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樂理學習:音樂教育培養(yǎng)4-5歲孩子的音樂興趣

字號:

一、音樂教育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音樂”與“幼兒”幾乎是同時出現(xiàn)的語匯,喜歡音樂可以說是孩子的天性,成人也經常運用音樂來撫慰、教育嬰幼兒。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多少媽媽為了哄孩子入睡,創(chuàng)造性地哼唱著不同的曲調,音樂大師們也為嬰幼兒譜寫過許多美好、難忘的搖籃曲代代流傳。從古至今音樂都很重要,孔子提出的六藝中有音樂,所見音樂對幼兒的重要性。由于身心發(fā)展有以下的幾點:
    1、音樂是美育的組成部分,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2、能促進大腦右半球活動,增進大腦功能
    3、能促進心里的發(fā)展
    4、能促進身體健康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包括歌唱、韻律活動,音樂游戲、打擊樂及音樂欣賞,這些都是美育的內容,也是進行美育的只要手段。音樂能促進大腦左半球活動,增進大腦功能;能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二、幼兒音樂教育的任務
    對幼兒的音樂教育大致分為以下的四個方面:1、應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2、應重視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3、應教給幼兒簡單的音樂技能4、應注意發(fā)揮音樂的教育作用 [注1] 。喜歡音樂可以說是孩子的天性,盡管幼兒天性喜愛音樂,但也要對這種興趣愛好仍要注意培養(yǎng),并給予發(fā)展。的鋼琴家朗朗,不就是因為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聽到鋼琴的音樂很感興趣,才對鋼琴喜愛上的。
    幼兒在歌唱、玩音樂游戲、欣賞音樂、跳舞等活動中,會自然而然地對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及不同音色等特色,對音樂的旋律對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速度、形式等基本表現(xiàn)手法有所感受;如果我們在進行這些活動的同時,有意識去引導幼兒注意聲音的特點和音樂表達形象所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發(fā)現(xiàn)他們的音樂感,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或者再進一步組織一些側重于培養(yǎng)某種能力的帶有游戲性質的音樂游戲,在這樣有目的活動下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能力。
    音樂本身包含技能技巧的學習和運用,對于幼兒音樂教育,交給幼兒唱歌和舞蹈動作是理所應當。通過有意思的游戲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習,也是每個老師的理想化。
    幼兒園的教育是整體化,應注意不限于音樂能力培養(yǎng)的狹小圈子,要從幼兒教育的宏觀上著手,充分發(fā)揮音樂的教育作用,使幼兒對同伴有一定的交際能力,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并有一定的獨立能力等等。
    三、中班年齡階段(4~5歲)幼兒音樂特點
    每個幼兒都有熱愛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學習藝術的潛能。藝術活動的情感性、愉悅性、形象性(聽覺形象、視覺形象)、想象性、活動性等特點符合幼兒的思維水平和知識特點。由于幼兒的語言能力不足,藝術活動經常成為他們表達對周圍事物認識和情感態(tài)度的方式與手段。幼兒需要在聽覺、視覺、肢體運動及語言的充分協(xié)調下,獲得藝術體驗。
    幼兒對鮮明而有特點的節(jié)奏、音響和舞蹈律動具有濃厚的興趣,節(jié)奏性活動是幼兒階段主要的音樂活動。幼兒的發(fā)聲器官稚嫩、尚在發(fā)育初期,聽覺分辨能力的發(fā)展也是一個逐漸精細的過程,因此,他們開始唱歌時往往不易唱準音調,且音域較窄。幼兒階段是音樂感受能力,特別是聽覺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應通過各種綜合性藝術活動開發(fā)幼兒的音樂潛能。
    四、以往的幼兒音樂教學
    (一)以往的幼兒音樂教學教師的教法和幼兒的反映
    我所在的班對音樂的教學不是很多,從我進班后只有幾次的音樂活動,情況是這樣的,在復習的時候,教師邊彈邊唱幼兒歌曲,幼兒跟著老師唱邊做動作,之后分組分別站在前面,再做一遍;要是學習新的歌曲老師就要一遍一遍的反復的教唱,一句一句的教唱,之后再根據(jù)歌詞加入動作。
    在以往的音樂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不尊重幼兒學習的主體性,在設計教育活動、組織教育過程中,不是以幼兒身心發(fā)展需要和學習特點為依據(jù),不考慮幼兒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愿望,而是把他們作為一種接受知識、技能的容器,教師的任務就是往這個容器里注入、灌輸,表現(xiàn)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說,代替孩子做,沒有給孩子思維、思想、理解、創(chuàng)造的時間和空間。久而久之,孩子對音樂活動失去興趣,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離開了教師的示范,孩子就顯得茫然失措
    五、針對傳統(tǒng)音樂教學問題進行改創(chuàng)
    4到5歲的幼兒小肌肉的發(fā)育已經使得他們可以開始演湊樂器了,可以運用一些樂曲讓他們自己也參與到音樂中去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通過幼兒打擊樂器可以讓幼兒了解自己所使用的樂器是什么聲音。幼兒的動作也是多樣的,不一定是根據(jù)歌詞的意思去做動作,可以是聽到音高的聲音做一個表示高的動作,可以是一字一動的形式等等。4到5歲的幼兒畢竟還是對節(jié)奏和律動感興趣,多一些節(jié)奏和律動的活動也是很好的培養(yǎng)對音樂興趣和愛好。無論大人還是幼小的兒童,每當聽到歡快的音樂,通常身體都會不自然的隨著音樂搖動,這也是一種本能也是無意識的反應,要有意識的貫穿整個音樂教育過程中,對幼兒進行音樂方面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