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 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解決新問題的影響稱 ( )。
A 、 遷移
B 、 抑制
C 、 定勢
D 、 原型啟發(fā)
答案: A
2、以平均數為10,標準差為3的常態(tài)標準分是 ( )。
A 、 Z分數
B 、 T分數
C 、 標準十分
D 、 標準二十分
答案: D
3、 皮亞杰的心理發(fā)展理論被稱為 ( )。
A 、 發(fā)生認識論
B 、 社會學習理論
C 、 文化一歷史發(fā)展理論
D 、 八階段論
答案: A
4、 信度指數和信度系數之間的關系是 ( )。
A 、 互為因果
B 、 信度指數的平方是信度系數
C 、 信度指數等同于信度系數
D 、 兩者并沒有任何關系
答案: B
5、 “心理學有一個很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的歷史”這句話出自于心理學家 ( )。
A 、 馮特
B 、 弗洛伊德
C 、 艾賓浩斯
D 、 韋伯
答案: C
6、 精神分析理論關于變態(tài)心理的解釋,下列基本命題中正確的是 ( )。
A 、 意識與潛意識同樣重要
B 、 性的沖動是神經癥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C 、 “超我”與神經癥絕對沒有關系
D 、 心理過程主要是意識的
答案: B
7、 社會文化一歷史發(fā)展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 ( )。
A 、 皮亞杰
B 、 維果斯基
C 、 艾里克森
D 、 高爾頓
答案: B
8、 人們在從事某種活動前的心理準備對后邊所從事的活動的影響稱 ( )。
A 、 遷移
B 、 抑制
C 、 定勢
D 、 原型啟發(fā)
答案: C
9、 個體自我意識的第一個飛躍的標志是 ( )。
A 、 開始要求獨立自主
B 、 對周圍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
C 、 能用適當的人稱代詞(如我,你)稱呼自己和他人
D 、 一系列關于“我”的問題開始反復縈繞于心
答案: C
10、 個體(認知主體)頭腦中有關認知客體的形象即是 ( )。
A 、 印象
B 、 圖式
C 、 自我
D 、 角色
答案: A
11、 成就動機理論的提出者是 ( )。
A 、 弗洛伊德
B 、 麥克利蘭
C 、 凱利
D 、 海德
答案: B
12、 強、平衡且靈活屬于 ( )氣質類型。
A 、 膽汁質
B 、 多血質
C 、 黏液質
D 、 抑郁質
答案: B
13、 “心理正常”與“心理異?!边@對范疇,是用來討論 ( )的問題的。
A 、 個人能力發(fā)展
B 、 心理上“有病”與“沒病”
C 、 心理健康水平
D 、 人格特點
答案: B
14、 利他行為的特征是 ( )。
A 、 由利他動機引起
B 、 以人為對象
C 、 以完全有利于他人為目標
D 、 是一種親社會行為
答案: C
15、 環(huán)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 ( )。
A 、 格塞爾
B 、 維果斯基
C 、 華生
D 、 高爾頓
答案: C
16、 聽覺的適宜刺激是 ( )Hz 。
A 、 16~20 000
B 、 16~2000
C 、 1000~4000
D 、 2000~10 000
答案: A
17、 態(tài)度轉變的最直接的原因 ( )。
A 、 傳遞者的吸引力
B 、 說服者的意圖
C 、 溝通信息
D 、 情境
答案: C
18、 ( )美國學者提出跨文化社會心理學的概念,為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提出了一種新的嘗試。
A 、 19世紀80年代
B 、 20世紀80年代
C 、 20世紀元50年代
D 、 20世紀90年代
答案: B
19、 人的社會動機、態(tài)度、社會行為的發(fā)生都以 ( )為基礎。
A 、 自我知覺
B 、 社會知覺
C 、 歸因
D 、 自我評價
答案: B
20、 首先提出態(tài)度量表結構的是 ( )。
A 、 謝里夫
B 、 莫里諾
C 、 瑟斯頓
D 、 勒溫
答案: C
21、 幼兒思維的主要特征是 ( )。
A 、 直觀行動性
B 、 抽象概括性
C 、 感知運動性
D 、 具體形象性
答案: D
22、 對早期社會化及繼續(xù)社會化過程中沒有取得合格社會成員資格的個體的再教化,稱 ( )。
A 、 再社會化
B 、 社會促進
C 、 強化
D 、 社會感染
答案: A
23、 社會心理學的哲學思辨階段指的是 ( )。
A 、 公元前4世紀一公元18世紀上半葉
B 、 公元19世紀中葉--20世紀20年代
C 、 古希臘一公元19世紀上半葉
D 、 公元18世紀中葉一19世紀上半葉
答案: C
24、 “抑郁發(fā)作”的特點不包括 ( )。
A 、 思維緩慢
B 、 思維中斷
C 、 情緒低落
D 、 語言動作減少或遲緩
答案: B
25、 聽覺中樞位于 ( )。
A 、 顳葉
B 、 枕葉
C 、 額葉
D 、 頂葉
答案: A
26、 社會交換論認為, ( )是人類行為的基本原則。
A 、 互利互惠
B 、 互動
C 、 認識世界
D 、 趨利避害
答案: D
27、 皮亞杰認為圖式最初來源于 ( )。
A 、 先天遺傳
B 、 早期習得
C 、 后天教育
D 、 動作
答案: A
28、 用于分辨物體的明暗和輪廓的是 ( )。
A 、 晶體
B 、 桿體細胞
C 、 視網膜
D 、 錐體細胞
答案: B
29、 遺忘的進程是 ( )。
A 、 勻速
B 、 先慢后快
C 、 不穩(wěn)定
D 、 先快后慢
答案: D
30、 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轉折期是 ( )歲左右。
A 、 15
B 、 14
C 、 12
D 、 10
答案: D
31、 既有相等單位,又有絕對零點的量表是 ( )。
A 、 命名量表
B 、 順序量表
C 、 等距量表
D 、 等比量表
答案: D
32、 高考分的分為700分,其百分等級為100,最低分為105分,百分等級為1,要錄取20 %的學生進入大學,百分等級為80的百
分位數(PP)是 ( )。
A 、 540
B 、 560
C 、 580
D 、 600
答案: C
33、 無對象性的知覺是 ( )。
A 、 妄想
B 、 錯覺
C 、 譫妄
D 、 幻覺
答案: D
34、 個體完成某種活動時,由于他人在場而提高了績效的現象,稱 ( )。
A 、 社會促進
B 、 社會惰化
C 、 從眾
D 、 利他
答案: A
35、 在印象形成過程中,形成第一印象的機制是 ( )。
A 、 印象形成
B 、 近因效應
C 、 定型
D 、 首因效應
答案: D
36、 個體對認知對象的品質一旦形成某種傾向性印象,就會用它評價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這個現象稱為 ( )。
A 、 刻板印象
B 、 近因效應
C 、 首因效應
D 、 光環(huán)效應
答案: D
37、按照艾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八階段論,形成誠實品質的階段是 ( )。
A 、 嬰兒后期
B 、 幼兒期
C 、 童年期
D 、 青少年期
答案: D
解析:嬰兒前期:希望;嬰兒后期:意志;幼兒期:目標;童年期:能力;青少年期:誠實;成年早期:愛;成年中期:關心;成年后期:智慧賢明
38、 全國性的常模,一般以 ( )人為宜。
A 、 需要100%
B 、 2000~3000
C 、 不少于100
D 、 不低于30
答案: B
39、 ( )的心態(tài)不會產生壓力體驗。
A 、 無法選擇
B 、 無所適從
C 、 左右為難
D 、 漠不關心
答案: D
40、 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稱 ( )。
A 、 知覺
B 、 表象
C 、 思維
D 、 想象
答案: D
4 1、 下列不是區(qū)分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心理學原則的是 ( )。
A 、 主、客觀世界統一原則
B 、 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
C 、 知行一致原則
D 、 人格的相對穩(wěn)定性原則
答案: C
42、 社會心理學的實證分析階段是從 ( )。
A 、 20世紀30年代算起
B 、 19世紀50年代算起
C 、 19世紀60年代算起
D 、 20世紀20年代算起
答案: D
43、 心理活動表現在強度、速度、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動力性質的心理特征稱 ( )。
A 、 動機
B 、 性格
C 、 能力
D 、 氣質
答案: D
44、首先使用智力年齡的概念的是( )量表。
A.比內-西蒙
B.韋克斯勒
C.斯坦福-比內
D.瑞文
答案: A
45、 癔病,多以 ( )為發(fā)病基礎,在心理社會因素影響下發(fā)生,病程反復遷移。
A 、 軀體疾病
B 、 人格傾向
C 、 社會環(huán)境
D 、 季節(jié)變化
答案: B
46、 通過掌握社會文化經驗而獲得的智力,被稱為 ( )。
A 、 流體智力
B 、 晶體智力
C 、 一般智力
D 、 特殊智力
答案: B
47、 個體因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與行為方面與社會常態(tài)不一致,而產生的一種痛苦的情緒體驗即
為 ( )。
A 、 焦慮
B 、 嫉妒
C 、 抑郁
D 、 羞恥
答案: D
48、 與意志的堅韌性相反的是 ( )。
A 、 優(yōu)柔寡斷和魯莽草率
B 、 墨守成規(guī)和執(zhí)拗
C 、 任性和怯懦
D 、 受暗示性和武斷從事
答案: B
49、 社會交換論認為態(tài)度改變的關鍵是 ( )。
A 、 回避的傾向
B 、 誘因的強度
C 、 動機的強度
D 、 榜樣的力量
答案: B
50、 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物體的整體在人腦中的反映即是 ( )。
A 、 感覺
B 、 知覺
C 、 感知
D 、 反應性
答案: B
51、 項目 ( )也稱鑒別力,是指測驗項目對被試者的心理特性的區(qū)分能力。
A 、 難度
B 、 區(qū)分度
C 、 鑒別指數
D 、 效度
答案: B
52、對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詢是有條件的,下列表述中不符合這些條件的規(guī)定的是 ( )。
A 、 必須是在經過系統臨床治療,病理性癥狀基本消失以后
B 、 主要以社會功能的康復為主
C 、 必須停藥以后才能進行心理咨詢
D 、 必須密切配合精神科醫(yī)生一起實施
答案: C
解析:一是必須是在經過系統臨床治療,病理性癥狀緩解或基本消失以后才能進行;二是心理咨詢的主要目標,應是社會功能的康復和預防復發(fā);三是必須密切配合精神科醫(yī)生一起實施。
53、 關于恐怖情緒,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 正常人臨危時也會出現恐怖情緒反應
B 、 屬于心理學性質,一般無明顯自主神經紊亂的癥狀
C 、 伴隨明顯的、無法擺脫恐怖的內心體驗
D 、 恐懼感與特定環(huán)境或事物存在類似于“因果”的關系
答案: B
54、 凱利的歸因理論也稱為 ( )。
A 、 控制點理論
B 、 折扣理論
C 、 侵犯理論
D 、 三維理論
答案: D
55、 認識一領悟療法屬于 ( )。
A 、 人本主義學派
B 、 格式塔學派
C 、 精神分析學派
D 、 認知療法
答案: C
56、 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 )。
A 、 兒童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
B 、 動物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
C 、 個體心理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
D 、 人的心理活動的最一般規(guī)律
答案: C
57、 嬰兒與主要撫養(yǎng)者(通常是母親)之間的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嬰兒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志的是 ( )。
A 、 依戀
B 、 親子關系
C 、 社會化
D 、 社會性發(fā)展
答案: A
58、 認知失調理論的提出者是 ( )。
A 、 海德
B 、 班杜拉
C 、 凱利
D 、 費斯廷格
答案: D
59、 下列表述中符合心理活動的“ 內在協調性原則”的是 ( )。
A 、 “高級神經類型”的功能協調
B 、 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具有協調一致的關系
C 、 各種情緒和情感活動的協調一致
D 、 意識活動和心理動力過程的一致
答案: B
60、 “情感低落”的臨床特點不包括 ( )。
A 、 自我評價降低、自信心不足
B 、 自責自罪、有自殺企圖和行為
C 、 內心體驗缺乏
D 、 思維遲緩、愉快感消失
答案: C
1、 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解決新問題的影響稱 ( )。
A 、 遷移
B 、 抑制
C 、 定勢
D 、 原型啟發(fā)
答案: A
2、以平均數為10,標準差為3的常態(tài)標準分是 ( )。
A 、 Z分數
B 、 T分數
C 、 標準十分
D 、 標準二十分
答案: D
3、 皮亞杰的心理發(fā)展理論被稱為 ( )。
A 、 發(fā)生認識論
B 、 社會學習理論
C 、 文化一歷史發(fā)展理論
D 、 八階段論
答案: A
4、 信度指數和信度系數之間的關系是 ( )。
A 、 互為因果
B 、 信度指數的平方是信度系數
C 、 信度指數等同于信度系數
D 、 兩者并沒有任何關系
答案: B
5、 “心理學有一個很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的歷史”這句話出自于心理學家 ( )。
A 、 馮特
B 、 弗洛伊德
C 、 艾賓浩斯
D 、 韋伯
答案: C
6、 精神分析理論關于變態(tài)心理的解釋,下列基本命題中正確的是 ( )。
A 、 意識與潛意識同樣重要
B 、 性的沖動是神經癥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C 、 “超我”與神經癥絕對沒有關系
D 、 心理過程主要是意識的
答案: B
7、 社會文化一歷史發(fā)展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 ( )。
A 、 皮亞杰
B 、 維果斯基
C 、 艾里克森
D 、 高爾頓
答案: B
8、 人們在從事某種活動前的心理準備對后邊所從事的活動的影響稱 ( )。
A 、 遷移
B 、 抑制
C 、 定勢
D 、 原型啟發(fā)
答案: C
9、 個體自我意識的第一個飛躍的標志是 ( )。
A 、 開始要求獨立自主
B 、 對周圍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
C 、 能用適當的人稱代詞(如我,你)稱呼自己和他人
D 、 一系列關于“我”的問題開始反復縈繞于心
答案: C
10、 個體(認知主體)頭腦中有關認知客體的形象即是 ( )。
A 、 印象
B 、 圖式
C 、 自我
D 、 角色
答案: A
11、 成就動機理論的提出者是 ( )。
A 、 弗洛伊德
B 、 麥克利蘭
C 、 凱利
D 、 海德
答案: B
12、 強、平衡且靈活屬于 ( )氣質類型。
A 、 膽汁質
B 、 多血質
C 、 黏液質
D 、 抑郁質
答案: B
13、 “心理正常”與“心理異?!边@對范疇,是用來討論 ( )的問題的。
A 、 個人能力發(fā)展
B 、 心理上“有病”與“沒病”
C 、 心理健康水平
D 、 人格特點
答案: B
14、 利他行為的特征是 ( )。
A 、 由利他動機引起
B 、 以人為對象
C 、 以完全有利于他人為目標
D 、 是一種親社會行為
答案: C
15、 環(huán)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是 ( )。
A 、 格塞爾
B 、 維果斯基
C 、 華生
D 、 高爾頓
答案: C
16、 聽覺的適宜刺激是 ( )Hz 。
A 、 16~20 000
B 、 16~2000
C 、 1000~4000
D 、 2000~10 000
答案: A
17、 態(tài)度轉變的最直接的原因 ( )。
A 、 傳遞者的吸引力
B 、 說服者的意圖
C 、 溝通信息
D 、 情境
答案: C
18、 ( )美國學者提出跨文化社會心理學的概念,為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提出了一種新的嘗試。
A 、 19世紀80年代
B 、 20世紀80年代
C 、 20世紀元50年代
D 、 20世紀90年代
答案: B
19、 人的社會動機、態(tài)度、社會行為的發(fā)生都以 ( )為基礎。
A 、 自我知覺
B 、 社會知覺
C 、 歸因
D 、 自我評價
答案: B
20、 首先提出態(tài)度量表結構的是 ( )。
A 、 謝里夫
B 、 莫里諾
C 、 瑟斯頓
D 、 勒溫
答案: C
21、 幼兒思維的主要特征是 ( )。
A 、 直觀行動性
B 、 抽象概括性
C 、 感知運動性
D 、 具體形象性
答案: D
22、 對早期社會化及繼續(xù)社會化過程中沒有取得合格社會成員資格的個體的再教化,稱 ( )。
A 、 再社會化
B 、 社會促進
C 、 強化
D 、 社會感染
答案: A
23、 社會心理學的哲學思辨階段指的是 ( )。
A 、 公元前4世紀一公元18世紀上半葉
B 、 公元19世紀中葉--20世紀20年代
C 、 古希臘一公元19世紀上半葉
D 、 公元18世紀中葉一19世紀上半葉
答案: C
24、 “抑郁發(fā)作”的特點不包括 ( )。
A 、 思維緩慢
B 、 思維中斷
C 、 情緒低落
D 、 語言動作減少或遲緩
答案: B
25、 聽覺中樞位于 ( )。
A 、 顳葉
B 、 枕葉
C 、 額葉
D 、 頂葉
答案: A
26、 社會交換論認為, ( )是人類行為的基本原則。
A 、 互利互惠
B 、 互動
C 、 認識世界
D 、 趨利避害
答案: D
27、 皮亞杰認為圖式最初來源于 ( )。
A 、 先天遺傳
B 、 早期習得
C 、 后天教育
D 、 動作
答案: A
28、 用于分辨物體的明暗和輪廓的是 ( )。
A 、 晶體
B 、 桿體細胞
C 、 視網膜
D 、 錐體細胞
答案: B
29、 遺忘的進程是 ( )。
A 、 勻速
B 、 先慢后快
C 、 不穩(wěn)定
D 、 先快后慢
答案: D
30、 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轉折期是 ( )歲左右。
A 、 15
B 、 14
C 、 12
D 、 10
答案: D
31、 既有相等單位,又有絕對零點的量表是 ( )。
A 、 命名量表
B 、 順序量表
C 、 等距量表
D 、 等比量表
答案: D
32、 高考分的分為700分,其百分等級為100,最低分為105分,百分等級為1,要錄取20 %的學生進入大學,百分等級為80的百
分位數(PP)是 ( )。
A 、 540
B 、 560
C 、 580
D 、 600
答案: C
33、 無對象性的知覺是 ( )。
A 、 妄想
B 、 錯覺
C 、 譫妄
D 、 幻覺
答案: D
34、 個體完成某種活動時,由于他人在場而提高了績效的現象,稱 ( )。
A 、 社會促進
B 、 社會惰化
C 、 從眾
D 、 利他
答案: A
35、 在印象形成過程中,形成第一印象的機制是 ( )。
A 、 印象形成
B 、 近因效應
C 、 定型
D 、 首因效應
答案: D
36、 個體對認知對象的品質一旦形成某種傾向性印象,就會用它評價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這個現象稱為 ( )。
A 、 刻板印象
B 、 近因效應
C 、 首因效應
D 、 光環(huán)效應
答案: D
37、按照艾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八階段論,形成誠實品質的階段是 ( )。
A 、 嬰兒后期
B 、 幼兒期
C 、 童年期
D 、 青少年期
答案: D
解析:嬰兒前期:希望;嬰兒后期:意志;幼兒期:目標;童年期:能力;青少年期:誠實;成年早期:愛;成年中期:關心;成年后期:智慧賢明
38、 全國性的常模,一般以 ( )人為宜。
A 、 需要100%
B 、 2000~3000
C 、 不少于100
D 、 不低于30
答案: B
39、 ( )的心態(tài)不會產生壓力體驗。
A 、 無法選擇
B 、 無所適從
C 、 左右為難
D 、 漠不關心
答案: D
40、 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稱 ( )。
A 、 知覺
B 、 表象
C 、 思維
D 、 想象
答案: D
4 1、 下列不是區(qū)分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心理學原則的是 ( )。
A 、 主、客觀世界統一原則
B 、 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
C 、 知行一致原則
D 、 人格的相對穩(wěn)定性原則
答案: C
42、 社會心理學的實證分析階段是從 ( )。
A 、 20世紀30年代算起
B 、 19世紀50年代算起
C 、 19世紀60年代算起
D 、 20世紀20年代算起
答案: D
43、 心理活動表現在強度、速度、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動力性質的心理特征稱 ( )。
A 、 動機
B 、 性格
C 、 能力
D 、 氣質
答案: D
44、首先使用智力年齡的概念的是( )量表。
A.比內-西蒙
B.韋克斯勒
C.斯坦福-比內
D.瑞文
答案: A
45、 癔病,多以 ( )為發(fā)病基礎,在心理社會因素影響下發(fā)生,病程反復遷移。
A 、 軀體疾病
B 、 人格傾向
C 、 社會環(huán)境
D 、 季節(jié)變化
答案: B
46、 通過掌握社會文化經驗而獲得的智力,被稱為 ( )。
A 、 流體智力
B 、 晶體智力
C 、 一般智力
D 、 特殊智力
答案: B
47、 個體因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與行為方面與社會常態(tài)不一致,而產生的一種痛苦的情緒體驗即
為 ( )。
A 、 焦慮
B 、 嫉妒
C 、 抑郁
D 、 羞恥
答案: D
48、 與意志的堅韌性相反的是 ( )。
A 、 優(yōu)柔寡斷和魯莽草率
B 、 墨守成規(guī)和執(zhí)拗
C 、 任性和怯懦
D 、 受暗示性和武斷從事
答案: B
49、 社會交換論認為態(tài)度改變的關鍵是 ( )。
A 、 回避的傾向
B 、 誘因的強度
C 、 動機的強度
D 、 榜樣的力量
答案: B
50、 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物體的整體在人腦中的反映即是 ( )。
A 、 感覺
B 、 知覺
C 、 感知
D 、 反應性
答案: B
51、 項目 ( )也稱鑒別力,是指測驗項目對被試者的心理特性的區(qū)分能力。
A 、 難度
B 、 區(qū)分度
C 、 鑒別指數
D 、 效度
答案: B
52、對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詢是有條件的,下列表述中不符合這些條件的規(guī)定的是 ( )。
A 、 必須是在經過系統臨床治療,病理性癥狀基本消失以后
B 、 主要以社會功能的康復為主
C 、 必須停藥以后才能進行心理咨詢
D 、 必須密切配合精神科醫(yī)生一起實施
答案: C
解析:一是必須是在經過系統臨床治療,病理性癥狀緩解或基本消失以后才能進行;二是心理咨詢的主要目標,應是社會功能的康復和預防復發(fā);三是必須密切配合精神科醫(yī)生一起實施。
53、 關于恐怖情緒,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 正常人臨危時也會出現恐怖情緒反應
B 、 屬于心理學性質,一般無明顯自主神經紊亂的癥狀
C 、 伴隨明顯的、無法擺脫恐怖的內心體驗
D 、 恐懼感與特定環(huán)境或事物存在類似于“因果”的關系
答案: B
54、 凱利的歸因理論也稱為 ( )。
A 、 控制點理論
B 、 折扣理論
C 、 侵犯理論
D 、 三維理論
答案: D
55、 認識一領悟療法屬于 ( )。
A 、 人本主義學派
B 、 格式塔學派
C 、 精神分析學派
D 、 認知療法
答案: C
56、 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 )。
A 、 兒童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
B 、 動物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
C 、 個體心理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
D 、 人的心理活動的最一般規(guī)律
答案: C
57、 嬰兒與主要撫養(yǎng)者(通常是母親)之間的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嬰兒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志的是 ( )。
A 、 依戀
B 、 親子關系
C 、 社會化
D 、 社會性發(fā)展
答案: A
58、 認知失調理論的提出者是 ( )。
A 、 海德
B 、 班杜拉
C 、 凱利
D 、 費斯廷格
答案: D
59、 下列表述中符合心理活動的“ 內在協調性原則”的是 ( )。
A 、 “高級神經類型”的功能協調
B 、 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具有協調一致的關系
C 、 各種情緒和情感活動的協調一致
D 、 意識活動和心理動力過程的一致
答案: B
60、 “情感低落”的臨床特點不包括 ( )。
A 、 自我評價降低、自信心不足
B 、 自責自罪、有自殺企圖和行為
C 、 內心體驗缺乏
D 、 思維遲緩、愉快感消失
答案: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