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題。
馬周少落拓,不為舟里所敬,補州助教,頗不親事。刺史達奚怒杖之,乃拂衣去曹、汴,為浚儀令崔賢育所辱,遂感激,西之西安,止于將軍常何家。貞觀初,太宗命文武百官陳時政利害,何以武吏不涉學(xué),乃委周草狀。周備陳損益四十余條,何見之,驚曰:“條目何多也?不敢以聞。”周曰:“將軍蒙國厚恩,親承圣旨,所陳利害,已形翰墨,業(yè)不可止也。將軍即不聞,其可得耶?”何遂以聞。太宗大駭,召問何,遽召周與語,甚奇之。直門下省,寵冠卿相,累遷中書令。周所陳事:六街設(shè)鼓以代傳呼,飛驛以達警急,納居人稅及宿衛(wèi)大小交,即其條也。太宗有事遼海,詔周輔皇太子,留定州監(jiān)國。及凱旋,高宗遣所留貴嬪承恩寵者迓于行在。太宗喜悅高宗,高宗曰:“馬周教臣耳?!碧谛υ唬骸吧綎|輒窺我”。錫賚甚厚。及薨,太宗為之慟,每思之甚,將假道術(shù)以求見,其恩遇如此。初,周以布衣直門下省,太宗就命監(jiān)察里行,俄拜監(jiān)察御史?!袄镄小敝灾苁家?。
16.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文字的大意。(5分)
17.馬周到長安前后的境遇有什么不同? (5分)
18.文中表現(xiàn)馬周出眾才能有哪些?(用文中語句做答) (6分)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詠柳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fēng)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9.這首詩一、二句用什么技法寫柳樹,寫出了什么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不知”一詞,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請鑒賞。(5分)
參考答案:
16.馬周說:“將軍蒙受國家的原恩,親自接受皇帝的旨意,奏章所陳述的利害,已然寫好,不便廢棄。將軍不把這些讓皇上聽到,皇上從哪兒知道呢?”
17.馬周到長安前放蕩不羈,又不敬業(yè),鄉(xiāng)里人不敬重他,還多次受到上級杖責(zé)或凌辱。從此思想深受觸動,立志奮發(fā),到長安后,在將軍常何那兒做幕僚,為他起草奏章?;实劭戳俗嗾潞?,知道是馬周所寫,對他恩寵有加,賞賜豐厚。馬周死后,皇帝還常思念他。
18.(1)“乃委周草狀?!?2)“周備陳損益四十余條?!?3)“遽召周與語,甚奇之?!?BR> 19.用擬人的技法來寫,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柳樹人格化,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早春季節(jié),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柳絮在東風(fēng)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寫出了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20.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fēng)的吹動下狂扭亂舞,想讓它的飛絮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不知”一詞,表面是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實際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馬周少落拓,不為舟里所敬,補州助教,頗不親事。刺史達奚怒杖之,乃拂衣去曹、汴,為浚儀令崔賢育所辱,遂感激,西之西安,止于將軍常何家。貞觀初,太宗命文武百官陳時政利害,何以武吏不涉學(xué),乃委周草狀。周備陳損益四十余條,何見之,驚曰:“條目何多也?不敢以聞。”周曰:“將軍蒙國厚恩,親承圣旨,所陳利害,已形翰墨,業(yè)不可止也。將軍即不聞,其可得耶?”何遂以聞。太宗大駭,召問何,遽召周與語,甚奇之。直門下省,寵冠卿相,累遷中書令。周所陳事:六街設(shè)鼓以代傳呼,飛驛以達警急,納居人稅及宿衛(wèi)大小交,即其條也。太宗有事遼海,詔周輔皇太子,留定州監(jiān)國。及凱旋,高宗遣所留貴嬪承恩寵者迓于行在。太宗喜悅高宗,高宗曰:“馬周教臣耳?!碧谛υ唬骸吧綎|輒窺我”。錫賚甚厚。及薨,太宗為之慟,每思之甚,將假道術(shù)以求見,其恩遇如此。初,周以布衣直門下省,太宗就命監(jiān)察里行,俄拜監(jiān)察御史?!袄镄小敝灾苁家?。
16.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文字的大意。(5分)
17.馬周到長安前后的境遇有什么不同? (5分)
18.文中表現(xiàn)馬周出眾才能有哪些?(用文中語句做答) (6分)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詠柳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fēng)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9.這首詩一、二句用什么技法寫柳樹,寫出了什么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不知”一詞,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請鑒賞。(5分)
參考答案:
16.馬周說:“將軍蒙受國家的原恩,親自接受皇帝的旨意,奏章所陳述的利害,已然寫好,不便廢棄。將軍不把這些讓皇上聽到,皇上從哪兒知道呢?”
17.馬周到長安前放蕩不羈,又不敬業(yè),鄉(xiāng)里人不敬重他,還多次受到上級杖責(zé)或凌辱。從此思想深受觸動,立志奮發(fā),到長安后,在將軍常何那兒做幕僚,為他起草奏章?;实劭戳俗嗾潞?,知道是馬周所寫,對他恩寵有加,賞賜豐厚。馬周死后,皇帝還常思念他。
18.(1)“乃委周草狀?!?2)“周備陳損益四十余條?!?3)“遽召周與語,甚奇之?!?BR> 19.用擬人的技法來寫,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柳樹人格化,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早春季節(jié),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柳絮在東風(fēng)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寫出了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20.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在東風(fēng)的吹動下狂扭亂舞,想讓它的飛絮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不知”一詞,表面是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實際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