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小無,該豎的屋檐下,懸著比碗口大一圈的一只紅繡球,類似燈籠,不是燈籠,無需插蠟點燭,卻亮晶晶的,格外顯眼。司機車開到楊家壩,看到紅繡球,就說:該吃飯了。
粗梁大檁條,青瓦白墻壁,房子雖陳舊,內(nèi)裝修頗新潮——鋪了地板磚,簡約吊了頂,墻上貼壁紙,玻璃窗掛細(xì)竹簾,簾上閉合著山水畫,縫隙間含著真山真水。店外青山環(huán)抱,綠樹圍繞,店內(nèi)山珍山味山菜山果,風(fēng)味獨特,各種小吃價格適宜。把方向盤的能不知味剎車,來巴山旅游的豈不止步就餐?何況,不見不知道,見了直眼光,店主董蕓蕓,那么俊的臉上,淺淺總帶笑呢!
說她像一朵漂亮的杜鵑花也行,稱她為一只美麗的山鳳凰也罷,只淺淺地笑著,分明心不旁鶩,給你一個笑臉,下廚忙她的,給你端吃喝,招呼你吃好喝好,細(xì)觀你喝好吃好。品味著她的飯菜,一番口耳相傳,領(lǐng)略了紅繡球的故事,不由你心中激動,不肅然起敬。
其實,開路邊店,并不是她的初衷。高考落了榜,她沒想到自殺,也沒再去復(fù)讀,心里空落落,像一棵無人問津的小草,蔫蔫的也苦悶了很久。她的路邊店,是從擺飲料和水果攤起的步。沒料到飲料解人渴,水果難充饑,自然而然過渡的,是花花綠綠的袋裝小食品。攤后房空著,怎不開個食堂呢?她回答說:瓦房是村上的,早先就是食堂,垮了,一直空著。一石激起千層浪,心里卻活動了。醞釀中去縣上考察了,許多打工的同齡人,也在食堂干。以自己的聰明和勤快,加之豆蔻年華的美貌,就在溝上的國道旁開店,經(jīng)營平常小吃,不信生意不興隆。開路邊店?山鄰卻哄笑。沖著這,她偏要在刀尖上跳舞。父親聽說辦食堂,直搖參有白發(fā)的頭,媽媽揚手揮臂忙阻攔。娘老子說的,卻都不算數(shù)。一定三年,找村委主任租了房,傾擺小攤的積蓄,收拾了房內(nèi)外,找來幫廚的,就是她二姨。石磨磨豆?jié){,竹籠蒸面皮,豆?jié){稀飯熱涼面皮做出來,小店就開了張。汽車你來我往,卻一輛輛開來,又一輛輛過去,人們不識杜鵑花,不睬山鳳凰。一天三頓豆?jié){稀飯和面皮,她和二姨吃不完,動員爸媽來吃。沒辦法,她和路邊店那些花枝招展的姑娘學(xué),也站店門口,笑臉招徠顧客。
迎來了好心的顧客,也迎來了*邪的目光。
身正不怕影子斜,她只能從端正自己做起。直勾勾的*邪目光,她巧妙地避開了。指手劃腳間,有意無意伸手撞她的胸,她迅即閃開了。露骨的挑逗,她裝作沒聽見。倘若太無禮,就瞪你一眼,打消你邪念。偶而掉店里的打火機、墨鏡、手機、提包之類,她撿了,立馬送還。人隨車走了,遺落的東西沒還到失主手上,她在店門前掛起了一塊小黑板,上寫四個大字:拾物招領(lǐng)。這次丟的東西,下次認(rèn)領(lǐng)了,禁不住又吃喝一次。來來往往,回頭客多了,生意漸漸興隆了。來認(rèn)領(lǐng)失物的,多是男性的司機或顧客,每當(dāng)這時,二姨就下廚了。她心里明白,交還失物,不是她的事。
胡大發(fā)就是這樣的一個回頭客。
他給旅行社開車,三五天來一次。先是丟打火機和墨鏡,時間一長熟了,他不再丟東西了,卻對車上的游客說:就餐了,都抓緊時間。旅客下了車,環(huán)顧四面青山,贊夸山里好景致,然后進(jìn)店坐下,任綠樹窗外瀉翠,山色在云間有無,又吃又喝了,驚嘆說:可口,交了錢,說一句:便宜。二姨心眼多,對小胡便另眼看待,背地里叮嚀蕓蕓:免收他的錢,從利潤里給他提成,多物色這樣的主,生意就火了。可蕓蕓不干,該收多少還收多少。小胡也不多吃多占,好吃好喝,按價付錢,不賒不久。
漸漸知道了根底——他家住石門市,在公路學(xué)院上大三時實習(xí),學(xué)會了開車,迷上了駕駛。突遇父親病故,學(xué)也不上了,回市里應(yīng)聘旅行社,當(dāng)上了司機。卻無端嫉妒他身邊那位時髦女導(dǎo)游,只見她,粉臉煙花燙,不時變換鮮麗穿戴和閃光的耳環(huán),嫉妒她活泛快樂,小鳥依人緊隨著他。導(dǎo)游換了男的,聽說她跳槽了,蕓蕓抿嘴笑:跳槽,啥才跳槽呢?從此見了他,笑得更甜了,也學(xué)那位女導(dǎo)游,衣衫換得勤了,不扣領(lǐng)口下的那只扣子了,大膽甩媚眼,落落大方地問他吃啥喝啥,活活泛泛地和他說這說那。
客去店靜時,二姨說她:
有文化的人就是和尋常人不一樣。
蕓蕓問:咋不一樣了?
二姨說:尋常人吃吃喝喝,大不了成酒肉朋友,有文化的人應(yīng)了一句俗話,親兄弟,明算帳。
蕓蕓問:誰和誰是親兄弟?
二姨說:我只是打個比方嘛!
蕓蕓不言語了。
二姨伸出指頭,在蕓蕓額顱點了一下,笑著說:
你呀,心事在臉上寫著呢。
蕓蕓問:啥心事?
二姨說:別靈性人裝糊涂了,一聽見小胡的車?yán)嚷?,你就喜上眉梢,眼溢神彩,臉頰飛紅,成熟透的草莓了,女導(dǎo)游一走你就這樣。
蕓蕓大聲抱怨:二姨!
二姨只格格地笑。
窗戶紙被戳破,蕓蕓竟不管不顧了,趁小胡在店里吃喝,她再忙也要擠出點時間,擦停在店外的中巴車,給水箱加水。小胡吃飽喝足了走呀,出店門到中巴車前卻站住了,車身被擦凈了,打開引擎蓋兒,水箱也加了水,向店里望一眼,才打車門上車。走時嗚喇叭:喵喵!分明在說:謝謝。
神情喜悅了一會,卻像掉了魂似的,手里拿著啥找啥,丟三拉四的。
伴胡大發(fā)走到生命盡頭的紅繡球,就是那時扎的。
山里夜來靜悄悄,陪蕓蕓在店里睡的二姨有事回去了,蕓蕓脫了外衣,身著一件白布衫,輕哼起一首山歌:
白布衫子扣子多,
解了扣子讓你摸,
一下摸到心口上,
妹把心都掏給哥。
唱得臉頰燒呼呼的,拿臉盆從缸里舀水洗了把臉,沒那么燒了,對著鏡子照,仍然紅撲撲的。歪在床上,沒了瞌睡,朝屋頂一望,突生一個主意:扎一只紅繡球,高高地掛起來,夜來仰躺在床上,眼里也有個艷麗的看頭。
楊家壩的婆婆奶奶們,過去扎小人掛屋檐下求雨,或肩掃帚掃云盼天晴,用玉米芯子作芯?,F(xiàn)今的姨姨嬸嬸們,給碎娃做小貓小狗之類玩具,也用玉米芯子作芯。蕓蕓從灶間挑了一根上好的干玉米芯子,削去兩頭,留下中間,用塑料紙三纏兩裹,圓圓的,輕輕的,成了球狀。翻出家里的紅綾綢,結(jié)結(jié)實實的包了圓球,做一朵粉紅的娟花,又做一朵粉紅的娟花,一朵一朵地綴上去,圓球大了胖了,活脫一個繡球。她又托人從縣里,捎來許多指頭蛋大的風(fēng)鈴。一朵花心,綴一只風(fēng)鈴,風(fēng)鈴銀亮銀亮的,輕輕搖動的鈴鈴響。帶響的紅繡球做好了,拴一條小繩,從屋梁上垂下來,恰巧懸在床的上空。蕓蕓見二姨家里有碎娃和丈夫,說自己一個人在路邊店里習(xí)慣了,勸她晚上回家住,不用陪她了。蕓蕓住的屋,是用木板在食堂角隔開的,夜來關(guān)了食堂的大門,又閉了睡屋的小門,蕓蕓開了窗,躺在床上看,聽紅繡球迎山風(fēng)的鈴鈴鈴地響。風(fēng)鈴不大,響聲很小,卻脆脆的銀質(zhì)地響成一團(tuán),合奏出美妙的音樂,活躍了她的夜晚,帶給她有聲有色的遐想和憧憬。夜深了,蕓蕓躺床上看書,紅繡球的合奏,催她放下書入眠;趕早沉睡著,紅繡球悅耳的合奏,叫醒她讓她起床。紅繡球的鈴鈴鈴的樂音,使店角的小屋里,氤氤著姑娘的體香,充滿著粉紅的神秘。
粗梁大檁條,青瓦白墻壁,房子雖陳舊,內(nèi)裝修頗新潮——鋪了地板磚,簡約吊了頂,墻上貼壁紙,玻璃窗掛細(xì)竹簾,簾上閉合著山水畫,縫隙間含著真山真水。店外青山環(huán)抱,綠樹圍繞,店內(nèi)山珍山味山菜山果,風(fēng)味獨特,各種小吃價格適宜。把方向盤的能不知味剎車,來巴山旅游的豈不止步就餐?何況,不見不知道,見了直眼光,店主董蕓蕓,那么俊的臉上,淺淺總帶笑呢!
說她像一朵漂亮的杜鵑花也行,稱她為一只美麗的山鳳凰也罷,只淺淺地笑著,分明心不旁鶩,給你一個笑臉,下廚忙她的,給你端吃喝,招呼你吃好喝好,細(xì)觀你喝好吃好。品味著她的飯菜,一番口耳相傳,領(lǐng)略了紅繡球的故事,不由你心中激動,不肅然起敬。
其實,開路邊店,并不是她的初衷。高考落了榜,她沒想到自殺,也沒再去復(fù)讀,心里空落落,像一棵無人問津的小草,蔫蔫的也苦悶了很久。她的路邊店,是從擺飲料和水果攤起的步。沒料到飲料解人渴,水果難充饑,自然而然過渡的,是花花綠綠的袋裝小食品。攤后房空著,怎不開個食堂呢?她回答說:瓦房是村上的,早先就是食堂,垮了,一直空著。一石激起千層浪,心里卻活動了。醞釀中去縣上考察了,許多打工的同齡人,也在食堂干。以自己的聰明和勤快,加之豆蔻年華的美貌,就在溝上的國道旁開店,經(jīng)營平常小吃,不信生意不興隆。開路邊店?山鄰卻哄笑。沖著這,她偏要在刀尖上跳舞。父親聽說辦食堂,直搖參有白發(fā)的頭,媽媽揚手揮臂忙阻攔。娘老子說的,卻都不算數(shù)。一定三年,找村委主任租了房,傾擺小攤的積蓄,收拾了房內(nèi)外,找來幫廚的,就是她二姨。石磨磨豆?jié){,竹籠蒸面皮,豆?jié){稀飯熱涼面皮做出來,小店就開了張。汽車你來我往,卻一輛輛開來,又一輛輛過去,人們不識杜鵑花,不睬山鳳凰。一天三頓豆?jié){稀飯和面皮,她和二姨吃不完,動員爸媽來吃。沒辦法,她和路邊店那些花枝招展的姑娘學(xué),也站店門口,笑臉招徠顧客。
迎來了好心的顧客,也迎來了*邪的目光。
身正不怕影子斜,她只能從端正自己做起。直勾勾的*邪目光,她巧妙地避開了。指手劃腳間,有意無意伸手撞她的胸,她迅即閃開了。露骨的挑逗,她裝作沒聽見。倘若太無禮,就瞪你一眼,打消你邪念。偶而掉店里的打火機、墨鏡、手機、提包之類,她撿了,立馬送還。人隨車走了,遺落的東西沒還到失主手上,她在店門前掛起了一塊小黑板,上寫四個大字:拾物招領(lǐng)。這次丟的東西,下次認(rèn)領(lǐng)了,禁不住又吃喝一次。來來往往,回頭客多了,生意漸漸興隆了。來認(rèn)領(lǐng)失物的,多是男性的司機或顧客,每當(dāng)這時,二姨就下廚了。她心里明白,交還失物,不是她的事。
胡大發(fā)就是這樣的一個回頭客。
他給旅行社開車,三五天來一次。先是丟打火機和墨鏡,時間一長熟了,他不再丟東西了,卻對車上的游客說:就餐了,都抓緊時間。旅客下了車,環(huán)顧四面青山,贊夸山里好景致,然后進(jìn)店坐下,任綠樹窗外瀉翠,山色在云間有無,又吃又喝了,驚嘆說:可口,交了錢,說一句:便宜。二姨心眼多,對小胡便另眼看待,背地里叮嚀蕓蕓:免收他的錢,從利潤里給他提成,多物色這樣的主,生意就火了。可蕓蕓不干,該收多少還收多少。小胡也不多吃多占,好吃好喝,按價付錢,不賒不久。
漸漸知道了根底——他家住石門市,在公路學(xué)院上大三時實習(xí),學(xué)會了開車,迷上了駕駛。突遇父親病故,學(xué)也不上了,回市里應(yīng)聘旅行社,當(dāng)上了司機。卻無端嫉妒他身邊那位時髦女導(dǎo)游,只見她,粉臉煙花燙,不時變換鮮麗穿戴和閃光的耳環(huán),嫉妒她活泛快樂,小鳥依人緊隨著他。導(dǎo)游換了男的,聽說她跳槽了,蕓蕓抿嘴笑:跳槽,啥才跳槽呢?從此見了他,笑得更甜了,也學(xué)那位女導(dǎo)游,衣衫換得勤了,不扣領(lǐng)口下的那只扣子了,大膽甩媚眼,落落大方地問他吃啥喝啥,活活泛泛地和他說這說那。
客去店靜時,二姨說她:
有文化的人就是和尋常人不一樣。
蕓蕓問:咋不一樣了?
二姨說:尋常人吃吃喝喝,大不了成酒肉朋友,有文化的人應(yīng)了一句俗話,親兄弟,明算帳。
蕓蕓問:誰和誰是親兄弟?
二姨說:我只是打個比方嘛!
蕓蕓不言語了。
二姨伸出指頭,在蕓蕓額顱點了一下,笑著說:
你呀,心事在臉上寫著呢。
蕓蕓問:啥心事?
二姨說:別靈性人裝糊涂了,一聽見小胡的車?yán)嚷?,你就喜上眉梢,眼溢神彩,臉頰飛紅,成熟透的草莓了,女導(dǎo)游一走你就這樣。
蕓蕓大聲抱怨:二姨!
二姨只格格地笑。
窗戶紙被戳破,蕓蕓竟不管不顧了,趁小胡在店里吃喝,她再忙也要擠出點時間,擦停在店外的中巴車,給水箱加水。小胡吃飽喝足了走呀,出店門到中巴車前卻站住了,車身被擦凈了,打開引擎蓋兒,水箱也加了水,向店里望一眼,才打車門上車。走時嗚喇叭:喵喵!分明在說:謝謝。
神情喜悅了一會,卻像掉了魂似的,手里拿著啥找啥,丟三拉四的。
伴胡大發(fā)走到生命盡頭的紅繡球,就是那時扎的。
山里夜來靜悄悄,陪蕓蕓在店里睡的二姨有事回去了,蕓蕓脫了外衣,身著一件白布衫,輕哼起一首山歌:
白布衫子扣子多,
解了扣子讓你摸,
一下摸到心口上,
妹把心都掏給哥。
唱得臉頰燒呼呼的,拿臉盆從缸里舀水洗了把臉,沒那么燒了,對著鏡子照,仍然紅撲撲的。歪在床上,沒了瞌睡,朝屋頂一望,突生一個主意:扎一只紅繡球,高高地掛起來,夜來仰躺在床上,眼里也有個艷麗的看頭。
楊家壩的婆婆奶奶們,過去扎小人掛屋檐下求雨,或肩掃帚掃云盼天晴,用玉米芯子作芯?,F(xiàn)今的姨姨嬸嬸們,給碎娃做小貓小狗之類玩具,也用玉米芯子作芯。蕓蕓從灶間挑了一根上好的干玉米芯子,削去兩頭,留下中間,用塑料紙三纏兩裹,圓圓的,輕輕的,成了球狀。翻出家里的紅綾綢,結(jié)結(jié)實實的包了圓球,做一朵粉紅的娟花,又做一朵粉紅的娟花,一朵一朵地綴上去,圓球大了胖了,活脫一個繡球。她又托人從縣里,捎來許多指頭蛋大的風(fēng)鈴。一朵花心,綴一只風(fēng)鈴,風(fēng)鈴銀亮銀亮的,輕輕搖動的鈴鈴響。帶響的紅繡球做好了,拴一條小繩,從屋梁上垂下來,恰巧懸在床的上空。蕓蕓見二姨家里有碎娃和丈夫,說自己一個人在路邊店里習(xí)慣了,勸她晚上回家住,不用陪她了。蕓蕓住的屋,是用木板在食堂角隔開的,夜來關(guān)了食堂的大門,又閉了睡屋的小門,蕓蕓開了窗,躺在床上看,聽紅繡球迎山風(fēng)的鈴鈴鈴地響。風(fēng)鈴不大,響聲很小,卻脆脆的銀質(zhì)地響成一團(tuán),合奏出美妙的音樂,活躍了她的夜晚,帶給她有聲有色的遐想和憧憬。夜深了,蕓蕓躺床上看書,紅繡球的合奏,催她放下書入眠;趕早沉睡著,紅繡球悅耳的合奏,叫醒她讓她起床。紅繡球的鈴鈴鈴的樂音,使店角的小屋里,氤氤著姑娘的體香,充滿著粉紅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