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范文: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字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贓物、箱篋、制裁、蕩然無存、富麗堂皇”等詞語,把握字音及字義。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資料。
    ⑶了解這封書信的內(nèi)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2、能力目標:
    ⑴整體把握文意,體味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⑵揣摩文中關(guān)鍵語句,理解這篇短文的深刻內(nèi)涵。
    3、德育目標:
    作為一個法國作家,雨果公開*本國政府的強盜行徑,表現(xiàn)了一個作家的正義、良知;雨果對東方藝術(shù)、亞洲文明的尊重,展現(xiàn)了一個作家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學習本文,應(yīng)學習作家的高尚情操,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全人類,為祖國的壯大、世界的和平、人類的幸福貢獻自己的一生。
    【教學重點】
    重點把握雨果對圓明園的高度評價,對英法聯(lián)軍強盜行為的譴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關(guān)鍵語句,理解其豐富的意蘊。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
    本文語言精彩,充溢著濃濃的情感,要求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借聲音傳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圍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寬廣的胸襟。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jié)合:
    揣摩語言,教師須引導學生利用比較法、替換法、設(shè)問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文字助讀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讀懂文意,讀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體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語句,理解文章豐富的意蘊。
    〖教學步驟〗
    一、#教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范文: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設(shè)計
    希臘有巴特農(nóng)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我們中國能與之媲美的,只有圓明園。可惜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只是遺址。歷史記載了恥辱的一頁,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以其強盜般的卑劣行徑掠奪并焚燒了圓明園,如今只留下些斷壁殘垣。(請同學翻到課本前面的插圖)舉步其中,步履沉重;叩問歷史,回聲重濁……從遙遠的國度里傳來了正義的質(zhì)問,回眸一瞥,原來是偉大作家雨果。今天我們學習雨果的《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家及背景資料介紹
    多媒體顯示雨果畫像、圓明園建筑。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內(nèi)容如下:
    1、作家簡介:
    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1827年發(fā)表劇本《克倫威爾》,劇本序言反對古典主義,成為浪漫主義的宣言。后又創(chuàng)作劇本《歐那尼》《國王尋樂》,表達人民對*的不滿;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反對專制和教會。1861~1869年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從人道主義觀點描寫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海上勞工》歌頌浪漫主義愛情在與大自然斗爭和克服人類弱點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過流浪藝人的悲慘遭遇,描寫人民的苦難生活。1874年完成長篇小說《九三年》,描寫法國革命高潮一年的動人場景。
    2、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
    英法聯(lián)軍之役,又稱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1856~1860年英法聯(lián)合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清咸豐六年(1856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進犯廣州,挑起這場戰(zhàn)爭。次年英法組成聯(lián)軍,12月攻陷廣州。1858年5月英法艦隊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赴天津談判,6月分別與俄、美、英、法四國代表簽訂《天津條約》,11月又在上海簽訂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機于5月間用武力迫簽《中俄璦琿條約》,割去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大片領(lǐng)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換約又派軍艦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臺。清軍奮勇抗擊,重創(chuàng)英法艦隊。1860年英法再組聯(lián)軍,擴大戰(zhàn)爭。8月英法聯(lián)軍二萬五千人由北塘登陸,攻陷大沽,進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屬北京市)八里橋擊敗清軍后,直攻北京。咸豐帝逃往熱河,遺留恭親王奕媾和。10月英法聯(lián)軍控制北京城,焚掠圓明園。后奕分別與英法代表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和批準中英、中法《天津條約》。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割去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lǐng)土。帝國主義的蠻橫侵略與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的妥協(xié)投降,使中國繼鴉片戰(zhàn)爭之后又大量喪失領(lǐng)土和主權(quán)。
    3、圓明園:
    清代名園,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為環(huán)繞福海的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周約十余公里。鑿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仿照國內(nèi)外名勝四十景,有建筑物145處。其中除具有獨創(chuàng)形式的庭園建筑外,長春園中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長廊、墻垣、橋梁與自然景物相聯(lián)系。藝術(shù)價值甚高,被譽為“萬園之園”。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劫掠園中珍物,并縱火焚毀。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畫出贊美圓明園的語句、諷刺侵略者的語句,并細細體味。
    3、學生齊讀文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
    提問: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請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明確:先總體評價,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接著與巴特農(nóng)神廟比較,指出圓明園的藝術(shù)性質(zhì)和成就:
    ⑴圓明園是東方幻想藝術(shù)中的高成就;
    ⑵圓明園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產(chǎn)生的一切成就;
    ⑶圓明園是幻想的某種規(guī)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體講述園中之物,依次說了建筑材料、建筑、陳設(shè)、裝飾、園林景觀。以耗費勞動之巨作結(jié)。
    后講圓明園是屬于全人類的亞洲文明杰作。
    提問: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明確: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對東方藝術(shù)、亞洲文明的尊重,對中華民族的尊重和贊美,表現(xiàn)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4、學生齊讀諷刺侵略者的語句:
    提問:雨果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為什么用了不少反語?使用反語有什么作用?
    學生聯(lián)系課文第1段思考。
    明確:巴特勒上尉恬不知恥地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此次勝利的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活畫出強盜的丑態(tài),諷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徑。如“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后將自己對遠征中國的強盜行為的嚴厲譴責說成“全部贊譽”,有極其尖銳的嘲諷意味。
    5、學生齊讀課文3~6段,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語句,理解文章的豐富內(nèi)蘊
    多媒體顯示(逐句顯示):
    1、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
    (把“世界”改為“中國”,好不好?)
    2、圓明園在幻想藝術(shù)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nóng)神廟在理想藝術(shù)中的地位。
    (這里為什么要談到“巴特農(nóng)神廟”?)
    3、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這一句話有什么特殊含義?)
    4、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歐洲。
    (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達效果?)
    5、這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粗詞。)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zhàn)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干干凈凈”是什么意思?雨果的這個夙愿怎樣才能實現(xiàn)?)
    8、我證實,發(fā)生了偷竊,有兩名竊賊。
    (從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樣的品質(zhì)?)
    教師示范分析第1句:替換法是揣摩語言常用的方法?!笆澜纭辈荒芨臑椤爸袊?,雨果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藝術(shù)價值在世界的地位,體現(xiàn)了作者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學生獨立品味以下幾句。
    明確:第2句巴特農(nóng)神廟是希臘負盛名的古建筑,是歐洲人心中的神廟。與巴特農(nóng)神廟相比較,突出圓明園的藝術(shù)成就,讓更多的歐洲人了解中國,了解圓明園。人類杰出的成就,卻一同被強盜毀滅,其行徑之卑劣,令人發(fā)指。
    第3句,圓明園雖然當時是皇家花園,但歸根結(jié)底,是屬于全人類的,雨果的這種見解是非常深刻的,這表現(xiàn)了雨果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珍視,對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者的尊重。結(jié)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類的名義譴責侵略者的強盜行為,義正辭嚴,批判力強。
    第4句,以漫畫的形式形象再現(xiàn)強盜相互勾結(jié)的丑惡嘴臉、肆意掠奪的卑鄙行徑,諷刺力強。
    第5句,這一句中的“文明”“野蠻”等反語,正是強盜恬不知恥的狡辯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這個強盜政府顛倒黑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厚顏無恥。
    第6句,雨果以人類的立場區(qū)分政府與人民,強盜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蘭西人民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圓明園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開指斥強盜政府,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第7句,法蘭西政府入侵中國,掠奪、焚毀圓明園,是卑劣的強盜行為,劣跡斑斑。“干干凈凈”是友愛、熱愛和平、崇尚正義的意思。
    這個夙愿遲早會實現(xiàn),但前提是中國國力的增強,中華民族躋身于世界強民族之林。只有強盛的國家才有可能維護自己的尊嚴。
    第8句,我們完全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開*本國政府的強盜行徑,不顧個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非凡的勇氣是難能可貴的。
    學生齊讀這些句子,深層體味句子的豐富意蘊。
    五、課堂小結(jié)
    中國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敗,致使國力衰頹,只能靠奴顏媚骨求得茍延殘喘,這是歷史的恥辱,民族的恥辱。今天中華民族正處于偉大的復興時期,它以年輕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世界舞臺上,我們堅信,這個“超人的民族”定會青春勃發(fā),煥發(fā)新的生命力,在世界歷史的畫頁上留下精彩絢麗的一筆。
    六、課堂練習
    中國是被掠奪者,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位法國作家,卻公開指責本國政府,為中國人鳴不平,這實在非常了不起。請以“謝謝你,雨果”或“雨果,好樣的”為題,說一段話,談?wù)勀愕母邢搿?BR>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點評。
    七、布置作業(yè)
    1、仔細閱讀文章第三段,展開想像,寫一段話,描繪那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圓明園。
    2、運用“富麗堂皇”“蕩然無存”各寫一句話。
    【板書設(shè)計】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贊美圓明園──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產(chǎn)場
    *侵略者──諷刺,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