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說明文:縉云燒餅

字號:

縉云燒餅
    我國有許多傳統(tǒng)文化,如:春節(jié)貼春聯(lián),舞龍,吃湯圓,元宵燈會……今天我要寫的就是縉云燒餅。
    我爺爺家是縉云的,那里最有名的就是縉云燒餅了,每次我回去爺爺都會買給我吃。燒餅圓圓的,扁扁的,大小跟最小尺寸的披薩那么大。它的表面是金黃金黃的,上面有可能會有幾粒黑芝麻;它的反面有點烤焦的咖啡色。一口咬下去,就能吃到里面的餡,是梅干菜加五花肉,香噴噴的,熱乎乎的,吃了第一口就讓人停不下來。
    這么好吃的燒餅是怎么做出來的呢?首先,要有一個特別的餅筒,里面是用陶土做的爐芯,肚子大,口子小,底部用木炭烘烤,然后,用和好的面裹好梅干菜肉,壓成餅的形狀,表面涂上糖油,灑上一點芝麻;接著,把灑了芝麻的這一面放到手掌上,并在反面粘點水,迅速地把它攤進已經烘熱爐壁里;最后,大約烤了四五分鐘,等表面金黃了,有點鼓出來,用餅鉗把它夾出來,新鮮的燒餅出爐了。
    縉云燒餅有一個傳說故事,就讓我給大家來講一講吧:傳說縉云燒餅的手藝是從軒轅皇帝那里學來的。軒轅氏又稱縉云氏,當年在縉云仙都鼎湖峰,點爐火,煉仙丹,肚子餓了,就揉一團面貼在爐壁上烤,香飄四野。后來,仙丹煉成了,軒轅皇帝升天成仙,當地老百姓用皇帝剩下的仙爐學著他的方法燒餅,逐漸形成了今天的縉云燒餅。
    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美食,相信這個傳統(tǒng)小吃也會越來越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