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建福州中考物理學科考試說明

字號: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關于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精神及福建省2016年初中學業(yè)考試大綱要求,依據各學科的課程標準,結合福州市實際,組織編寫了2016年福州市初中畢業(yè)會考與高中招生考試說明,現以電子文本的形式下發(fā)。望各學校按照本考試說明組織復習教學,切實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物理學科考試說明
    一、考試性質
    初中物理學業(yè)考試是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終結性考試,目的是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yè)生是否達到《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所規(guī)定的學業(yè)水平??荚嚱Y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yè)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
    二、命題依據
    以《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參照《2016年福建省初中學業(yè)考試大綱(物理)》,按照《2016年福州市初中畢業(yè)會考與高中招生考試說明(物理)》的具體要求,并結合我市初中物理教學實際進行命題。
    三、命題原則
    貫徹教育部有關考試命題改革的指導意見,落實省教育廳、市教育局有關中考命題改革的精神。命題體現:
    1.正面導向性:堅持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命題遵循《標準》中內容標準所確定的考查內容和要求,體現課改理念,注重三維目標的考核,強調能力立意。引導師生關注科學探究,注重科學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式、學生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適當體現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有利于我市的高中物理教學。正確發(fā)揮考試的導向功能,引導學校加強教學管理。
    2.基礎應用性: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識、核心內容的考查。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提供真實的生活情景,命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試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避免“機械性記憶”。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應該從過程與方法入手,立意于能力,側重于科學知識、物理思想、科學方法的理解和內化,避免將探究能力的考查程序化、形式化和標簽化。注重試題的問題性、情景性、生活性和開放性,注重試題的創(chuàng)新,全面考查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考查學生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的達成度。
    3.公平適用性:試題的考查內容、素材選取及試卷形式體現公平性,努力使試卷較好地適應我市教育的發(fā)展水平。試題的素材和背景具有現實性,試題編制盡力體現“公平、公正、合理”,符合學生具有的認知水平、其他學科現實和身心發(fā)展水平。
    4.科學規(guī)范性: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命題,確保試題的信度和效度。杜絕繁、難、偏、舊的試題,試卷結構設計科學、簡約、合理,控制主、客觀試題比例,充分發(fā)揮各題型試題的功能。難點適當分散,語言表述準確、規(guī)范,圖文匹配。設置適量的開放性試題,以考查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靈活、合理地制定評分標準,有利于學生真實水平的發(fā)揮,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fā)揮、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空間。避免出現科學性、技術性的錯誤。
    5.時代教育性:命題的素材盡量反映物理學的發(fā)展及其應用,反映科技發(fā)展對社會進步的影響以及帶來的一些社會問題,關注高新科技、環(huán)境保護、節(jié)能減排等當今社會熱點問題。注意試題積極的價值取向和教育功能,體現人文關懷,強調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強調人與自然、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現代意識。
    四、考試內容與要求
    ㈠ 考試內容
    《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內容標準”中的“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兩大部分。分布于本屆學生使用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上科版)八年級全一冊和九年級全一冊中。
    ㈡ 考試要求
    1.科學探究作為課程內容和學習目標,不孤立地對科學探究要素進行考查,而應將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實在科學內容的考查中。
    (1)要求初步掌握科學探究七個要素,初步掌握六種實驗探究能力:觀察能力、提出問題、信息收集、信息處理、分析概括、交流和評估能力。
    能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及其發(fā)生變化的條件;能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實驗觀察等情況中提出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嘗試對問題的成因進行猜想與假設;能根據要求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會收集實驗證據并進行分析論證;撰寫簡單的實驗探究報告;嘗試對實驗進行評估、調整和改進;能在某些實驗中簡單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選擇減少誤差的方法。
    (2)科學方法不應機械地考查方法的名稱,而應在具體情境中考查理解科學方法,領會物理思想方法的本質以及應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于獨立操作,要求“會”,即會根據儀器的使用方法正確使用儀器,能獨立完成實驗操作,嘗試對實驗進行調整或改進。課標要求的20個學生必做實驗分成三類:基本儀器操作、測量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這是課程標準對學生親歷親為實驗明確的硬性要求,相應的要求說明見本說明附表。
    2. 對于科學內容中各部分知識的認知水平要求層次,在“表:考試內容及其認知水平要求”中用字母A、B、C標出,其含義如下:
    A:能知道知識的內容及含義,能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征,并能在相關問題中識別和直接使用。
    B:能理解知識的確切含義,能把握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并能簡單運用,如:簡單作圖、解釋簡單現象,進行簡單計算等。
    C:能將知識應用在新情境中,與已有知識建立聯(lián)系,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推理和綜合運用。
    ㈢考試具體內容和要求
    表:考試內容及其認知水平要求
    力  學
    知 識內 容層次
    機械運動1.機械運動,參照物,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A
    2.長度和時間的估測B
    3.速度,勻速直線運動B
    質量與密度4.質量,質量的估測B
    5.密度C
    運動和力6.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圖B
    7.彈力A
    8.重力B
    9.滑動摩擦力,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B
    10.牛頓第一定律,慣性B
    11.合力,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條件B
    壓強12.壓強,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C
    13.液體的壓強,連通器原理B
    14.大氣壓B
    15.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B
    浮力16.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B
    機械與機械能17. 杠桿,杠桿的平衡條件B
    18.滑輪,滑輪組A
    19.機械功,功率B
    20.機械效率B
    21.動能,勢能,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轉化A
    續(xù)表
    聲學和光學
    知 識內 容層次
    聲現象22.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條件A
    23.聲音的特性A
    24.噪聲的危害與防治,超聲與次聲A
    光現象25.光的直線傳播,光速A
    26.光的反射現象,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可逆B
    27.平面鏡成像的特點B
    28.光的折射現象,光折射的特點B
    29.光的色散,白光的組成,色光的混合,物體的顏色A
    30.凸透鏡,凹透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透鏡的應用B
    熱  學
    知 識內 容層次
    物態(tài)變化31.溫度,液體溫度計,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溫度值A
    32.物質的熔化和凝固,熔點和凝固點,晶體與非晶體,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B
    33.物質的汽化和液化,物質汽化的兩種方式B
    34.物質的升華和凝華B
    分子動理論與內能35. 常見物質的組成,原子的構成,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A
    36.分子的熱運動,分子間的作用力A
    37.內能,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A
    38.熱量,比熱容,熱值B
    39.熱機的工作原理,熱機效率A
    電磁學
    知 識內 容層次
    電路與生活用電40.摩擦起電,電荷的種類,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材料的導電性A
    41.電路的組成,電源和用電器使用時的能量轉化A
    42.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B
    43.電流,電流表,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的特點B
    44.電壓,電壓表,串、并聯(lián)電路電壓的特點B
    45.電阻,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變阻器B
    46.歐姆定律C
    47.家庭電路的組成和連接方式,安全用電,測電筆的使用B
    48.高壓送電,高壓觸電及其防護A
    電功與電功率49.電功,電能表C
    50.電功率,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C
    51.電流的熱效應,焦耳定律B
    電與磁52.磁體,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磁化,磁場,磁感線,地磁場A
    53.電流的磁場,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安培定則,[url=http://www.pep.com.cn/czwl/czwljszx/wl8x/wl8xkb/200701/t20070111_276505.htm]電磁鐵[/url]和電磁繼電器B
    54.磁場對通電導體的作用,影響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的因素A
    55.電磁感應,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影響感應電流方向的因素A
    信息、能源與材料56.電磁波,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波長、波速和頻率A
    57.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轉化和轉移的效率B
    58.常見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A
    59.物質的一些物理屬性A
    60.新材料的特點A
    學生必做實驗
    類別內 容說明
    基本操作類實驗1.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用表測量時間1. 關于儀器的基本操作,要求:根據儀器的使用方法,正確使用儀器。如,知道天平、彈簧測力計、常見溫度計、滑動變阻器的基本結構、測量原理及使用;刻度尺、秒表、量筒、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和讀數,其中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要求估讀。 2. 測量性實驗,要求根據測量原理,正確選用儀器,組裝、連接實驗裝置,進行實驗,測出物理量。 3. 探究性實驗應達到《物理課程標準》中關于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4. 關于誤差,能在某些實驗中簡單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選擇減少誤差的方法。如,知道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等。
    2.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
    3.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4.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
    5.用電流表測量電流
    6.用電壓表測量電壓
    7. 連接簡單的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
    測量性實驗8.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9. 測量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
    10.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11.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探究性實驗12. 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3.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4. 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5. 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
    16. 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
    17.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18.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19. 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20. 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五、考試形式
    初中畢業(yè)和升學考試兩考合一。采用閉卷筆試(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和實驗操作考查。
    六、試題難度
    全卷試題按其難度分為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稍難題三個等級,總體難度適合兩考合一的考試。
    七、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試卷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類,其中選擇題是四選一的單項選擇題,非選擇題包括填空題、作圖題、簡答題、實驗探究題和計算題等題型。題型分值比例:選擇題約占32%,非選擇題約占68%。
    2.題量:30~35道。
    3.內容結構:分為四大部分,各部分的分值比例為:力學約占38%,聲學和光學約占12%,熱學約占14%,電磁學約占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