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落花生

字號: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5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許地山,是我國現(xiàn)代作家、學者?!堵浠ㄉ肥窃S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樸實的風格著稱。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學生讀懂和理解,所以在選入課文時做了“翻譯式”的改動。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見功夫,所謂“無技巧”,修改后更是顯得簡單平易,學生對課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會有什么困難。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強,主要部分是以“實錄”的對話形式出現(xiàn),主要通過父親對花生的談論,贊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說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如何在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挖掘這篇課文的人文內(nèi)涵,是這課教學首先應考慮的。
    《落花生》所在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生活中的啟示”,這一單元在要求學生“把握主要內(nèi)容、領會作者所受到的啟示”的基礎上,以“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其含義及表達效果”為訓練重點??紤]到初升五年級學生的學情,本課設計力求引導學生提出真問題,并教給方法幫助其解決問題,以此品析關鍵詞句,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以及行文的好處、妙處,使學生真學、真想、真收獲、真提高。對談及做人的兩句話,為能正確、深刻地理解,同時體現(xiàn)一二課時的特點,本課設計將其放在第二課時解決。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讀準輕聲詞、多音字,理解生詞。
    2.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話部分。
    3.學會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質(zhì)疑、解疑,從而體會其含義及表達效果。
    4.理解父親談論花生的話,領悟父親是通過談花生,希望我們做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二、教學準備
    1.根據(jù)需要制作多媒體課件。
    2.布置學生預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生詞;查資料了解花生果實形成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猜我的姓名。知道名字寄托著希望。
    2.猜謎語(花生)。介紹花生,了解為什么叫“落花生”。
    3.這還是許地山的筆名。介紹許地山。對這筆名有疑問么?
    4.引出許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書課題。進入課文學習。
    (二)檢查預習。
    1.回顧預習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生詞。
    2.讀兩組詞語:1、多音字;2、輕聲詞(本課出現(xiàn)較多)。正音。
    3.讀一個句子:“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后園的茅亭里過這個節(jié)。”考察“后園”、“茅亭”的讀音、含義;檢驗是否掌握輕聲的讀法(吩咐),是否能讀通本文中較長的句子。
    (三)初讀,整體感知,梳理文脈。
    1.朗讀全文,注意讀準多音字、輕聲詞,讀通句子,同時思考:這篇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
    2.指名回答。
    (四)再讀,品詞析句,領會道理。
    1.默讀課文,就一個標點、一個詞、一句話質(zhì)疑,做標記,把想法簡單寫在空白處。
    2.自由質(zhì)疑。簡單的隨機解決,較難、有探究價值的,整理歸納于黑板上。
    預設:
    (1)收獲后為何用“居然”?
    (2)父親來為什么說“實在很難得”?
    (3)為什么父親說花生埋在地里“可貴”?
    ……
    引導學生就父親談論花生的話發(fā)現(xiàn)問題,并作為重點問題留待解決。
    4.合作解疑。提示: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其他資料;大膽猜想。問題較多時,重點問題必答,其他問題可選擇討論。
    5.全班交流。
    預設:
    (1)居然?空地、荒著,年幼的我們,種出花生實屬意外驚喜,同時也顯出花生的生命力強。指導朗讀。
    (2)很難得?父親忙于公務。指導朗讀。來不是為吃花生。為下文埋下伏筆。
    (3)可貴?——是說什么可貴?為什么“可貴”?,有比較。和之前我們兄妹說的比:有諸多好處,卻深埋土里;和桃子等比,平凡、不起眼,默默孕育果實,供人挖掘收獲。點出“借物喻人”。明白父親前來的良苦用心。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部分。
    此外,結(jié)合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簡略處不簡單,樸實處卻深刻。
    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得開,實際形散神不散,重點仍在理解父親的話,同時又使學生學得活、學得真。
    (五)存疑,結(jié)課。
    父親說“你們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我”到底有沒有理解父親的話?又對我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下節(jié)課再學習。
    第二課時(簡案)
    一、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含義,懂得不能只講體面,而要對他人、對社會有用。
    2.了解“落花生”筆名的含義,對許地山用生命踐行理想感到欽佩。
    3.能將自己從身邊事物受到的啟示用一兩段話寫下來。
    4.能規(guī)范、美觀地書寫本課生字。
    二、教學過程
    (一)理解“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可否像桃子等?可讓學生討論,說真話,講理由。
    教師可做類似小結(jié):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么用也沒有,可取么?
    ——不可取。過渡:我們來看看少年許地山是怎么理解父親的這句話的。
    (二)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體面”什么意思?講體面有錯么?只講體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樣就是有用?舉例。
    (三)了解父親的話對許地山的影響
    結(jié)合課文結(jié)尾及許地山生平,明白許地山為何以“落花生”為筆名以及這筆名對他做人的影響。產(chǎn)生敬佩之情。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寫字。
    觀察“吩、咐”及“榨、榴”,指導書寫。學生自己觀察仿寫其它字。
    (五)課后小練筆。
    相關鏈接:質(zhì)疑、解惑,還教學本真——《落花生》教學實錄及評析
    第xx屆全國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寧夏會堂賽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