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構成

字號:

一、選題及目的
    撰寫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首先要有選題。選題就是學生學位論文的研究題目。選題有幾種來源,要么來自于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或專業(yè)經(jīng)驗,要么來自文獻閱讀,要么來自于老師的建議。
    選題還會涉及選題的大小、選題的范圍。它們都是相對而言的,這也視研究隊伍的大小和研究能力強弱來確定。我們舉個例子就可以說明,“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可以縮小為“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還可以縮小為“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甚至再縮小為“小學數(shù)學幾何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由此可以看到選題由大到小的變化。
    選題意義可以理解為研究目的,選擇了一項研究到底要達到什么目的,這是研究者首先需要明確的目標,通常選題意義或研究目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第一是學術意義,第二是理論價值,第三是實踐價值,第四是個體目的,第五是知識發(fā)展。任何一項選題都可能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設定其意義,但并不是每一個選題都要達到這些目的,這要視選題大小、范圍和類型而定。在選題意義上,作為一種科學研究,論文的意義在于填補知識的空白或探索新知識、找到一些現(xiàn)象的起因、描述一些現(xiàn)象、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或驗證一個假設。
    二、概念和理論框架
    從研究選題、研究問題、研究文獻綜述到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確定中可以明確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但一項研究是否具有獨創(chuàng)性或原創(chuàng)性還取決于這項研究的理論框架或分析框架、研究視角或范式。所以在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中還須提出研究的理論框架,這個框架將決定學位論文的邏輯結構。研究“概念框架和研究目的密切相連,而且研究目的與框架共同對研究問題的形成造成重要影響”
    為什么研究需要概念或理論框架呢?這是因為一個概念框架、模型或理論可以幫助提出一個科研問題或對某個問題做出解答??茖W研究實質上是為了發(fā)展或驗證能解釋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理論、假設、模型、猜想或概念框架。研究問題和理論之間的聯(lián)系是直截了當?shù)摹R粋€研究問題可能需要多個理論,不同的理論可能對一個問題作出不同的解答,如“班級人數(shù)和學生成績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這樣一個研究問題可以用多種理論來回答。另外,觀察什么與如何觀察是由該問題或選題的一個核心概念來驅動的。那么什么是概念?什么是概念框架?什么是理論?什么是理論框架?概念或理論從哪里來?如何在研究設計中構建概念或理論框架?如何在研究設計中應用概念或理論框架?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研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研究的理論框架其實還與研究的假設聯(lián)系在一起,也就是說,每一個開題報告都會有研究的假設,或者說,做研究首先要有假設,然后去找證據(jù)證明這個假設是成立的。如一個研究生提出了一個假設,說一個人的數(shù)學成績取決于他的語言能力,語言能力強則數(shù)學成績就高,這就是一個假設的理論模型。
    三、研究問題
    一切研究都始于問題,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是研究的開題報告,因此也必須始于問題。
    年鑒學派大師費弗爾說得明確:“提出問題是所有史學研究的開端和終結,沒有問題便沒有史學。”同時,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可能只需要數(shù)學或實驗技巧,而提出新問題、發(fā)現(xiàn)新可能性或以新視角看待舊問題,卻需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這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庇纱丝梢娫谘芯恐袉栴}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研究問題”?研究問題說明研究者想要知道什么,想要通過研究理解什么,因此研究問題一定是指向知識和理解。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是有區(qū)別的,研究假設是研究者對這些問題的嘗試性回答。
    1.問題的來源
    “多數(shù)人的寫作或者緣于現(xiàn)實的思考,或者緣于閱讀的興趣。其實,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閱讀會促進對現(xiàn)實的思考,對現(xiàn)實的思考常常會求助于閱讀?!薄巴ㄟ^專業(yè)或個人日常經(jīng)驗選擇一個研究問題似乎比通過(老師)建議或文獻的途徑更加危險。但這種擔心未必正確。以個人經(jīng)驗指導你的研究有可能會更具價值?!睆倪@些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閱讀、專業(yè)活動、生活經(jīng)驗、老師建議都可能成為研究問題的來源。
    這里需要解釋和說明的是,在中文中“問題”有多重意義,而英文中question、problem、issue各具有特定的意義所指。我們用三個動詞就可以解釋這三個詞的意義了:“回答問題”、“解決問題”和“討論問(議)題”。在學術研究中可能為了“解決問題”而要提出需要回答的研究問題,所有的“解決”“回答”的問題都可以成為討論的問題。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回答問題”。通常我們會說,“偉大的科學研究工作常常出于解決某一急迫的實際問題?!?BR>    2.三個基本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如何?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價值觀不同,對研究問題的認識也不同。馬克斯威爾把研究問題劃分為三類,它們是一般化問題(genericquestions)和具體化問題(particularisticquestions)、工具主義者問題和實在論者問題、變量問題和過程問題。也有方法研究學者認為,“大量的教育研究問題可以歸納為相互關聯(lián)的三類形式:描述性問題———正在發(fā)生什么?因果性問題———是否有系統(tǒng)性的作用?過程性或機制性問題———為什么會發(fā)生或怎么發(fā)生的?”我們把問題基本上分為三類,即本體論問題、價值論問題和方法論問題,通俗地說,在研究中時刻要回答“是什么”、“為什么”和“如何、怎么辦”的問題。
    3.問題的表述方式
    研究者應該以有助于實現(xiàn)實踐目的的方式提出研究問題,而不應該把這些研究的目的隱藏在研究問題本身中。并且研究問題必須是通過研究能夠得到解答的問題,研究必須是真正可以實施的。“如果提出一個沒有哪個研究能夠回答的問題是沒有價值的,無論是因為無法獲得回答問題的資料,還是得出的結論可能會有嚴重的效度威脅。”
    如果把研究問題劃分為工具主義者問題和實在論者問題,那么通常會有如下說法:提出研究問題時,要以研究對象所說或所報告的方式,或者以直接觀察到的方式,而不是以信念、行為或因果推論的方式提出。
    4.問題和選題的關系
    對什么問題的研究和回答才具有選題意義?研究問題應該通過研究者的研究可以回答的問題,而且可以直接詢問研究如何實現(xiàn)實踐的目的。
    在論文開題報告中,首先要表述的是“問題的提出”,也就是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提問的方式多種多樣。德里達在談到“本體論”問題時,認為本體論始于“這是什么”這種方式的提問,但他反對邏各斯中心主義方法,但反對的策略則是“回溯到源頭去”,他主張的追溯就是“提問(questioning)”,“提問看上去只是疑問而無所肯定,其實,照海德格爾的說法,在提問中,所要問的問題的方向就已經(jīng)確定了。這其中就有著yes?!币虼嗽谖覀兊恼撐拈_題報告中,提出問題本身就是一種肯定,提問者只是對它進行論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