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屈原的故事二則

字號:

屈原簡介:屈原(約前304~約前278),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紀,曾被推舉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而受到廣泛紀念。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開創(chuàng)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yōu)閭€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tǒng)的奠基人?,F(xiàn)在我們就來講講關于屈原的故事。
    兩度使齊竭力救楚
    屈原很年輕時,楚懷王發(fā)現(xiàn)了他的才華,受到重用,被任命為左徒,參與議論政事,起草政會的工作,并且兼管外交。面對七國爭雄的政治局面,楚國上層貴族產生兩條路線:一派是以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投降路線;另一派是以屈原等一些策士為首的反投降路線,主張楚國與齊國要聯(lián)合魏、趙、韓、燕等結成一個“合縱”的陣營,以抗拒強秦。兩條路線形成尖銳的對立。但是由于楚懷王目光短淺,昏庸無能,使親秦派占了上風。以楚王、靳尚等統(tǒng)治集團,橫征暴斂,吏治腐敗,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公元前313年(楚懷王十六年),屈原出使齊國不久,秦惠文王為破壞六國合縱聯(lián)盟,打算首先攻打齊國,而當時齊楚友好,關系十分密切。秦惠文王擔心一旦攻齊,楚國會助戰(zhàn),為了說服楚國在他侵略齊國時保持中立,就派張儀帶著厚禮游說楚國貴族,并許諾愿意奉送商於的六百里土地。絕齊連秦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齊國,在齊國的屈原感到十分痛苦和憂慮,匆忙回楚,被懷王冷落。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懷王派使臣去秦國接受商於六百里土地,張儀卻不認賬,懷王惱羞成怒。屈原建議重新與齊和好,以后再合力攻秦。懷王對秦用兵連連失利,損兵折將,懷王感到勢單力薄。
    在國家陷入危機的時候,倍遭懷王疏遠和冷淡的屈原,再次建議懷王聯(lián)齊抗秦。楚懷王雖然還不甘心,但是被形勢所逼,也只好答應了。于是派屈原第二次出使齊國,重修舊好。當時,屈原是聞名的才辯之士。他的使齊,在各國反響很大,特別是引起秦國的恐慌。公元前311年,秦國迫于形勢,不得不退還漢中之地以求和。楚懷王想到曾受到張儀的愚弄。便提出要求交出張儀。張儀到達秦國后,懷王寵妃鄭柚、靳尚、子椒等接受賄賂的大臣們也都極力替張儀說好話。糊涂的楚懷王聽信了他們的話,竟糊里糊涂地將張儀放回了秦國,等屈原出使齊國回來,聽說放走張儀之事,馬上進諫,懷王才有所醒悟,想立即派人去追殺張儀,但張儀已經(jīng)走了多時,追也來不及了。
    這一年,積極推行連橫政策的兩個主要人物秦惠文王和張儀,相繼死去,這顯然是六國合縱的良機。然而,楚懷王缺乏政治家的遠見卓識,不能審時度勢。公元前239年(懷王三十年),秦昭王假說要把女兒許配給楚懷王的兒子,約請懷王到武關相會。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勸懷王千萬不要答應秦國的邀請。懷王不聽屈原的忠言,到武關赴約,但不出屈原所料,懷王一進武關,秦兵就把后路切斷,要求懷王割地。懷王不答應,偷偷地跑到趙國。趙國怕秦國的勢力,又把他送回秦國當了俘虜。3年后,懷王在秦國被囚禁而死。楚國只好立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做國君。
    遭讒流放汩羅自沉
    屈原覺得自己的國君被秦國騙去,死在外國,這是國家莫大的恥辱。他痛恨那些賣國的*臣,也痛恨自己不曾盡力為祖國作更多的事。無比的沉痛和憤怒使屈原的心一刻也難得安靜,他吟詩作賦,來揭露*臣的貪心和丑惡。這些詩很快就傳開了,靳尚、子闌之流聽到屈原責罵自己,氣極了,馬上去找頃襄王,誣陷屈原對新即位的國君十分不滿,并在外鼓動群眾反對朝廷。頃襄王將屈原趕出郢都,流放到江南一個人煙稀少、荒涼偏遠的地方。屈原雖然身遭逆境,卻不肯丟掉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他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夠施展自己的遠大抱負,拯救國家的危難,使百姓過上好生活。因此,流放期間,他很關心朝廷的事情,只要有郢都來的人,他都要仔細打聽軍事、政治方面的消息。
    公元前278年,屈原聽說秦國又派大兵侵略楚國,當他得到來自郢都的消息“秦國的白起侵占了我們的郢都!”的惡耗時,他悲憤已極,他聽說洞庭、五湖、江南先后陷落,頃襄王倉惶出逃,不得不到陳(今河南睢陽)避難,幾乎絕望了,他眼望大好河山被強秦所占,楚國人民將倍受奴役之苦。他思緒萬端,奮筆疾書,寫下最后的《哀郢》、《懷沙》等不朽詩篇后,于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五日的夜晚,他堅定自然地跳進了汨羅江,結束了他偉大光輝的一生。那年他62歲。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將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