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案:盧溝謠

字號:

盧溝謠
    課型:唱歌課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歌曲的學唱,初步了解盧溝橋的歷史,品味它經歷的百年滄桑。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唱《盧溝謠》,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增加學生對音量的控制力,并進一步調整學生歌唱時的聲音狀態(tài)。
    3、知識與技能目標
    運用和諧均衡的聲音及力度、速度的變化表現(xiàn)歌曲豐富的內涵。
    教學重點:
    用充滿激情的聲音唱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準確表達“漸強,倚音”等音樂記號的演唱方式。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發(fā)聲練習
    1、教師唱一個音符,學生找其上方三度音符,并體會和聲效果。
    2、教師唱一個音符,學生找其下方三度音符,并體會和聲效果。
    3、總結合唱技巧,介紹三度關系在合唱中的應用。
    二、圖片導入
    1、觀賞盧溝橋的照片和千姿百態(tài)的獅子。
    2、教師簡介盧溝橋的歷史。
    3、學生讀P32拓展資料,了解“七七事變”。
    三、學習《盧溝謠》
    (一)初聽歌曲,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歌曲唱了什么內容?
    第一段講了盧溝橋的地理位置和悠久歷史,第二段講了七七事變和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故事。
    2、歌曲采用了哪些演唱方式?
    朗誦、齊唱、合唱。
    (二)突破難點
    1、找出出現(xiàn)合唱的樂句。
    每段第三句和后一句結束句。
    2、教師范唱,學生找出兩個聲部之間的關系。(三度關系)
    3、高、低聲部分別學習。
    4、兩個聲部配合演唱。
    (三)復聽歌曲
    1、一邊聽,一邊跟隨音樂默唱。
    2、學生總結朗誦部分的節(jié)奏特點,自主學習朗誦部分。
    3、問題:歌曲的兩段樂譜為什么不用反復記號,而是分開寫的呢?
    學生比較兩段旋律的區(qū)別,并唱一唱。
    4、小組討論:為什么使用了裝飾音(前倚音)?
    模仿語言中的二聲,使語言與旋律相融合。
    (四)完整演唱
    1、教師鋼伴,學生演唱兩段旋律。
    2、聽原唱,學生體會情緒如何變化,并分析原因。
    3、跟伴奏完整演唱。
    提醒高聲部同學在高音部分不要喊唱,把控高位置的聲音,通過腹部力量增強音量。
    四、課堂小結
    1、情感升華。
    2、課后查閱相關背景資料。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