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戚飯牛的歷史典故

字號:

寧戚飯牛
    典出《呂氏春秋·舉難》。
    春秋時,衛(wèi)國有一個名叫寧戚的人,家里很窮,在衛(wèi)國當不成官,便想在齊國謀個官職。因為沒有人引見,便來到齊國,以替人看牛為生,等待機遇。
    一天,齊國的相國管仲出京城經過峱山(在今山東省淄博巾內),見寧戚穿著短衣短褲,一面看牛,一面唱山歌。管仲一看,便覺得此人氣質不凡,便與他聊談起來。
    寧戚通報了自己的姓名和老家所在地后,說:
    “我聽說齊國的相國非常了不起,便離開衛(wèi)國到這里來,想在相國手下找個事干??上]有人引見,只好在此看牛。”
    管仲又問了好多話,見他對答如流,確實是個人才,便公開了自己的身份,說:
    “我就是相國管仲。我給你寫一封信,你拿著去見國君,他一定會重用你的?!?BR>    寧戚高興極了,馬上把牛套在車上,乘著前往京都臨淄(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到那里天色已經黑了,就宿在城門外。半夜里,齊桓公突然出城。寧戚見是齊桓公的隊伍來了,便一面喂牛,一邊擊打牛角,悲哀地唱起了山歌:
    滄浪水,白洋洋,
    有鯉魚,半尺長。
    恨堯舜,碰不到,
    肚中餓,身上涼。
    路難行,暗摸索,
    哪時候,天才亮?
    很明顯,這首山歌是借自然的變化來諷刺當今的世道,表示自己懷才不遇。他唱了一遍又一遍,終于被齊桓公聽清楚、聽明白了。他當即拉拉一個仆人的手,說:
    “真不簡單,這個唱山歌的不是一般的人!”
    為了證實自己的判斷,齊桓公讓人把寧戚叫來,故意嚴厲地問道:
    “你是什么人,竟敢在這里諷刺朝廷?”
    “我叫寧戚,衛(wèi)國人,是個看牛的。我只知道唱山歌,哪敢諷刺明廷?”
    “現(xiàn)在上有天王管理天下,下有我會合諸侯,老百姓全都安居樂業(yè),堯舜時代也不過如此,你為什么說‘恨堯舜,碰不到’?又為什么說‘哪時候,天才亮’?難道現(xiàn)在還黑暗嗎?”
    齊桓公說罷,怒睜雙目,緊緊盯住寧戚。寧戚并不慌張,沉著地說:
    “大王會盟諸侯,有的君臣半夜逃跑,有的派人行刺,堯舜時代可是這樣嗎?年年打仗,老百姓妻離子散,叫苦連天,能說老百姓全都安居樂業(yè)嗎?大王借天王的名義東征西伐,又嚇唬弱小諸侯,能說是天亮了嗎?”
    齊桓公聽了,大聲喊道:
    “這簡直是反了,來人,把這個看牛的殺了!”
    寧戚當即被武士們綁了起來。但他毫不恐懼,反而笑著說:
    “夏朝的桀王殺了敢于直諫的忠臣關龍逢,商朝的紂王殺了屢次勸諫他的叔父比干。今天大王殺了我,我就成為第三條好漢了!”
    齊桓公聽后暗暗高興,叫人把他放了,也笑著說:
    “我怎么會把你殺了?我這是挑選人,試試你的膽量啊!”
    齊桓公很高興,讓寧戚坐上車一起走。寧戚這時才拿出了管仲的引薦信。當晚,齊桓公就命人送官衣、官帽來,替寧戚拜官。手下人表示,寧戚是衛(wèi)國人,應該去打聽打聽他究竟是怎么樣的人。如果真有才能,再拜他為官也不遲。齊桓公說:
    “去打聽什么?有相國推薦還不夠嗎?要用他就得相信他!”
    這個故事表現(xiàn)的是懷才而貧困的寧戚主動謀求官職,而齊桓公識才用才。
    后來,“寧戚飯?!边@一典故,用來表示有才而未遇,生活困苦;或表示自薦求官,以及求仕的愿望得到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