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一)
① 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除去給人家畫采蛋,我想我還應該再趕點別的事,先后 改變了幾次主意,后想學寫作。母親那時已不 ,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百發(fā)。醫(yī)院已經明確表示,我的病目前沒辦法只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前。她倒總能找來些希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 熏、灸。“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說。我一心只想著寫小說,仿佛那東西能把殘廢救出困境。“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不會?”她說每一回都虔誠地抱著希望。然而對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燙傷。醫(yī)院的大夫說,這實在太懸了,對于癱瘓病人,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到沒太害怕,心想死了到痛快。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著我,一換藥就說:“怎么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幸虧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
② 后來她發(fā)現(xiàn)我在寫小說。她跟我說:“那就好好寫吧?!蔽衣牫鰜?,她對治好我的腿終于絕望。“我年輕的時候喜歡文學,”她說?!案悻F(xiàn)在差不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她說。“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她提醒我說。我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③ 三十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fā)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又僥幸獲獎,母親已離開我整整七年。
④ 獲獎之后,登門采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說來說去就覺得心煩。我搖著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當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蔽业男牡玫揭稽c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
⑤ 我搖著車離開哪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⑥ 母親去世后,我們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子去。小院兒在一個大院兒的盡里頭,我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個小院兒,推說手推車進去不方便。院兒里的老太太們還都把我當兒孫看, 想到我又沒了母親,但都不說,光扯些閑話,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當中,喝著東家的茶,吃著西家的瓜。有一年,人們終于又提到母親:“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又開花了!”我心里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說,忙扯些別的,說起我們原來住的房子里現(xiàn)在住了小兩口,女的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光是瞪著眼睛看窗戶上的樹影兒。
⑦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含羞草”,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盤里長,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fā)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里。第三年,喝歡樹卻又長出葉子,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 它,不敢再大意。又過了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能開花。再過一年,我們般了家,悲痛弄的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⑧ 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看母親住過的那間房。我老記著,那兒還有個剛來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鬧 ,瞪著眼睛看樹影兒。是那棵合歡樹的影子嗎?小院兒里只有那棵樹。 (16分)
1、語段選自課文《 》,作者是 。 (2分)
2、依次填入語段中填空線內的詞語沒有錯別字的項是 。(2分)
A. 年青 猶其 待弄 B . 年輕 尤其 待弄
C. 年青 猶其 侍弄 D . 年輕 尤其 侍弄
3、第①段劃線句中的“希望”指的是 ;第②段劃線句中的“希望”一詞則指 。(4分)
4、第①段劃浪線部分分別是醫(yī)院醫(yī)生和作者對治療“我”的腿的看法和態(tài)度,文中寫出了這些內容是為了 。(2分)
5、第⑥段劃線的“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的真正含義是 。(2分)
A . 小院兒在大院兒的盡里頭,手搖進出還真不太方便。
B. 我們原來住的房子里現(xiàn)在住了別的小兩口。
C. “我”怕進小院觸景生情,勾起對母親的沉重回憶。
D. 母親去世后我們搬了家,再去小院兒已無多大的意義。
6、概括第⑦段的主要內容。 (2分)
7、以下對語段的各種評論恰當的是 。(2分)
A . 語段用重彩濃墨對母親的音容笑貌進行了細致的刻畫描寫,因此留給讀者的印象揮之不去。
B. 母親因操勞過度而早早離世,作者為疏解內心的悲傷寫作此文。
C. 語段以平淡的文字追憶了作者雙腿殘廢后母子間的一些往事,抒發(fā)了對亡母的緬懷、感激之情。
D. 語段以時間為線索憶及生活中的許多細碎瑣屑的小事,所以讀來格外真切、感人。
(二)向古典致敬
①應當看到傳統(tǒng)古典精神中所包含的人的完整、莊嚴是一種永恒的、不朽的東西。
②在二十世紀人類心靈歷經破碎、彷徨之后,在愈走愈遠的現(xiàn)代藝術對人的感覺的開發(fā)已顯得蒼白無力的時候,一種向本回歸、向古典、向傳統(tǒng)的回歸趨勢勢不可擋。藝術史永遠都是行走于兩個極點之間。即:開發(fā)、收縮,再開發(fā)、再收縮。
③對中國近代藝術而言,傳統(tǒng)在“五四”運動后已被逐漸瓦解。其實,真正的中國傳統(tǒng)精神是在宋以前。我們一代人對于真正的中國古典傳統(tǒng)并不曾真實的領略和掌握過,因此我們距傳統(tǒng)不是太近,而是太遠。我們所反的所謂傳統(tǒng)只是 混亂狀態(tài)中的文化。
④應該說,中國古典傳統(tǒng)精神是儒雅高貴的,是一種地道的貴族文化,這是說的意思并不是誹薄市俗文化不好,對藝術而言,一切只是不同而已!但不管怎么說,這貴族文化卻是我們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特質。
⑤貴族文化指它典型屬于文人士大夫的作品,是這些精神貴族們自己心靈的產物。它細膩、高貴、溫柔、敦厚、含蓄,乍一看并沒有市俗文化的賞心悅目,但卻優(yōu)雅、超脫、音樂味無窮。它是中國文化人精神境界超越表象的時空,追求象外之象的崇高、明達、澹泊的胸襟的展示。另外它永遠體現(xiàn)著一種超塵脫俗的人格精神。對物質的鄙視,對權貴的輕蔑,但對獨立個性、對大自然卻充滿了無限熱愛和景幕。
⑥相對西方文化而言,這種文化的獨特性正是他真正能與西方文化鼎足比肩而立的。但一個不幸的事實是:這種文化特點在中國古代(宋以前)的文字、繪畫中卻顯得太少、太弱。一個民族的文化價值在于它是否強烈、突出地體現(xiàn)著本民族的精神特點,并透過這一特點深刻體現(xiàn)著某種人類共同深邃的東西。從而為世界文化提供著某種有價值的積淀和啟迪。倘能如此,它才更具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的文化品格。
⑦對一個當代畫家而言,向古典回歸并不一定意味著“出世”,要如古人般循跡山林去遠離現(xiàn)實生活,陶淵明“心遠地自偏”、禪學也講“滅掉心頭火自涼”。今天的藝術家更應在于遠眺俯視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之后,能認清本民族傳統(tǒng)中屬于人類整體的、精神性的東西,充分地理解它并堅持以一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人的嚴肅目光去關照它,從而有效地繼承、發(fā)展它,繼而在真正的古典與真正的現(xiàn)代的交叉點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14分)
注:作者王西京,西安中國畫院院長,北京大學藝術顧問,曾任西安報社美術編輯和記者。
1、 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入第③段的空線內。 (2分)
……我們所反的所謂傳統(tǒng)只是 (A . 古代 B . 宋代 C . 近代 ) 混亂狀態(tài)中的文化。
2、 參考第①、②、③、④段的論述,作者認為藝術要向古典、向傳統(tǒng)回歸的原因是 ;作者認為應該向“古典致敬”是因為 。(4分)
3、第⑥段末劃線的“文化品格”包含著兩個因素,其一是 ;其二是 。(4分)
4、參閱以下摘引的某學者關于貴族文化和大眾(市俗)文化的評論,用150字談談逆對文中說的“中國古典傳統(tǒng)精神……是一種地道的貴族文化”這一觀點的看法。 (4分)
貴族精神相對于平民精神,它是在貴族社會形成的一種人文傳統(tǒng),積累了高雅的趣味,造成了超越的、自由的、高雅的貴族精神。
在現(xiàn)代性確立后,貴族精神并沒有隨著貴族階級消亡,而是成為現(xiàn)代文化的源泉之一,并轉化為現(xiàn)代性的反思、超越層面。這樣,現(xiàn)代文化就包括基于平民精神的大眾文化,也包括基于貴族精神的精英文化。
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大眾文化蓬勃興起,迅速發(fā)展,以不可阻擋之勢占據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取得了絕對的優(yōu)勢,滿足了人們的感性需求,也使人們的精神世界受到大眾文化的強力支配。
消費主義成為新的意識形態(tài),大眾文化畸形膨脹,物質的富裕掩蓋了精神的貧乏,感官的享樂取代了思想的追求,低俗的時尚排擠了高雅的趣味。這造成了文化生態(tài)的失衡,人們特別是青年一代不知道精英文化為何物,不知道除了消費之外還有什么價值,不知道人生意義是什么,人淪落為消費動物。
(三)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币蛏崞涿?,亦自謂“橐駝”云。
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家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共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蚤繅而緒,蚤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Q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嘻曰:“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眰髌涫乱詾楣俳湟?。 (14分)
1、本文作者是 代的大文學家 。(2分)
2、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實詞。 (2分)
(1) 駝業(yè)種樹 (2)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3、 比較虛詞用法,在填空線內填入字母。 (4分)
(1)下列句子中的“之”和“故鄉(xiāng)人號之‘駝’”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和“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 . 江寧之龍蟠 B . 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 C . 有問之,對曰:“橐駝……”
(2)下列句中的“以”和“搖其本以觀其疏密”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和“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中“以”用法相同的是 。
A . 以其境過清 B.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C . 有以文人畫士孤僻之隱明告鬻梅者
4、 翻譯:“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2分)
5、 用原文的句子填空。(4分)
文末作者借問者之口說“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文中郭橐駝的種樹之道是“ ”;作者據此指出官府的做法是“ ”,以至百姓難以“蕃吾生而安吾性”,對當時的吏治進行了抨擊。
(四) 威王(1)之寶
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2)于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绷和?3)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4)照車前後各十二乘(5)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6)者,使守南城(7),則楚人不敢為寇(8)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9)。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10)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11)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12)十二乘哉!”梁惠王慚,不懌(13)而去。
[注解](1)威王: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國君。 (2)會田:一起打獵。 (3)梁王:即魏王,后文梁惠王也即魏王。 (4)珠:這里指夜明珠。 (5)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能照亮十二輛車前前后后的范圍。乘:指四匹馬拉的車。 (6)檀子:與后文的“朌子、”“ 黔夫”、“種首”均為齊臣。 (7)南城:與后文的“泗上”、“高唐”、“徐州”等均為地名。 (8)寇:劫掠,侵犯。 (9)朝:朝拜。 (10)祭:祭祀以求平安。 (11)備:防備。 (12)特:只。 (13)懌:歡喜,快樂。
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實詞:(3分)
(1)使守高唐 (2)徙而從者七千余家 、
2、“而”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四種重要用法:
A . 表示“而”字前后兩個動作的順承關系;
B . 表示“而”字前后兩者的并列關系
C . 表示“而”字后的內容對前面內容的轉折關系
D . 表示“而”字前面的成分對后面詞語的修飾關系
辨析以下幾個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在句后的填空線內填入字母。 (2分)
(1)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 (2)梁惠王慚,不懌而去
3. 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
(2) 楚人不敢為寇東取。
4 . 句子“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使用的修辭手法是 。(2分)
5. 用自己的話寫出文中“魏王之寶”和“威王之寶”各指什么,然后用一句話對此進行評論。(5分)
魏王之寶: 威王之寶:
評論:
寫 作
以“成長隨想”為題,寫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參考答案
一、 閱讀 60分
(一) 16分
1、合歡樹 史鐵生 2、D 3、各2分 母親對治好“我”的腿的希望, 母親對我用寫作把自己救出困境的希望 (只寫“母親對我寫小說成功的希望”得1分) 4、襯托母親對治好“我”的腿的希望(信心),以突出其愛的強烈 5、C 6、 母親種合歡樹,把它看作好兆頭 7、C
(二) 14分
1、C 2、各2分 愈走愈遠的現(xiàn)代藝術對人的感覺的開發(fā)顯得蒼白無力 古典傳統(tǒng)精神(貴族文化)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特質
3、各2分 體現(xiàn)著本民族的精神特點 體現(xiàn)著某種人類共同的深邃思想
4、能談到貴族文化(精神)的價值作用或其與大眾文化的結合、議論有據,語言通順、字數符合要求者得4分;各項稍差者3分;字數符合要求者得2分
(三) 14分
1、唐 柳宗元 2、(1)以……為業(yè) (2)使……長得多
3、(1)C A (2) B C 4、雖說是擔心它,實際是仇視它,所以比不上我 5、順木之天, 以致其性 好煩其令(或加“若甚憐焉,而率以禍”)
(四) 16分
1、每空1分 (1)派,令 (2)遷移 跟從
2、(1)C (2) D
3、各2分 (1)我把它看作寶的東西和大王您不大一樣(我所認為是寶的東西和大王您不一樣;我眼里寶物的標準與大王不同) (2)楚國人不敢向東(行)侵犯掠奪(之事) 4、比喻 (對比、 反問)
5、1分 能照亮一大片地方的夜明珠 2分 能守邊、安民的良將(良臣)(只寫出人名得1分) 2分 威王重人才,魏王重稀罕、貴重之物(合理即可)
(一)
① 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除去給人家畫采蛋,我想我還應該再趕點別的事,先后 改變了幾次主意,后想學寫作。母親那時已不 ,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百發(fā)。醫(yī)院已經明確表示,我的病目前沒辦法只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前。她倒總能找來些希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 熏、灸。“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說。我一心只想著寫小說,仿佛那東西能把殘廢救出困境。“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不會?”她說每一回都虔誠地抱著希望。然而對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燙傷。醫(yī)院的大夫說,這實在太懸了,對于癱瘓病人,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到沒太害怕,心想死了到痛快。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著我,一換藥就說:“怎么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幸虧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
② 后來她發(fā)現(xiàn)我在寫小說。她跟我說:“那就好好寫吧?!蔽衣牫鰜?,她對治好我的腿終于絕望。“我年輕的時候喜歡文學,”她說?!案悻F(xiàn)在差不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她說。“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她提醒我說。我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③ 三十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fā)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又僥幸獲獎,母親已離開我整整七年。
④ 獲獎之后,登門采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說來說去就覺得心煩。我搖著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當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蔽业男牡玫揭稽c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
⑤ 我搖著車離開哪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⑥ 母親去世后,我們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子去。小院兒在一個大院兒的盡里頭,我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個小院兒,推說手推車進去不方便。院兒里的老太太們還都把我當兒孫看, 想到我又沒了母親,但都不說,光扯些閑話,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當中,喝著東家的茶,吃著西家的瓜。有一年,人們終于又提到母親:“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又開花了!”我心里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說,忙扯些別的,說起我們原來住的房子里現(xiàn)在住了小兩口,女的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光是瞪著眼睛看窗戶上的樹影兒。
⑦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含羞草”,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盤里長,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fā)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里。第三年,喝歡樹卻又長出葉子,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 它,不敢再大意。又過了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能開花。再過一年,我們般了家,悲痛弄的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⑧ 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看母親住過的那間房。我老記著,那兒還有個剛來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鬧 ,瞪著眼睛看樹影兒。是那棵合歡樹的影子嗎?小院兒里只有那棵樹。 (16分)
1、語段選自課文《 》,作者是 。 (2分)
2、依次填入語段中填空線內的詞語沒有錯別字的項是 。(2分)
A. 年青 猶其 待弄 B . 年輕 尤其 待弄
C. 年青 猶其 侍弄 D . 年輕 尤其 侍弄
3、第①段劃線句中的“希望”指的是 ;第②段劃線句中的“希望”一詞則指 。(4分)
4、第①段劃浪線部分分別是醫(yī)院醫(yī)生和作者對治療“我”的腿的看法和態(tài)度,文中寫出了這些內容是為了 。(2分)
5、第⑥段劃線的“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的真正含義是 。(2分)
A . 小院兒在大院兒的盡里頭,手搖進出還真不太方便。
B. 我們原來住的房子里現(xiàn)在住了別的小兩口。
C. “我”怕進小院觸景生情,勾起對母親的沉重回憶。
D. 母親去世后我們搬了家,再去小院兒已無多大的意義。
6、概括第⑦段的主要內容。 (2分)
7、以下對語段的各種評論恰當的是 。(2分)
A . 語段用重彩濃墨對母親的音容笑貌進行了細致的刻畫描寫,因此留給讀者的印象揮之不去。
B. 母親因操勞過度而早早離世,作者為疏解內心的悲傷寫作此文。
C. 語段以平淡的文字追憶了作者雙腿殘廢后母子間的一些往事,抒發(fā)了對亡母的緬懷、感激之情。
D. 語段以時間為線索憶及生活中的許多細碎瑣屑的小事,所以讀來格外真切、感人。
(二)向古典致敬
①應當看到傳統(tǒng)古典精神中所包含的人的完整、莊嚴是一種永恒的、不朽的東西。
②在二十世紀人類心靈歷經破碎、彷徨之后,在愈走愈遠的現(xiàn)代藝術對人的感覺的開發(fā)已顯得蒼白無力的時候,一種向本回歸、向古典、向傳統(tǒng)的回歸趨勢勢不可擋。藝術史永遠都是行走于兩個極點之間。即:開發(fā)、收縮,再開發(fā)、再收縮。
③對中國近代藝術而言,傳統(tǒng)在“五四”運動后已被逐漸瓦解。其實,真正的中國傳統(tǒng)精神是在宋以前。我們一代人對于真正的中國古典傳統(tǒng)并不曾真實的領略和掌握過,因此我們距傳統(tǒng)不是太近,而是太遠。我們所反的所謂傳統(tǒng)只是 混亂狀態(tài)中的文化。
④應該說,中國古典傳統(tǒng)精神是儒雅高貴的,是一種地道的貴族文化,這是說的意思并不是誹薄市俗文化不好,對藝術而言,一切只是不同而已!但不管怎么說,這貴族文化卻是我們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特質。
⑤貴族文化指它典型屬于文人士大夫的作品,是這些精神貴族們自己心靈的產物。它細膩、高貴、溫柔、敦厚、含蓄,乍一看并沒有市俗文化的賞心悅目,但卻優(yōu)雅、超脫、音樂味無窮。它是中國文化人精神境界超越表象的時空,追求象外之象的崇高、明達、澹泊的胸襟的展示。另外它永遠體現(xiàn)著一種超塵脫俗的人格精神。對物質的鄙視,對權貴的輕蔑,但對獨立個性、對大自然卻充滿了無限熱愛和景幕。
⑥相對西方文化而言,這種文化的獨特性正是他真正能與西方文化鼎足比肩而立的。但一個不幸的事實是:這種文化特點在中國古代(宋以前)的文字、繪畫中卻顯得太少、太弱。一個民族的文化價值在于它是否強烈、突出地體現(xiàn)著本民族的精神特點,并透過這一特點深刻體現(xiàn)著某種人類共同深邃的東西。從而為世界文化提供著某種有價值的積淀和啟迪。倘能如此,它才更具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的文化品格。
⑦對一個當代畫家而言,向古典回歸并不一定意味著“出世”,要如古人般循跡山林去遠離現(xiàn)實生活,陶淵明“心遠地自偏”、禪學也講“滅掉心頭火自涼”。今天的藝術家更應在于遠眺俯視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之后,能認清本民族傳統(tǒng)中屬于人類整體的、精神性的東西,充分地理解它并堅持以一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人的嚴肅目光去關照它,從而有效地繼承、發(fā)展它,繼而在真正的古典與真正的現(xiàn)代的交叉點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14分)
注:作者王西京,西安中國畫院院長,北京大學藝術顧問,曾任西安報社美術編輯和記者。
1、 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入第③段的空線內。 (2分)
……我們所反的所謂傳統(tǒng)只是 (A . 古代 B . 宋代 C . 近代 ) 混亂狀態(tài)中的文化。
2、 參考第①、②、③、④段的論述,作者認為藝術要向古典、向傳統(tǒng)回歸的原因是 ;作者認為應該向“古典致敬”是因為 。(4分)
3、第⑥段末劃線的“文化品格”包含著兩個因素,其一是 ;其二是 。(4分)
4、參閱以下摘引的某學者關于貴族文化和大眾(市俗)文化的評論,用150字談談逆對文中說的“中國古典傳統(tǒng)精神……是一種地道的貴族文化”這一觀點的看法。 (4分)
貴族精神相對于平民精神,它是在貴族社會形成的一種人文傳統(tǒng),積累了高雅的趣味,造成了超越的、自由的、高雅的貴族精神。
在現(xiàn)代性確立后,貴族精神并沒有隨著貴族階級消亡,而是成為現(xiàn)代文化的源泉之一,并轉化為現(xiàn)代性的反思、超越層面。這樣,現(xiàn)代文化就包括基于平民精神的大眾文化,也包括基于貴族精神的精英文化。
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大眾文化蓬勃興起,迅速發(fā)展,以不可阻擋之勢占據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取得了絕對的優(yōu)勢,滿足了人們的感性需求,也使人們的精神世界受到大眾文化的強力支配。
消費主義成為新的意識形態(tài),大眾文化畸形膨脹,物質的富裕掩蓋了精神的貧乏,感官的享樂取代了思想的追求,低俗的時尚排擠了高雅的趣味。這造成了文化生態(tài)的失衡,人們特別是青年一代不知道精英文化為何物,不知道除了消費之外還有什么價值,不知道人生意義是什么,人淪落為消費動物。
(三)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币蛏崞涿?,亦自謂“橐駝”云。
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家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共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蚤繅而緒,蚤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Q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嘻曰:“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眰髌涫乱詾楣俳湟?。 (14分)
1、本文作者是 代的大文學家 。(2分)
2、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實詞。 (2分)
(1) 駝業(yè)種樹 (2)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3、 比較虛詞用法,在填空線內填入字母。 (4分)
(1)下列句子中的“之”和“故鄉(xiāng)人號之‘駝’”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和“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 . 江寧之龍蟠 B . 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 C . 有問之,對曰:“橐駝……”
(2)下列句中的“以”和“搖其本以觀其疏密”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和“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中“以”用法相同的是 。
A . 以其境過清 B.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C . 有以文人畫士孤僻之隱明告鬻梅者
4、 翻譯:“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2分)
5、 用原文的句子填空。(4分)
文末作者借問者之口說“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文中郭橐駝的種樹之道是“ ”;作者據此指出官府的做法是“ ”,以至百姓難以“蕃吾生而安吾性”,對當時的吏治進行了抨擊。
(四) 威王(1)之寶
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2)于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绷和?3)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4)照車前後各十二乘(5)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6)者,使守南城(7),則楚人不敢為寇(8)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9)。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10)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11)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12)十二乘哉!”梁惠王慚,不懌(13)而去。
[注解](1)威王: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國君。 (2)會田:一起打獵。 (3)梁王:即魏王,后文梁惠王也即魏王。 (4)珠:這里指夜明珠。 (5)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能照亮十二輛車前前后后的范圍。乘:指四匹馬拉的車。 (6)檀子:與后文的“朌子、”“ 黔夫”、“種首”均為齊臣。 (7)南城:與后文的“泗上”、“高唐”、“徐州”等均為地名。 (8)寇:劫掠,侵犯。 (9)朝:朝拜。 (10)祭:祭祀以求平安。 (11)備:防備。 (12)特:只。 (13)懌:歡喜,快樂。
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實詞:(3分)
(1)使守高唐 (2)徙而從者七千余家 、
2、“而”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四種重要用法:
A . 表示“而”字前后兩個動作的順承關系;
B . 表示“而”字前后兩者的并列關系
C . 表示“而”字后的內容對前面內容的轉折關系
D . 表示“而”字前面的成分對后面詞語的修飾關系
辨析以下幾個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在句后的填空線內填入字母。 (2分)
(1)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 (2)梁惠王慚,不懌而去
3. 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
(2) 楚人不敢為寇東取。
4 . 句子“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使用的修辭手法是 。(2分)
5. 用自己的話寫出文中“魏王之寶”和“威王之寶”各指什么,然后用一句話對此進行評論。(5分)
魏王之寶: 威王之寶:
評論:
寫 作
以“成長隨想”為題,寫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參考答案
一、 閱讀 60分
(一) 16分
1、合歡樹 史鐵生 2、D 3、各2分 母親對治好“我”的腿的希望, 母親對我用寫作把自己救出困境的希望 (只寫“母親對我寫小說成功的希望”得1分) 4、襯托母親對治好“我”的腿的希望(信心),以突出其愛的強烈 5、C 6、 母親種合歡樹,把它看作好兆頭 7、C
(二) 14分
1、C 2、各2分 愈走愈遠的現(xiàn)代藝術對人的感覺的開發(fā)顯得蒼白無力 古典傳統(tǒng)精神(貴族文化)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特質
3、各2分 體現(xiàn)著本民族的精神特點 體現(xiàn)著某種人類共同的深邃思想
4、能談到貴族文化(精神)的價值作用或其與大眾文化的結合、議論有據,語言通順、字數符合要求者得4分;各項稍差者3分;字數符合要求者得2分
(三) 14分
1、唐 柳宗元 2、(1)以……為業(yè) (2)使……長得多
3、(1)C A (2) B C 4、雖說是擔心它,實際是仇視它,所以比不上我 5、順木之天, 以致其性 好煩其令(或加“若甚憐焉,而率以禍”)
(四) 16分
1、每空1分 (1)派,令 (2)遷移 跟從
2、(1)C (2) D
3、各2分 (1)我把它看作寶的東西和大王您不大一樣(我所認為是寶的東西和大王您不一樣;我眼里寶物的標準與大王不同) (2)楚國人不敢向東(行)侵犯掠奪(之事) 4、比喻 (對比、 反問)
5、1分 能照亮一大片地方的夜明珠 2分 能守邊、安民的良將(良臣)(只寫出人名得1分) 2分 威王重人才,魏王重稀罕、貴重之物(合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