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屬文( ) ②不好交接俗人( ) ③累召不應(yīng)( ) ④五載復(fù)還(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
①a.游于三輔( ) b.雖才高于世( ) c.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
②a.因入京師,觀太學(xué)( ) b.……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
c.伺者因此覺知( )
③a.公車特征拜郎中( ) b.京師學(xué)者咸怪其無征( )
④a.精思傅會(huì),十年乃成( ) b.以精銅鑄成( )
4.翻譯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語法現(xiàn)象。
①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②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yīng)。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④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陰知*黨名姓,一時(shí)收禽 ( )同( )
(2)合蓋隆起,形似酒尊 ( )同( )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 ( )同( )
(4)秦伯素服郊此,鄉(xiāng)師而哭 ( )同( )
(5)府吏見丁寧 ( )同( )
6.與“大將軍鄧騭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寧許以負(fù)秦曲
E.(汲黯)好直諫,守節(jié)死義,難惑以非
7.指出下列句式的特點(diǎn):
(1)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2)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3)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 (4)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 (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8)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
(9)將軍戰(zhàn)河南,臣戰(zhàn)河北 (10)甚矣,汲黯戇(zhuàng)也
8.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中“五經(jīng)”是指:詩、書、禮、易、左傳;“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
B.《兩都賦》的作者是張衡,《二京賦》的作者是班固。二都與兩京都指長(zhǎng)安和洛陽。
C.“拜、遷、轉(zhuǎn)、徙”都是指調(diào)動(dòng)官職。
D.《后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被稱為“四史”。
《張衡傳》
1.①sh4o ②h4o ③l7i ④z3i
2.①于,介詞。a.表處所,在;b.表比較;c.表范圍,在……方面;
②因,介詞。a.趁(機(jī)會(huì));b.通過、藉;c.因?yàn)?
③a.召,動(dòng)詞;b.征象,證據(jù),名詞。
④a.精心,形容詞;b.純,形容詞。
4.①永元年間,被推薦為孝廉,(他)卻不去應(yīng)薦,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沒有去就任。
——“舉”、“辟”為被動(dòng)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語“他”,即張衡?!斑B辟公府”是“連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將軍鄧騭認(rèn)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請(qǐng)(他),(他)沒有應(yīng)召?!捌妗?,形容詞的意動(dòng)用法。省略“召”的賓語和“不應(yīng)”的主語(即兼語)“其”。③用篆字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狀語后置。④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樣的事?!八洝保八?動(dòng)詞、組成名詞性結(jié)構(gòu)?!拔粗小奔础拔从兄?,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
5.(1)禽通擒(2)尊通樽(3)衰通缞(4)鄉(xiāng)通向(5)丁通叮;寧通嚀
6.C.
7.(1)狀語后置(2)否定句 賓語前置(3)省略句(4)判斷句(5)定語后置(6)疑問句賓語前置(7)被動(dòng)句(8)定語后置(9)省略句(10)主謂倒裝句
8.D.
①衡少善屬文( ) ②不好交接俗人( ) ③累召不應(yīng)( ) ④五載復(fù)還(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
①a.游于三輔( ) b.雖才高于世( ) c.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
②a.因入京師,觀太學(xué)( ) b.……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
c.伺者因此覺知( )
③a.公車特征拜郎中( ) b.京師學(xué)者咸怪其無征( )
④a.精思傅會(huì),十年乃成( ) b.以精銅鑄成( )
4.翻譯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語法現(xiàn)象。
①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②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yīng)。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④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陰知*黨名姓,一時(shí)收禽 ( )同( )
(2)合蓋隆起,形似酒尊 ( )同( )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 ( )同( )
(4)秦伯素服郊此,鄉(xiāng)師而哭 ( )同( )
(5)府吏見丁寧 ( )同( )
6.與“大將軍鄧騭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寧許以負(fù)秦曲
E.(汲黯)好直諫,守節(jié)死義,難惑以非
7.指出下列句式的特點(diǎn):
(1)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2)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3)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 (4)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 (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8)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
(9)將軍戰(zhàn)河南,臣戰(zhàn)河北 (10)甚矣,汲黯戇(zhuàng)也
8.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中“五經(jīng)”是指:詩、書、禮、易、左傳;“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
B.《兩都賦》的作者是張衡,《二京賦》的作者是班固。二都與兩京都指長(zhǎng)安和洛陽。
C.“拜、遷、轉(zhuǎn)、徙”都是指調(diào)動(dòng)官職。
D.《后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被稱為“四史”。
《張衡傳》
1.①sh4o ②h4o ③l7i ④z3i
2.①于,介詞。a.表處所,在;b.表比較;c.表范圍,在……方面;
②因,介詞。a.趁(機(jī)會(huì));b.通過、藉;c.因?yàn)?
③a.召,動(dòng)詞;b.征象,證據(jù),名詞。
④a.精心,形容詞;b.純,形容詞。
4.①永元年間,被推薦為孝廉,(他)卻不去應(yīng)薦,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沒有去就任。
——“舉”、“辟”為被動(dòng)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語“他”,即張衡?!斑B辟公府”是“連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將軍鄧騭認(rèn)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請(qǐng)(他),(他)沒有應(yīng)召?!捌妗?,形容詞的意動(dòng)用法。省略“召”的賓語和“不應(yīng)”的主語(即兼語)“其”。③用篆字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狀語后置。④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樣的事?!八洝保八?動(dòng)詞、組成名詞性結(jié)構(gòu)?!拔粗小奔础拔从兄?,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
5.(1)禽通擒(2)尊通樽(3)衰通缞(4)鄉(xiāng)通向(5)丁通叮;寧通嚀
6.C.
7.(1)狀語后置(2)否定句 賓語前置(3)省略句(4)判斷句(5)定語后置(6)疑問句賓語前置(7)被動(dòng)句(8)定語后置(9)省略句(10)主謂倒裝句
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