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2日托福聽力答案解析

字號:


    C1 :校園生活 圖書館
    圖書館要裝修,學生來咨詢裝修會不會影響到自己需要的區(qū)域[主旨]。更新后有兩個好處:更大空間和環(huán)保(environmental friendly因為裝solar energy)[有雙選]。學生因為幫教授做研究project,所以可以去3樓的carrel房間,改造期間研究生的carrel都要搬到2樓去,但是carrel只讓研究生用,管理員建議這個學生去公共區(qū)域 general study area。但是他不想去因為他有很多的資料要看,來回帶太困難,2是因為公共區(qū)域有noise[有雙選]。最后faculty建議讓教授給圖書館寫request幫助學生[有題]。
    分析:圖書館類話題的確經久不衰,此類高頻話題要求考生備考時要熟識場景詞匯,并關注對話中的必考信息:學生來的目的和老師最后給的建議。同時,關注學生的語氣,如有抱怨,驚訝等特殊語氣出現(xiàn)也會設置相應考題。
    類似話題請參考:TPO1-C1,TPO9-C2,TPO14-C1,TPO34-C1
    C2 :教授談話 有關美國歷史的論文
    學生要寫一個paper,有關猶他州的Park City由興盛到衰落再到興盛的問題,學生想和教授討論這個topic[此處主旨]。教授覺得很好,解釋了一個這個例子為何一度會衰落:P地區(qū)人口曾經很少,后來發(fā)現(xiàn)了銀礦silver,帶動人口激增。但是當silver接近地表時帶來一系列了問題:費時(time consuming)并導致flooding問題,難以把水排出礦外[此處有雙選],并伴隨經濟衰退和股市震蕩。后來P因為發(fā)展滑雪業(yè)(skiing)又復興了。但是其他城市復興的原因是歷史底蘊,比如B地區(qū)的建筑吸引游客。學生想寫幾個具體城市和boom and bust現(xiàn)象。教授給出幾點注意:要有深度(go into depth);不一定得到dairy等文字信息;考慮national events的影響[此處有三選題]。
    分析:此對話重復了2015年5月9日的一篇對話,屬于典型的學生與教授討論學術論文的經典場景。考生需要注意聽論文的話題,教授的學術性獨白,學生論文的問題和最后教授的針對性意見。
    類似話題請參考:TPO26-C1,TPO28-C1,TPO32-C2,TPO35-C2
    L1 :天文學 太陽發(fā)熱
    教授講解太陽如何發(fā)熱的。第一種觀點:認為發(fā)熱由于重力勢能,當時發(fā)現(xiàn)太陽比想象中離地球還要遠,現(xiàn)在開始質疑這個觀點。首先,介紹什么是重力勢能:指一個系統(tǒng)里,如太陽系,各個物體相互作用?,F(xiàn)在有些人認為一個物體具有重力勢能,這是錯誤的,只有在一個系統(tǒng)里才具有重力勢能[有題]。舉例說桌子上有一本書,書掉到地上是因為重力勢能,與位置有關,位置越高,能力越大[有題]。但是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太陽比想象中的遠,如果發(fā)射這么多能量,只能存活XXX歲,然而地質學家說地球的年齡是XXXX歲,難道地球比太陽更老,不可能[有題]。第二個觀點是太陽發(fā)光來自質量(mass)。能量傳遞很遠,會損失一部分mass來產生熱[有題,問什么會產生第二個觀點:因為人們發(fā)現(xiàn)質量可以轉化為熱量]。這種觀點和愛因斯坦有關,而且研究發(fā)現(xiàn)太陽的質量的確很大,可以維持它產生這么多熱。
    分析:對于天體的研究是天文學考察的主要內容。文章中清晰的兩個觀點把全文一分為二,考生需要注意每個觀點的內容和觀點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問題,教授的態(tài)度如何。
    類似話題請參考:TPO22-L2,TPO18-L1,TPO21-L1
    L2: 藝術 日本雕刻與法國藝術
    日本雕刻對法國藝術產生了影響[主旨題]。日本雕刻在巴黎廣泛展覽,引起法國人民的興趣,日本雕刻的產量很高,很容易獲得,于是廣泛運來法國[有雙選題]。法國人非常喜歡日本雕刻,因為和他們的印象派主題相符。日本的雕刻中提到一個人,因為他結合了雕刻和印刷,有題問為啥提到這個男人。 然后給出了一幅畫,講這個是他為一個咖啡館畫的。[有雙選題,問這個畫為哪里符合日本的雕刻特點,因為color 和 depth]。
    分析:藝術史的文章常見套路為介紹某種藝術形式的特征,在特定時期的影響和作用,自身經過那些發(fā)展演變等。如出現(xiàn)具體人物,需要留意人物的風格特點,個人經歷和貢獻。
    類似話題請參考:TPO18-L2,TPO22-L4,TPO34-L1
    L3:社會科學類 美國中央公園
    這篇講座介紹了美國中央公園受到英國公園的影響。17世紀的英國公園是不開放的,但是可以凈化空氣,保護環(huán)境[有細節(jié)題]。慢慢地公園開始向公眾開放,市民對公園很感興趣,如內外結構,當時的報紙上的很多文章都是有關公園的信息[有題]。一個德國人在英國參觀了這個公園后,就在美國建造了一個一樣的公園[有題]。德國人并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過地形學的知識,是個作家,所以讓群眾感到很驚訝[有題]。美國當時舉辦了一個比賽,這個人的最初方案收到了大家的批判,比如人車分流等提案,這個人就將這些方案全部融入到了最終方案中,正式有個這些爭議,才成就了偉大的中央公園[有題]。
    分析:歷史類講座一般聚焦在特定的歷史事件上,描述其特征及其影響是考生需要關注的點。涉及到主要人物的個人特點,經歷和成就也應作為我們聽力的重點。類似話題請參考:TPO9-L1,TPO10-L2,TPO13-L1
    L4:生命科學 共生現(xiàn)象
    共生現(xiàn)象(symbiosis)的定義就是兩種生物互相依存,互相發(fā)展。教授舉例說明:第一個例子是flower,花莖很長花蜜藏得很深,有一種bat舌頭非常長,可以吃到花蜜。學生問,這只是對花有益,對bat有什么用呢。教授說花蜜藏得深,就只有bat能吃到,是可以互相依存的共生關系。第二個例子是另一種花,可以吸引bat來,因為它的花蜜好吃,而且在不同時期散發(fā)不同味道,晚上行動的bat就會幫它傳粉(pollinate)。共生的現(xiàn)象都有一些trait特征叫做syndrome[有題]。
    分析:共生關系和傳粉是聽力生物話題中很常見的考點。考生在復習生物話題時需要注意補充相關的場景詞匯。抓住不同物種間相會的關系如何,文章中教授據的例子有何目的,以及涉及到學生提問的部分,都是聽力考察的重點。
    
    

    

    

    

    點擊免費試聽>>>
    

    點擊免費試聽>>>
    

    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