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特崗教師考試《教育理論綜合》試題及答案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
    1.與“上行下效”相關的德育方法是( )
    A.實際鍛煉法
    B.陶冶教育法
    C.榜樣示范法
    D.品德評價法
    2.早提出“長善救失”教育主張的著作是( )
    A.《論語》
    B.《學記》
    C.《大學》
    D.《孟子》
    3.“教育不應再局限于學校的圍墻之內”所推崇的是( )的教育理想。
    A.前制度化
    B.制度化
    C.非制度化
    D.義務教育
    4.要素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
    A.布魯納
    B.巴格萊
    C.杜威
    D.赫欽斯
    5.批判教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 )
    A.杜威
    B.鮑爾斯
    C.梅伊曼
    D.赫欽斯
    6.學校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是( )
    A.小組
    B.班級
    C.年級
    D.教導處
    7.小學生的思維( )
    A.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與抽象邏輯思維并行發(fā)展階段
    B.正處于抽象邏輯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階段
    C.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
    D.完全屬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
    8.( )是在缺乏經驗傳授的條件下,個體自己去獨立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經驗的過程。
    A.意義學習
    B.機械學習
    C.接受學習
    D.發(fā)現(xiàn)學習
    9.教育工作必須循序漸進,這是由于青少年身心發(fā)展具有( )
    A.順序性和階段性
    B.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
    C.發(fā)展速度的不均衡性
    D.共性和差異性
    10.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 )
    A.課程計劃
    B.學科課程標準
    C.教科書
    D.教學資料
    11.同一班的學生,聽同一節(jié)課,每個人對講課內容的理解不盡相同,這是因為人的心理具有( )
    A.主觀性
    B.客觀性
    C.社會性
    D.自發(fā)性
    12.“殺雞給猴看”是( )
    A.直接強化
    B.自我強化
    C.負強化
    D.替代強化
    13.個體在學習某一學科或某一課題時,用于同化新知識的原有觀念及其組織,稱之為( )
    A.反射
    B.認知結構
    C.學習
    D.能力
    14.在我國當前學校的領導管理體制中,中小學應實行( )
    A.校長負責制
    B.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C.學校委員會負責制
    D.黨支部負責制
    15.司機在看見“減速慢行”的標志后,馬上放慢車速,這是( )
    A.第一信號系統(tǒng)
    B.第二信號系統(tǒng)
    C.操作性條件反射
    D.無條件反射
    16.心理輔導工作的側重點是( )
    A.治療
    B.補救和矯正
    C.預防和促進
    D.外部指導
    17.人們在對他人總體印象的形成過程中,初獲得的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是指( )
    A.近因效應
    B.暈輪效應
    C.社會刻板效應
    D.首因效應
    18.對于那些常說“我知道這樣做不好,但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學生,教師應該加強其道德( )培養(yǎng)。
    A.判斷
    B.意志
    C.情感
    D.認識
    19.下列教育法律頒布時間早的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B.《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20.巴甫洛夫提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中的不可遏制型相當于( )
    A.膽汁質
    B.多血質
    C.黏液質
    D.抑郁質
    二、填空題
    1.心理學的“第三勢力”是___________心理學。
    2.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不同環(huán)節(jié)要實現(xiàn)不同的認識任務,教學過程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___________。
    3.馬卡連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_。
    4.“掌握學習”教學法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
    5.教師的科研以___________為主,并與自己的教育實踐密切相關。
    6.操行評定是以___________為指導思想,以___________為基本依據,對學生一個學期內在學習、勞動、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結與評價。
    7.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主要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方面。
    8.研究論文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實證性的研究報告,另一類是___________。
    9.科爾伯格認為大部分的成年人都處于___________道德發(fā)展階段。
    10奧蘇貝爾認為兒童通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種方式掌握概念。
    三、名詞解釋
    1.校園文化
    2.關鍵期
    3.晶體智力
    4.羅森塔爾效應
    四、簡答題
    1.簡述現(xiàn)代師生關系的特點。
    2.簡述國外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
    3.簡述學生學習的特點。
    4.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5.簡述桑代克聯(lián)結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
    五、論述題
    1.結合教學實際說明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地復習。
    2.聯(lián)系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對學生進行操作技能訓練。
    六、案例分析題
    李楠,某中學“宏志班”的一位學生,在她剛15歲時,母親病故了,她悲痛萬分。這個噩耗同樣也震動著老師和“宏志班”里每一個同學的心。在老師的指導下,班長在征求意見后,讓同學們自己制作白花,中間用一朵大白花,周圍用53朵小白花扎成一個花圈,代表全班同學的心意,送給故去的李楠媽媽。李楠在葬禮的第二天回到教室時,發(fā)現(xiàn)課桌里裝滿了慰問卡片??粗ㄆ?,李楠熱淚盈眶,并下定決心振作起來,堅強快樂地生活。
    結合新課改相關知識分析此案例。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著怎么干,因此強調榜樣示范法在學校德育中的運用。
    2.【答案】B。解析:“長善救失”出自《學記》。
    3.【答案】C。解析:“教育不應再局限于學校的圍墻之內”,是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
    4.【答案】B。
    5.【答案】B。解析:批判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有美國的鮑爾斯、金蒂斯、阿普爾和法國的布厄迪爾。
    6.【答案】B。解析:班級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
    7.【答案】C。解析: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其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
    8.【答案】D。解析:奧蘇貝爾從兩個維度對學習做了區(qū)分:從學生學習的方式上,將學習分為接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從學習內容與學習者認知結構的關系上,又將學習分為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題干所述與發(fā)現(xiàn)學習相符。
    9.【答案】A。解析:循序漸進體現(xiàn)了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
    10.【答案】B。解析:學科課程標準是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11.【答案】A。解析:人的心理具有主觀性。
    12.【答案】D。解析:“殺雞給猴看”屬于典型的替代強化。
    13.【答案】B。 解析:認知結構是學生在某一學科的特殊知識領域內的觀念的全部內容及其組織。
    14.【答案】A。解析:我國中小學實行校長負責制。
    15.【答案】B。解析:第二信號系統(tǒng)是人類所特有的條件反射機制,即用語詞作為條件刺激而建立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如“談虎色變”?!皽p速慢行”作為條件刺激,是由語詞構成,因此這屬于第二信號系統(tǒng)。
    16.【答案】C。解析:心理輔導工作的側重點是預防和促進。
    17.【答案】D。解析:近因效應是指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暈輪效應指當我們認為某人具有某種特征時,就會對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斷。對一群人的特征或動機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體的特征歸屬于團體的每一個人,認為他們每人都具有這種特征,而無視團體成員中的個體差異,這種現(xiàn)象稱為社會刻板效應。首因效應指在總體印象形成上,初獲得的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xiàn)象。
    18.【答案】B。解析:道德意志是為了實現(xiàn)道德行為所作的自覺努力,表現(xiàn)為能夠排除來自主客觀的各種干擾和障礙,按照既定的目的把品德的行為堅持到底。題中學生管不住自己恰恰就是道德意志不堅定的表現(xiàn)。
    19.【答案】A。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是頒布早的教育法律。
    20.【答案】A。解析:不可遏制型對應于膽汁質。
    二、填空題
    1.人本主義
    2.激發(fā)學習動機
    3.集體主義教育
    4.布盧姆
    5.教育科研
    6.教育目的、“學生守則”
    7.學生個人、學生集體
    8.理論性的學術論文
    9.習俗水平
    10.概念同化、概念形成
    三、名詞解釋
    1.校園文化是社會的一種亞文化,是學校在自身的發(fā)展中有意無意形成的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它可細分為物質文化、組織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課程活動文化等。
    2.所謂關鍵期,是指個體發(fā)展過程中環(huán)境影響能起大作用的時期。
    3.晶體智力是一個人通過其流體智力所學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過學習語言和其他經驗而發(fā)展起來的。
    4.羅森塔爾效應,也稱教師期望效應或皮革馬利翁效應,是指教師通過行為表達出來的期望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4)心理相容。
    2.【答案要點】
    (1)在指導思想上,各種課程理論相互滲透和融合;
    (2)在課程內容上,重視課程的現(xiàn)代化和理論化;
    (3)在學科類型上,趨于綜合化和一體化;
    (4)在課程結構上,普通課程和職業(yè)課程相結合;
    (5)加大課程難度,進行“尖子生”的篩選和培養(yǎng)。
    3.【答案要點】
    (1)學生的學習是學習間接經驗和學習直接經驗相結合,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2)學生的學習是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的統(tǒng)一;
    (3)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知、情、意、行統(tǒng)一的過程;
    (4)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4.【答案要點】
    (1)問題情境;
    (2)定勢與功能固著;
    (3)原型啟發(fā);
    (4)已有知識經驗;
    (5)情緒與動機。
    5.【答案要點】
    (1)學習的實質是在一定的情境和反應之間建立聯(lián)結,無需中介作用,公式為S—R;
    (2)情境與反應的聯(lián)結是通過嘗試一錯誤學習的過程建立的,學習遵循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
    (3)練習本身并不促進學習,只有在個體了解練習結果的情況下,練習才會起作用。
    五、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及時復習;
    (2)合理分配復習時間;
    (3)分散復習與集中復習相結合;
    (4)復習方法多樣化;
    (5)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復習;
    (6)嘗試回憶與反復識記相結合;
    (7)掌握復習的量。
    2.【答案要點】
    (1)組織學生進行練習。
    (2)在練習中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①明確練習的目的和要求,增強學習動機。
    ②準確的示范和講解。
    ③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并及時進行反饋。首先,練習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先簡后繁;其次,正確掌握練習速度,保證練習質量;再次,適當安排練習的次數(shù)和時間;再次,練習方式多樣化;后,及時反饋練習結果。
    ④建立穩(wěn)定而清晰的動覺。
    六、案例分析題
    【答案要點】
    (1)新課改倡導“以人為本,以人的終身發(fā)展為本,以人的和諧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班主任和全班學生都能夠關注到學生的家庭遭遇,這種良好的班級氛圍正是以人為本理念教育的結果。
    (2)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使教育過程成為學生培養(yǎng)高尚情感和豐富文化知識的人生體驗。學生自己動手的過程正是高尚情感的體現(xiàn)。
    (3)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人格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自我發(fā)展與終身發(fā)展的能力。班主任通過動員全班學生為李楠動手制作花圈,為李楠重新振作自己、為以后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