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書法幼承母系殷氏家法,后從張旭學書,得其筆法。其楷書、行書成就極高,是繼王羲之之后又一位劃時代的書家。他的楷書世稱“顏體”,影響深遠。顏真卿的楷書有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各有特點。
40歲左右的作品為早期作品,如《郭虛己墓志銘》《多寶塔碑》,用筆清俊遒美;結體方正勻穩(wěn),端莊謹密。60歲左右的作品為中期作品,如《大唐中興頌》《麻姑仙壇記》,其用筆質樸渾厚,蒼勁端穩(wěn),起、收筆處少有華飾;結體內疏外密,重心下移,體勢寬綽。70歲左右的作品為晚期作品,如《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用筆橫細豎粗,圓勁剛毅,樸中寓華,拙中有巧;結體中宮疏朗、外部收斂的特征更強,展現了氣勢磅礴、雍容華滋的風貌。由于顏真卿的崛起,使唐楷形成了一種嶄新的風貌,是書法繼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
顏真卿的行書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稿》《告伯父稿》《爭座位稿》,被稱為“魯公三稿”。其書初從二王出,且能自出新意。其書風浪漫而沉雄,用筆多以中鋒,圓潤遒勁,有篆籀筆意,變二王的折釵股之爽利“屋漏痕”之毛澀。結體真、行、草書相互夾雜,點畫多變,結字大小參差,用墨枯潤相間。
40歲左右的作品為早期作品,如《郭虛己墓志銘》《多寶塔碑》,用筆清俊遒美;結體方正勻穩(wěn),端莊謹密。60歲左右的作品為中期作品,如《大唐中興頌》《麻姑仙壇記》,其用筆質樸渾厚,蒼勁端穩(wěn),起、收筆處少有華飾;結體內疏外密,重心下移,體勢寬綽。70歲左右的作品為晚期作品,如《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用筆橫細豎粗,圓勁剛毅,樸中寓華,拙中有巧;結體中宮疏朗、外部收斂的特征更強,展現了氣勢磅礴、雍容華滋的風貌。由于顏真卿的崛起,使唐楷形成了一種嶄新的風貌,是書法繼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
顏真卿的行書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稿》《告伯父稿》《爭座位稿》,被稱為“魯公三稿”。其書初從二王出,且能自出新意。其書風浪漫而沉雄,用筆多以中鋒,圓潤遒勁,有篆籀筆意,變二王的折釵股之爽利“屋漏痕”之毛澀。結體真、行、草書相互夾雜,點畫多變,結字大小參差,用墨枯潤相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