(xiàn)這一場父子相送竟然是南柯一夢時,不由得內(nèi)心悵然。我再也睡不著了,起床一看時間,時針指向午夜3時。室內(nèi)寂然一片,窗外明月映照,但聞風聲颯颯。父親的影子從現(xiàn)實中慢慢隱去。而記憶中,父親的慈容如錢塘江潮水般漫天涌來……
父親的辭世對我來說,是一個突然、真實而又痛苦的夢。說是夢,是因為父親走得急促,是醒來仍能見到父親的渴望與期盼。說突然而又真實,那就是父親確實在頃刻間離開了我們。兒女們失去父親的痛苦,母親失去父親時的悲愴,親戚朋友失去親人時的無奈必須由我們承載和面對。
在我心中,父親是一棵擎天的樹,讓我們一直生活在這棵大樹的蔭澤之下。在熾日炎炎的夏天,我們在這棵樹下乘陰納涼;在風雨變換的季節(jié),為我們?nèi)艺陲L擋雨。我可能很難看到樹冠上閃爍的思想光芒,但我可以看清現(xiàn)實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父親,可以看清大樹的根,看清他最本原的品質(zhì)。
父親是一座高山,給我們刻畫生命歷程中的標尺和高度,在我們各自的人生旅途跋涉中感到疲倦的時候就躺在他的脊背上小憩,穩(wěn)重而又安全。
父親是一條船,在他的船艙里滿載著全家人對幸福生活的祈盼和向往,載著希望和夢想抵達遙遠而未知的成功彼岸。
但,誰又會相信,一棵樹會在頃刻間枯萎,一座山會在頃刻間崩塌,一條船會在頃刻間沉沒。父親走了,走得那么義無返顧,走得那么悄無聲息……父親化做了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
此時,窗外已是曦光微露,可我感覺不到一絲困意。我捧著父親的照片禁不住潸然淚下。我無法抑制住自己內(nèi)心的愧疚之情,父親尚有心愿未了:舉辦的80壽辰,參加長孫的婚禮以及到我工作所在地杭州看看,這些都因為猝然離世而未能實現(xiàn)。此刻,一股滾燙的沖動發(fā)自肺腑,我想長跪不起地大喊一聲:父親!
父親雖然離開了人世,可我們并沒有分離。我對他的理解更清晰了,對他的懷念更深了。對他們這一代人的奮斗和命運、做出的貢獻和付出的代價也有了更深刻的領(lǐng)悟。父親是一部值得我終生閱讀的教科書。關(guān)于父親,一直想要寫點什么,拘于某種糾結(jié)亦或是莫名的原因讓我一直無法下筆。父親離開我們一年了。在父親給予我的生命至今的50余年的時間里,沒有任何一段時間比這一年更加讓我思念我的父親。因此,在這段時間里內(nèi)心深處總是強烈地涌動著一種難以抗拒和淡化的欲望,相反,這種欲望越來越強烈,以致使我夜不能寐。這就是我不得不提筆寫一寫我父親的真實原因。每當那高亢嘹亮的軍歌在耳畔響起,每當瘋長地懷念把父親的身影拉近,每當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書房,父親那深遠而又期待的眼神,仿佛一直在默默地看著我。
很快就是父親的周年忌日了。父親呵,如果還有來世,我還做父親的兒子。
因為,你那本字典,永遠都不會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