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務員考試面試常見試題及答案8

字號:


    29. 現(xiàn)在很多父母都對孩子寵愛有加,有的人欣然接受,有的也很苦惱,你怎么看?
    【題目類型】現(xiàn)象題
    【能力考查】綜合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解析】
    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管在什么年代,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令人感動的,尤其是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物質生活異常豐富的今天,子女無疑都成了父母發(fā)心頭寶。對于父母的萬般寵愛有人選擇欣然接受,非常享受這個寵愛的過程,習慣了衣來張手、飯來張手的生活,也有人表示非常苦惱,希望父母給自己更多的獨立空間,讓自己更好的接受社會的考驗。
    古語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的萬般疼愛對于孩子來說到底是愛還是害?過度的疼愛,超出了孩子的需要和接受能力,有可能導致子女對家長過分依賴,獨立能力差,離開了父母的照顧和幫助,將不知所措,他們即將面對的是深深的挫敗感;另一方面,生活過于順利的孩子耐挫能力差,一旦獨立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很有可能喪失生活的勇氣,從此一蹶不振;第三,被寵大的孩子們往往不懂得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利于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和良好人際關系的開展。
    要想使孩子能健康地成長,能獨立地面對生活中的風和雨,首先父母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從小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性格,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二,父母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學會理財,不能在物質上一味地放縱;第三,父母應改變原有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放手去搏去闖,當孩子累了疲了的時候提供溫馨的港灣,這也是一種疼愛;第四,作為子女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多跟父母溝通,讓父母知道自己不愿做溫室中的花朵,而要做搏擊長空的雄鷹;第五,報紙、電視等主流媒體應該積極引導社會輿論,樹立典型人物,在整個社會中形成青少年自立自強的積極氛圍。
    總之,父母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對子女的愛要注意方式,“扶持”是一種愛,“放手”也是一種愛,為了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家長們應該正確地去愛子女。
    30.湖北襄陽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每天傍晚都會來到交通繁忙的路口,向那些“中國式過馬路”的行人90度深鞠躬,并面帶微笑地提醒:為了您的安全,請遵守交通規(guī)則!對此現(xiàn)象,你怎么看?
    【題目類型】綜合分析現(xiàn)象類
    【能力考查】綜合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解析】
    相信我們每個中國人對于“中國式過馬路”不會陌生,即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雖然我們早已豎起了“生命誠可貴”的標牌,卻依舊存在著這樣一批“中國式過馬路”的“先行者”。當湖北襄陽60多歲的老人以鞠躬的形式,喚醒人們心中早已被忽略掉的安全意識,這不得不令我們深思。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法不責眾”的意識和現(xiàn)象依舊存在,一時難以徹底根治。主要存在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人們的安全交通意識比較淡薄。他們褻瀆生命,橫行直沖,全不顧紅綠燈的指示,又或許心存僥幸,以為事情沒到自己身上,況且大家也都這樣。盡管有一些志愿者紛紛參與交通指揮的行列中,卻是治標不治本,個別行人依然我行我素,完全忽略了這一惡習可能造成的交通堵塞,甚至嚴重的事故后果。
    其次是對肆意過馬路的行人行為缺少有效的制約。不可否認,我國還沒有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去約束一些不文明行為,致使集中式過馬路這一現(xiàn)象的頻發(fā)。雖然在有的交通繁忙的十字口設有一些交警崗亭,在執(zhí)法過程中,也不能做到時時引導,分分勸解,故相應的文明出行規(guī)范也就無從談起。
    第三,不乏存在不合理的交通設施的設置問題。比如紅綠燈的設置時間點問題,由于在一些交通繁忙的路段,行人綠燈的設置時間相對短,給一些上班族、學生、醫(yī)生等等造成了一定困擾,所以他們不得不趕著時間,在面對遵守紅綠燈與闖紅燈的苦苦掙扎之后,他們依然硬著頭皮選擇闖紅燈。此外,缺少相應的人行道或是安全天梯供行人通過,這也助長了“中國式過馬路”現(xiàn)象的產生。
    為此,首要做到的是樹立安全責任意識,讓人們意識到安全不僅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家子的事,故要加大宣傳力度,借助網絡、移動電視等向人們進一步呈現(xiàn)不文明惡習的負面影響,使人們從內心意識到無視安全的壞處,進而潛移默化地規(guī)范到自身行為。
    此外,規(guī)范行為不僅僅要靠法律法規(guī)“硬”制約,我們知道人類是感情動物,何不通過觸及肋骨的“軟”制約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呢?在這方面,湖北這位60多歲的老人為我們上演了最動人一幕,他以身作則,以“鞠躬”的方式喚醒了人們心中余溫的道德觀,觸及人心的“道德罰單”,撥動了人心中的羞愧神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勸誡教育作用。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這樣的“軟”制約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有時需要軟硬雙結合,方能真正做到各方面的人性化的科學設計與落實,以達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相信通過外在的剛性制約、內在的軟性自律這兩方面,定能還人們一個文明的出行軌道,使得人人心中有法,人人做事依法,共建我們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