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入黨積極分子思想?yún)R報:加深對黨的認識

字號:

思想?yún)R報范文
     敬愛的黨組織:
     我一直都對中國共產黨充滿了渴望與向往,覺得中國共產黨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帶領著中國人民走向富裕,建設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一盞導航燈,引領著一批有一批的優(yōu)秀黨員奉獻于黨的革命建設事業(yè),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現(xiàn)在,通過對黨的學習,我發(fā)現(xiàn)自己過去的認識還是太過于膚淺,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黨的本質。其實黨并不簡簡單單是一種榮譽,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它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對社會對人民的不可推脫的責任。當然,黨愿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7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不懈奮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反帝反封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并取得最終的勝利。
     新中國建立后,中國人民政治地位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然而經濟生活卻極度空乏。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一窮二白的基礎下,肩負起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重任。1956年工農業(yè)的偉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成社會主義工業(yè)體系;扭轉了中國經濟衰敗的態(tài)勢。
     黨的xx屆xx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總結歷史,高瞻遠矚,做出將黨的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轉移的決策,確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目標,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階段。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實行改革開放,大力推動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用"一國兩制"政策順利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洗刷百年恥辱,領導中國人民在經濟、農業(yè)、工業(yè)、教育、科技、國防、外交等各個領域都取得重要成果。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黨的最終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我們黨清醒的認識到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只有在社會主義充分發(fā)展和高度發(fā)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所以我們黨以發(fā)展作為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fā)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政治文化相協(xié)調的發(fā)展,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以興國為已任,以富民為目標,走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道路。按照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我們黨吸納各種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分子;按照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要求,我們黨吸納人類文化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按照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我們黨在工作中始終堅持“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使黨獲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和信賴。
     我懷著對黨的無比崇敬之情,在初中時我就加入了中國共青團,在實踐中不斷履行中國共青團宣言。因而,我對共青團有了全面的認識,而在此過程中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也逐漸加深,我愈發(fā)地渴望成為一名合格、優(yōu)秀的中國共產黨員。參加工作后,我努力在思想上、組織上向黨靠攏,在黨組織的關心和教育下,我對黨的認識進一步加深,渴望像共產黨員那樣實現(xiàn)自身價值,并愿將自己的一生獻給偉大的祖國和人民。我也渴望得到偉大的黨的指引,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作為正處在中國時代的我們這些入黨積極分子,就應該認識黨,了解黨,從自身做起,在平常事中起到模范作用。
     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我認識這是入黨的先決必要條件。因為正確的入黨動機是正確行為的精神的動力,只有具有正確的入黨動機才能夠把尋實現(xiàn)共產議的忠誠與對實行社會主義聯(lián)合起來,才能夠樹立我們不怕吃苦,不怕吃苦的意識,才能對人們無私的奉獻,才能以高姿態(tài)經常黨的考驗,在危難時刻始終沖在最前面。只有具備正確的入黨動機,才能作為一個入黨積極分子,才可以向黨靠攏再靠攏,最終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投身到為革命事業(yè)的奉獻中去。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遺產和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偉大民族。而對歷史與傳統(tǒng)來說,無論針對淵源流長的民族文化和侮辱的近現(xiàn)代史冊,還是重溫中國共產黨為這一切所做出過的巨大犧牲和不懈的奮斗歷程。我們都應該牢記曾經擁有過的輝煌與創(chuàng)傷,永遠不能忘記!
     一直以來,我仍在繼續(xù)地努力學習著,不斷提高自己對黨的認識。而加強對黨的認識是有條件的,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也是有條件的,需要我們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以理論努力指導自己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并且克服不正確的入黨動機和思想。
     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我要本著以上的觀念要求及原則,努力加強對黨的認識,并嚴格要求、約束自己,在平常的每一件小事中起到模范的作用,使大家對黨的
     服務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以平常事考驗自己,努力答好每一道題,迎接黨和人民對我的考驗,是我無尚的光榮,能夠時刻把自己的力量奉獻給祖國和人民,令我無比自豪。
     我決心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注意克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爭取在思想、工作、學習等方面有更大的進步。正確地看待自己的長與短、得與失、名與利,做一個無論在組織上還是思想上都入黨的人。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與信念,不辱一名黨員的名譽,對得起共產黨員這一光榮稱號,為實現(xiàn)黨的崇高理想共產主義而奮斗終身。
     此致
     敬禮!
     思想?yún)R報范文
     敬愛的黨組織:
     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每一位入黨積極分子的理想和追求。為什么要入黨?這是每一個要求入黨的同志必須正確回答的首要問題,也就是你的入黨動機是什么?這里講端正入黨動機,那么入黨動機肯定有正確與不正確之分。
     由于現(xiàn)實生活的復雜性,人們要求入黨的動機繁雜不一。有人認為當黨員光榮,入了黨個人和家庭都光彩,在親戚朋友面前也好看;有人認為入黨是一種政治資本,通過入黨在政治上找個靠山。就拿我來說:我是聽我爸勸說入黨,因為他覺得入黨后畢業(yè)了找工作容易一些,畢竟黨員是更加優(yōu)秀的。入了黨給人的感覺就像社會階層提高了一樣。等等以上之類原因,然而這些原因都是不正確的,都是與黨的性質、宗旨、奮斗目標不一致的,甚至是根本是相違背的。那么什么才是正確的入黨動機呢?正確的入黨動機,自然是與黨的性質、宗旨、奮斗目標相一致,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為獻身共產主義事業(y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而要求入黨。只有這樣的入黨動機才符合黨章規(guī)定的黨員條件;入黨以后才能發(fā)揮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作用。
     端正入黨動機當然要先首先了解一個正確的入黨動機的重要性。因為一個黨員能否做到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往往取決于其入黨動機。
     首先,不同的入黨動機會產生不同的入黨手段和途徑。正確的動機,是正確行動的精神力量。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入黨動機,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動力,才能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擺正黨和人民的利益同個人利益的關系,逐步培養(yǎng)和樹立去甘愿“吃虧”、不怕“吃苦”、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人生價值觀;才能夠正確對待爭取入黨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
     再而,黨組織為了維護自身的純潔性,必須嚴格考察要求入黨同志的入黨動機。這種考察具有多樣性和長期性。要求入黨的同志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入黨動機,才能經受住黨組織的考驗。
     最后,正確的入黨動機是爭當合格黨員的起點。因為有了正確的入黨動機,才能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勇于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不利因素,朝著既定目標前進。這是共產黨人所應有的素質。 認清了樹立正確入黨動機的重要性,那怎么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呢?正確的入黨動機,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而是在不斷學習、實踐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第二、共產黨員的黨性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入黨就自然而然地具有的,而是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通過不斷修養(yǎng)和磨練而獲得的。所以要求入黨的同志僅有入黨的愿望是不夠的,還必須付諸行動,在實踐中不斷用切身體驗來深化對黨的認識,從而進一步端正入黨動機。 其次,端正入黨動機的過程,實質就是一個思想認識不斷提高的過程。在入黨過程中,一個人的入黨動機既有正確的成分,有事也會出現(xiàn)一些不正確的雜念。應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克服不正確的入黨動機。
     最后,端正入黨動機不是入黨前一時的問題,而是一輩子的事情。有的人雖然入了黨,但入黨動機的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或者是入黨時動機是端正的,但后來放松了學習和思想改造,革命意志衰退了。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有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甚至是完全沒有入黨。”所以不論組織上是否入黨,都應該做到首先在思想上真正入黨,而且要長期注意自己的入黨動機,克服那些不正確的思想,決不能“入黨前拼命干,入黨后松一半”。 學習了怎樣端正入黨動機,作為我們這些入黨積極分子要爭取入黨之日起,就要端正入黨動機,自覺接受黨組織的教育、培養(yǎng)和考察,對照黨員標準,加強實踐鍛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真正成為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的先進分子,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此致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