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時:
整理與練習
教學過程:
1.通過回顧與整理,對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建立關于圓的認知結構。
2.通過練習與運用,進一步熟練運用圓的有關知識及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對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建立關于圓的認知結構。
教學難點:
運用圓的有關知識及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整理
1.師: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具體的知識?將你學到的圓的知識有條理地整理出來。
2.學生在小組中整理。
3.小組匯報,教師板書
(1)圓的基本特征。
(2)圓的周長計算。
(3)圓的面積計算。
(4)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4.根據(jù)整理的知識點,指名說說每個知識點具體的內(nèi)容。
5.小結:學是為了用,我們對本單元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一些相關的問題。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練習與應用第1題。
(l)學生獨立在本子上完成。
(2)說說畫圓的步驟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練習與應用第3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是怎樣算的。
3.完成練習與應用第4題。
(1)學生獨立計算。
(2)集體交流。
(3)追問: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練習與應用第5題。
(1)理解題意。
(2)獨立計算。
(3)集體交流。
(4)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與圓有關的自然現(xiàn)象?
5.完成練習與應用第6題。
(1)理解題意。
(2)獨立計算。
(3)集體交流。
6.完成練習與應用第7題。
(1)提問:要求“從小方家到學校大約有多少米”,首先要知道什么?根據(jù)題中的信息,怎樣求有多少米呢?
(2)學生獨立計算。
(3)集體交流,提問:計算中要注意什么?
7.作業(yè):練習與應用第7~13題。
三、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整理與復習,你有什么體會或感受?圓的有關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多不多?
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與感受,然后教師點評。
板書設計:
整理與練習
圓的基本特征
圓的周長計算
圓的面積計算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整理與練習
教學過程:
1.通過回顧與整理,對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建立關于圓的認知結構。
2.通過練習與運用,進一步熟練運用圓的有關知識及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對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建立關于圓的認知結構。
教學難點:
運用圓的有關知識及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整理
1.師: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具體的知識?將你學到的圓的知識有條理地整理出來。
2.學生在小組中整理。
3.小組匯報,教師板書
(1)圓的基本特征。
(2)圓的周長計算。
(3)圓的面積計算。
(4)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4.根據(jù)整理的知識點,指名說說每個知識點具體的內(nèi)容。
5.小結:學是為了用,我們對本單元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一些相關的問題。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練習與應用第1題。
(l)學生獨立在本子上完成。
(2)說說畫圓的步驟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練習與應用第3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是怎樣算的。
3.完成練習與應用第4題。
(1)學生獨立計算。
(2)集體交流。
(3)追問: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練習與應用第5題。
(1)理解題意。
(2)獨立計算。
(3)集體交流。
(4)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與圓有關的自然現(xiàn)象?
5.完成練習與應用第6題。
(1)理解題意。
(2)獨立計算。
(3)集體交流。
6.完成練習與應用第7題。
(1)提問:要求“從小方家到學校大約有多少米”,首先要知道什么?根據(jù)題中的信息,怎樣求有多少米呢?
(2)學生獨立計算。
(3)集體交流,提問:計算中要注意什么?
7.作業(yè):練習與應用第7~13題。
三、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整理與復習,你有什么體會或感受?圓的有關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多不多?
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與感受,然后教師點評。
板書設計:
整理與練習
圓的基本特征
圓的周長計算
圓的面積計算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