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字號:

《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同時也是多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基礎和起點。本節(jié)課楊老師是根據人教版數學課程標準,小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設計。教學過程比較好的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下面就談談我的認識和體會:
     一、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本課時,是有余數除法的第一課時,教材主要讓學生認識余數、直觀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理解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的內容。而楊老師深刻理解了教材內容安排的意圖,緊緊圍繞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創(chuàng)設了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活動情境
     在新課引入環(huán)節(jié)老師創(chuàng)設了,讓學生擺草莓的操作活動,楊老師親手制作的草莓圖片逼真,鮮嫩可口,學生一下子就來興趣了,自然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順利地引出了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也較好地發(fā)揮了導向作用。在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老師也注意創(chuàng)設融洽的課堂氣氛和有助于學生探究的活動情境,通過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愿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楊老師的教學內容的設計,主要幫助學生建立余數的概念,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知道余數必須比除數小。教學中,楊老師緊緊抓住余數的意義和余數要比除數小的兩大內容,為全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新課教學和課堂練習都圍繞這兩大內容展開。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余數的意義和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楊老師加強了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擺草莓,用小棒擺正方形的學具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確實感覺到平均分物體時,余數存在的客觀性和產生過程,如:讓學生用小棒擺正方形的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這節(jié)課感到非常遺憾的是,在時間上楊老師沒能把握好,在復習舊知期間太過細節(jié)化了,整堂課中老師講的太多,學生每次回答都要進行集體表揚,這些也是非常耽擱時間的。當楊老師正想進入理解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環(huán)節(jié)時,時間到了,沒能達到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