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國甲卷高考語文作文解析(一)

字號:

今天是2016年全國高考第一天,940萬考生走進高考考場。新東方在線第一時間為大家?guī)砣珖拙砀呖颊Z文作文的解析。高考語文作文權威甄麗鶴帶大家直擊甲卷作文試題,點評其難易情況,并從各個角度分析寫作思路。
     那么接下來我們首先就從第一套開始。第一套是全國甲卷的語言作文,我們首先進行審題和立意。這時候有同學會疑惑,覺得第一時間拿到的題目跟原本的作文題目不一樣,我們拿到了卷子的拍照版的圖片,我一字一字敲在PPT上,保證了我們的審題是很清晰的。
     首先進行第一部分,審題和解析。材料是說語文關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于中學生來說有三個途徑,課堂的教學和實踐和實習。要求一:根據(jù)材料從自己的語文學習出發(fā),還有寫作的具體要求。不少于800字。這時候我們要做到第一步,肯定是審題和立意,但是沒有告訴你審題和立意的標準是什么,我要告訴你們。我們需要做到兩個詞:全面和深刻。但如何全面和深刻呢?也是接下來我在帶你解析的時候嘗試的兩個方面。
     接下來首先我們看到了材料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名詞,叫做國家軟實力。國家軟實力有個相關的新聞,說近十年中國的經(jīng)濟GDP在十年間從全球的第六位,上升到了全球第二位,但是我們的文化軟實力并沒有跟我們的經(jīng)濟實力一樣,保持一個雙向猛勁的態(tài)勢。相反如果我們著眼于亞洲的話,韓國和日本的文化軟實力在全球的比重占到了13%,而我們中國加上亞洲的其他國家,占的比重僅為6%,也就是說中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和其他的亞洲小國加起來,整個的文化軟實力是6%,是極低的分數(shù)。除此之外的話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說我們中國與歐盟文化強國做一個比較的話,我們的文化的實力可能是1:100這樣的比例??梢娢覀冊谖幕趪臆泴嵙Ψ矫孢€有非常強勁的努力目標,這是我們在整個材料當中看到的第一個詞,國家軟實力。這是從新聞的角度做了解析。
     接下來我們再往下看第二個名詞,可能你看到的第二個名詞跟老師一樣,叫做文化自信。你會問什么叫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應該是一個國家整體的面貌,我們從一則新聞引入。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到了傳統(tǒng)文化,表達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崇。他多次提到了文化價值觀和文化自信,在國內外的不同的場合中展現(xiàn)了中國政府與人民精神志氣的提振。新聞稿可能從國家整體的政策方面闡述的,其實這個作文是將我們同學的學習語文的整體的大的要求,放到了國家政策的層面。這其實是我們到終嘗試的一個結果,或者說我們終努力的結果。
    在讀材料的時候我們關鍵看到這兩個詞,一個叫國家軟實力,一個叫做文化自信。剛才老師從政策的層面對這兩個名詞做了解析。
    接下來對于中學生來說語文的素養(yǎng)提升有三個途徑,第一個是課堂的有效教學,第二個是大量課外閱讀,第三個是社會生活的實踐。你談國家層面的話永遠不是高考命題人給你的要求。為什么?釣魚島問題和臺灣問題你解決不了,空談國家政策又有什么意義呢?當然開始把這個大的話題放在國家政策的背景上,是讓你承擔責任的,你得努力,我們能做到文化軟實力的進步,才能做到文化的強大自信。我們看看怎么努力呢?接著往下看。
     我們要根據(jù)那三個途徑努力的話,第一點,在課堂上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第二,就是課堂是一方面,還要做大量的課外閱讀的補充。第三點社會實踐,就不太清楚應該怎么做了。于是這時候才是我要帶你解析的一個大的方向。
     首先我們先來明確立意的原則,第一就是全面和深刻。你不能看到這個材料的第一句,叫做國家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就可以先開始了,空談國家政策是不夠接地氣的,是忽略了現(xiàn)在高考命題人對于學生從自身出發(fā)的考察。第二就是多角度的辨析,盡可能全面和成熟的看待這個問題,要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對立意和審題原則的要求。
     第二是原則的要求。你是語文課堂的實際參與者,這時候在我們課本上面學習了非常精彩的大量的課文,學習這些課文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你有提升。提升的角度是什么呢?我簡單寫了一個途徑一的立意角度,叫做課本中積淀百年,乃至千年的古詩文是精神的洗禮和升華,課堂是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前沿陣地,然而目前的學習情況伴隨著方法僵化、形式不創(chuàng)新等問題,興趣的啟發(fā)非常重要,切記一定要守住陣地。
    剛才老師說了語文課本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重要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主要是通過課本的形式學習的,你看到的古詩文和散文,其實是從多角度,從文學素養(yǎng)的角度,從獨立思考問題的角度對我們做了提升,這時候我們非常感謝它。但是你知道學習的形式也非常重要,我們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是學習形式的問題,只有形式好了之后你才會關注內容,可能沒有好的形式,在內容方面也會有特別大的問題。所以我們終的目標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第一個途徑“課堂的有效教學“能夠提供給我們語文素養(yǎng)特別大的明確的幾條路,與此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它伴隨著問題。作為18歲的成熟少年,你要有能夠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而這時候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就是方法僵化怎么辦,形式不創(chuàng)新又怎么辦,這是第一個角度。
     接下來看看第二個角度“大量的課外閱讀“。在我上周末班的時候有我們講作文時遇到了一個話題,我們談到了一本書,這本書現(xiàn)在在京東網(wǎng)上非常暢銷,叫《擺渡人》。這個話題也是2016年海淀一模的題目,講的是擺渡人帶領小女孩走出人生困境的題目。其實我在講的時候我們沒有想到我班里的學生那么受影響,下一周上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班里的很多同學在課間休息的時候在讀這本書。有些是紙制的,有些是電子書。還有同學跟我交流說”老師,這本書我看完了,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看的速度特別快。“其實你會發(fā)現(xiàn)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我們課堂有效教學的有力補充,而選到一本非常好的閱讀材料也是非常之關鍵。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要依靠一些在專業(yè)方面非常有經(jīng)驗的老師,或是家長,或是家族當中的長輩,他們來對我們有一個指導性的作用。所以我剛才闡述清楚了,大量的課外閱讀對于我們整個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一個重要的例子,
     那么我在這個角度應該注重闡述什么呢?有的時候我們評價一個學生,有些學生顯得比較成熟,而且是超乎他年齡段的成熟。有些學生比較單純一點。這時候老師給你提供一個特別大的方向,這個方向不僅是我們認識問題的方向,也是我們寫作文的過程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立意方向。人們常說人生有一個境界,第一個境界叫做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老師和家長把對于世界的人事教給你,你認為他們的話一定是對的。而等你慢慢長大的時候,你開始接觸社會,自主思考問題,你就會變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這是成長中的必經(jīng)階段,有進步,也會有偏激的思考,這時候你應該努力的充實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獨立人格,成熟思維的人。于是我們努力達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舉個例子,你小時候喜歡誰就是喜歡誰,但等你慢慢長大之后你發(fā)現(xiàn),你還是很喜歡他,但是你能坦然接受你人生的不完美,你能坦然接受人生的失敗,這就是第三種境界。
     所以大量的閱讀的輸入,才是我們看問題非常重要的基本實例。所以我們打響的閱讀的輸入是我們的資本,閱讀是青少年和世界進行靈魂交流的方式,閱讀可以讓我們長大和獨立,所以閱讀一定非常重要。這是第二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