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司法考試《民法》考試知識點:產品責任
產品責任
《侵權責任法》
第四十一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二條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三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第四十四條 因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四十六條 產品投入流通后發(fā)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采取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七條 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1.產品侵權的概念。
(1)產品侵權,指產品因缺陷致人人身或財產損害。所謂“缺陷”,指產品具有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的不合理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產品缺陷包括三種:(a)設計缺陷;(b)指示或警示缺陷。
(2)《侵權責任法》頒布前后,產品侵權的范圍是不同的(見【例1】和【例2】)
(3)指經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見【例3】和【例4】)建設工程不屬于產品。但建設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購配件和設備屬于產品。血液制品屬于產品。圖書中講授的知識不屬于產品(見【例5】)
【例1】甲在乙商場購買了一臺電視機,一日該電視機發(fā)生爆炸,將甲炸傷,屋內財物損失若干。
①乙商場銷售的電視機具有缺陷,發(fā)生爆炸,不僅造成履行利益(交付合格的電視機)的損失,還造成固有利益(甲的人身損害;電視機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失)的損失。
②《侵權責任法》頒布前后,此種情形均構成產品侵權。
【例2】甲在乙商場購買了一臺電視機,一日該電視機發(fā)生爆炸,所幸除了電視機外,無其他人身、財產損害。
①乙商場銷售的電視機具有缺陷,發(fā)生爆炸,僅造成履行利益(交付合格的電視機)的損失,但未造成固有利益(甲的人身損害;電視機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失)的損失。
②《侵權責任法》頒布前,此種情形僅構成違約,不構成產品侵權。
③《侵權責任法》頒布后,此種情形不僅構成違約,還構成產品侵權。
【例3】甲在乙商場購買了一個西瓜,因西瓜儲存過久變質,甲食用后罹患急性腸炎。
①該西瓜未經加工、制作,不屬于“產品”。
②該情形構成違約和一般侵權(適用《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一款),不構成產品侵權(不適用《侵權責任法》第41條)
【例4】甲在乙商場購買了一瓶西瓜汁,因西瓜汁儲存過久變質,甲食用后罹患急性腸炎。
①西瓜汁經過加工與制作,屬于“產品”。
②該情形構成違約和產品侵權。
【例5】甲在乙書店購買了一本《司考民法秘笈》,按照該書的復習,不料該書錯誤百出,掛一漏萬。甲因此未通過當年的司法考試。①該書籍中的知識錯誤,不屬于產品缺陷。②不構成產品侵權。是否構成違約,屬于另一問題。
2.產品侵權的責任承擔。
①歸責原則:無過錯責任。
②產品生產者與銷售者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
(a)受害人可以要求銷售者承擔全部賠償責任,也可以要求生產者承擔全部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第43條)
(b)銷售者對缺陷的產生具有過錯的,銷售者承擔最終責任,生產者承擔責任后有權向銷售者全額追償。注意: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視為銷售者具有過錯。
(c)銷售者對缺陷的產生沒有過錯的,生產者承擔最終責任,銷售者承擔責任后有權向生產者全額追償(《侵權責任法》第42條)
③因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
(a)運輸者、倉儲者不對外承擔責任(受害人不能將其列為被告)
(b)由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對外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此時,可將運輸者或倉儲者列為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生產者、銷售者承擔責任后有權向有過錯的運輸者、倉儲者追償(《侵權責任法》第44條)
3.產品生產者、銷售者的跟蹤責任。
①以前,根據《產品質量法》第41條的規(guī)定,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fā)現缺陷的存在的,生產者免責。
②《侵權責任法》第46條部分修改了這一規(guī)定?!肚謾嘭熑畏ā返?6條規(guī)定,產品投入流通后才發(fā)現產品具有缺陷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應當及時采取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4.因產品侵權適用懲罰性賠償的要件。根據《侵權責任法》第47條,因產品侵權而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兩個限制性條件是:
①生產者和銷售者明知缺陷存在,仍然生產、銷售。
②造成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權嚴重損害的后果。
【真題研習】甲系某品牌汽車制造商,發(fā)現已投入流通的某款車型剎車系統(tǒng)存在技術缺陷,即通過媒體和銷售商發(fā)布召回該款車進行技術處理的通知。乙購買該車,看到通知后立即驅車前往丙銷售公司,途中因剎車系統(tǒng)失靈撞上大樹,造成傷害。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2011年試卷三第67題)
A.乙有權請求甲承擔賠償責任
B.乙有權請求丙承擔賠償責任
C.乙有權請求懲罰性賠償
D.甲的責任是無過錯責任
【答案】ABD
5.產品侵權的幾個外圍但重要的問題。
①產品侵權致人人身、財產損失的,訴訟時效期間均為2年(《產品質量法》第45條)
②生產者的三個免責事由:根據《產品質量法》第41條的規(guī)定,生產者的特別免責事由有三:(a)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判斷是否投入流通,關鍵是看生產者是否已經產品交付他人。不論是采用出售、出租、出借、寄托的方式,也不論是無償還是有償,只要基于營業(yè)而交付他人,即構成投入流通。(b)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這種抗辯主要適用于產品缺陷是由后續(xù)經營者造成的情形。例如銷售者出售過期食品致使他人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生產者免除責任(與自己無因果關系)(c)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fā)現缺陷的存在的(但《侵權責任法》第46條規(guī)定的跟蹤責任除外)
③訴訟當事人架構(見【例6】)
【例6】甲在乙車行購買一輛丙工廠制造的“幻影”汽車。半年后,甲駕駛該汽車時因缺陷導致剎車失靈,汽車傾覆造成甲、丁(同乘的甲之親戚)人身損害。
①該例構成《合同法》第122條規(guī)定“加害給付”,受害人可以選擇提起違約之訴與產品侵權之訴。
②受合同相對性規(guī)則限制,若提起違約之訴,原告只能是甲(買賣合同的買受人),被告只能是乙(買賣合同的出售人)
③若提起產品侵權之訴,原告為甲、丁;被告為乙(銷售者)和(或)丙(生產者)
產品責任
《侵權責任法》
第四十一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二條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三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第四十四條 因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四十六條 產品投入流通后發(fā)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及時采取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十七條 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1.產品侵權的概念。
(1)產品侵權,指產品因缺陷致人人身或財產損害。所謂“缺陷”,指產品具有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的不合理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產品缺陷包括三種:(a)設計缺陷;(b)指示或警示缺陷。
(2)《侵權責任法》頒布前后,產品侵權的范圍是不同的(見【例1】和【例2】)
(3)指經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見【例3】和【例4】)建設工程不屬于產品。但建設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購配件和設備屬于產品。血液制品屬于產品。圖書中講授的知識不屬于產品(見【例5】)
【例1】甲在乙商場購買了一臺電視機,一日該電視機發(fā)生爆炸,將甲炸傷,屋內財物損失若干。
①乙商場銷售的電視機具有缺陷,發(fā)生爆炸,不僅造成履行利益(交付合格的電視機)的損失,還造成固有利益(甲的人身損害;電視機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失)的損失。
②《侵權責任法》頒布前后,此種情形均構成產品侵權。
【例2】甲在乙商場購買了一臺電視機,一日該電視機發(fā)生爆炸,所幸除了電視機外,無其他人身、財產損害。
①乙商場銷售的電視機具有缺陷,發(fā)生爆炸,僅造成履行利益(交付合格的電視機)的損失,但未造成固有利益(甲的人身損害;電視機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失)的損失。
②《侵權責任法》頒布前,此種情形僅構成違約,不構成產品侵權。
③《侵權責任法》頒布后,此種情形不僅構成違約,還構成產品侵權。
【例3】甲在乙商場購買了一個西瓜,因西瓜儲存過久變質,甲食用后罹患急性腸炎。
①該西瓜未經加工、制作,不屬于“產品”。
②該情形構成違約和一般侵權(適用《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一款),不構成產品侵權(不適用《侵權責任法》第41條)
【例4】甲在乙商場購買了一瓶西瓜汁,因西瓜汁儲存過久變質,甲食用后罹患急性腸炎。
①西瓜汁經過加工與制作,屬于“產品”。
②該情形構成違約和產品侵權。
【例5】甲在乙書店購買了一本《司考民法秘笈》,按照該書的復習,不料該書錯誤百出,掛一漏萬。甲因此未通過當年的司法考試。①該書籍中的知識錯誤,不屬于產品缺陷。②不構成產品侵權。是否構成違約,屬于另一問題。
2.產品侵權的責任承擔。
①歸責原則:無過錯責任。
②產品生產者與銷售者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
(a)受害人可以要求銷售者承擔全部賠償責任,也可以要求生產者承擔全部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第43條)
(b)銷售者對缺陷的產生具有過錯的,銷售者承擔最終責任,生產者承擔責任后有權向銷售者全額追償。注意: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視為銷售者具有過錯。
(c)銷售者對缺陷的產生沒有過錯的,生產者承擔最終責任,銷售者承擔責任后有權向生產者全額追償(《侵權責任法》第42條)
③因運輸者、倉儲者等第三人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
(a)運輸者、倉儲者不對外承擔責任(受害人不能將其列為被告)
(b)由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對外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此時,可將運輸者或倉儲者列為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生產者、銷售者承擔責任后有權向有過錯的運輸者、倉儲者追償(《侵權責任法》第44條)
3.產品生產者、銷售者的跟蹤責任。
①以前,根據《產品質量法》第41條的規(guī)定,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fā)現缺陷的存在的,生產者免責。
②《侵權責任法》第46條部分修改了這一規(guī)定?!肚謾嘭熑畏ā返?6條規(guī)定,產品投入流通后才發(fā)現產品具有缺陷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應當及時采取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4.因產品侵權適用懲罰性賠償的要件。根據《侵權責任法》第47條,因產品侵權而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兩個限制性條件是:
①生產者和銷售者明知缺陷存在,仍然生產、銷售。
②造成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權嚴重損害的后果。
【真題研習】甲系某品牌汽車制造商,發(fā)現已投入流通的某款車型剎車系統(tǒng)存在技術缺陷,即通過媒體和銷售商發(fā)布召回該款車進行技術處理的通知。乙購買該車,看到通知后立即驅車前往丙銷售公司,途中因剎車系統(tǒng)失靈撞上大樹,造成傷害。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2011年試卷三第67題)
A.乙有權請求甲承擔賠償責任
B.乙有權請求丙承擔賠償責任
C.乙有權請求懲罰性賠償
D.甲的責任是無過錯責任
【答案】ABD
5.產品侵權的幾個外圍但重要的問題。
①產品侵權致人人身、財產損失的,訴訟時效期間均為2年(《產品質量法》第45條)
②生產者的三個免責事由:根據《產品質量法》第41條的規(guī)定,生產者的特別免責事由有三:(a)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判斷是否投入流通,關鍵是看生產者是否已經產品交付他人。不論是采用出售、出租、出借、寄托的方式,也不論是無償還是有償,只要基于營業(yè)而交付他人,即構成投入流通。(b)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這種抗辯主要適用于產品缺陷是由后續(xù)經營者造成的情形。例如銷售者出售過期食品致使他人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生產者免除責任(與自己無因果關系)(c)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fā)現缺陷的存在的(但《侵權責任法》第46條規(guī)定的跟蹤責任除外)
③訴訟當事人架構(見【例6】)
【例6】甲在乙車行購買一輛丙工廠制造的“幻影”汽車。半年后,甲駕駛該汽車時因缺陷導致剎車失靈,汽車傾覆造成甲、丁(同乘的甲之親戚)人身損害。
①該例構成《合同法》第122條規(guī)定“加害給付”,受害人可以選擇提起違約之訴與產品侵權之訴。
②受合同相對性規(guī)則限制,若提起違約之訴,原告只能是甲(買賣合同的買受人),被告只能是乙(買賣合同的出售人)
③若提起產品侵權之訴,原告為甲、丁;被告為乙(銷售者)和(或)丙(生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