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字號: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該組教材按“怎樣看問題”選編了4篇課文,本篇課文寫的是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fā)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
    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1-4段)講發(fā)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fā)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分講發(fā)明的坦克在戰(zhàn)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發(fā)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fā)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fā)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
    3.體會發(fā)明家勤于思考、勤于實踐的品質,學會集合優(yōu)點于一生。
    重難點:
    重點:了解發(fā)明家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合二為一發(fā)明坦克的過程。
    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fā)明引發(fā)的道理,即“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并舉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認識矛和盾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認識這兩種武器嗎?(板書:矛盾)隨機教學“矛和盾”字。說說你對它們的了解。
    2、師小結:矛和盾是古代的兩種兵器。矛長長的,頭上尖尖的,用來進攻。盾就是盾牌,是用來抵擋的,保護自己的。(教師隨機板書:矛——進攻。盾——自衛(wèi)。)
    3、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是《矛和盾的集合》(師補充課題)。用來進攻的矛和用來防守的盾怎么能集合起來呢?學了課文你就知道了。
    二、自學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1、自讀課文。請同學們大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
    集合 招架 緊張 自衛(wèi)
    進攻 炮口 坦克戰(zhàn)場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龐然大物
    自由讀——指名讀——同桌接讀
    (2)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正音。
    3、歸納主要內(nèi)容:同學們,讀課文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本領,就是把課文讀成一句話或者一小段話,你會嗎?(課件出示填空句子)請同學們趕快默讀課文,試著填一填。課件出示:
    發(fā)明家( )矛和盾與朋友比賽的時候,想到把矛的( )、盾的( )合二為一,發(fā)明了(),在戰(zhàn)場上( )。
    三、學習1-4段,思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1.同學們,發(fā)明家在發(fā)明坦克的過程中并非是一帆風順的,他遇到了許多問題,又是怎樣解決的,請默讀課文1-4段。
    2.交流反饋,隨機板書,品讀詞句。
    (1)盾太小。盾太小,所以發(fā)明家難以招架住矛強大的進攻。找到相關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fā)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A、自由讀,想像這是一場怎樣的比賽?
    B、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比賽的緊張?
    雨點般:可以看出什么?(連續(xù)不斷來勢兇猛很密集)
    左抵右擋:做做動作
    難以招架:什么意思?
    用朗讀展現(xiàn)出矛強大的攻擊力,感受到“盾太小啦!”
    (2)變鐵屋。找到相關句子: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發(fā)明家在緊張危急關頭,想到了這樣一個好主意,會是怎樣的心情?帶著那樣的心情好好讀一讀,讀出“!”強烈的感情。指出變鐵屋的作用是為了自衛(wèi)。(板書:盾——自衛(wèi)——變鐵屋)
    引:可是,鐵屋子只能保護自己,一點兒獲得勝利的機會都沒有,怎么能拿去和別人比賽呢?這個問題真讓人頭疼,也一直困惑著發(fā)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終于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學生接讀: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3)要進攻。出示第三自然段: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驗觚敗W孕l(wèi),是為了更好的進攻呀!
    “固然”是什么意思,能否換個詞兒來說?
    發(fā)明家又產(chǎn)生了新的困惑,你認為這樣的鐵屋子像———,只能——,不能——。
    讀好“!”強烈的語氣。
    (4)開小洞。找到相關句子: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得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于是,發(fā)明家發(fā)明了坦克。
    A、什么才能進攻?課文中的“矛”指什么?怪不得“矛”打上了引號。長長的一橫叫破折號,破折號占兩個格子的位置,在文中的作用是解釋說明。(板書:矛——進攻——槍炮)
    B、出示坦克圖,找找什么是坦克的“矛”?什么是坦克的“盾”?隨機理解履帶。說說坦克與鐵屋子比起來的進步:坦克不僅能——,而且能——。
    3、請大家聯(lián)系課文、看著板書,說一說發(fā)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坦克的?指名說,自由練說,再指名說。
    4、坦克把盾的自衛(wèi)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板書:合二為一),集合優(yōu)點的結果怎樣?課文中的哪個詞能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勾畫,交流。聯(lián)系第5節(jié)課文找找坦克“大顯神威”的情景。(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你能讀出的德國兵害怕,驚慌失措的樣子嗎?指導朗讀。
    四、學習第五段,總結全文
    師:坦克的底部裝有履帶,能行走在泥地、溝渠等特殊的地面上。作戰(zhàn)時人可以躲在堅固的鐵屋子里,很難受到攻擊;又裝有炮口,能隨時攻擊對方。由于它進退自如,攻守靈活,一上戰(zhàn)場就發(fā)揮了極大作用,名震天下。“它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于一身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哪兒是用單獨的矛和盾作戰(zhàn)能比的呢!
    1、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出示后一句話:齊讀,你想到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這段話:“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你能聯(lián)系課文,看著板書,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嗎?指導朗讀。
    3、你能找找生活中“合二為一”的例子嗎?
    4、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把矛和盾的優(yōu)點集合在一起發(fā)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上、生活中,象發(fā)明家那樣,多觀察、多思考,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發(fā)明或改進更多的東西,早日邁入勝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板書設計:
    矛 和 盾 的 集合
    | | |
    進攻 自衛(wèi)  合二為一
    | | |
    槍炮 鐵屋子  坦 克(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