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歷史選修2第一輪復習重點:第一節(jié)

字號:

一、阿奎那的“君權神圣”
    1.王權與教權的斗爭2. “君權神圣”的主要內容
    二、詹姆士一世與“君權神授”
    1.都鐸王朝 2. 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權神授”
    重點:“君權神授”、“君權神圣”主要內容
    難點:“君權神授”和“君權神圣”的區(qū)別
    問題什么是專制和專制主義?二者有什么區(qū)別?
    專制:與民主相對。指高統(tǒng)治者擁有無限制的權力,以自己的意志對國家進行*統(tǒng)治。
    --一種政體形式
    專制主義:維護專制統(tǒng)治的學說和理論。 --一種理論形式
    導入
    在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何時建立的?(秦朝,秦始皇)什么時候給君權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漢武帝時)漢武帝時,董仲舒發(fā)展了儒家的君權神授說,給君權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君權與神權結合,更加強了君權不可侵犯的神圣性。當時一般的社會意識,莫不認為皇帝就是天子,是秉承天命統(tǒng)治人民的。而在西方早給君權披上了一層不可侵犯的神圣性?早提出“君權神授”又是哪國?何人呢?由此導入新課。
    講述
    一、阿奎那的“君權神圣”
    1.王權與教權的斗爭
    西歐進入封建社會后,占據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基督教會);教會擁有哪些權力?(凌駕于世俗權力之上,擁有世俗和宗教權力。)教會宣揚君主權力來自神的意識,給封建制度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但是,王權不甘心屈尊于教權之下,同教權展開長期的斗爭。教會與反教會的斗爭在哪個國家為劇烈?(意大利)為什么?讓學生閱讀課本后,概括指出:基督教勢力中心;市民、農民和國王的世俗力量不斷壯大;先進思想的沖擊。
    面對教會神學權威受到嚴峻挑戰(zhàn),一些神學家從維護教會的神權統(tǒng)治,意大利人托馬斯·阿奎那便是其中的一個。
    2.“君權神圣”的主要內容
    先首先給學生介紹一下意大利人托馬斯·阿奎那。托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是的巴黎大學有一位年輕的神學教授,因沉默、溫順、人送外號“啞牛”。但他才華橫溢,年紀輕輕已嶄露頭角,一些有名望的學者很賞識這位年輕人,阿爾伯特就曾斷言:“啞?!敝暠貙⒙劽谑馈9?,“啞?!焙髞沓闪酥惺兰o有名的神學家和經院哲學家。14歲時,他進入那不勒斯大學,接觸到大量的科學與哲學著作。5年以后,加入了天主教組織“多明我教團”,這成為他一生的重要轉折。托馬斯在巴黎大學執(zhí)教時,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已大量涌入,在教徒中引起的反響極為強烈。教會深感其著作的危險性,幾次試圖封鎖這種與天主教正統(tǒng)信仰不相容的自然主義和理性主義哲學,禁止轉錄、閱讀和保存??赏旭R斯并不害怕這種學說,他和老師阿爾伯特一起潛心研究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他閹割了亞里士多德哲學中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而將其中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體系加以全面系統(tǒng)地發(fā)揮,并將其納入基督教的神學體系,使它成為天主教官方哲學的基礎。他成功地將基督教的神學思想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龐大的經院哲學體系。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基督教思想之大成的《神學大全》和《哲學大全》、《論存在和本質》、《反異教大全》等。阿奎那的《神學大全》是中世紀官方思想體系的百科全書,被稱為天主教的百科全書。
    根據宗教權力至上的基督教理論,阿奎那宣揚“君權神圣”。
    提問:托馬斯·阿奎那“君權神圣”理論的核心是什么?(教權高于王權)托馬斯的全部理論都是為天主教信條服務的。他明確提出哲學必須為神學服務,之后,又為上帝存在這一神學高信條作了哲學的論證。托馬斯還力主教會的權力至高無上。認為如同神高于人,靈魂高于肉體一樣,教會高于世俗的國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權應由他掌握,國家必須服從教會,國王必須順從教皇。他還極力維護封建君主的統(tǒng)治權力,認為君主制是好的政治形式,并說,沒有一個統(tǒng)治者控制和指導民眾,社會就會解體。
    托馬斯·阿奎那“君權神圣”的實質是什么?(維護封建統(tǒng)治)
    世俗國家的職能和作用就在于服從教會要求,運用國家這個暴力機關無情地懲治破壞封建等級制度和各種異教異端行為。可見,托馬斯的國家觀始終是圍繞教權高于王權、君權神授、封建等級秩序神圣不可侵犯這個軸心轉的。托馬斯包羅萬象的神學唯心主義體系產生后,很快成為西歐中世紀思想領域中占絕對統(tǒng)治地位的學說。
    二、詹姆士一世與“君權神授”
    1.都鐸王朝
    從1485年開始,英國處在都鐸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歷代國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瑪利一世、伊麗莎白一世。都鐸王朝統(tǒng)治時期,正好處于新航路開辟和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早期階段。
    提問:新航路的開辟對歐洲有什么巨大影響?(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區(qū)域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由于地處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資本主義生產得到迅速發(fā)展,資產階級成長起來,還出現了新貴族。)15世紀中葉,英國農村的資本主義工業(yè)和農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為了擴大英國的實力,都鐸王朝鼓勵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以壯大國家的經濟力量;鼓勵航海業(yè)發(fā)展,擴大海外貿易,以便進行海外掠奪;積極推行殖民擴張,爭奪海上霸權。16世紀末,英國打敗老牌的殖民帝國西班牙,成為海上強國。這些措施不僅加強了英國的實力,而且對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和資產階級勢力的壯大都起了促進作用。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力量不斷上升,他們與封建統(tǒng)治者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
    2. 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權神授”
    提問:“君權神授”理論的核心是什么?(鼓吹君主專制,王權至上的專制主義)
    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這個自稱將“生命與貞節(jié)奉獻給大英王國”的女王逝世。她終生未婚,死后無嗣,依照其父亨利八世的遺詔,本應傳位給外孫女瑪麗·斯圖亞特,但她在蘇格蘭親政時已于1567年被廢黜,后又被處死。這樣依照規(guī)定就傳給了瑪麗·斯圖亞特的兒子、當時的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斯圖亞特家族開始統(tǒng)治英格蘭。1603年,詹姆士一世登上英國王位,這是斯圖亞特王朝統(tǒng)治英國的開始。
    提問: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權神授”及專制統(tǒng)治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學生閱讀教材后思考,然后教師概括指出:
    詹姆士一世為加強封建專制統(tǒng)治,鼓吹“君權神授”,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斯圖亞特王朝歷經了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統(tǒng)治。詹姆士一世在蘇格蘭統(tǒng)治時,以壓制新教和奉行“君權神授”而聞名。他親自寫過《皇帝之天賦本能》和《自由君主制之法則真諦》兩篇文章,它們不僅宣揚君權神授,還宣稱國王居于法律之上。到了英國以后,他和他的繼承人都變本加厲地維護和推行這種封建專制思想,鼓吹“除上帝外,國王不對任何人負責”。在斯圖亞特王朝專制統(tǒng)治時期,在經濟上,國王可以不通過議會而強行征稅,這些都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觸犯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在宗教上,詹姆士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在蘇格蘭他曾壓制新教,統(tǒng)治英國后,他看到英國國教中還保留有許多天主教舊習,而且英國國教當時已經存在了上百年,形成了強大的勢力,于是,他改變作法,以尊奉國教為名而不斷地恢復天主教的一些教義和教會的禮儀。所以,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統(tǒng)治時期,嚴厲地對待“非國教徒”,實行宗教專制,特別是殘酷迫害那些主張取消國教中天主教舊習的“清教徒”,嚴重損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由于以上兩方面的矛盾,造成斯圖亞特王朝時期政治上的緊張局面,引起議會向國王之間的斗爭。詹姆士一世以后,國王查理一世在位時,專制統(tǒng)治有增無減,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使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迅速激化,終導致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fā)。
    課后研討
    托馬斯•阿奎那教有一句名言說∶“你能對一個人所貢獻的大服務,就是將他從錯誤引導到真理?!币虼?,在一本美國的歷史課本上寫道∶“托馬斯。阿奎那認為引導人走向真理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理智,另一條是信仰。所以,一個基督信徒從非基督信徒那里所學得的一切真理,都只能堅固他對基督的信仰。”
    你認為,情感比理智跟可貴還是理智比情感更可貴?
    思路:持正方意見。從推動社會進步和個體發(fā)展的原動力看,情感比理智更可貴?;仡櫄v史,正是無數情感的要求,激勵著我們敢于嘗試,沖破夢想,沖破理智的局限。情感給創(chuàng)造以激情,情感給夢想以力量。
    情感的更可貴,就在于它能沖破理智的局限而勇于嘗試,從而實現更偉大的飛躍。當客觀形勢和人生追求發(fā)
    生背離,情感的抉擇更為高貴;當生命的價值受到挑戰(zhàn)和置疑,情感的回答更為有利;所有的善行義舉,背后都是情感的強大推動;任何遠大理想,目標都是情感內在的逾越。
    持反方意見的只要論據正確,理由充分即可。在現實生活中,理智和情感更被看作是解決問題的兩種行為態(tài)度。大到國際爭端,小到感情糾葛,理智駕馭情感都比情感駕馭理智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不管是從心理層面上分析,還是從現實層面進行比較,理智比情感對人類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小結
    專制主義理論是維護西方君主專制制度的工具。從基督教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的“君權神圣”理論,到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君權神授”的主張,勾勒出西方專制主義發(fā)展的歷史軌跡。托馬斯•阿奎那是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家和經院哲學家的重要代表。他揉和新柏拉圖主義和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來論證天主教的教義,形成完整的神學體系,即托馬斯主義,成為中世紀歐洲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理論基礎。而詹姆士一世把王權至上的專制主義理論發(fā)展到一個新高度,近代君主專制統(tǒng)治便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