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小故事:剃頭匠李師傅

字號:


    李師傅是國營理發(fā)店的剃頭師傅,那時候剃頭都得去國營理發(fā)店。頭發(fā)長了要趕早去,去晚了排到下午也未見能剃上頭。剪頭的人多,李師傅自然就累,累了就要休息,剃上一個頭,他要吸上一根煙,不管顧客多著急,他都不緊不慢的。來人真急了,也不敢嚷嚷,只會哀求道:“李師傅您受累,先給我剃了這頭,我著急上班?!?BR>    李師傅慢慢地吸著煙,眼皮都不抬地說:“上吊也得讓人喘口氣吧!我這都站了一上午了,瞧著腿都站直了?!?BR>    顧客只好陪著笑,遞上煙,好言好語,他才能緊吸兩口,起來干活。
    張師傅剃頭利落,刷刷幾下子頭就剃好了。顧客對著鏡子照了照,不滿地說:“張師傅,你瞧左邊剃得有點缺肉吧!”
    張師傅不冷不熱地說:“眼睛不好使吧!那里缺肉,得得,趕緊地吧!后面還有人等著哪?”
    顧客不好在說啥,心想得了,幾天就長出來了。其實張師傅剃出的頭都一個樣,草帽形的,還別說,以后在電視上看見這種頭型,還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形象。
    改革開放以后,國營理發(fā)店不在是的理發(fā)地點,顧客們更愛去個人經(jīng)營的理發(fā)店去剪頭,便宜而且理的極好,態(tài)度好的更是沒法說,張師傅這下可清閑了,整天坐在理發(fā)的椅子上發(fā)呆,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心里急的想去外面拽客人。
    不久國營理發(fā)店徹底黃了,他也因此失了業(yè),轉念一想,這樣更好,自己單干。可一想自己的草帽手藝,心里就開始敲退堂鼓,如今不比以前,以前的人剃短就行,現(xiàn)在的人要形要樣,張師傅覺得自己跟不上形勢了。么辦?去學,他咬咬牙,帶著全部儲蓄,奔了廣州等開放地區(qū)學手藝。
    一年后回到家鄉(xiāng),搖身變成了剪藝大師,名聲大震,來找他剪頭的人多的推不開趕不走。一年下來張師傅賺了一棟二層的小洋樓。生活一下子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變化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店里的顧客明顯少了。仔細一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老顧客都被些洗頭房吸引去了,于是他腦筋一活,招了一批年輕貌美的學徒,天天在門口像是迎賓一樣往前一站,他也在不親自動手剪頭,讓這些小學徒上手練習,剃得不好,顧客還沒等急,這些女孩子一哄而上,大哥大哥叫得唄親,叫得顧客沒了脾氣。
    小學徒雖然個個年輕,也吸引了不少顧客,可最后還是不如那些洗頭房賺錢。
    張師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眼睛里再也看不見別的,只看見鈔票在眼前晃悠。
    于是他的店里重新招來了一批年輕貌美的女孩,這批女孩不會剪頭,也不用在門口站著,只往店里一坐,有顧客來,群起而上。慢慢的真正剪頭的顧客都不來了,來的人都不剪頭,在店里坐上一會,領上一個美眉,眉開眼笑地上了張師傅家的小二樓。
    大把大把的鈔票就進了張師傅的兜,張師傅整天笑不離口,小車開著,小媳婦挎著,人生別提多滋潤了。很多人都羨慕張師傅有本事,能夠審時度勢,跟著形勢走,不發(fā)財都怪了??蓻]過多久,張師傅的店被封了,他人被一輛嶄新的警車接走了,進了大獄,以前羨慕他的人,現(xiàn)在說起他就猛吐吐沫,說他以前就不是好人,剪頭竟糊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