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學生,是處于人生的關鍵。所以我們要揚起奮斗的風帆,駛向現(xiàn)實生活的大海,實現(xiàn)更好的自己。以下是整理的《高三必修四語文復習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高三必修四語文復習知識點總結 篇一
豁然開朗:指頓時現(xiàn)出寬敞明亮的境界?;砣?,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地方開闊,光線充足、明亮。
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鉆研。輒,就。
義憤填膺:發(fā)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義憤,對違反正義的事情所產生的憤怒。膺,胸。
安之若素: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
息息相關:呼吸也相互關聯(lián)。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息,呼吸時進出的氣。
不言而喻: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喻,了解,明白。
大放厥詞: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F(xiàn)用來指大發(fā)議論。厥,其,他的;詞,文辭,言辭。
付之一炬:一把火給燒了。付,給;之,它;炬,火把。
2.高三必修四語文復習知識點總結 篇二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
(2)被動句
連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
(4)介詞結構后置句
①果地震隴西(果然在隴西發(fā)生地震)
②諷議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對政事提出意見)
(5)省略句
①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省略主語“張衡”)
②諷議左右(省略介詞“于”)
③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省略主語“張衡”)
(6)狀語后置
①游于三輔(于三輔游)
②諷議左右((于)左右諷議)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飾)
3.高三必修四語文復習知識點總結 篇三
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雨。)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高三必修四語文復習知識點總結 篇四
一詞多義:
1、于
①君幸于趙王(介詞,被)
②故燕王欲結于君(連詞,同)
2、見
①徒見欺(介詞,被,受)
②大王見臣列觀(動詞,接見)
3、舍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廣成傳舍(傳舍:招待賓客的館舍)
4、負
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5、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6、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轉)
④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拉引)
7、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8、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趙王(被...寵幸)
③則幸得脫矣(僥幸)
9、以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為)
⑥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譯為“把”,后省略“之”)
10、顧
①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回頭)
②顧吾念之(只是)
③顧野有麥場(《狼》)(四周看)
④念父母,顧妻子(《報任安書》)(顧惜,憐惜)
⑤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反而)
5.高三必修四語文復習知識點總結 篇五
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當:古義:抵押。今義:差不多。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幸蒙其賞賜。賞賜:古義:照顧。今義:獎賞物品。
5.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因為這個。
6.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8.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9.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1.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3.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4.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5.臥起操持。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16.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恪<伲汗帕x:臨時充任今義:虛假
17.來時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義:對去世的委婉說法。今義:指災禍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義:第二年。今義:后一年。
6.高三必修四語文復習知識點總結 篇六
通假字
①可與不?!安弧蓖ā胺瘛?,表疑問語氣。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胺睢蓖ā芭酢保檬滞?。
③拜送書于庭?!巴ァ蓖ā巴ⅰ保?。
④如有司案圖。“案”通“按”,察看。
⑤設九賓禮于廷?!百e”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
⑥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翱姟蓖ā澳隆?。
⑦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笆搿蓖ā笆臁?,仔細。
⑧請奉盆缶。“奉”通“捧”,托、舉。
1.高三必修四語文復習知識點總結 篇一
豁然開朗:指頓時現(xiàn)出寬敞明亮的境界?;砣?,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地方開闊,光線充足、明亮。
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鉆研。輒,就。
義憤填膺:發(fā)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義憤,對違反正義的事情所產生的憤怒。膺,胸。
安之若素: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
息息相關:呼吸也相互關聯(lián)。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息,呼吸時進出的氣。
不言而喻: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喻,了解,明白。
大放厥詞: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F(xiàn)用來指大發(fā)議論。厥,其,他的;詞,文辭,言辭。
付之一炬:一把火給燒了。付,給;之,它;炬,火把。
2.高三必修四語文復習知識點總結 篇二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
(2)被動句
連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
(4)介詞結構后置句
①果地震隴西(果然在隴西發(fā)生地震)
②諷議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對政事提出意見)
(5)省略句
①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省略主語“張衡”)
②諷議左右(省略介詞“于”)
③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省略主語“張衡”)
(6)狀語后置
①游于三輔(于三輔游)
②諷議左右((于)左右諷議)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飾)
3.高三必修四語文復習知識點總結 篇三
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雨。)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高三必修四語文復習知識點總結 篇四
一詞多義:
1、于
①君幸于趙王(介詞,被)
②故燕王欲結于君(連詞,同)
2、見
①徒見欺(介詞,被,受)
②大王見臣列觀(動詞,接見)
3、舍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廣成傳舍(傳舍:招待賓客的館舍)
4、負
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5、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6、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轉)
④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拉引)
7、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8、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趙王(被...寵幸)
③則幸得脫矣(僥幸)
9、以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為)
⑥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譯為“把”,后省略“之”)
10、顧
①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回頭)
②顧吾念之(只是)
③顧野有麥場(《狼》)(四周看)
④念父母,顧妻子(《報任安書》)(顧惜,憐惜)
⑤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反而)
5.高三必修四語文復習知識點總結 篇五
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當:古義:抵押。今義:差不多。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幸蒙其賞賜。賞賜:古義:照顧。今義:獎賞物品。
5.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因為這個。
6.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8.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9.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1.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3.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4.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5.臥起操持。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16.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恪<伲汗帕x:臨時充任今義:虛假
17.來時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義:對去世的委婉說法。今義:指災禍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義:第二年。今義:后一年。
6.高三必修四語文復習知識點總結 篇六
通假字
①可與不?!安弧蓖ā胺瘛?,表疑問語氣。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胺睢蓖ā芭酢保檬滞?。
③拜送書于庭?!巴ァ蓖ā巴ⅰ保?。
④如有司案圖。“案”通“按”,察看。
⑤設九賓禮于廷?!百e”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
⑥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翱姟蓖ā澳隆?。
⑦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笆搿蓖ā笆臁?,仔細。
⑧請奉盆缶。“奉”通“捧”,托、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