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金翅雀》教學設計

字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正確認讀文中注音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文章主要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文既講述了孩子找鳥窩的過程中心情的變化,還并行著一條線就是父母的心情變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來體會文章的主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描寫孩子的心情和父母的心情的詞句,體會父母對孩子的真誠的愛。
    教學重、難點:
    抓住描寫孩子的心情和父母的心情的詞句,來感悟文章主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一句詩吧:“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自古以來,父愛母愛廣為人們歌頌,今天我們來讀讀托爾加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描寫的。
    二、檢查預習,鋪墊教學
    1、出示預習提示
    A.利用工具書來讀準生字的讀音,查出生詞的意思。讀通讀懂課文。
    B.說一說孩子給父母講了一件什么事,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各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檢查預習作業(yè)完成情況。
    三、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課件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樹冠 樹巔 蜷腿 氣氛
    硬邦邦 毛茸茸 戰(zhàn)戰(zhàn)兢兢
    心不在焉 聚精會神 提心吊膽 天真無邪
    2、請每組的c同學來說一說孩子給父母講了一件什么事?
    多讓幾個學生來說,注意小組的分配。
    四、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出示中心話題:在孩子講述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樣的?父母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勾畫出有關語句,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自己讀課文,邊讀邊畫。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
    小結:我想你們通過讀課文,一定對那種真摯的情感感受很深,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體會吧。
    第二課時
    一、深入學習,感悟中心
    出示中心話題:在孩子講述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樣的?父母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勾畫出有關語句,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請各小組的d同學來發(fā)言,找出描寫父母和孩子心境的語句,并談談感受。
    描寫心境的語句
    父母:A.“母親抬起頭,瞪大黑黑的眼睛。父親像往常一樣心不在焉。
    B.父親抬起沉重的眼皮,也開始聚精會神地聽兒子說話。
    孩子:a “孩子高興了,指手畫腳地講起來”
    (看得出天底下每個母親都是關心自己的孩子的,哪怕孩子講一個無關緊要的話題,母親也是瞪大雙眼地聽著,而父親顯然很疲勞,而且沒有心情聽這個話題。孩子對于負心的態(tài)度很不滿意,于是又重復了一遍以引起注意,因此父親不得不聚精會神地聽,這時孩子才算高興起來。興致勃勃地講述著今天的發(fā)現(xiàn)。)
    讓學生體會讀,讀出孩子渴望傾聽的欲望。
    父母:C.母親把兒子的話句句吸入心田,還用整個心靈吻著可愛的寶貝,父親則又開始吃飯了。
    D.父親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親一樣提心吊膽地聽著,幾乎屏住了呼吸。
    E.父親和母親驚呆了,誰也沒有吱聲?!瓋蓚€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一聲不響地……
    F.父親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
    (在孩子津津有味的講述中,父母好像親眼看到了孩子艱難的爬樹過程,因為孩子越爬越高,所以父母才會提心吊膽,以至于戰(zhàn)戰(zhàn)兢兢甚至于心臟停止了跳動,但又毫無辦法,只能讓兒子繼續(xù)往上爬??蓱z天下父母心呀?。?BR>    讓學生感情朗讀孩子爬樹的過程,讀出孩子爬樹的艱難,尤其是孩子的描寫孩子動作的詞語,一定要認真理解,體會父母的擔心。
    孩子:b.“孩子饒有興趣地說著?!?BR>    c.“孩子的表情天真無邪?!?BR>    d.“他心境坦然,非常高興。”
    孩子并沒有注意到父母心情的變化,只是陶醉在自己發(fā)現(xiàn)鳥蛋的欣喜中,也完全意識不到危險的處境。讓學生感情朗讀,體會孩子那份純真的喜悅和淳樸的愛心。
    二、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本文語言自然純樸,通過一個普通的故事表現(xiàn)了孩子對動物喜歡和愛護,更體現(xiàn)了父母對孩子的那份發(fā)自肺腑的關懷。讀課文的后一段,猜想一下,父親和母親會談些什么?
    讓學生合理想象。
    此項設計主要是考察學生預習時對生字、多音字的掌握
    要求敘述時語言簡練,條理清楚,意思完整。
    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并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能力。
    對父母和孩子的心境可以對比著去讀,這樣更好理解人物的感情。
    這里有一處對比:松樹的又粗又高,孩子那小小的身體形成對比。因此孩子爬樹是那么的艱難,以至于用了很長時間,中間不得不在結實的樹杈上休息了三次。
    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朗讀,一個讀孩子爬樹的過程,一個讀父母的心情變化。
    通過對比學習,學生既掌握了學習方法,又能清晰地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