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下冊蘇武傳知識點

字號: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北M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箚斡谑剐l(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y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莸瓤?,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古e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刮湓唬骸副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找陨砀嗖菀?,誰復知之?」武不應(yīng)。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復欲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莸?,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仗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shè)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後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無復再言。」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刮湓唬骸缸苑忠阉谰靡?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呼!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shù)十頭。后陵復至北海上,語武:「區(qū)脫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弧刮渎勚?,南鄉(xiāng)號哭,歐血,旦夕臨。數(shù)月,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故拐叽笙?,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褂谑抢盍曛镁瀑R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陵泣下數(shù)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qū)。常惠徐圣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終身。?;莺笾劣覍④?,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譯文:
    蘇武字子卿,年輕時因為父親職任的關(guān)系而被任用,兄弟二人都做了皇帝的侍從官,漸漸升到栘中廄監(jiān)。當時漢朝接連討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窺探觀察(對方情況)。匈奴先后扣留了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共十余人,漢朝也扣留匈奴使者作為抵押。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為王,害怕漢朝襲擊,就說:漢天子是我的長輩啊。把路充國等人都放回漢朝。漢武帝很高興,就派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持節(jié)旄出使匈奴,送被扣押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并送給單于豐厚的禮物,回報他的好意。蘇武和副使中郎將張勝及臨時充任使臣屬吏的?;莸龋心际孔浜蛡刹鞌城榈囊话俣嗳顺霭l(fā)了。到了匈奴后,置辦了一些財物給單于,單于漸漸倨傲了,并不是像漢朝所期望的(那樣)。
    漢朝正要打算送蘇武等人的時候,適逢匈奴國內(nèi)緱王與原長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謀反叛。緱王是昆邪王的姐夫,與昆邪王一起投降漢朝,后來又隨浞野侯陷沒在匈奴;以及衛(wèi)律所帶領(lǐng)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謀劫持單于的母親閼氏歸附漢朝。正趕上蘇武等來到匈奴,虞常在漢朝的時候,平時與副使張勝交好,私下里對張勝說:“聽說漢朝皇帝非常痛恨衛(wèi)律,我可以為漢朝私下里用弩弓射死他,我母親和弟弟都在漢朝,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賞賜?!睆垊俅饝?yīng)了,送了一些財物給虞常。
    一個多月后,單于出去打獵,只有閼氏和單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多人準備動手,他們當中一個人夜里跑了出來,告發(fā)了這件事。單于子弟派士兵與他們戰(zhàn)斗。緱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單于讓衛(wèi)律處理這件事,張勝聽說后,擔心以前與虞常的話泄露,把情況告訴蘇武。蘇武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對不起國家?!毕胱詺?,張勝、常惠攔住了他。虞常果然招出了張勝,單于大怒,召集貴族們商議,想要把漢朝的使者都殺了。左伊秩訾說:“假使謀殺單于,又該用什么更重的處罰呢?應(yīng)該讓他們都投降?!眴斡谂尚l(wèi)律召蘇武去受審訊。蘇武對?;莸热苏f:“于節(jié)操有虧,又辜負了使命,即使活著,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漢朝?”蘇武拔出刀來自殺,衛(wèi)律大驚,急忙抱住蘇武,派人騎馬去找醫(yī)生。醫(yī)生在地上挖了個坑,放進無焰的火,把蘇武背朝上放在火坑上,踩他的背使其出血。蘇武已經(jīng)氣絕了,半天才又能呼吸。?;莸瓤蘖耍瑢⑻K武抬回營帳。單于很欽佩蘇武的氣節(jié),早晚都派人問候蘇武,而將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
    蘇武身體日漸好轉(zhuǎn),單于又派人通知蘇武,會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這個時候讓蘇武投降。用劍斬殺虞常后,衛(wèi)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應(yīng)當處死。單于招募投降的人免罪?!迸e起劍想要殺他,張勝請求投降。衛(wèi)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有關(guān)的人連同治罪?!碧K武說:“我本沒有參與密謀,又不是他們的親屬,為何要受牽連?”衛(wèi)律舉劍作勢要殺蘇武,蘇武神色不改。衛(wèi)律說:“蘇先生,我先前背叛漢朝投奔匈奴,幸而受到單于的大恩,賜我爵號稱王,有幾萬手下,滿山的牛羊,富貴到這種地步!蘇先生今天投降了,明天也會這樣。白白把身體給野草做肥料,誰又能知道呢?”蘇武不理他。衛(wèi)律又說:“你通過我的關(guān)系投降,我就和你結(jié)為兄弟,要是不聽我的話,以后再想見我就難了?!碧K武大罵說:“你本是漢朝大臣,不顧恩德,背叛主上,離棄雙親,在異族那里作奴隸,我要見你做什么?單于信任你,讓你來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公平處理,反而想借此使?jié)h天子和單于相斗,自己幸災(zāi)樂禍,你明明知道我不會投降,想要兩國互相攻打,匈奴的災(zāi)難,從我蘇武開始了?!?BR>    衛(wèi)律知道終究無法迫使蘇武投降,就報告了單于。單于更想讓他投降了,就把蘇武關(guān)在一個大地窖中,不給他吃的,喝的。天降大雪,蘇武躺著吃雪,把雪和氈毛一起吞下肚去,過了幾天都沒有死。匈奴人視之為神,就把他放到北海邊無人區(qū),讓他放公羊,公羊產(chǎn)奶了,才放他回來。分開他的隨從官吏常惠等人,分別投放到別的地方。蘇武到北海后,不給他糧食。他只好掘野鼠,收草籽來吃,拄著漢朝的旌節(jié)牧羊,每天起來就拿著,節(jié)上的牦牛尾的毛全部脫落。過了五六年,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在北海打獵。蘇武能結(jié)網(wǎng)紡繳,矯正弓弩,於靬王很喜歡他,供給他衣食。三年多,於靬王病重,賜給蘇武牛馬,生活用品,帳篷等。於靬王死后,其手下都遷移到別處去了。這年冬天,丁靈人偷走了他的牛羊,蘇武又陷于困境。
    當初,蘇武與李陵都是皇帝的侍從。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不敢訪尋蘇武。時間過了很久,單于派李陵到北海。李陵為蘇武置辦酒席,安排歌舞。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和你一向關(guān)系很好,所以派我來勸你,(單于)準備以禮相待。你這樣長期不能回國,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白白受苦,有誰知道您對漢朝的信義呢?前些時候您大哥做奉車都尉,跟隨皇帝到雍城的棫陽宮去,扶著皇帝的車子下殿階,碰到柱子上把車轅折斷了,被指控為“大不敬”,伏劍自殺了,皇上賜給二百萬錢給他安葬。您弟弟孺卿跟隨皇帝去河東后土祭祀,一個宦官和黃門駙馬爭船,把駙馬推入河中淹死后逃跑了?;实叟扇媲淙プゲ?,沒有抓到,他因害怕而喝毒藥自殺了。我臨來時,你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你妻子還很年輕,聽說已改嫁了。只剩下兩個妹妹和你的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現(xiàn)在又過去了十多年,也不知他們是否還活在世上。人生如朝露般短暫,你又何必久久地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精神恍惚,好像發(fā)狂一樣,痛心自己對不起漢朝,加上聽說老母被拘押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難道還超得過我?再說皇帝現(xiàn)在年事已高,法令無常,大臣們無罪而全家被殺的就有幾十家,即便回國也是吉兇難測,你又為誰守節(jié)呢?聽我的話吧。不要再說什么了?!碧K武說:“我們父子幾人本沒有什么功勞才能,全靠皇帝的栽培,為將封侯,兄弟三人都成為皇帝的侍從,常常希望為朝廷獻身?,F(xiàn)在能有機會犧牲生命報效朝廷,即使被殺,也是心甘情愿,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兒子侍奉父親一樣,兒為父死,不會有怨,請你不要再說了。”
    李陵與蘇武連飲數(shù)日,又說:“請你聽一聽我的話!”蘇武說:“我早已是該死的人了!大王一定要逼我投降,那么就請結(jié)束今天的歡聚,我就死在大王面前!”李陵見他是真的不會投降,感嘆道:“唉,你真是一位義士!我李陵和衛(wèi)律的罪行無以復加?!睖I水沾濕了衣襟,與蘇武告別而去。
    漢昭帝即位后幾年,匈奴與漢朝和親。漢朝要求放回蘇武等人,匈奴卻謊稱蘇武已死了。后來漢使又到匈奴,?;菡埱罂词厮娜送黄鹑ヒ姖h使,得以夜里見漢使,自己詳細地陳述這幾年的情況。教使者對單于說:漢天子在上林苑射獵時,射下一只雁,腳趾上系著一封信,說蘇武等人在某大澤中。使者大喜,按常惠教的話去責備單于。單于環(huán)顧左右,大驚,對漢使者說:“蘇武等人確實還活著?!?BR>    單于召集蘇武的隨行人員,除了已降和已死的外,跟隨蘇武回國的還有九人。蘇武在始元六年春回到首都長安。蘇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壯年出使,等回國時,頭發(fā)和胡須都已變白了。知識點總結(jié):
    1.字注音
    ①稍遷至栘中廄( jiù )監(jiān);
    ②數(shù)(shuò )通使相窺(kuī)觀;
    ③漢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幣遺( wèi )單于;
    ⑤后隨浞野侯沒( mò)胡中;
    ⑥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 yānzhī )歸漢;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 (附:此課本注音“yún”錯誤)
    ⑧擁眾數(shù)萬,馬畜( chù )彌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dī );
    2.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并咽之 旃:通“氈”,毛織品。
    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
    ⑤信義安所見乎 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⑥法令亡常 亡:通“無”,沒有。
    ⑦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亡:通“無”,沒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無”,沒有。
    ⑨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經(jīng)。
    3.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 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 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 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 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 古義:牽連 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 古義:判罪 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 古義:財物 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臥起操持 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 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4.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 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 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 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 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 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 網(wǎng)、檠 :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弓弩。
    (5)惠等哭,輿歸營 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 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5.一詞多義
    ①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 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 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②語
    (1)以狀語武 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 語:說的話。
    ③引
    (1)虞常果引張勝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④食
    (1)絕不飲食 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食:吃。
    (3)廩食不至 食:糧食。
    (4)給其衣食 食:食物。
    ⑤發(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 發(fā):打發(fā)。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 發(fā):發(fā)動。
    (3)恐前語發(fā) 發(fā):被揭發(fā)。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者漢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汝為”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