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聯(lián)故事:一聯(lián)對了二十年

字號:

鄭板橋是揚(yáng)州八怪之一,以“詩書畫”三絕而聞名,可謂大清朝的頭號怪才。可誰能想得到,這位怪才卻為了一副對聯(lián)冥思苦想了整整二十年……
    有一年,鄭板橋去濰縣金陽山上游玩。正值陽春三月,金陽山上“春來山嫩鳥鳴歌”,好一派生機(jī)盎然的秀美風(fēng)光。鄭板橋一路觀賞美景一路贊嘆,不知不覺走到一座寺廟前,他停住了腳步。原來,寺廟門口居然只掛著半副對聯(lián):“寸土成寺,寺內(nèi)有僧,僧人背柴哭問師,師曰:柴重!”
    鄭板橋眉頭一皺,他看得明白這個上聯(lián),是說佛家的一段典故。傳說,有位小和尚從江西的石頭禪師那里偷跑到湖南,想拜馬祖禪師為師。馬祖禪師指著一捆木柴問小和尚:“石頭禪師有這捆木柴重嗎?”小和尚張口結(jié)舌不知怎么回答,馬祖禪師便把小和尚罵走了。小和尚跑回來,哭著向石頭禪師道歉,并問馬祖為什么要拿木柴與石頭禪師相比。石頭禪師哈哈大笑說:“沒想到你居然背著捆木柴走了上千里路途。哭什么哭,放下吧,木柴是不是很重啊?”
    為什么只有上聯(lián),不見下聯(lián)呢?鄭板橋正奇怪,一位僧人走了出來。鄭板橋上前問:“敢問高僧法號?”僧人連忙施禮道:“小僧法號凈空?!?BR>    鄭板橋指著那半幅對聯(lián)問:“凈空師傅,這副對聯(lián)為何只有上聯(lián),下聯(lián)呢?”
    凈空哈哈笑道:“此上聯(lián)乃本寺方丈大師夢遇佛祖,醒后所寫,卻無法對出下聯(lián)。方丈大師言道:既是佛祖所賜,日后必會有人對出,所以懸掛在寺廟門口。如今五年過去,依然無人對出。怎么,施主想試試?”
    鄭板橋聽完,撇著嘴笑了:“天下居然有這樣的奇事!在下不才,正想試試?!?BR>    凈空道:“施主請自便。若一時無法對出,寺內(nèi)備有禪房,可寄宿,但需施舍香火錢。”說完走了。
    鄭板橋也不多言,在廟門口就對起了對聯(lián)。不對不知道,一對嚇一跳,鄭板橋用心琢磨,可傻眼了。這個上聯(lián),開頭就先來了個拆字謎,“寸土”加一起,是“寺”字,跟著就是佛家典故,這可難了。就這樣一直到日落西山,鄭板橋還沒對出下聯(lián)。這下,反而把鄭板橋的好勝之心勾了起來,于是他寄住在寺內(nèi),一連半個月,依然沒對出來,最后他蔫頭耷腦地走出了寺門。
    “施主請留步?!眱艨兆妨顺鰜?“方丈讓小僧轉(zhuǎn)告施主一句,‘日后重逢聯(lián)自成’?!?BR>    鄭板橋驚愕地看著凈空說:“日后重逢聯(lián)自成?方丈大師此話何解?”
    凈空搖了搖頭說:“小僧僅是傳話而已。請施主保重。”說完施了個禮,回寺去了。鄭板橋一頭霧水地呆立了一會,才悻悻離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二十年過去了。如今的鄭板橋已是名滿神州,被派到濰縣來當(dāng)縣令。
    這天,鄭板橋處理完公務(wù)后,微服來到那座山寺門口。抬眼望去,半幅對聯(lián)依然懸掛在那里。鄭板橋搖頭苦笑了起來——唉,這些年,我沒事就琢磨,可仍對不出這對聯(lián)。
    鄭板橋嘆了口氣,走入廟內(nèi),說來拜會方丈大師。有小僧將鄭板橋引入方丈室。鄭板橋一見方丈驚訝地說:“凈空師傅?怎么,如今你當(dāng)上方丈了,還認(rèn)得在下嗎?”
    凈空也吃了一驚,上下打量了鄭板橋片刻,高興地說道:“原來是鄭施主。二十年前,鄭施主為對那副對聯(lián),曾在寺內(nèi)住了半個月,小僧怎能忘記?”
    不提對聯(lián)還好,一提對聯(lián),鄭板橋不免尷尬了起來,說:“正是。我今日來寶剎,就是想再看看這對聯(lián)的,可曾有人對出?”
    凈空搖了搖頭說:“未曾有人對出。記得當(dāng)年先師曾讓小僧轉(zhuǎn)告施主,‘日后重逢聯(lián)自成’。莫不是施主有妙對了?”
    鄭板橋無可奈何地笑了,說:“不瞞大師,這二十年來我時常在想,卻還是對不出。唉,恐怕要等后來人了?!?BR>    凈空愣了一下,說:“先師精通佛法、《易》學(xué),閱人無數(shù),言出必定有因,斷然不會看錯。施主不必著急,只是機(jī)緣未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