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祖逖北伐》教案

字號:

教學目的:
    1、掌握重點字句,積累相關(guān)成語。
    2、誦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
    3、教育學生胸懷大志,自學鍛煉自己的意志,時刻準備報效祖國。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誦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
    誦讀 + 探討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雞守信不失時,能催人奮進,故古人以“聞雞”而激勵自己,有“聞雞起舞”“枕戈待旦”之說,講的就是東晉范陽祖逖。祖逖生活在一個動蕩不安、戰(zhàn)火連天的時代,北方游牧民族紛紛入侵中原、晉王朝的半壁江山喪失,在國家內(nèi)憂外患之際,而祖逖是怎樣做的呢?……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知內(nèi)容。
    1、范讀。
    2、學生自由誦讀。
    3、正音。
    4、齊讀。
    5、翻譯全文。
    重點詞句:蹴 琨 覺 曰
    睿素無北伐之志
    擊楫而誓曰
    6、理清課文脈絡(luò)。
    第一層[從“初”到“因起舞”]寫祖逖少有大志,聞雞起舞,自覺培養(yǎng)和鍛煉自己,為日后成為一代名將打下基礎(chǔ)。
    第二層[從“及渡江”到“有如大江”]寫祖逖大膽進言,力主北伐,在不被朝廷重用的困難情況下仍率部渡江,并立誓收復中原。
    第三層[后一句]寫祖逖渡江后,招募軍隊準備北伐。
    三、探討:
    1、祖逖是在什么情況下力主北伐的?
    ——〖1〗北方游牧民族紛紛侵入中原,晉王朝喪失了半壁江山。
    〖2〗皇帝宗室爭權(quán)奪利,自相殘殺,從而使戎狄乘虛而入,屠戮中原。
    〖3〗淪陷區(qū)人民已遭殘害,人人想著自己奮起反抗。
    2、祖逖力主北伐,這一主張得到了司馬睿的支持了嗎?他又是怎么做的?
    ——因司馬睿素無北伐之志,所以只是敷衍的態(tài)度,但祖逖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體力行,“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傾家資招募兵馬,為北伐作準備。
    3、祖逖后來帶著他的部下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領(lǐng)土。從這個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樣的祖逖?
    ——素懷大志、憂國憂民,為收復失地而大膽進言、身體力行。
    四、知識歸納:
    1、古漢語特殊用法
    a.自相魚肉 (名次用作動詞)
    b.給千人廩,布三千匹 (定語后置句)
    c.言于睿曰 (倒裝句)
    2、成語歸納
    聞雞起舞 自相魚肉 中流擊楫 望風響應
    五、拓展練習:
    讀岳飛詞《滿江紅》,對比其與祖逖情感之異同?
    滿江紅
    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