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能吃的蛋糕
許多父母感到很難向他們的孩子解釋為什么有些電影和雜志不適合他們看。有一位父親想出了一個解釋的辦法。
這位父親仔細傾聽孩子們想看某部限制級電影的種種理由:影片中有他們喜愛的演員;別人都在觀看;它被列為限制級僅僅是因為它隱含色情內(nèi)容,但這些內(nèi)容從未直接在影片中出現(xiàn)過;它的語言相當優(yōu)美。幾位少年并不否認,影片中有一個建筑和一群人被炸飛的鏡頭,但他們認為這樣的暴力元素很正常,無可厚非。再說影片的特技效果非常精彩,故事情節(jié)也十分緊張刺激。
聽完了這些理由,父親還是說:“不行!”
那天晚上,父親問孩子們,是否愿意品嘗他烘烤的果仁巧克力蛋糕。他解釋說,他選用了全家人最喜歡的配方,而且添加了一些“新花樣”。孩子們問他是什么花樣,父親平靜地回答說:“在蛋糕里加了狗糞。”
但是父親又馬上向孩子們保證只加了一點點,其他所有成分都堪稱食中精品,而且他花了很多心血來烘烤果仁巧克力蛋糕,溫度和時間都把握得恰到好處。他相信這些蛋糕口味絕對一流。
雖然父親暗示果仁巧克力蛋糕的品質(zhì)幾近完美,但是這幾個少年表示堅決不品嘗。
父親故作驚訝。他向孩子們保證,他們嘗不到狗糞的味道。但孩子們?nèi)匀粺o動于衷。
于是父親告訴孩子們,他們想看的電影就如同這個果仁巧克力蛋糕。我們的思想往往會誘使我們相信一點點邪惡無關緊要。事實上,哪怕是一點點狗糞都能將美味佳肴變成令人作嘔、全然不能接受的東西。父親繼續(xù)解釋道,雖然電影行業(yè)讓我們相信今天大多數(shù)電影老少皆宜,但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現(xiàn)在每當孩子們想要做他們不該做的事情時,父親就會問他們是否想要吃他特制的果仁巧克力蛋糕,他們也就不再提起了。
(選自《環(huán)球時報》2006年4月)
12.文中孩子們列舉了想看某部限制級電影的種種理由,請說出其中的四點。(4分)
13.文中的父親烘烤了一個加了一些“新花樣”的蛋糕,其用意是什么?(3分)
14.面對著品質(zhì)完美、口味一流的蛋糕,孩子們是怎樣的反應?(2分)
15.結(jié)合全文,說說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3分)
16.你從這則短文中受到了什么教益?(3分)
12 有他們喜愛的演員; 別人都在看; 隱含的色情內(nèi)容從未在影片中直接出現(xiàn); 語言優(yōu)美;特技效果精彩; 故事情節(jié)緊張刺激(答4點即可)
13 說明人民的思想往往會誘使人們相信一點點邪惡無關緊要;解釋有些電影和雜志不適合孩子們看的原因
14堅決不品嘗 無動于衷
15是一個善于耐心、仔細的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的形象。
(二)
不該遺忘的“自省”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有一句名言:“認識錯誤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古羅馬哲人塞涅卡對它的解讀是:一個人要是尚未認識到自己在做錯事,他是不會有改正錯誤的愿望的;在改正錯誤以前,你得發(fā)現(xiàn)和承認自己犯了錯誤。惟有如此,及時反省,我們才能將自己從過失和失敗中拯救出來。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說“吾日三省吾身”??磥?,這些先哲們早已將自省當作一種自學的行為了,他們所推崇的“自省意識”,千百年來一直作為精神財富施惠于人類。
可是,在這個日漸浮躁的時代,我們面臨著這樣的尷尬:一方面是物質(zhì)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卻是精神世界的極度貧窮——自省意識的缺失便是明證。每當我們?nèi)橇寺闊?,做了錯事,傷害了他人,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動承認錯誤而是如何逃避責任;每當我們遇到考試失利,求職碰壁,壯志難酬等困境時,我們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實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習慣在悲傷、沮喪、悒郁、憤懣的同時,將自身的過失和失利的原因歸咎于他人的干預和外在的環(huán)境,卻缺乏對自身靈魂的拷問,缺乏深沉的自省。于是,我們對心靈的防護能力和對神經(jīng)的調(diào)控能力,越來越差,陷于困境的我們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淵里艱難地掙扎,卻難以及時覓到逃離苦難的出口和沖擊成功的出路。
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確的自省同樣可怕。有些人一旦陷于失敗或遭受打擊,惟有自怨自艾,強吞下失利的苦果,從此一蹶不振。還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將自省意識等同于嚴苛的自責,他們對自己求全責備,這只能助長自卑的心理,不僅于事無補,還會加深內(nèi)心的苦痛。
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責備,它是精神層面的上的反省,是對靈魂的追問。自省的前提是承認過失,即知其“失”,同時要知其所以“失”,進而在行動中糾其“失”。自省不是外在的強加,而應該像吃飯睡覺那樣成為我們自覺的行為。
具備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選自《中華活頁文選》)
15.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觀點。(3分)
16.作者認為哪兩種表現(xiàn)是“不正確的自省”?(2分)
17.如果把文中的“我們”改為“你們”,表達效果會怎樣?(3分)
18.“具備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請你結(jié)合下面任何一則鏈接材料,從“人”或“民族”的角度,具體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鏈接材料:
⑴巴金先生晚年寫了《隨想錄》,對自己在“文化*”中的行為進行反省,并將自己認為可恥的地方公之于眾。這是對自己靈魂的無情拷問,是痛定思痛的自我懺悔。有學者評論,此舉凸顯了知識分子的良知,樹立了不朽的精神路標。
⑵1971年,前西德總理勃蘭特在訪問波蘭時,為了懺悔二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犯下的罪行,在被德國納粹殺害的波蘭人紀念碑前下跪。他那跪感動了世界,成了世界上最的一跪。當時波蘭的輿論稱:“作為反納粹斗士的勃蘭特這一跪,使德國真正站起來了?!?BR> 15.我們需要自省。(或“我們不能遺忘自省”等)
16.自怨自艾,求全責備(嚴苛的自責)。
17.用“你們”有一種距離感,有一種說教的味道,讀者難以接受。(或“不能表現(xiàn)作者的自省意識”。)
18.示例一:一個人如果能經(jīng)常自省,他就會不斷地改正錯誤,不斷地完善自己。像巴金先生那樣,不僅能夠自我反省,而且能將自己認為可恥的地方公之于眾,這樣的人是一個勇敢的人,無所畏懼的人,一個偉大的人,也必然會成為令后世永遠銘記的人。
示例二:一個民族如果經(jīng)常反省,就能改正錯誤,不斷進步,變得越來越強盛。像德國即使犯了這樣嚴重的歷史錯誤,只要能夠反省,也能被全世界諒解、接納,最后走向新生,走向強大。
不能吃的蛋糕
許多父母感到很難向他們的孩子解釋為什么有些電影和雜志不適合他們看。有一位父親想出了一個解釋的辦法。
這位父親仔細傾聽孩子們想看某部限制級電影的種種理由:影片中有他們喜愛的演員;別人都在觀看;它被列為限制級僅僅是因為它隱含色情內(nèi)容,但這些內(nèi)容從未直接在影片中出現(xiàn)過;它的語言相當優(yōu)美。幾位少年并不否認,影片中有一個建筑和一群人被炸飛的鏡頭,但他們認為這樣的暴力元素很正常,無可厚非。再說影片的特技效果非常精彩,故事情節(jié)也十分緊張刺激。
聽完了這些理由,父親還是說:“不行!”
那天晚上,父親問孩子們,是否愿意品嘗他烘烤的果仁巧克力蛋糕。他解釋說,他選用了全家人最喜歡的配方,而且添加了一些“新花樣”。孩子們問他是什么花樣,父親平靜地回答說:“在蛋糕里加了狗糞。”
但是父親又馬上向孩子們保證只加了一點點,其他所有成分都堪稱食中精品,而且他花了很多心血來烘烤果仁巧克力蛋糕,溫度和時間都把握得恰到好處。他相信這些蛋糕口味絕對一流。
雖然父親暗示果仁巧克力蛋糕的品質(zhì)幾近完美,但是這幾個少年表示堅決不品嘗。
父親故作驚訝。他向孩子們保證,他們嘗不到狗糞的味道。但孩子們?nèi)匀粺o動于衷。
于是父親告訴孩子們,他們想看的電影就如同這個果仁巧克力蛋糕。我們的思想往往會誘使我們相信一點點邪惡無關緊要。事實上,哪怕是一點點狗糞都能將美味佳肴變成令人作嘔、全然不能接受的東西。父親繼續(xù)解釋道,雖然電影行業(yè)讓我們相信今天大多數(shù)電影老少皆宜,但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現(xiàn)在每當孩子們想要做他們不該做的事情時,父親就會問他們是否想要吃他特制的果仁巧克力蛋糕,他們也就不再提起了。
(選自《環(huán)球時報》2006年4月)
12.文中孩子們列舉了想看某部限制級電影的種種理由,請說出其中的四點。(4分)
13.文中的父親烘烤了一個加了一些“新花樣”的蛋糕,其用意是什么?(3分)
14.面對著品質(zhì)完美、口味一流的蛋糕,孩子們是怎樣的反應?(2分)
15.結(jié)合全文,說說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3分)
16.你從這則短文中受到了什么教益?(3分)
12 有他們喜愛的演員; 別人都在看; 隱含的色情內(nèi)容從未在影片中直接出現(xiàn); 語言優(yōu)美;特技效果精彩; 故事情節(jié)緊張刺激(答4點即可)
13 說明人民的思想往往會誘使人們相信一點點邪惡無關緊要;解釋有些電影和雜志不適合孩子們看的原因
14堅決不品嘗 無動于衷
15是一個善于耐心、仔細的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的形象。
(二)
不該遺忘的“自省”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有一句名言:“認識錯誤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古羅馬哲人塞涅卡對它的解讀是:一個人要是尚未認識到自己在做錯事,他是不會有改正錯誤的愿望的;在改正錯誤以前,你得發(fā)現(xiàn)和承認自己犯了錯誤。惟有如此,及時反省,我們才能將自己從過失和失敗中拯救出來。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說“吾日三省吾身”??磥?,這些先哲們早已將自省當作一種自學的行為了,他們所推崇的“自省意識”,千百年來一直作為精神財富施惠于人類。
可是,在這個日漸浮躁的時代,我們面臨著這樣的尷尬:一方面是物質(zhì)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卻是精神世界的極度貧窮——自省意識的缺失便是明證。每當我們?nèi)橇寺闊?,做了錯事,傷害了他人,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動承認錯誤而是如何逃避責任;每當我們遇到考試失利,求職碰壁,壯志難酬等困境時,我們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實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習慣在悲傷、沮喪、悒郁、憤懣的同時,將自身的過失和失利的原因歸咎于他人的干預和外在的環(huán)境,卻缺乏對自身靈魂的拷問,缺乏深沉的自省。于是,我們對心靈的防護能力和對神經(jīng)的調(diào)控能力,越來越差,陷于困境的我們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淵里艱難地掙扎,卻難以及時覓到逃離苦難的出口和沖擊成功的出路。
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確的自省同樣可怕。有些人一旦陷于失敗或遭受打擊,惟有自怨自艾,強吞下失利的苦果,從此一蹶不振。還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將自省意識等同于嚴苛的自責,他們對自己求全責備,這只能助長自卑的心理,不僅于事無補,還會加深內(nèi)心的苦痛。
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責備,它是精神層面的上的反省,是對靈魂的追問。自省的前提是承認過失,即知其“失”,同時要知其所以“失”,進而在行動中糾其“失”。自省不是外在的強加,而應該像吃飯睡覺那樣成為我們自覺的行為。
具備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選自《中華活頁文選》)
15.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觀點。(3分)
16.作者認為哪兩種表現(xiàn)是“不正確的自省”?(2分)
17.如果把文中的“我們”改為“你們”,表達效果會怎樣?(3分)
18.“具備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請你結(jié)合下面任何一則鏈接材料,從“人”或“民族”的角度,具體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鏈接材料:
⑴巴金先生晚年寫了《隨想錄》,對自己在“文化*”中的行為進行反省,并將自己認為可恥的地方公之于眾。這是對自己靈魂的無情拷問,是痛定思痛的自我懺悔。有學者評論,此舉凸顯了知識分子的良知,樹立了不朽的精神路標。
⑵1971年,前西德總理勃蘭特在訪問波蘭時,為了懺悔二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犯下的罪行,在被德國納粹殺害的波蘭人紀念碑前下跪。他那跪感動了世界,成了世界上最的一跪。當時波蘭的輿論稱:“作為反納粹斗士的勃蘭特這一跪,使德國真正站起來了?!?BR> 15.我們需要自省。(或“我們不能遺忘自省”等)
16.自怨自艾,求全責備(嚴苛的自責)。
17.用“你們”有一種距離感,有一種說教的味道,讀者難以接受。(或“不能表現(xiàn)作者的自省意識”。)
18.示例一:一個人如果能經(jīng)常自省,他就會不斷地改正錯誤,不斷地完善自己。像巴金先生那樣,不僅能夠自我反省,而且能將自己認為可恥的地方公之于眾,這樣的人是一個勇敢的人,無所畏懼的人,一個偉大的人,也必然會成為令后世永遠銘記的人。
示例二:一個民族如果經(jīng)常反省,就能改正錯誤,不斷進步,變得越來越強盛。像德國即使犯了這樣嚴重的歷史錯誤,只要能夠反省,也能被全世界諒解、接納,最后走向新生,走向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