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傳》桓公【元年~十八年】

字號:

春王正月,公即位。繼弒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
    三月,公會鄭伯于垂。
    鄭伯以璧假許田。其言以璧假之何?易之也。易之則其言假之何?為恭也。曷為為恭,有天子之存,則諸侯不得專地也。許田者何?魯朝宿之邑也。諸侯時(shí)朝乎天子,天子之郊,諸侯皆有朝宿之邑焉。此魯朝宿之邑也,則曷為謂之許田?諱取周田也。諱取周田則曷為謂之許田?系之許也。曷為系之許?近許也。此邑也,其稱田何?田多邑少稱田,邑多田少稱邑。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
    秋大水。何以書?記災(zāi)也。
    冬十月。
    ◎ 桓公二年
    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及者何?累也。弒君多矣,舍此無累者乎?曰:“有仇牧,荀息,皆累也?!鄙岢鹉痢④飨o累者乎?曰:“有?!庇袆t此何以書?賢也。何賢乎孔父?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其義形于色奈何?督將弒殤公,孔父生而存則殤公不可得而弒也,故于是先攻孔父之家。殤公知孔父死,己必死,趨而救之,皆死焉??赘刚⒂诔?,則人莫敢過而致難于其君者,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
    滕子來朝。
    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內(nèi)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yuǎn)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隱亦遠(yuǎn)矣,曷為為隱諱?隱賢而桓賤也。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此取之宋,其謂之郜鼎何?器従名,地従主人。器何以従名?地何以従主人?器之與人非有即爾。宋始以不義取之,故謂之郜鼎。至乎地之與人則不然。俄而可以為其有矣。然則為取可以為其有乎?曰:“否?!焙握撸咳舫踔迡y,無時(shí)焉可也。戊申,納于大廟。何以書?譏。何譏爾?遂亂受賂納于大廟,非禮也。
    秋七月,紀(jì)侯來朝。
    蔡侯、鄭伯會于鄧離,不言會,此其言會何?蓋鄧與會爾。
    九月入杞。
    公及戎盟于唐。
    冬,公至自唐。
    ◎ 桓公三年
    春正月,公會齊侯于嬴。
    夏,齊侯、衛(wèi)侯胥命于蒲。胥命者何?相命也。何言乎相命?近正也。此其為近正奈何?古者不盟,結(jié)言而退。
    六月,公會紀(jì)侯于盛。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既者何?盡也。
    公子翚如齊逆女。
    九月,齊侯送姜氏于歡。何以書?譏。何譏爾?諸侯越竟送女,非禮也。此入國矣,何以不稱夫人?自我言齊,父母之于子,雖為鄰國夫人,猶曰吾姜氏。
    公會齊侯于歡,夫人姜氏至自齊。翚何以不致?得見乎公矣。
    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有年。有年何以書?以喜書也。大有年何以書?亦以喜書也。此其曰有年何?僅有年也。彼其曰大有年何?大豐年也。僅有年亦足以當(dāng)喜乎?恃有年也。
    ◎ 桓公四年
    春正月,公狩于郎。狩者何?四狩也,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常事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遠(yuǎn)也。諸侯曷為必田狩?一曰乾豆,二曰賓客,三曰充君之庖。
    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宰渠伯糾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稱宰渠伯糾何?下大夫也。
    ◎ 桓公五年
    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曷為以二日?卒之忄戍也。甲戌之日亡,己丑之日死而得,君子疑焉,故以二日卒之也。
    夏,齊侯鄭伯如紀(jì)。外相如不書,此何以書?離不言會。
    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仍叔之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稱仍叔之子何?譏。何譏爾?譏父老子代従政也。
    葬陳桓公。
    城祝丘。
    秋,蔡人、衛(wèi)人、陳人従王伐鄭。其言従王伐鄭何?従王正也。
    大雩。大雩者何?旱祭也。然則何以不言旱?言雩則旱見,言旱則雩不見。何以書?記災(zāi)也。
    眾。何以書?記災(zāi)也。
    冬,州公如曹。外相如不書。此何以書?過我也。
    ◎ 桓公六年
    春正月,寔來。寔來者何?猶曰是人來也。孰謂?謂州公也。曷為謂之寔來?慢之也。曷為慢之?化我也。
    夏四月,公會紀(jì)侯于成。
    秋八月壬午,大閱。大閱者何?簡車徒也。何以書?蓋以罕書也。蔡人殺陳佗。陳佗者何?陳君也。陳君則曷為謂之陳佗?絕也。曷為絕之?賤也。其賤奈何?外*也。惡乎*,*于蔡,蔡人殺之。
    九月丁卯,子同生,子同生者孰謂?謂莊公也。何言乎子同生?喜有正也。未有言喜有正者,此其言喜有正何?久無正也。子公羊子曰:“其諸以病桓與?”
    冬,紀(jì)侯來朝。
    ◎ 桓公七年
    春二月己亥,焚咸丘。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何言乎以火攻?疾始以火攻也。咸丘者何?邾婁之邑也。曷為不系乎邾婁?國之也。曷為國之?君存焉爾。
    夏,谷伯綏來朝。鄧侯吾離來朝。皆何以名?失地之君也。其稱侯朝何?貴者無后,待之以初也。
    ◎ 桓公八年
    春正月己卯,烝。烝者何?冬祭也,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烝。常事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譏亟也。亟則黷,黷則不敬。君子之祭也。敬而不黷。疏則怠,怠則忘。士不及茲四者,則冬不裘,夏不葛。
    天王使家父來聘。
    夏五月丁丑,烝。何以書?譏亟也。
    秋,伐邾婁。
    冬十月,雨雪。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不時(shí)也。
    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jì)。祭公者何?天子之三公也。何以不稱使?婚禮不稱主人。遂者何?生事也。大夫無遂事,此其言遂何?成使乎我也。其成使乎我奈何?使我為媒,可則因用是往逆矣。女在其國稱女,此其稱王后何?王者無外,其辭成矣。
    ◎ 桓公九年
    春,紀(jì)季姜?dú)w于京師。其辭成矣,則其稱紀(jì)季姜何?自我言,紀(jì)父母之于子。雖為天王后,猶曰吾季姜。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師者何?眾也。天子之居,必以眾大之辭言之。
    夏四月。
    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來朝。諸侯來曰朝,此世子也,其言朝何?《春秋》有譏父老子代従政者,則未知其在齊與曹與?
    ◎ 桓公十年
    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
    夏五月,葬曹桓公。
    秋,公會衛(wèi)侯于桃丘,弗遇。會者何?期辭也。其言弗遇何?公不見要也。
    冬十有二月丙午,齊侯、衛(wèi)侯、鄭伯來戰(zhàn)于郎。郎者何?吾近邑也。吾近邑則其言來戰(zhàn)于郎何?近也。惡乎近?近乎圍也。此偏戰(zhàn)也,何以不言師敗績?內(nèi)不言戰(zhàn),言戰(zhàn)乃敗矣。
    ◎ 桓公十一年
    春正月,齊人、衛(wèi)人、鄭人盟于惡曹。
    夏五月癸未,鄭伯寤生卒。
    秋七月,葬鄭莊公。
    九月,宋人執(zhí)鄭祭仲,祭仲者何?鄭相也。何以不名?賢也。何賢乎祭仲?以為知權(quán)也。其為知權(quán)奈何?古者鄭國處于留。先鄭伯有善于鄶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國,而遷鄭焉,而野留。莊公死已葬,祭仲將往省于留,涂出于宋,宋人執(zhí)之。謂之曰:“為我出忽而立突?!奔乐俨粡酒溲?,則君必死,國必亡。従其言,則君可以生易死,國可以存易亡。少遼緩之,則突可故出,而忽可故反,是不可得則病,然后有鄭國。古人之有權(quán)者,祭仲之權(quán)是也。權(quán)者何?權(quán)者反于經(jīng),然后有善者也。權(quán)之所設(shè),舍死亡無所設(shè)。行權(quán)有道,自貶損以行權(quán),不害人以行權(quán),殺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為也。
    突歸于鄭。突何以名?挈乎祭仲也。其言歸何?順祭仲也。
    鄭忽出奔衛(wèi)。忽何以名?《春秋》伯子男一也,辭無所貶。
    柔會宋公、陳侯、蔡侯,盟于折。柔者何?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公會宋公于夫童。
    冬十有二月,公會宋公于闞。
    ◎ 桓公十二年
    春正月。
    夏六月壬寅,公會紀(jì)侯、莒子,盟于毆蛇。
    秋七月丁亥,公會宋公、燕人,盟于谷丘。
    八月壬辰,陳侯躍卒。
    公會宋公于郯。
    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于龜。
    丙戌,公會鄭伯,盟于武父。
    丙戌,衛(wèi)侯晉卒。
    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戰(zhàn)于宋。戰(zhàn)不言伐,此其言伐何?辟嫌也。惡乎嫌?嫌與鄭人戰(zhàn)也。此偏戰(zhàn)也,何以不言師敗績?內(nèi)不言戰(zhàn)?言戰(zhàn)乃敗矣。
    ◎ 桓公十三年
    春二月,公會紀(jì)侯、鄭伯。己巳,及齊侯、宋公、衛(wèi)侯、燕人戰(zhàn),齊師、宋師、衛(wèi)師、燕師敗績。曷為后日?恃外也。其恃外奈何?得紀(jì)侯、鄭伯然后能為日也。內(nèi)不言戰(zhàn),此其言戰(zhàn)何?従外也。曷為従外?恃外,故従外也。何以不地?近也。惡乎近?近乎圍。郎亦近矣,郎何以地?郎猶可以地也。
    三月,葬衛(wèi)宣公。
    夏,大水。
    秋七月。
    冬十月。
    ◎ 桓公十四年
    春正月,公會鄭伯于曹。
    無冰。何以書?記異也。
    夏五。鄭伯使其弟語來盟。夏五者何?無聞焉爾。
    秋八月壬申,御廩災(zāi)。御廩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御廩災(zāi)何以書?記災(zāi)也。
    乙亥,嘗。常事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譏嘗也。曰:“猶嘗乎?”御廩災(zāi),不如勿嘗而已矣。
    冬十有二月丁巳,齊侯祿父卒。
    宋人以齊人,衛(wèi)人,蔡人,陳人伐鄭。以者何?行其意也。
    ◎ 桓公十五年
    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何以書?譏。何譏爾?王者無求,求車非禮也。
    三月乙未,天王崩。
    夏四月己巳,葬齊僖公。
    五月,鄭伯突出奔蔡。突何以名?奪正也。
    鄭世子忽復(fù)歸于鄭。其稱世子何?復(fù)正也。曷為或言歸或言復(fù)歸?復(fù)歸者,出惡歸無惡。復(fù)入者,出無惡,入有惡。入者,出入惡。歸者,出入無惡。
    許叔入于許。
    公會齊侯于鄗。
    邾婁人、牟人、葛人來朝。皆何以稱人?夷狄之也。
    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櫟者何?鄭之邑。曷為不言入于鄭?末言爾。曷為末言爾?祭仲亡矣。然則曷為不言忽之出奔?言忽為君之微也,祭仲存則存矣,祭仲亡則亡矣。
    冬十有一月,公會齊侯、宋公、衛(wèi)侯、陳侯于侈,伐鄭。
    ◎ 桓公十六年
    春正月,公會宋公、蔡侯、衛(wèi)侯于曹。
    夏四月,公會宋公、衛(wèi)侯、陳侯、蔡侯伐鄭。
    秋七月,公至自伐鄭。
    冬,城向。
    十有一月,衛(wèi)侯朔出奔齊。衛(wèi)侯朔何以名?絕。曷為絕之?得罪于天子也。其得罪于天子,奈何?見使守衛(wèi)朔,而不能使衛(wèi)小眾,越在岱陰齊。屬負(fù)茲,舍不即罪爾。
    ◎ 桓公十七年
    春正月丙辰,公會齊侯、紀(jì)侯,盟于黃。
    二月丙午,公及邾婁儀父盟于走隹。
    五月丙午,及齊師戰(zhàn)于奚。
    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
    秋八月,蔡季自陳歸于蔡。
    癸巳,葬蔡桓侯。
    及宋人、衛(wèi)人伐邾婁。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 桓公十八年
    春,王正月,公會齊侯于濼。公夫人姜氏遂如齊。公何以不言及夫人?夫人外也。夫人外者何?內(nèi)辭也,其實(shí)夫人外公也。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齊。丁酉,公之喪至自齊。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賊未討何以書葬?仇在外也。仇在外則何以書葬?君子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