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詩:寫出送別詩中的詩句

字號:

寫出送別詩中的詩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我在補(bǔ)充一首,白居易的 《琵琶行》:
    潯言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送別詩最初是文人贈別僧侶,而后隨著詩僧的大量涌現(xiàn),詩僧與文人或僧人之間的送別詩也愈加豐富,其中的禪意特征也愈加明顯。詩僧的創(chuàng)作進(jìn)一步增加了送別詩的禪意。大歷詩僧皎然集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作品,如:“香爐七嶺秀,秋色九江清。自古多禪隱,吾常愛此行。尋師經(jīng)鄂渚,受請到青城。離別人間事,何關(guān)道者情。”(《送廣通上人》)再如《送奘上人游五臺》:“身將劉令隱,經(jīng)共謝公翻。有此宗師在,應(yīng)知我法存。問心常寂樂,為別豈傷魂。獨訪華泉去,秋風(fēng)入雁門?!倍渌娚淖髌芬餐瑯佑羞@樣的特點,如靈一《過惟山上人別業(yè)》:
    禪客無心憶辟蘿,
    自然行徑向山多。
    知君欲問人間事,
    始與浮云共一過。
    再如《送禪者》:
    祖意曾明萬事閑,
    誰云方外與人間。
    卷衣江上秋來別,
    處處禪心朵朵山。
    嚴(yán)羽《滄浪詩話》云:“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fā)人意?!彼J(rèn)為唐人佳作包括送別詩,其長處就在于可以“感動激發(fā)人意”。而以禪意入詩的送別詩,恰恰與之異趣,極力超脫世俗情感,營造一個空靈澄凈的境界,使送別詩的主旨有了大改變。誠如黃宗羲所云:“詩為至清之物。僧中之詩人、境俱奪,能得其至清者?!彼^人境俱奪者,乃是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其根本差別就在于佛教對待世俗情感的態(tài)度。佛教認(rèn)為人性本凈,萬法惟空,人為愛欲所染,故有種種煩惱生?!毒壠鹗サ澜?jīng)》云:“受為緣愛,愛為緣取,取為緣有,有為緣故,便有老死愁嘆憂苦憂惱生起,如是積集純大苦聚?!蔽┯猩釛墣墼髦?,方得解脫?;勰茉疲骸皟?nèi)見自性不動,名曰禪?!倍U宗講無住、無念,不為外物所感,不執(zhí)著于任何悲歡離合之情,任運隨緣,情感隨之枯淡;受到佛教的影響,在這類送別詩中,往往淡化感情色彩,將強(qiáng)烈的感情轉(zhuǎn)化為恬淡超脫的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