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單元測試題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
    1. (2014•四川綿陽中考)汽車站并排停放著兩輛大客車,甲車突然相對地面向后行駛,乙車仍相對地面靜止,這時乙車座椅上的乘客卻覺得乙車在向前行駛,則該乘客選擇的參照物可能是( )
    A.乙車 B.甲車 C.房屋 D.樹木
    2. (2014•浙江嘉興中考)甲乙兩車并排停著,當(dāng)甲車司機看著乙車時,忽然感覺自己的車正在緩慢運動,但當(dāng)他看地面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車并沒動。對此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車是運動的 B.以乙車為參 照物甲車是靜止的
    C.以地面為參照物乙車是靜止的 D.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是運動的
    3. 如果一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內(nèi)通過 的路程,那么它前 內(nèi)的速度是( )
    A. B. C. D.無法確定
    4. 小明和小華在操場上沿直線跑道跑步,他們通過的路程和時間的關(guān)系如圖1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
    A.兩人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B.前2 s內(nèi),小明跑得更快
    C.8 s內(nèi),小明的速度是5 m/sx
    D.8 s內(nèi),小明跑的路程更長
    5. 如圖2所示為曉艷旅游時記錄汽車運動速度與時間關(guān)系的圖像,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圖2
    A.在出發(fā)8 h內(nèi)和l2 h內(nèi)走過的路程相同
    B.在5 h到8 h內(nèi)共走了270 km的路程
    C.汽車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47.5 km/h
    D.汽車在2 h至4 h之間速度最快,那時的速度為12 m/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14•四川遂寧中考)某同學(xué)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jié)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yīng)記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7. (2015•成都中考)據(jù)新華社報道,2014年8月20日上午,青奧會賽艇女子雙人單槳比賽的最終“獎牌榜”出爐,四川選手羅雅丹與隊友潘婕合作,以3分37秒52的成績獲得銀牌。賽程全長2 000米,如圖3所示為她們在比賽中的情境。下列四個速度中,比她們的平均速度大的是( )
    圖3
    A. B. C. D.
    8. 運動會上,100 m決賽,中間過程張明落后于王亮,沖刺階段張明加速追趕,結(jié)果他們同時到達終點。關(guān)于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張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張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兩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兩人做的不是勻速直線運動,無法比較
    9. 為宣傳“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個好朋友在某景點進行了一場有趣的運動比賽。小張駕駛電瓶車以36 km/h的速度前進,小王以10 m/s的速度跑步前進,小李騎自行車,每分鐘通過的路程是0.6 km。則(  )
    A.小張的速度 B.小王的速度
    C.小李的速度 D.三人的速度一樣大
    10. (2015•呼和浩特中考)如圖4所示,兩木塊自左向右運動,現(xiàn)用高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記錄下木塊每次曝光時的位置。已知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兩木塊運動情況在 圖像中描述正確的是( )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符合題意的選項均多于一個,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不選或選錯的得零分。
    11. 對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由s=t可知,運動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
    B. 的值越小,表明物體運動得越慢
    C.由 可知,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
    D. 的值越大,表明物體運動得越快
    12. 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 圖像如圖6所示,由圖像可知( )
    A. 兩物體在 內(nèi)都做勻速運動,且
    B. 兩物體在 內(nèi)都做勻速運動,且
    C. 兩物體在 末相遇,且 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
    D. 兩物體在 末相遇,且 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
    13. (南開模擬)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房屋、樹木隨地球轉(zhuǎn)動不屬于機械運動
    B.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
    C. 對同一物體選用不同的參照物,其運動情況一定不相同
    D. 用 也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且 越小,表示物體運動越快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4分,共24分)
    14. (2014•湖南株洲中考)兩輛汽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時出發(fā),其位置 與時間 的關(guān)系如圖7所示。 由圖像可知,甲車的速度為_________ , 當(dāng) 時,甲、乙兩車相距_________m。
    15. 用如圖8所示的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_,所測鉛筆的長度為_______。
    16. (2015•蘭州中考)在蘭州國際馬拉松賽中,攝像師坐在摩托車上跟拍時,以摩托車為參照物,攝像師處于_________狀態(tài)(選填“運動”或“靜止”)。馬拉松賽全程為42.195 km,某業(yè)余選手的成績?yōu)? h 30 min,則其全程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km/h(結(jié)果精確到個位)。
    17. (2015•天津河西區(qū)一模)魯迅的《社戲》中有這樣的描寫:“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選的參照物是__________。小明在跑百米時前 用時 ,后 用時 ,他跑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
    18. 我們常用“頻閃照片”來研究物體的運動。如圖9所示,記錄了甲、乙兩個小球每隔 s所處的位置。根據(jù)底片可以判斷,_______球運動時間長,______球運動速度越來越大。
    19. 暑假期間,爸爸駕車帶小明去南京旅游,在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圖10所示的交通標志牌,標志牌上的數(shù)字“5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汽車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從此標志牌處勻速到達南京,最快需要_________h。
    四、綜合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37分)解題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說明,計算題還要有公式及數(shù)據(jù)代入過程,結(jié)果要有數(shù)值和單位。
    20. (5分)觀察圖11,關(guān)于甲、乙兩車相對于房子的運動情況有幾種可能?并說明發(fā)生該現(xiàn)象的條件。(左西右東)
    21. (6分)勻速直線運動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相等路程的
    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nèi)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線運動,如從靜止開始, 末的速度是 ,則 末的速度是 , 末的速度是 ……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時間 內(nèi)移動的距離 。在它的 圖像中(圖12),陰影矩形的邊長正好是 和 ??梢?,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移動的距離對應(yīng)著 圖像中陰影的面積,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移動的距離也有類似的關(guān)系。
    現(xiàn)有一輛汽車在教練場上由靜止開始沿平直道路做勻加速運動,在 末速度達到 。然后以此速度做 的勻速直線運動,最后減速慢慢停下。
    (1)從汽車由靜止開始運動計時,在圖13中作出汽車在 內(nèi)的 圖像。
    (2)求這 內(nèi)汽車行駛的距離。
    22. (7分)(2014•廣州中考)木塊從如圖14所示斜面位置靜止釋放,直到撞上金屬片,測此過程木塊的平均速度。
    (1)在圖中畫出需要測量的距離;
    (2)用粗糙程度相同、質(zhì)量不同的木塊做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根據(jù)公式________算出第一次實驗?zāi)緣K的平均速度;
    請歸納本實驗?zāi)緣K的平均速度與質(zhì)量是否有關(guān)?
    實驗次數(shù) 木塊質(zhì)量/g 運動距離/m 運動時間/s
    1 100 1.000 0.8
    2 150 1.000 0.8
    3 200 1.000 0.8
    4 250 1.000 0.8
    23. (6分)(2015年天津河西區(qū)一模)九年三班的同學(xué)們用如圖15所示的裝置做“測平均速度”的實驗時,提出了“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所經(jīng)歷的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問題,經(jīng)同學(xué)們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所經(jīng)歷的時間與小車質(zhì)量有關(guān);
    猜想二: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所經(jīng)歷的時間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猜想三: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所經(jīng)歷的時間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guān)。
    為驗證猜想是否正確,他們選用的器材有:質(zhì)量不同的小車三輛,傾角可調(diào)的斜面一個(金屬片位置已固定),刻度尺一把,秒表一塊,毛巾、棉布和木板各一塊。請你幫他們完成下列任務(wù):
    (1)寫出探究“猜想一”的實驗方案;
    (2)設(shè)計出探究“猜想二”的記錄數(shù)據(jù)表格。
    24. (6分)已知A次和B次列車的運行時刻表如下。
    甲地——乙地 乙地——甲地 運行里程
    A 8:34開
    13:49到 B 18:31開
    20:39到 840 km
    根據(jù)上述列車運行時刻表的信息可知:
    (1)A次列車從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時間是多少min?
    (2)A次列車的平均速度為多少km/h?
    25. (7分)(2014•廣東中考)現(xiàn)代社會汽車已大量進入尋常百姓家,汽車追尾常發(fā)生重大
    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況時汽車不能立即停止。司機從看到情況到他肌肉動作操作制動器來剎車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yīng)時間,汽車需保持原來速度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反應(yīng)距離,從開始剎車到車輛停止的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反應(yīng)距離與停車距離之和叫停車距離。(如圖16所示)
    下表是一位司機駕駛一輛保養(yǎng)得很好的汽車分別在干燥和潮濕的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時,測得的反應(yīng)距離、制動距離和停車距離。
    速度/( )
    反應(yīng)距離/m 制動距離/m 停車距離/m
    干燥 潮濕 干燥 潮濕 干燥 潮濕
    40 7 7 8 10 15 17
    50 9 9 13 15 22 24
    60 11 11 19 23 30 34
    80 15 15 33 43 48 58
    100 19 19 52 65 71 84
    (1)研究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汽車速度越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就越大。
    (2)影響車制動距離的兩個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據(jù)以上研究結(jié)果,對司機提出兩條有利于安全行駛的建議:駕駛汽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