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特崗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

字號:

一、單選(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黨的18屆五中全會強調,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 )
    A.改革 B.發(fā)展 C.穩(wěn)定 D.創(chuàng)新
    2.習近平在建黨95周年講話中強調的,到2020年實現(xiàn)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全面建成富強社會 C.全面建成和諧社會 D.全面建成文明社會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的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是( )
    A.育人為本 B.改革創(chuàng)新 C.促進公平 D.提高質量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guī)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 )
    A.技術人員 B.管理人員 C.科研人員 D.專業(yè)人員
    5.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是( )
    A.熱愛教育事業(yè) B.熱愛學生 C.為人師表 D.團結協(xié)作
    6.滲透在學校的自然環(huán)境、物質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及觀念環(huán)境中的課程是( )
    A.必修課程 B.顯性課程 C.隱性課程 D.選修課程
    7.直接制約著教育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的社會因素是( )
    A.生產(chǎn)力 B.政治經(jīng)濟制度 C.文化 D.科學技術
    8.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是( )
    A.討論法 B.講授法 C.談話法 D.練習法
    9.師生關系在教學層面上的特點是( )
    A.授受關系 B.相互促進 C.民主平等 D.長善救失
    10.“不陵節(jié)而施”體現(xiàn)的教學原則是( )
    A.鞏固性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啟發(fā)性原則 D.直觀性原則
    11.“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體現(xiàn)的教育方法是( )
    A.鍛煉法 B.陶冶法 C.說服法 D.榜樣法
    12.促進個體發(fā)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tài)轉向現(xiàn)實狀態(tài)的決定性因素是( )
    A.學校教育 B.遺傳因素 C.社會環(huán)境 D.個性主觀能動性
    13.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模式是( )
    A.常規(guī)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
    14.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啟示教育學應該( )
    A.理論聯(lián)系實際 B.主動施教 C.循序漸進 D.個別化
    15.衡量一個教師成熟的主要標志是()
    A.自覺地關注教材 B.自覺地關注學生 C.自覺地關注生存 D.自覺地關注情景
    16.“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描寫的心理現(xiàn)象是()
    A.情緒 B.性格 C.認識 D.思維
    17.教師邊講課邊環(huán)視學生,又恰當?shù)慕M織教學,體現(xiàn)的注意品質是()
    A.注意的廣度 B.注意的分數(shù)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深度
    18.一個人情緒興奮性高,控制能力差,反應速度快,但不靈活,他的氣質類型是()
    A.多血質 B.黏液質 C.抑郁質 D.膽汁質
    19.受過去經(jīng)驗與習慣影響而產(chǎn)生的心理活動準備狀態(tài)是()
    A.遷移 B.定勢 C.原型啟發(fā) D.動機
    20.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得不到的東西是不好的,這種心理防御機制是( )
    A.否認 B.文飾 C.投射 D.幻想
    21.追求個人特有錢能的充分發(fā)揮和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是( )
    A.生理與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歸屬感與愛得需要 D.自我實現(xiàn)需要
    2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接受心理輔導的人精神都有問題 B.心理健康的人人格健全
    C.考試焦慮不是心理問題 D.氣質類型有好壞之分
    23.教師對學生期望的積極預言應稱為( )
    A.首因效應 B.近因效應 C.羅森塔爾效應 D.馬太效應
    24.學習新信息對已有舊信息回憶的抑制作用是
    A.倒攝效應 B.前攝效應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25.教育要適應人的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就要做到( )
    A.循序漸進 B.因材施教 C.教學相長 D.防微杜漸
    二、案例分析(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小李以優(yōu)異的成績應聘為某中學特崗教師,她一到崗就勤奮學習,刻苦專研,不斷提高 自己的教學技能,教學效果好,很受學生歡迎。但是,小李不能容忍學生不認真聽講,對個別不認真聽課的學生經(jīng)常以罰站、不讓在教室聽課的方式處罰他們。請從教師法規(guī)和教師職業(yè)道德角度對李老師的做法進行分析、評價。
    2、王老師教學生學習認字,當教到“天”字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他開始引導學生“你頭頂上是什么?”,學生想了想:“頭發(fā)”。老師:“頭發(fā)上面是什么呢”學生:“屋頂”。老師:“屋頂上面是什么呢”,學生:“瓦片”。老師有點著急:“你們好好看看,上面到底還有什么?”學生低語:“還有,還有小鳥在飛?!闭堖\用所學教學原則分析王老師的做法。
    3、課堂上,胡老師在黑板上用簡練的幾筆勾畫出一只公雞,并總結畫的公雞的七個要素,接著,老師讓四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出不同的圓形,由老師按畫公雞的要素依次體在這四個不同圖形上分部添加幾筆,畫出了四只栩栩如生的公雞。這使同學們精神為之一振,都想一試身手。于是,老師讓全體學生在紙上動手畫公雞。在觀察學生畫的過程中,老師沒有批評任何一個學生畫的不像,而是不時對學生進行指導。之后,老師要求學生剪下畫好的公雞,貼在一張畫有養(yǎng)雞場的鉛筆畫板上構成了一幅具有千姿百態(tài)公雞的漂亮作品。后,老師別具 匠心的鉛筆和紙筆做成了立體雞,并在雞背上開個洞,讓學生把剪下的碎紙片揉成顆粒作為 飼料喂雞,教室很快干凈了。
    請分析案例中的胡老師在教學中體現(xiàn)出的教室角色。
    三、論述題(15 分)
    舉例說明如何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四、教學設計(15 分)
    請根據(jù)所提供的教育材料和相關情況,按要求完成教學設計。 材料:某版本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科書中《我的鄰里鄉(xiāng)親》一課,部分內容如下:每個 家庭都有自己的鄰居,有的鄰里之間親親熱熱,如同一家人,有些則很少往來,你們那里的 鄰里關系是怎樣的? 實際上,我們周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鄰里關系(教科書中用三幅圖呈現(xiàn)了不同學生眼中不同 的鄰里關系:第一幅圖呈現(xiàn)的是某同學家所在的院子里有五戶人家,大人們經(jīng)常聊天,小孩 則在一旁玩游戲;第二幅圖呈現(xiàn)的是某同學家所在的樓里,鄰居們平時見面只是點點頭,沒 什么來往;第三幅圖呈現(xiàn)的是某同學的鄰居端著一筐桔子讓大家品嘗。) 俗話說: “遠親不如近鄰” ,親戚朋友一般住的相對比較遠,不常見面,但是左鄰右舍卻幾乎 每天都能看到。領居間的和睦相處是安寧、愉快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教科書中用三幅圖是呈現(xiàn)了“遠親不如近鄰”;第一副圖呈現(xiàn)的事某同學媽媽出差了,鄰居幫忙照顧她;第二 幅圖呈現(xiàn)的是某同學忘記帶房門鑰匙了,鄰居張奶奶熱情的招呼該同學到她家先坐一會而; 第三副圖呈現(xiàn)的事一位老爺爺站在樓梯里,提醒剛下班的鄰居,樓里第二天要通煤氣,家里 別忘了留人。) 相關情況:授課對象為某鄉(xiāng)村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班級人數(shù)共 45 人。 設計要求:(1)確定教學目標;(2)設計教學過程并說明設計的理由。
    五、作文題(40分)
    閱讀下面的內容,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除詩歌外, 文體不限)。 一個小男孩和父親去釣魚,他釣到了一條大魚,父子倆都很喜歡,可是父親突然發(fā)現(xiàn),還有 幾個小時才到開放捕撈的時間,盡管沒有人看見兒子釣到了這條魚,父親還是堅決地讓孩子 遵守規(guī)定,把魚放回湖里。小男孩當時非常難過,但終按照父親的話去做了。多年之后, 小男孩已長大成人了,每當他遇到道德難題,他就會想起父親的告誡,那就是:“道德實踐 起來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就常常受到類似釣魚這件事情那么具體而嚴格的教育,也許會獲 得更多的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一、單選題
    1、B 【解析】2015 年 10 月 29 日,18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fā)展的指導思想, 指出堅持發(fā)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fā)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
    2、A 【解析】第十三個五年計劃指出,到2020 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100 年時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 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3、C 【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了“20 字”工作方針是:優(yōu)先發(fā)展、 育人為本、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其中,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
    4、D 【解析】考查知識點:教師職業(yè)的性質?!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一章第三條對教師概 念進行了全面、科學的界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
    5、B 【解析】考查知識點: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是熱愛學生。
    6、C 【解析】考查知識點:課程的類型、隱性課程的含義。
    7、B 【解析】考查知識的:教育與社會發(fā)展。政治經(jīng)濟制度直接制約教育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體 現(xiàn)在政治經(jīng)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等。
    8、C 【解析】考查知識點:教學方法。談話法也叫問答法。討論法則是全班或小組成員在教師的 指導下,圍繞某一中心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間接,進行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談話法和討 論都是講授法的類型。
    9、A 【解析】考查知識點: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內容表現(xiàn)在三個層面,教學上是授受關系,人 格上是平等關系,社會道德上是互相促進的關系。
    10、B 【解析】考查知識點:教學原則?!安涣旯?jié)而施”,出自《學記》,指不能超過人的接受范圍 而施教,是循序漸進性原則的體現(xiàn)。
    11、A 【解析】考查知識點:德育的方法。孟子特別強調鍛煉和培養(yǎng),主張一個人要有作為,須經(jīng) 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的刻苦磨煉(《孟子•告子 下》) 。
    12、D 【解析】考查知識點:影響身心發(fā)展的因素及作用。影響身心發(fā)展的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遺傳是個體發(fā)展的物質前提、環(huán)境為個體的發(fā)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學校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 主導作用、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促進個體發(fā)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tài)轉向現(xiàn)實狀態(tài)的決定性因素。
    13、A 【解析】考查知識點:班級管理模式。班級管理模式包括常規(guī)管理、班級平行管理、班級民 主管理和班級目標管理。
    14、D 【解析】考查知識點:新課改的理論基礎、智力理論。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在教育 中,體現(xiàn)為四點:積極樂觀的學生觀、科學的智力觀、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多樣化的人才觀 和成才觀。
    15、B 【解析】考查知識點:教師職業(yè)心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富勒和布朗將教師的成長分為三個階 段:關注生存、關注情境、關注學生。其中,新手教師經(jīng)常處于關注生存階段,能否自覺關 注學生則是衡量一個教師成熟的主要標志。
    16、A 【解析】考查知識點:情緒情感。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 情緒分為激情、應激和心境。本題即為情緒中的心境。
    17、C 【解析】考查知識點:注意的品質。注意的分配指人在進行兩種或多種活動時,能把注意指 向不同對象的現(xiàn)象,如我們可以一邊騎車,一般欣賞路邊的風景。
    18、D 【解析】考查知識點:巴甫洛夫高級神經(jīng)活動類型、氣質類型理論。膽汁質的人,興奮性強, 但不平衡,表現(xiàn)為外傾性明顯,情緒興奮性高,抑制力差;反應速度快,但不靈活。
    19、B 【解析】考查知識點:定勢的含義。
    20、B 【解析】考查知識點:自我防御機制。文飾,又稱合理化,指個體通過歪曲現(xiàn)實達到保護自 己自尊心的作用,包括酸葡萄效應、甜檸檬效應、逶過三種表現(xiàn)形式。
    21、D 【解析】人本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的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成層次分布,共有七層,高層 的就是自我實現(xiàn)需要。
    22、B 【解析】A 選項心理輔導是面對全體學生;C 選項考試焦慮程度嚴重的才能稱為心理問題; D 氣質類型無好壞之分。
    23、C 【解析】教師期望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或皮革馬利翁效應,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 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
    24、A 【解析】考查知識點:遺忘理論。遺忘的干擾說理論認為,遺忘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 到其他刺激的干擾所致,干擾主要有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兩種形式。倒攝干擾是指后學習與 記憶的材料對先前學習與記憶材料的保持與回憶產(chǎn)生了干擾。
    25、B 【解析】考查知識點:教學原則、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學生在興趣、愛好、意志、性格等 方面存在個別差異,這叫要求教育應該“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切實得到提高。
    二、案例分析
    1.【參考答案】 (1)小李老師的做法符合教師道德規(guī)范中的愛崗敬業(yè)。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道德要求教師忠誠 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志存高遠,樂于奉獻。對工作高度認真負責,認真?zhèn)湔n上課,認真輔導 學生。案例中的小劉老師能夠認真?zhèn)湔n,認真講課,獲得學生歡迎。符合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道德。
    (2)小李老師的做法符合教師職業(yè)道德中的終身學習。終身學習要求老師不斷拓展業(yè)務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專業(yè)水平和教學水平。小劉老師入教后一直努力積極提高自己 的教學水平,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自己的教學。符合終身學習的職業(yè)道德要求。
    (3)小李老師的做法不符合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中的愛國守法。愛國守法的道德規(guī)范要求教 師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guī),依法履行教師的職責權利。而小劉老師讓不認真聽課的學生罰站,這是體罰,侵犯了學生的人身尊嚴權,另外,她甚至不允許不守紀律的學生聽課,這侵犯了 學生的受教育權。違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要求。
    (4)小李老師的做法不符合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中的關愛學生。關愛學生要求教師尊重學生 人格,愛護學生,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要有耐心,不諷刺,挖苦,不體罰或者變相體 罰學生。而小劉老師他讓學生罰站,并且不讓學生聽課都違背了這一職業(yè)道德的要求。
    2.【參考答案】 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王老師的做法,王老師的做法有可取之處,在于在教學中能夠運用 了啟發(fā)性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 位。但是教學原則的應用要得法,要注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合理引導和總結。
    (1)教學原則是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的,反映教學過程規(guī)律而制定的對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和要求。教學原則貫穿于各項教學活動之中,它的正確和靈活運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 要保證。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做到知行統(tǒng)一,靈活地運用教學原則,加強教學實踐,做到學以致用,避免出現(xiàn)案例中王老師的尷尬。
    (2)啟發(fā)性原則的應用要求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揚教學民主。雖然該老師能夠擯棄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方式。但是過分夸大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實際,沒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要求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該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 驗,利用了課堂中可利用的現(xiàn)實資源“頭發(fā)”、“瓦片”等。但是在實際應用中脫離了書本知識,脫離了教學任務本身,沒有收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3.【參考答案】 案例中的胡老師在課堂中的教學體現(xiàn)了新型教師觀中教師角色的轉變,一般說來,教師的職業(yè)角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者和學習者;2.知識傳授者;3.示范者;4.管理 者;5.朋友;6.研究者。在新課改中的要求教師角色進行如下轉變:(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當前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式、研 究式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的角色轉變。案例中胡老 師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在教學生畫 公雞的過程中,由單純地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胡老師先講解要素,接著讓 四位學生上黑板演示,再讓全體學生動手,并進行指導,真正做到了學生學習的促進者。(2)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師不僅是教學者還應該是研究者,要精通教學理 論和分析教學理論,并可以獨立完成教育行動研究。案例中的胡老師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善于應用應用啟發(fā)性的教學原則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不斷進行研究。(3)教師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研究者。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課程進度和結構;教師還要有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胡老師并沒有僅僅根據(jù)教材的安排單純傳授畫公雞的方法,而是根據(jù)自己學生及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課程的安排,以學生自己動手為主,設計出了適宜的畫公雞的教學活動。(4)教師應是社區(qū)型的開放教師。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校教育與社會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教師的教育不僅局限于學校、課堂。所以教師不僅是學校的教師而且是社會的一員,所以教師 應是開放型教師。案例中的胡老師后通過制作立體雞的方式,變廢為寶,教室也干凈了,教會學生除了學習也要為環(huán)境保護作出貢獻。(5)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的踐行者。終身教育理念貫穿于整個社會,教師也應該將終身教育理念落到實處,時時刻刻注意對于自身的反思,促進自身的不斷發(fā)展。胡老師在授課之余不斷學習反思,將好的教育帶給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終身學習的路上努力奮進。
    三、論述
    【參考要點】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f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 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tài)。學習動機指的是推動、引導和維持個體進行學習 活動的一種內部力量或內部機制。學習動機一旦形成,不僅使個體對所學的東西有一定的指 向性,而且也可以使學習過程的注意狀態(tài)、興趣水平得以維持下去。因此,教育學生樹立正 確的學習動機,既是教育目標,也是達到學習目標與成就的手段。根據(jù)動機的理論和有關的 研究結果,對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提出以下措施: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維持好奇心 2.根據(jù)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 舉例結合具體學科教學即可。
    四、教學設計
    我的鄰里鄉(xiāng)親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夠體驗到鄰里關系對于生活的重要性,體驗和 諧的鄰里關系所帶來的愉快感,并樹立積極處理鄰里關系的態(tài)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正確處理鄰里關系。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各種鄰里關系,認識到鄰里間的和睦相處是安寧、 愉快的生活所必不可少的。 【教學過程】 一、傾聽音樂、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 2016 年央視春晚歌曲《六尺巷》,并介紹歌曲背后的故事。 師:是歌曲好聽還是個故事好? 師:對,歌曲很好聽,但歌曲背后的故事更發(fā)人深省。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俗話“遠親 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那這句話到底要表達什么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我 的鄰里鄉(xiāng)親》,共同探究一下該俗語背后蘊藏的生活哲理。 二、學生發(fā)言、探究新知: 活動一:各種各樣的鄰里關系
    師:同學們,你們那里的鄰里關系是怎樣的呢?歡迎大家自主發(fā)言,和我們分享一下你 的鄰里故事(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 通過談話法,教師鼓勵學生自主發(fā)言,并引導學生認識到: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不 一樣的鄰里關系。 活動二:遠親不如近鄰 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動畫視頻:遠親不如近鄰。并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具體事 例,回憶鄰居對于自己的幫助,感受其中的快樂。 發(fā)言完畢,教師鼓勵學生分小組討論,探討《六尺巷》的故事、遠親不如近鄰的動畫視 頻以及同學們分享的真實事例向大家傳達了什么生活哲理。討論結束,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 并作總結:鄰里間的和睦相處是安寧、愉快的生活所必不可少的。 三、鞏固練習: 學生分小組進行比賽,列舉鄰里關系相關的諺語和俗語,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小組予以表揚 獎勵。通過此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和諧鄰里關系的重要性的認識。 四、歸納小結: 教師通過提問“學了這篇課文,你學會了什么?”,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對于進行 總結,并作補充。同時,鼓勵大家爭做一個家庭的小天使,使每個家庭鄰里鄉(xiāng)親關系處理得 更好。 五、布置作業(yè):小小調查員 請同學們調查鄰里關系,將鄰里沖突矛盾記下來,并思考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調解?
    【設計意圖】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提高,好奇心強。①教學過程 中談話法、談論法的使用,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鼓勵學生列舉生活實例,與現(xiàn)實情景結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正確處理鄰里關系。③ 作業(yè)的布置,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五、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