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故鄉(xiāng)已經(jīng)快十年了,多少次在夢里都回到了他的懷抱,醒來后,滿臉的淚。如今,故鄉(xiāng)正日新月異的發(fā)生著改變,那往日的一切只能埋藏心里,成為永久的回憶了……
記憶一:故鄉(xiāng)的竹
故鄉(xiāng)的楠竹無處不在,山上成林成片,山下也郁郁蔥蔥,有些還會往屋里長,雖然大部分都長到一尺來長就枯萎了,但也有一些特別頑強的,會一直頂破房上的瓦片,橫空而出。
我家的右邊就是一片竹林,竹林的中間有一條小道通向深山。竹子一年四季常青,春天它是翠綠色,夏天變成了青綠,到了秋天,已經(jīng)成了墨綠。冬天它的顏色沒有太大的改變,只等待來年,作更大的變化,
故鄉(xiāng)的竹子不僅美,而且實用,山上的竹子大都有碗口般粗細,可以用來作竹籃、扁擔、竹床、涼席等。山下的竹子則主要用來作曬衣竿。
我們的童年因為這些竹子而豐富多彩。盛夏,竹林蔗住了烈日,我們便在竹林里嘻戲玩耍,那一條條蜿蜒曲折的小道,就是我們相互追逐的杰作。冬天,竹身雖被雪壓得彎下了腰,但雪一化,它仍然會挺立起來。
我愛這竹,淡淡的清香,四季長青。
記憶二:牛棚
故鄉(xiāng)的村莊很小,幾戶人家散落在竹林深處,與外界僅有一條小道相通。小道沿著村后邊的山腳一直伸向遠方。沿著小道走,你會看到兩間用泥磚糊的小房子,這是村里的牛棚。牛在村里人心里,是深受愛戴和稱贊的。把牛集中一起系在牛棚里,給牛以一個相對較好的環(huán)境,免去了日曬雨淋。
春天,村里有人專門采鮮草去喂牛,讓牛在開始一年的辛苦之前,再長長膘。夏天,徹夜有人在牛的身上灑水。秋天,牛忙完了一年的勞動,就有人為牛清洗身上的泥漬,為牛梳理皮毛。冬天,人們同樣不會忘記牛,在寒冬時季,大雪紛飛的日子,會有人在牛棚里煮稻谷來喂牛。晚上天冷時,人就窩在牛棚里,跟牛擠在一起睡。那牛棚,一度成了牛僮取暖的地方。
后來,周邊的村里出現(xiàn)了偷牛賊,各家都恐慌的將自己的牛牽回了家中。牛棚便空了下來,年久而失修。在一個下著大雨的早晨,牛棚終于轟的一聲倒了。那記錄著一段牛的輝歲月也結(jié)束了,此后的一段時間,牛都被拴在了自家的堂屋里,堂屋就變成了牛棚。
我喜歡記憶中的牛棚,在我做牛僮的日子里,它最能帶給我快樂。
記憶三:后山
我家的旁邊就是村后山的入口處。在我幼小的時候,最恐懼的地方,就是后山。老人們常說,山上的狼會守在后山的路口,專吃那些不聽話的小孩子。于是,后山在我們的心里一個神秘的地方。
在那個時候,后山曾經(jīng)真的有過狼,還有狍子和杞子,我還親耳聽到過一次野狼的吼叫聲。但不久,就全部消失不見,沒有人知道它們?nèi)チ四睦?。后山的柴草便漸漸被村里人砍來做了柴火。不久,村里組織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砍柴活動,整個后山都被砍成了光禿禿的一片。
后山的神秘與恐怖也從心里消失了。后來,除了那些竹子,后山的柴草每年都會被砍一次。而且,那里也慢慢成了埋藏死人的地方。后山便不再叫后山,而改成了祖墳山。
有次傍晚的時候,我跟幾個伙伴去祖墳山抓野兔,結(jié)果看到了一條粗如大碗的蛇,嚇得我們一窩蜂的往回跑。那時我穿著拖鞋,跑的時候摔了一跤。等到爬起來時,小伙伴們都不見了。我嚇得哭了起來,回過頭去,并沒有看到蛇追過來,才稍稍安了心。不過從那時起,我再也不敢上祖墳山了,大人也不許我們?nèi)ィf那里不干凈。但從心底里,我還是時??释抢?。或許說是想體驗那種驚悸的感覺吧。
如今的后山已被堆成了平地,略帶紅色的土壤里,還能看到一些斷碎的樹根正吐著新芽。等到新工廠在這里落戶之后,也許就真的看不到山的痕跡了。
我時常會想起那座后山,那是記憶里最能給我感觸的地方。
記憶四:葉哨
在村里,不會做葉哨就等于沒有玩的資本。不管男孩女孩,都喜歡用葉子和喇叭草的桿子做成哨子。那時物質(zhì)貧乏,也沒有好玩的東西。這些哨子就是我們的玩具。不同的葉子可以做成不同聲音的哨子,有的像鳥叫像蟲鳴,有的像喇叭像小號,還有些做哨子的高手,可以做出嬰兒的哭聲。
我最拿手的,是用麥桿做成的尖哨。那時很流行一部叫做《犬笛》的電視劇。里面的主人翁有一只讓狗聽得懂的笛子,讓我們都羨慕不已。我們都拿出看家的本事,想摹仿出那只笛子,卻很少有人能做出那種聲音。尖哨的聲音高亢而尖銳,與那笛的聲音倒頗有幾分相似。一時之間成了小伙伴們欽佩的東西了。
葉哨還可以做出母雞喚小雞的聲音,很多時候,我們就用這種方法把走散的小雞都喚到雞籠里。倒了省了不少的氣力。
很想留住這些童年的歲月,但終究敵不過時間的洗禮,許多有趣的往事正在被一點一點的擠出記憶,在為了生活而奔波中,又有許多被埋沒了。有時想起來,心中有些淡淡的傷感。我本就多愁善感,每每想起這些來,更加難受,只能用文字來留住些記憶。其實,只能這樣了!
記憶一:故鄉(xiāng)的竹
故鄉(xiāng)的楠竹無處不在,山上成林成片,山下也郁郁蔥蔥,有些還會往屋里長,雖然大部分都長到一尺來長就枯萎了,但也有一些特別頑強的,會一直頂破房上的瓦片,橫空而出。
我家的右邊就是一片竹林,竹林的中間有一條小道通向深山。竹子一年四季常青,春天它是翠綠色,夏天變成了青綠,到了秋天,已經(jīng)成了墨綠。冬天它的顏色沒有太大的改變,只等待來年,作更大的變化,
故鄉(xiāng)的竹子不僅美,而且實用,山上的竹子大都有碗口般粗細,可以用來作竹籃、扁擔、竹床、涼席等。山下的竹子則主要用來作曬衣竿。
我們的童年因為這些竹子而豐富多彩。盛夏,竹林蔗住了烈日,我們便在竹林里嘻戲玩耍,那一條條蜿蜒曲折的小道,就是我們相互追逐的杰作。冬天,竹身雖被雪壓得彎下了腰,但雪一化,它仍然會挺立起來。
我愛這竹,淡淡的清香,四季長青。
記憶二:牛棚
故鄉(xiāng)的村莊很小,幾戶人家散落在竹林深處,與外界僅有一條小道相通。小道沿著村后邊的山腳一直伸向遠方。沿著小道走,你會看到兩間用泥磚糊的小房子,這是村里的牛棚。牛在村里人心里,是深受愛戴和稱贊的。把牛集中一起系在牛棚里,給牛以一個相對較好的環(huán)境,免去了日曬雨淋。
春天,村里有人專門采鮮草去喂牛,讓牛在開始一年的辛苦之前,再長長膘。夏天,徹夜有人在牛的身上灑水。秋天,牛忙完了一年的勞動,就有人為牛清洗身上的泥漬,為牛梳理皮毛。冬天,人們同樣不會忘記牛,在寒冬時季,大雪紛飛的日子,會有人在牛棚里煮稻谷來喂牛。晚上天冷時,人就窩在牛棚里,跟牛擠在一起睡。那牛棚,一度成了牛僮取暖的地方。
后來,周邊的村里出現(xiàn)了偷牛賊,各家都恐慌的將自己的牛牽回了家中。牛棚便空了下來,年久而失修。在一個下著大雨的早晨,牛棚終于轟的一聲倒了。那記錄著一段牛的輝歲月也結(jié)束了,此后的一段時間,牛都被拴在了自家的堂屋里,堂屋就變成了牛棚。
我喜歡記憶中的牛棚,在我做牛僮的日子里,它最能帶給我快樂。
記憶三:后山
我家的旁邊就是村后山的入口處。在我幼小的時候,最恐懼的地方,就是后山。老人們常說,山上的狼會守在后山的路口,專吃那些不聽話的小孩子。于是,后山在我們的心里一個神秘的地方。
在那個時候,后山曾經(jīng)真的有過狼,還有狍子和杞子,我還親耳聽到過一次野狼的吼叫聲。但不久,就全部消失不見,沒有人知道它們?nèi)チ四睦?。后山的柴草便漸漸被村里人砍來做了柴火。不久,村里組織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砍柴活動,整個后山都被砍成了光禿禿的一片。
后山的神秘與恐怖也從心里消失了。后來,除了那些竹子,后山的柴草每年都會被砍一次。而且,那里也慢慢成了埋藏死人的地方。后山便不再叫后山,而改成了祖墳山。
有次傍晚的時候,我跟幾個伙伴去祖墳山抓野兔,結(jié)果看到了一條粗如大碗的蛇,嚇得我們一窩蜂的往回跑。那時我穿著拖鞋,跑的時候摔了一跤。等到爬起來時,小伙伴們都不見了。我嚇得哭了起來,回過頭去,并沒有看到蛇追過來,才稍稍安了心。不過從那時起,我再也不敢上祖墳山了,大人也不許我們?nèi)ィf那里不干凈。但從心底里,我還是時??释抢?。或許說是想體驗那種驚悸的感覺吧。
如今的后山已被堆成了平地,略帶紅色的土壤里,還能看到一些斷碎的樹根正吐著新芽。等到新工廠在這里落戶之后,也許就真的看不到山的痕跡了。
我時常會想起那座后山,那是記憶里最能給我感觸的地方。
記憶四:葉哨
在村里,不會做葉哨就等于沒有玩的資本。不管男孩女孩,都喜歡用葉子和喇叭草的桿子做成哨子。那時物質(zhì)貧乏,也沒有好玩的東西。這些哨子就是我們的玩具。不同的葉子可以做成不同聲音的哨子,有的像鳥叫像蟲鳴,有的像喇叭像小號,還有些做哨子的高手,可以做出嬰兒的哭聲。
我最拿手的,是用麥桿做成的尖哨。那時很流行一部叫做《犬笛》的電視劇。里面的主人翁有一只讓狗聽得懂的笛子,讓我們都羨慕不已。我們都拿出看家的本事,想摹仿出那只笛子,卻很少有人能做出那種聲音。尖哨的聲音高亢而尖銳,與那笛的聲音倒頗有幾分相似。一時之間成了小伙伴們欽佩的東西了。
葉哨還可以做出母雞喚小雞的聲音,很多時候,我們就用這種方法把走散的小雞都喚到雞籠里。倒了省了不少的氣力。
很想留住這些童年的歲月,但終究敵不過時間的洗禮,許多有趣的往事正在被一點一點的擠出記憶,在為了生活而奔波中,又有許多被埋沒了。有時想起來,心中有些淡淡的傷感。我本就多愁善感,每每想起這些來,更加難受,只能用文字來留住些記憶。其實,只能這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