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子琳書 孔臧
告琳(1):頃來聞汝與諸友生講肄書傳(2),滋滋晝夜(3),衎衎不怠(4),善矣!人之進道(5),惟問其志(6),取必以漸,勤則得多(7)。山霤至柔(8),石為之穿;蝎蟲至弱(9),木為之弊(10)。夫霤非石之鑿(11),蝎非木之鉆(12),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堅剛之體,豈非積漸之致乎(13)?訓(xùn)曰:“徒學(xué)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14)?!惫蕦W(xué)者所以飾百行也!(15)
侍中子國(16),明達(dá)淵博,雅學(xué)絕倫,(17)言不及利,行不欺名(18)。動遵禮法,少小及長,操行如故(19)。故雖與群臣并參侍,見待崇禮,不供褻事(20),獨得掌玉唾壺(21)。朝廷之士,莫不榮之(22)。此汝所親見。詩不云:“勿忘爾祖,聿修厥德”。(23)又曰:“操斧伐柯,其則不遠(yuǎn)”(24)。遠(yuǎn)則尼父,近則子國(25),于以立身,其庶矣乎(26)!
【作者介紹】
孔臧:約漢高帝中期至武帝元朔末年在世(公元前201一前123)在世,孔子的第11代孫,西漢經(jīng)學(xué)家孔安國的從兄。漢蓼侯、太常卿孔藂之子。文帝九年,(前171)承襲父親爵位為蓼侯,拜為御史大夫??钻霸咐^承家族從事的事業(yè),求為太常卿,與從弟安國從事古文尚書研究。漢武帝同意其請求,但禮賜如三公(待遇仍同于御史大夫。漢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為“三公”)臧與博士等議勸學(xué)勵賢之法,請著功令,自是公、卿、大夫、吏、彬彬多文學(xué)之士,在官數(shù)年卒。臧著書十篇,今不存;又有賦二十篇,亦不傳。偽書《孔叢子》中有《諫虎賦》、《楊柳賦》、《號賦》、《蓼蟲賦》,未知其真?zhèn)巍?BR> 【注釋】
(1)告琳:告訴孔琳。古代書信上對下、尊對卑書信開頭的一種格式??琢眨钻爸?。
(2)頃來聞汝與諸友生講肄書傳:近來聽說你和一些書生朋友講論學(xué)習(xí)儒家經(jīng)傳典籍。頃:近來;講肄(yì):講論學(xué)習(xí),講習(xí)。書傳(zhuàn):書,指儒家經(jīng)書;傳,先儒對經(jīng)書的銓釋。書傳,即經(jīng)傳典籍。
(3)滋滋晝夜,日以繼夜勤奮攻讀。滋滋:勤勉不倦。
(4)衎衎不?。簠沧x書中獲得樂趣。衎衎(kān):和樂,快樂。
(5)進道:學(xué)問長進。
(6)惟問其志:主要看他有沒有志氣。問:看。
(7)取必以漸,勤則得多:要獲得知識,必須靠逐漸積累,必須靠勤奮才可學(xué)得很多。漸:逐漸,有堅持之意。
(8)山霤至柔:山間的流水是再軟不過的了。霤:本指屋檐上滴下的水。此指山崖上流下的水;至:極,最。
(9)蝎(xiè)蟲:木中蛀蟲。
(10)木為之弊:木頭能被他毀壞。
(11)夫霤非石之鑿:流水本不是鑿石頭的鐵鑿。夫:發(fā)語詞,無實際意義。鑿:鑿子。打孔、挖槽的工具。
(12)蝎非木之鉆:蝎蟲也不是鉆木頭的鉆子。鉆(zuān):鉆子。穿孔的工具。
(13)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堅剛之體,豈非積漸之致乎:顯然,它們都能憑借微小脆弱的形體,征服堅硬的東西。這難道不是由于功夫的逐漸積累才達(dá)到的嗎?褻(xiè)然:顯然。
(14)訓(xùn)曰:“徒學(xué)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古訓(xùn)說:“僅僅學(xué)而知之還不算好,而腳踏實地去親自實踐,才夠得上”。徒:徒有,僅僅具備;多:好;履:鞋子,這里指親自實踐。
(15)故學(xué)者所以飾百行:這正是學(xué)者愛好各種實踐的原因啊。
(16)侍中子國:侍中孔安國??钻暗膹牡堋?装矅?,約公元前一五年六至前七四年間在世,字子國,孔子十一代孫。約自漢景帝元年,至昭帝末年間在世,受詩于申公,受尚書于伏生。學(xué)識淵博,擅長經(jīng)學(xué)。武帝時任博士,后為諫大夫,官至臨淮太守。武帝末,魯共王壞孔捕舊宅,于壁中得古文尚書、禮記、論語及考經(jīng),皆科斗文字,當(dāng)時人都不識,安國以今文讀之,又奉詔作書傳,定為五十八篇,謂之古文尚書,又著古文孝經(jīng)傳、論語訓(xùn)解。成為“尚書古文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司馬遷研究《堯典》、《禹貢》等古文,也曾向他請教。后世尊其為先儒。侍中:秦漢時少府屬下宮職,為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職;西漢時又為正規(guī)官職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類名號可入禁中受事。
(17)明達(dá)淵博,雅學(xué)絕倫:為人聰明練達(dá)、學(xué)識淵博,研究《爾雅》的學(xué)問,無與倫比。雅學(xué):研究《爾雅》的學(xué)問?!稜栄拧肥侵袊钤缱爰?jīng)傳文字訓(xùn)詁的一部書,漢魏時已有樊光、李巡、孫炎等人的注本。
(18)言不及利,行不欺名:口中從不談物質(zhì)利益,行為從不玷污自己的名聲。
(19)少小及長,操行如故:從小到大,都能保持高尚的操守。
(20)故雖與群臣并參侍,見待崇禮,不供褻事:因此他雖然與一些臣子都是可以皇帝身邊的侍中,但遵守禮數(shù),不做不莊重之事。褻(xiè):過于親近,不莊重。
(21)獨得掌玉唾壺:獨自捧著玉唾壺,跟隨在皇帝左右。唾壺:痰盂;玉唾壺:玉琢的痰盂。
(22)朝廷之士,莫不榮之:朝中人士,無不以此為榮。
(23)詩不云:“勿忘爾祖,聿修厥德”:《詩經(jīng)》上不是說:“不要忘記你祖宗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宗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才能繼續(xù)他的德行。語見《詩經(jīng)·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念爾祖;無念爾祖,聿修厥德?!表?yù):古漢語助詞,用在句首或句中;厥(jué):代詞:“他的”,這里指“祖先”。修:繼承。
(24)操斧伐柯,其則不遠(yuǎn):想砍棵樹棍做斧頭把,就必須先有斧頭。沒有斧頭,就無法砍下樹棍來做斧頭把。語出《詩經(jīng)·豳風(fēng)·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yuǎn)”。比喻要想達(dá)到目的,就必須有制勝的法寶。
(25)遠(yuǎn)則尼父,近則子國:從遠(yuǎn)的來說,孔子就是我們制勝的法寶,從近的來說,孔安國就是我們制勝的法寶。尼父:對孔子的尊稱??鬃幼种倌?,故稱尼父。
(26)于以立身,其庶矣乎:(尼父子國的思想武庫)對于你為人處世,就足夠了。立身:為人處世。語出《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於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庶矣:庶,富足,矣,語尾助詞。此汝所親見。詩不云:“勿忘爾祖,聿修厥德”。
告琳(1):頃來聞汝與諸友生講肄書傳(2),滋滋晝夜(3),衎衎不怠(4),善矣!人之進道(5),惟問其志(6),取必以漸,勤則得多(7)。山霤至柔(8),石為之穿;蝎蟲至弱(9),木為之弊(10)。夫霤非石之鑿(11),蝎非木之鉆(12),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堅剛之體,豈非積漸之致乎(13)?訓(xùn)曰:“徒學(xué)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14)?!惫蕦W(xué)者所以飾百行也!(15)
侍中子國(16),明達(dá)淵博,雅學(xué)絕倫,(17)言不及利,行不欺名(18)。動遵禮法,少小及長,操行如故(19)。故雖與群臣并參侍,見待崇禮,不供褻事(20),獨得掌玉唾壺(21)。朝廷之士,莫不榮之(22)。此汝所親見。詩不云:“勿忘爾祖,聿修厥德”。(23)又曰:“操斧伐柯,其則不遠(yuǎn)”(24)。遠(yuǎn)則尼父,近則子國(25),于以立身,其庶矣乎(26)!
【作者介紹】
孔臧:約漢高帝中期至武帝元朔末年在世(公元前201一前123)在世,孔子的第11代孫,西漢經(jīng)學(xué)家孔安國的從兄。漢蓼侯、太常卿孔藂之子。文帝九年,(前171)承襲父親爵位為蓼侯,拜為御史大夫??钻霸咐^承家族從事的事業(yè),求為太常卿,與從弟安國從事古文尚書研究。漢武帝同意其請求,但禮賜如三公(待遇仍同于御史大夫。漢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為“三公”)臧與博士等議勸學(xué)勵賢之法,請著功令,自是公、卿、大夫、吏、彬彬多文學(xué)之士,在官數(shù)年卒。臧著書十篇,今不存;又有賦二十篇,亦不傳。偽書《孔叢子》中有《諫虎賦》、《楊柳賦》、《號賦》、《蓼蟲賦》,未知其真?zhèn)巍?BR> 【注釋】
(1)告琳:告訴孔琳。古代書信上對下、尊對卑書信開頭的一種格式??琢眨钻爸?。
(2)頃來聞汝與諸友生講肄書傳:近來聽說你和一些書生朋友講論學(xué)習(xí)儒家經(jīng)傳典籍。頃:近來;講肄(yì):講論學(xué)習(xí),講習(xí)。書傳(zhuàn):書,指儒家經(jīng)書;傳,先儒對經(jīng)書的銓釋。書傳,即經(jīng)傳典籍。
(3)滋滋晝夜,日以繼夜勤奮攻讀。滋滋:勤勉不倦。
(4)衎衎不?。簠沧x書中獲得樂趣。衎衎(kān):和樂,快樂。
(5)進道:學(xué)問長進。
(6)惟問其志:主要看他有沒有志氣。問:看。
(7)取必以漸,勤則得多:要獲得知識,必須靠逐漸積累,必須靠勤奮才可學(xué)得很多。漸:逐漸,有堅持之意。
(8)山霤至柔:山間的流水是再軟不過的了。霤:本指屋檐上滴下的水。此指山崖上流下的水;至:極,最。
(9)蝎(xiè)蟲:木中蛀蟲。
(10)木為之弊:木頭能被他毀壞。
(11)夫霤非石之鑿:流水本不是鑿石頭的鐵鑿。夫:發(fā)語詞,無實際意義。鑿:鑿子。打孔、挖槽的工具。
(12)蝎非木之鉆:蝎蟲也不是鉆木頭的鉆子。鉆(zuān):鉆子。穿孔的工具。
(13)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堅剛之體,豈非積漸之致乎:顯然,它們都能憑借微小脆弱的形體,征服堅硬的東西。這難道不是由于功夫的逐漸積累才達(dá)到的嗎?褻(xiè)然:顯然。
(14)訓(xùn)曰:“徒學(xué)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古訓(xùn)說:“僅僅學(xué)而知之還不算好,而腳踏實地去親自實踐,才夠得上”。徒:徒有,僅僅具備;多:好;履:鞋子,這里指親自實踐。
(15)故學(xué)者所以飾百行:這正是學(xué)者愛好各種實踐的原因啊。
(16)侍中子國:侍中孔安國??钻暗膹牡堋?装矅?,約公元前一五年六至前七四年間在世,字子國,孔子十一代孫。約自漢景帝元年,至昭帝末年間在世,受詩于申公,受尚書于伏生。學(xué)識淵博,擅長經(jīng)學(xué)。武帝時任博士,后為諫大夫,官至臨淮太守。武帝末,魯共王壞孔捕舊宅,于壁中得古文尚書、禮記、論語及考經(jīng),皆科斗文字,當(dāng)時人都不識,安國以今文讀之,又奉詔作書傳,定為五十八篇,謂之古文尚書,又著古文孝經(jīng)傳、論語訓(xùn)解。成為“尚書古文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司馬遷研究《堯典》、《禹貢》等古文,也曾向他請教。后世尊其為先儒。侍中:秦漢時少府屬下宮職,為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職;西漢時又為正規(guī)官職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類名號可入禁中受事。
(17)明達(dá)淵博,雅學(xué)絕倫:為人聰明練達(dá)、學(xué)識淵博,研究《爾雅》的學(xué)問,無與倫比。雅學(xué):研究《爾雅》的學(xué)問?!稜栄拧肥侵袊钤缱爰?jīng)傳文字訓(xùn)詁的一部書,漢魏時已有樊光、李巡、孫炎等人的注本。
(18)言不及利,行不欺名:口中從不談物質(zhì)利益,行為從不玷污自己的名聲。
(19)少小及長,操行如故:從小到大,都能保持高尚的操守。
(20)故雖與群臣并參侍,見待崇禮,不供褻事:因此他雖然與一些臣子都是可以皇帝身邊的侍中,但遵守禮數(shù),不做不莊重之事。褻(xiè):過于親近,不莊重。
(21)獨得掌玉唾壺:獨自捧著玉唾壺,跟隨在皇帝左右。唾壺:痰盂;玉唾壺:玉琢的痰盂。
(22)朝廷之士,莫不榮之:朝中人士,無不以此為榮。
(23)詩不云:“勿忘爾祖,聿修厥德”:《詩經(jīng)》上不是說:“不要忘記你祖宗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宗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才能繼續(xù)他的德行。語見《詩經(jīng)·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念爾祖;無念爾祖,聿修厥德?!表?yù):古漢語助詞,用在句首或句中;厥(jué):代詞:“他的”,這里指“祖先”。修:繼承。
(24)操斧伐柯,其則不遠(yuǎn):想砍棵樹棍做斧頭把,就必須先有斧頭。沒有斧頭,就無法砍下樹棍來做斧頭把。語出《詩經(jīng)·豳風(fēng)·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yuǎn)”。比喻要想達(dá)到目的,就必須有制勝的法寶。
(25)遠(yuǎn)則尼父,近則子國:從遠(yuǎn)的來說,孔子就是我們制勝的法寶,從近的來說,孔安國就是我們制勝的法寶。尼父:對孔子的尊稱??鬃幼种倌?,故稱尼父。
(26)于以立身,其庶矣乎:(尼父子國的思想武庫)對于你為人處世,就足夠了。立身:為人處世。語出《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於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庶矣:庶,富足,矣,語尾助詞。此汝所親見。詩不云:“勿忘爾祖,聿修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