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舞蹈:舞蹈身體元語言初探

字號:

一、類本質動作的對象化與同質化
     我們面前有幾個中國當代群舞:當《士兵與槍》躍動刺殺時,出現(xiàn)了一類人——戰(zhàn)士;當《進城》蜷縮翹盼時,出現(xiàn)了一類人——農民:當《中國母親》擰身回望時.出現(xiàn)了政治分類和血緣分類合一的一類人——母親……每一類舞者的身體語言都有其“類本質”的特征,而所有舞者合在一起手舞足蹈,又形成了人類舞蹈身體語言的類本質特征。
     ”從最初的動物中.主要由于進一步從分化而發(fā)展出無數(shù)的綱目.科、屬、種的動物,最后發(fā)展出神經系統(tǒng)獲得最充分發(fā)展的那種形態(tài),既脊椎動物的形態(tài).而最后在這些脊椎動物中發(fā)展出這樣一種脊椎動物,在它身上自然達到了自我意識,這就是人?!盵1】人是有意識的群體動物.在人類的文化傳承中.原本無個人概念,所以康德認為.歷史“使人類物種的全部原始稟賦都將得到充分發(fā)展的普遍公民狀態(tài),”這一目的是經過“非社會的社會性”…一包括犧牲個體才能實現(xiàn),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馬克思也說過“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但另一方面,“個性的比較高級的發(fā)展,只有犧牲個人的歷史進程來取得種族的利益總是要靠犧牲個體的利益來為自己開辟道路的?!崩顫珊裨诳偨Y了前人的認識后談到:“人是從。個體為整體而存在’發(fā)展而成為。整體為個體而存在’的。強調后者而否定前者是非歷史的,強調前者而否定后者,是反歷史的?!笨档隆ⅠR克思、李澤厚所謂的“公民狀態(tài)”,“一切人”、“種族”、”整體”(還有后面將提到的“總體的人“、”整個的人”)等都是指人作為”類”的存在,而原始的”個體為整體而存在”也正是人類在總體上比各類動物高明而有力的第二特征。
     人類“類本質”的兩大特征告訴我們:“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在于,他的生命活動是有意識的.因此人是類的存在物。或者我們可以說,他是自覺的存在物,即是說他的生活成為他的對象.這是因為他是類的存在物。由于這一點,他的活動是自由的活動”翻,而且能夠在類的群體中得到共識。
     于是.人類開始按照自我意識塑造世界,包括美的世界.使“人的本質對象化”。美國的印第安人想像鷹一樣自由翱翔,因此有了《鷹舞》;澳大利亞昆士蘭土著把神秘的蛇視為祖先.因此又有了《蛇族之舞》。古老的《藏文舞譜》也曾記載了“雖不是鹿生的小鹿.要學會鹿臥地的美姿:雖不是鷹生的小鷹.要學會鷹展翅飛翔;雖不是魚生的小魚.要學會水中魚尾閃耀:雖不是獅生的小獅,要學會雄獅的驕姿”。又如日喀則歌謠中“央扎姆拉”(《左右舞》)的“左右兔子蹦.左右狐貍藏.左右狼爬行”……雖然人不會鷹飛、蛇爬、鹿臥、魚游,但卻能跳各種動物的舞蹈.借以使自己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展現(xiàn)。
     人在使自己的本質對象化的展現(xiàn)過程中,還比動物多了一套本領——語言,所以符號學家卡西爾把人定義為“語言動物“。在人類所面臨的復雜紛繁的“日常生活的異質化復合體中.所有東西都可以以語言為媒介而被思考.因此能夠同質化。’所有東西都是可思考的‘,等于說’所有東西都是可以說的…。嘲當人類把世界上 “所有東西”都納入自己的可思考和可陳說交流的對象時,其語言的力量就可想而知了。
     語言有說的和寫的.還有用身體呈現(xiàn)的,后者就是身體語言,或者叫作”類本質動作”。當人類祈雨時,他們仰頭拔背,雙臂曲肘上指,成蹲步,以表對自然力量的崇拜與敬畏,這就是“祈雨舞”。錢鐘書的夫人楊降先生一生從事語言文字工作,96歲時開始探討人生哲學:”我最初認為靈魂當然在靈的一面。可是仔細思考之后,很驚訝的發(fā)現(xiàn),靈魂原來在肉的一面。她說的靈魂,指不同于動物生命的人的生命,一個看不見的靈魂附在一個看的見的身體上面。可見身體語言是靈和肉的合一,文化位置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