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學習的必備習慣:三輪有效聽力

字號:

想當初我在大學的時候,聽力也算是不錯的,一般老師上課放我就能夠題目全做完,正確率也不錯,但是大部分同學需要聽第二次,老師只有接著放,那我干什么呢?難道打開手機看那個傳說中的小月月?明顯我在放第二次的時候給自己修改了目標和任務,當所有人還在糾結于那些題目正確率的時候,我已經(jīng)開始注重每一句話的大意和分析文章結構,當所有的人開始聽第三次,在老師的指引下完成文章大意理解的時候,我開始用筆記法訓練速記,當老師帶著大家放第四遍并且開始訓練筆記的時候,我已經(jīng)可以不用筆記,嘗試腦記或者瞬時記憶準備復述文章了,當老師讓大家看著筆記放第五次為后一輪腦記的任務準備時,我已經(jīng)在做影子跟讀了。這里要說的重點是,永遠給自己一個任務,每一輪的任務盡可能不同,注意,這里說的是每一輪,不是每一遍,因為一輪可以有很多遍,直到完成這個任務后進入下一輪。
    具體來說,針對有題目的聽力文章,一般分為三個基本階段。
    1、能做題
    2、能聽懂
    3、能輸出
    所謂能做題,也就是不一定要聽懂每一個單詞,只捕捉和題目信息有關的詞句,通過推理,做出題目來。比如:選項是15,10, 25,50
    A: I would like to pay by check. Can I make it out for more than 15 dollars?
    B: Certainly sir, but there is a 10 dollar limit over the amount of purchase though.
    同學們很容易聽到兩個數(shù)字,一個是15,一個是10,一般意義上講,金錢往往會出現(xiàn)加減,但是不會出現(xiàn)乘除,所以加起來等于25,減下來等于5,答案里面只有25,所以選第三個。即便是選項變成了15, 10,25,5, 也可以通過聽到15 dollars前面的more than看出,本身就比15大,自然答案是25。所以題目怎么出,都難不倒大家。
    所謂能聽懂,就是要聽懂具體詞句的意思,當然是不是每個字都要聽懂,這要看這個詞是否是高頻詞匯,一般意義上講我們這里學習的英語(論壇)叫做general English。也就是通用類的英文,所以一般向正負離子對撞機之類的非主流高科技詞匯,我們就可以掠過,但是諸如我們剛才原文里面的make it out,limit, amount of, purchase等就要做進一步的聽力研究了。
    第三輪的目的是能輸出,一定要把聽力的內(nèi)容變成自己口語的表達,把閱讀的內(nèi)容變成自己的寫作的表達,前面已經(jīng)說過,誰是好的老師,而聽力就是別人的口語,閱讀就是別人的寫作,與其我們坐在桌前苦思冥想一個句型和表達,不如從現(xiàn)成的材料當中汲取靈感或者能量。比如有的人從聽力中聽到了you deserve it的表達,意思是"你活該",學會了以后就一直坐在那里等機會,等到別人倒霉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