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經濟師《中級財稅》章節(jié)講義:稅收負擔

字號:

第四章 稅收理論
    第四節(jié) 稅收負擔
    一、稅收負擔概述
    (一)掌握稅收負擔的概念
    稅收負擔:一定時期內納稅人因國家征稅而承受的經濟負擔。
    稅收負擔是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的核心。
    (二)熟悉稅收負擔的衡量指標

    類型
    

    指標
    

    宏觀稅收負擔的衡量指標
    

    (1)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負擔率
    

    (2)國民收入負擔率
    

    微觀稅收負擔的衡量指標
    

    (1)企業(yè)(個人)稅收負擔率
    

    (2)直接稅負擔率
    

    (3)企業(yè)流轉稅稅負率
    

    (4)企業(yè)所得稅稅負率
    
(三)掌握稅收負擔的影響因素

    類別
    

    具體影響因素
    

    1.經濟因素
    

    (1)經濟發(fā)展水平或生產力發(fā)展水平
    一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是影響其稅收負擔水平的決定性因素。
    

    (2)一國的政治經濟體制
    

    (3)一定時期的宏觀經濟政策――膨脹時期提高稅負;蕭條時期降低稅負
    

    2.稅制因素
    

    (1)征稅對象
    

    (2)計稅依據
    

    (3)稅率
    

    (4)減免稅
    

    (5)稅收附加和加成
    

    二、稅收負擔的轉嫁與歸宿
    (一)稅負轉嫁與歸宿的概念
    掌握稅負轉嫁的概念:納稅人通過各種途徑將應繳納稅金全部或者部分地轉給他人負擔從而造成納稅人與負稅人不一致的經濟現象。
    稅負歸宿:稅收負擔的終歸著點。
    (二)掌握稅負轉嫁(稅收輾轉)的形式
    

    方式
    

    解釋
    

    1.前轉
    

    又稱“順轉”。前轉是稅負轉嫁典型和普通的形式。
    

    2.后轉
    

    又稱“逆轉”。
    

    3.消轉
    

    自我消化稅款。消轉是一種特殊的稅負轉嫁形式。
    

    4.稅收資本化
    

    也稱為“資本還原”,是指生產要素購買者將所購買的生產要素未來應當繳納的稅款,通過從購入價格中扣除的方法,向后轉嫁給生產要素的出售者。
    稅收資本化主要發(fā)生在某些資本品的交易中。
    名義上稅款是由買主繳納,實際上則是由賣主承擔。
    

    (三)稅負轉嫁的條件
    1.商品經濟的存在;2.自由的價格體制
    (四)熟悉稅負轉嫁的一般規(guī)律
    

    1.供給彈性較大、需求彈性較小的商品的征稅較易轉嫁
    

    商品需求彈性大小和稅負向前轉嫁的程度成反比,與稅負向后轉嫁的程度成正比
    

    商品供給彈性大小和稅負向前轉嫁的程度成正比,與稅負向后轉嫁的程度成反比
    

    當商品的需求彈性大于供給彈性時,則稅負由需求方負擔的比例小于供給方負擔的比例;當商品的需求彈性小于供給彈性時,則稅負由需求方負擔的比例大于由供給方負擔的比例
    

    2. 對壟斷性商品課征的稅較易轉嫁
    

    3.流轉稅較易轉嫁
    

    4. 征稅范圍廣的稅種較易轉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