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慶一中高三開學驗收測試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人大的毛病是“私”。說起私,我們就會想到“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語?!八健笔莻€群己、人我的界線怎樣劃分的問題。
西方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團體,團體是有界限的,誰是團體里的人,誰是團體外的人,不能模糊。這種格局不妨稱之為團體格局。家庭在西方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如果有朋友說他要“帶了他的家庭”來看你,指的是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在中國,這句話模糊得很,“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個人,“家門”可以指伯叔子侄等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羅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親近的人物。
為什么我們對家庭這個概念這樣不清不楚呢?因為我們的社會結構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波紋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推的范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勢力的厚薄而定。像賈家的大觀園里,可以住著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寶釵,凡是拉得上親戚的,都包容得下??墒莿萘σ蛔兙蜆涞光┆s散,縮成一小團。中國傳統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就具有這種伸縮能力。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交膳宿費的西方社會,大家承認團體的界限,進入團體得有一定的資格,資格取消了就得走出這個團體。在他們不是人情冷暖的問題,而是權利問題,在西方社會里,爭的是權利,而在我們,卻是攀關系、講交情。
以“己”為中心,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而是像水的波紋,一圈圈推出去。儒家講究人倫,“倫”就是從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發(fā)生社會關系的那一群人里所發(fā)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鬃幼⒅氐木褪恰巴啤弊帧K瘸姓J一個“己”,推己及人的 “己”,對于這“己”,得以禮克服,克己就是修身。順著這同心圓的倫常,就可向外推了?!氨玖⒍郎??!薄捌錇槿艘残?,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從己到家,由家到國,由國到天下,是一條通路:以“己”作為中心的,并不是個人主義,而是
自我主義。在個人主義下,一方面是平等觀念,指在同一團體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個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權利;一方面是憲法觀念,團體不能抹殺個人。
中國傳統社會里,一個人為了自己可以犧牲家,為了家可以犧牲族,為了族可以犧牲國,為了國可以犧牲天下。這和《大學》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在條理上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內向和外向的路線、正面和反面的說法。這種差序的推浪形式,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對性,也可以說是模棱兩可了。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對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內看也可以說是公的。
在西方社會里,做人民的無法逃于該團體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們不能把國家弄成為每個分子謀利益的機構。于是他們有憲法、有法律、有國會。在我們的傳統里,“群”的極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可以著手的,具體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會生活中重要的德行。
(選自《差序格局》,有刪改)
1.下列關于“差序格局”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差序格局常常要求一個人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表現為由內向外的推浪形式,把個人的權利與義務界定得很淸楚。
B.差序格局具有伸縮能力,家庭可以小到只包括一家三口,也可以大到包括所有親戚,這個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變化。
C.差序格局以自我為中心,由自己向外推出去,一圈一圈,波及和自己有社會關系的那一群人,它愈推愈薄,關系越來越疏遠。
D.在傳統的差序格局社會中,要求每個人“克己”“修身”,做到“木立而道生”,從己到家,由家到國,由國到天下,就會是一條通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分)
A.在西方社會,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得給父母交膳宿費,這是團體格局意識的體現,他們對誰是團體里的人、誰是團體外的人,分得很清楚。
B.西方社會里,任何個人無法逃于團體之外,他們個人不能把國家弄成為每個分子謀利益的機構,這是因為有憲法、法律、國會的約束監(jiān)督。 .
C.與中國的差序格局相比,西方團體格局的主要問題是權利問題,爭的是權利,主張團體內各分子的地位相等,個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權利。
D.朋友說要帶全家來看望你,如果這個朋友是西方人,你就能明確知道客人的數目;如果這個朋友是中國人,你就可能不確定會來幾個人。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看起來是社會公德問題,其實是“私” 的問題,說到底,與社會的差序格局密不可分。
B.我們的“家”講人情冷暖,有錢有勢時可以容納所有親戚,大家攀關系、講交情,其樂融融;一旦“樹倒猢猻散”,就讓人感到世態(tài)炎涼。
C.儒家講求“倫”“推”的前提是先承認"己”,對于“己”,得以禮克服,克己就是修身;君主不同,應該“先治其國,后齊其家,再修其身”。
D.中國傳統社會也倡導犧牲精神,不過犧牲是為“公”還是“私”不好確定,站在任何一個圈里,向外看是為私,向內看也可以說是為公。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劉子玄,名知幾,以玄宗諱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為授《古文尚書》,業(yè)不進,父怒,楚督之。及聞為諸兄講《春秋左氏》,冒往聽,退輒辨析所疑,嘆曰:“書如是,兒何怠!”父奇其意,許授《左氏》。逾年,遂通覽群史。與兄知柔俱以善文詞知名。擢進士第,調獲嘉主簿。
武后證圣初,詔九品以上陳得失。子玄上書,譏“每歲一赦,或一歲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虛授,臣不虛受。妄受不為忠,妄施不為惠。今群臣無功,遭遇輒遷,至都下有‘車載斗量,杷椎碗脫’之諺?!庇种^:“刺史非三載以上不可徙,宜課功殿,明賞罰。”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時吏橫酷*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于禍作《思慎賦》以刺時。蘇味道、李嶠見而嘆曰:“陸機《豪士》所不及也。”
累遷鳳閣舍人,兼修國史。中宗時,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歲不遷。會天子西還,子玄自乞留東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驛召至京,領史事。遷秘書少監(jiān)。時宰相韋巨源、紀處訥、楊再思、宗楚客、蕭至忠皆領監(jiān)修,子玄病長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記求罷去。
始,子玄修《武后實錄》,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聽。自以為見用于時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內外四十九篇,譏評今古。徐堅讀之,嘆曰:“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子玄內負有所未盡,乃委國史于吳兢,別撰《劉氏家史》及《譜考》。上推漢為陸終苗裔,非堯后;彭城叢亭里諸劉,楚孝王囂曾孫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據明審,議者高其博。
開元初,遷左散騎常侍。嘗議《孝經》鄭氏學非康成注,舉十二條左證其謬,當以古文為正;《易》無子夏傳,《老子》書無河上公注,請存王弼學。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論,奏與諸儒質辯。博士司馬貞等阿意,共黜其言。詔可。
會子貺為太樂令,抵罪,子玄請于執(zhí)政,玄宗怒,貶安州別駕。卒,年六十一。子玄領國史且三十年,官雖徙,職常如舊。禮部尚書鄭惟忠嘗問:“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對曰:“史有三長:才、學、識。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學無才,猶愚賈操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惡必書,使驕君賊臣知懼,此為無可加者?!睍r以為篤論。子玄善持論,辯據明銳,視諸儒皆出其下,朝有論著輒豫。歿后,追贈工部尚書,謚曰文。
(節(jié)選自《新唐書•劉知幾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時吏橫酷/ *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于禍/作《思慎賦》/以刺時
B.時吏橫酷/ *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于禍/作《思慎賦》/以刺時
C.時吏橫酷/ *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于禍/作《思慎賦》以刺時
D.時吏橫酷∕*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于禍/作《思慎賦》以刺時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諱嫌”就是避諱,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是古代避諱的總原則。如東漢為避光武帝劉秀諱,改“秀才”為“茂才”。
B.擢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但是唐宋時的“進士”有別于明清時的“進士”。
C.“謚”即謚號,是古代對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稱號,用以表彰其功績或品德,謚號只能由朝廷授予。
D.禮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國學校事務、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等事宜。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劉知幾少年時學業(yè)一般,曾因學《古文尚書》不佳而受到父親的杖責,等聽到父親為哥哥們講的《左傳》后,他才有所醒悟,決心不再懈怠,一年后,就通讀諸史。
B.劉知幾敢于直言。他曾上書直陳朝廷濫用官員的弊端,受到武后的贊賞和重用;他又寫了針砭時弊的文章《思慎賦》,蘇味道、李嶠認為超過了西晉陸機的《豪士》。
C.劉知幾治學嚴謹廣博。他修正《武后實錄》,考證劉氏宗譜,質疑《考經》《老子》等書的版本,提出很多獨到的觀點;他的《史通》一書,被徐堅視為史著的樣版。
D.劉知幾雖然官職多變,但一直修治史學,做了將近三十年史官。他認為做史官的人必須才、學、識俱兼,缺一不可,同時,修史之人還要有敢于秉筆直書的勇氣。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子玄病長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記求罷去。(5分)
(2)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論,奏與諸儒質辯。博士司馬貞等阿意,共黜其言。(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8---9題。
水調歌頭 定王臺①
南宋·袁去華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臺殿?危基百尺自西劉。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云歌吹,屈指幾經秋。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
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一夜寒生關塞,萬里云埋陵闕,耿耿恨難休。徙倚霜風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臺:在今湖南長沙市東,相傳是漢景帝之子定王劉發(fā)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
②楚望:唐宋時按各地的位置規(guī)模、發(fā)展狀況,把全國劃分為若干等級。楚望就是指湘州為楚地的望郡。
8.結合全詞,分析“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兩句的作用。(5分)
9.這首詞的下闋表達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請簡要闡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暫歇后,“ , ”兩句表明樂音又變得激越、雄壯。
(2)《逍遙游》中寫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借“ , ”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百姓忘卻國恥、安于異族統治的沉痛之情。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鄰居吳老先生
葉圣陶
一天早晨,太陽很好,可沒見同院的鄰居吳老先生出來,像往常一樣曬他的手提皮箱。一打聽知道他病倒了。說是病其實不大貼切,胸口有些悶,就懶得起來。他那兒子任夫先生,一個公務員,對我解釋道
:“只為昨天表兄來了,隨隨便便說了一句話?!?BR> “什么話呢?”
“家父問他家鄉(xiāng)情形怎么樣,他說秩序還不錯,地方上跟日本人處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說,你們這兒的人是出色的中國人。就是這么一句話?!?BR> “他老先生聽了怎么說?”
“他聽了閉上眼睛皺著眉,不說什么。半晌才看定了我,‘我決意做遷川第一世祖了’,他說。出色的中國人,日本人口里評定的,咱們不能跟他們一伙兒住。我是老了,無所謂,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往后有人問你貴處哪兒,你就說鄙籍四川。千萬不要把家鄉(xiāng)的名兒說出來,打這會子起,我對家鄉(xiāng)的名兒感到羞慚,我不好意思再說我是某地方人?!彼先思艺f了這么些話,到夜就沒有吃晚飯?!?BR> “他老先生原是巴望回去的,聽說成渝鐵路又將動工他高興,聽說盟國在計劃發(fā)展民航事業(yè)他高興,今兒勝利等不到明兒動身似的?!?BR> “你看他見著太陽總不忘曬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動身日子一到,為了曬皮箱耽擱。”
“他老先生真的就橫了心,不想回去了嗎?”
“我想也不過說說罷了。昨天他說了,我當然順著他,說做四川人也好。到那一天把日本人趕了出去,我們還不是鉆頭覓縫想辦法,好擠上頭一班下水船?我們?yōu)槭裁床换厝?你想,人家是動也沒動一動,死守在本鄉(xiāng)本土,當順民,當小漢*,到了那個時候,你們哪兒還說得嘴響?我們可完全不一樣,我們是吃盡辛苦,跑了幾千里路,跟著政府內遷來的,我們是義民——誰說的,一下子想不起來了??傊疀]有錯,我們是義民。地方上什么事啊務的,還不該由我們來承擔?就是說兩句公眾話,我們當然也特別有力量,我們?yōu)槭裁床换厝?”
我雖然跟他們吳氏父子一樣,家鄉(xiāng)還在淪陷中,自己是寄寓在四川,可沒有想到將來回去可以享受特殊權益,像任夫先生說的。我想這個想頭有些妙,一時說不下去,只見任夫先生嫌他的身材不夠高似的,狠狠地挺了一挺。
兩天過去,吳老先生好了,可是從此以后,太陽雖好,再沒見他曬他的手提皮箱。廊沿前種著兩盆石斛,以前幾乎見我一回說一回,石斛這東西滋陰,清內熱,煎湯喝是妙的飲料,回去的時候一定要帶著走,哪怕多花些腳力,川石斛,在下江是太名貴了,這些話,現在也不再說了。
他改變了不出門的習慣,正月初七游草堂寺,春二、三月青羊宮趕花會,四月初八望江樓看放生,有什么應景的名目他都要去看看?;貋砭蜌庥跤醯奶稍诶认履菑堉耖缴?,見著我或是他兒子,往往說:“成都確也不錯,成都確也不錯?!庇袝r還加上說:“只是菜吃不慣,吃了足足六個年頭還沒有慣,樣樣要加上些花椒面和辣子,還有蔥蒜,簡直是跟舌頭鼻子為難?!?BR> 門前有挑著樹苗賣的,隨便講價講成了,他老先生買了兩株橘樹苗。他叫他兒子種在院子里,他在一旁相度,兩株該距離多遠將來才可以各自發(fā)展。種停當了,他坐下來,自言自語道:“開花,總得七八年,結果,總得十來年吧。不過沒關系,反正有人聞它的香味,吃它的橘子,就是了?!?BR> 從橘子談到了四川的果子。他說除了橘子、廣柑、蘋果、龍眼以外,其他都不好吃,尤其是枇杷,一層厚皮包著顆核兒,單單忘了長肉。他說他們家里有兩株大枇杷樹,每年結上五六擔,紅毛白沙,個兒有核桃大,甜得勝過冰糖,冰糖沒有它那股鮮味。他說現在是采枇杷的時令了。
他沉默了一會兒,突然朝我說:“葉先生,古人說到處為家,你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人不比樹木,樹木生根在地里,移動不得,人當然可以到哪兒住哪兒?!蔽矣现舷壬囊馑?。
“你看,這兒四川這么多的人,打聽他們的祖先,都是旁的地方來的。他們來了,住下了,一樣在這兒成立了家室,長養(yǎng)了子孫?!崩舷壬f。
任夫先生朝我看看,同時擦掉他掌心的土。
吳老先生低下頭,喃喃地念著不知道哪兒來的文句:“其俗柔靡,人輕節(jié)義?!?BR>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因為從家鄉(xiāng)來的表兄隨便的一句話,吳老先生氣得大病了一場,并由此對家鄉(xiāng)的地名感到羞慚,表示再也不說回家鄉(xiāng)的事兒。
B.作品前半部分借助“我”與任夫先生的對話,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和起因,并巧妙地體現了吳老先生的思想認識和心理活動。
C.吳老先生融入當地生活,決意“做遷川第一世祖”,他的兒子任夫先生雖不贊同這決定,但一直不明確表態(tài),說明他兒子很孝順。
D.作品注重用細節(jié)表現人物心理,吳老先生買橘樹苗叫兒子種在院子里,表現出吳老先生從巴望回家鄉(xiāng)到要以成都為家的變化。
E.作品通過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環(huán)境描寫,形象描繪出抗戰(zhàn)時期的社會眾生相,表明作者對底層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態(tài)度。
(2)作品開頭寫吳老先生“曬他的手提皮箱”,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3)作品中的吳老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4)作品為什么以吳老先生喃喃念著文句為結尾?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四、實用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梅汝璈:孤寂的大法袍
有天晚上,北京頂銀胡同停電。梅汝璈枯坐在家中吱吱作響的藤椅上。黑暗中他輕輕地哼起了清華學校早年的校歌:“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巋立中央。東西文化,薈萃一堂……”這一幕發(fā)生在上世紀 60 年代初。今天,梅汝璈的兒子梅小璈回憶自己的父親時,一下就想到了這一幕。他對記者談起父親的晚年時,有些唏噓。他用了這樣一個形容詞:“孤寂”。
梅小璈說,雖然上世紀60年代初,父親尚不足花甲之年,可他心知肚明,屬于他的那個“東西文化,薈萃一堂”的時代已經逝去了。新中國在學科建制上完全照搬“老大哥”蘇聯,全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所大學保留了法律系,且講授的內容都是蘇聯的社會主義法學。這讓畢業(yè)于清華學校、留學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在芝加哥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的梅汝璈常常感到無所適從。他努力按照黨對“舊知識分子”改造的要求,虔誠地學習俄語,試圖不被形勢甩下。據梅小璈說,現在他家還能找到父親當年抄寫俄文單詞的小本。在蘇聯法學教材上,還有父親留下的鉛筆批注。
作為一個留美法學博士,梅汝璈曾執(zhí)著堅持的那些法學信念漸漸失去了依托——三權分立;司法獨立……這是法哲學奠基人孟德斯鳩奠定的理論,又在杰斐遜等人的實踐中加以完善的。顯然,這一切已不合時宜?!?”中,梅汝璈在一份“檢查”里寫道:“我實際上只是一本破爛過時的小字典而已?!?BR> “其實,他個人的小環(huán)境還是不錯的,起碼在物質上。如果以季羨林的《牛棚雜憶》為參照系,他并沒有受太大的罪?!泵沸…H在解釋父親晚年的孤寂心境時如是說,“但他的學科沒有了,他的學術沒有了?!?BR> 在那個年代,“梅汝璈”三字變成一個空洞的符號。充盈其間的,不是這個人的赤子情懷和淵博學識,而是一個隨“形勢”沉浮的抽象指稱。有研究者曾這樣評價這位外交部前顧問:“梅汝璈名字出現的頻率和受關注的程度,基本上是中日關系的晴雨表?!痹谏鲜兰o整個 50 年代和 60 年代初,一旦中日關系出現“問題”了,他就會被邀請出面撰寫文章;而中日關系“良好”時,他的名字則不愿被各方的人們所提及。
但梅汝璈注定名垂青史。這位晚年“孤寂”的大法官,曾書寫過現代中國濃墨重彩的一筆。
1946年3 月19 日,受命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離開上海,遠赴東京。當日,《中央日報》等中國權威的媒體,同時在顯著版面刊出標題:“清算血債: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官梅汝璈今飛東京”。
東京帝國飯店,盟軍高統帥部中國聯絡官為梅法官舉辦接風宴會。宴會上,時任國民政府教育次長兼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的顧毓琇,將一柄裝飾華貴的寶劍贈予梅汝璈。梅汝璈深深鞠躬,雙手過頂接劍。他說:‘紅粉送佳人,寶劍贈壯士’??上曳菈咽浚苤欣??!鳖欂宫L說:“你代表四萬萬五千萬中國人民和千百萬死難同胞,到這侵略國的首都來懲罰元兇禍首。天下之壯烈事,以此為。君不為壯士誰為壯士!”聽罷,梅汝璈拔劍出鞘,動情地表示:“戲文中常有‘尚方寶劍,先斬后奏’。如今系法治時代,必須先審后斬。否則,我真要先斬他幾個,方雪我心頭之恨。……對這些戰(zhàn)犯必予嚴懲,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萬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國人之托,定將勉力依法行事,斷不使戰(zhàn)爭元兇逃脫法網!”
這位“壯士”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在這場歷時達兩年半之久、人類司法所罕見的大規(guī)模審判中,受審的 28 名日本甲級戰(zhàn)犯,除兩名病死獄中,1名因精神病終止審判外,東條英機、廣田弘毅、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等 7 人被判處絞刑,梅津美治郎等 16 人被判處無期徒刑,判處有期徒刑者 2 人。今天,由梅汝璈親屬捐贈的東京審判判決書底稿和梅汝璈當時身穿的法袍,已被收藏于國家博物館。
這位慷慨激昂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經的一席話至今在我們耳邊徘徊不去:“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于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賬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BR> 【相關鏈接】
①東京審判中,一些法官們不贊成處以死刑,甚至有人主張以國家犯罪不應追究個人責任等原因無罪釋放25名戰(zhàn)犯。梅汝璈根據審判過程中兩年來收集的日軍暴行,主張對南京*主犯松井石根必須處以死刑,并全力爭取將幾個侵華首惡判決死刑。后,表決結果以6票對5票的微弱優(yōu)勢,終于將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七名罪惡累累的首犯送上絞刑架!
②在*期間,由于極左意識形態(tài)操縱,高中歷史課本都不記入南京*。當時梅汝璈寫的《關于谷壽夫、松井石根和南京*事件》遭到了莫須有的指責,被扣上煽動“民族仇恨”、“鼓吹戰(zhàn)爭報復”,還有人甚至從截然相反的方面指責文章夸耀侵略者的勇猛,為軍國主義張目,跡近“漢*”、“賣國賊”。
(1)下列對材料有關的分析和概括,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面對新中國“蘇聯式”的學科建制和國內為數不多的大學保留法律系,且只講授蘇聯社會主義法學的現實,梅汝璈無能為力,無可奈何,深深地失望。
B.梅汝璈對日本侵華這段歷史的態(tài)度,至今對我們仍有啟發(fā)。但是在一些歷史時期,梅汝璈的觀點和作品被誤解和曲解。
C.以季羨林等人的遭遇為參考,梅汝璈沒有遭遇身體上的痛苦和物質生活的匱乏,但是學科沒有了,學術沒有了,這使他遭受了精神的孤寂。
D.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等法學觀念是以孟德斯鳩理論為基礎,由杰斐遜等人在實踐中完善的。曾在美國留學的梅汝璈曾執(zhí)著堅持這些法學信念。
E.在長達兩年半、人類司法規(guī)模罕見的東京審判中,梅汝璈孤軍奮戰(zhàn),對28名日本甲級戰(zhàn)犯,分別處以相應的懲罰。
(2)文章首段介紹梅小璈對父親的回憶和評價的作用是什么?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3)作為一位法官,梅汝璈在東京審判中表現出哪些可貴的精神?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6分)
(4)本文的題目“孤寂的大法袍”有怎樣的含義?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達題(80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成語恰當的一項是( )(3分)
①今天下午,蔡振華在一場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的出臺,是中國足球的福音,中國足球工作者要有_____的勇氣,轉思路,換腦筋。
②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主題展覽今天開幕,展覽內容主要揭露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進行的_____的屠殺、迫害和摧殘,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累累罪行。
③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談及他與臺北故官馮明珠院長再次見面的情形,說:“我們很快就進入實質性的交流,少了一些寒暄,多了一些_______?!?BR> A.破釜沉舟 慘無人道 心照不宣 B.孤注一擲 慘無人道 心領神會
C.破釜沉舟 慘絕人寰 心領神會 D.孤注一擲 慘絕人寰 心照不宣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 足球是當今世界參與人數和傳播范圍廣的體育運動,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深受世界各國民眾喜愛。
B. 香港政府強調,“占中”只會影響社會秩序,破壞市民的生活甚至生計。民主不只是制
度,還是態(tài)度,不應讓個人訴求凌駕于社會利益之上。
C. 各大媒體在紛紛報道2015年黨中央“打老虎”的實際行動后,許多貪官污吏開始惶惶不可終日,妄圖通過各種途徑逃避打擊。
D.考察中國國情可以預見,中國今后的民主法制建設不太可能全盤引進西方理念,而更可能采取立足民生、務實漸進,逐步實現制度的進步和升級。
15、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幾句話,排列恰當的一項是( )(3分)
連續(xù)幾個月埋首于磚塊般的典籍中之后, ,我知道,這是不同于案頭年齡的另一種年齡在搗亂了。
A.滿心滿眼滿耳都會突涌起向長天大地釋放自己的渴念,隨之而來,從小就習慣于在山路上奔跑的雙腳便會默默地反抗。
B.從小就習慣于在山路上奔跑的雙腳便會默默地反抗,隨之而來,滿心滿眼滿耳都會突涌起向長天大地釋放自己的渴念。
C.從小就習慣于在山路上奔跑的雙腳便會默默地反抗,滿心滿眼滿耳都會突涌起向長天大地釋放自己的渴念,隨之而來。
D.隨之而來,滿心滿眼滿耳都會突涌起向長天大地釋放自己的渴念,從小就習慣于在山路上奔跑的雙腳便會默默地反抗。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6分)
網絡文學和影視文化都是一種商品,同時它們又不是一般的商品。 ① ,它比網絡文學有更直觀的感受,_ ② ,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影響。商業(yè)利益是支持網絡文學平臺發(fā)展的前提,那么依附于網絡文學平臺生存的網絡小說創(chuàng)作者,自然會因為商業(yè)利益而 ③ 。在這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創(chuàng)作者會因為點擊率、閱讀量和論壇留言而對創(chuàng)作內容進行修繕,使其內容符合讀者的感受。
17、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標志”的主體圖形。請寫出構圖要素,并說明圖形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90個字。(5分)
六、作文(60分)
18、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歐洲有一種米羅蝦,世世代代生活在伏爾加河的深處,從未見到過一絲陽光。一天,一只米羅蝦忽然心血來潮,想去淺水區(qū)感受一下煦暖的陽光,那感覺只聽長輩們描述過,但它從未真正感受過。
當它獨自游到淺水區(qū)時,眼前的景象讓它感慨萬分,依依垂柳,暖暖陽光,周圍的魚兒們自由自在地搖著尾巴,歡快地穿行于青青水草間。它長長地嘆了口氣,覺得水下生活實在是太委屈自己了。突然,它的胸口感到了一絲憋悶,還沒來得及反應,就昏昏“睡”去了。
要求:自選角度,明確立意,題目自擬,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黑龍江大慶一中高三開學驗收測試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1. A(張冠李戴,“權利與義務”劃分清楚的是團體格局,差序格局中個人的權利與義務是模糊的。)
2.B(因果倒置,“于是他們有憲法、有法律、有國會”是結果。)
3 C(理解不當,所有人都要先修身)
4 D
5 C(謚號,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后期,賜謚權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決于"圣裁"。帝王的謚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謚號則由朝廷賜予。)
6.B(未受重用)
7.(1)劉子玄憂慮主管修史的官太多,(他們的)意見主張各不相同,加上自己仕途不順,于是上奏請求離職。(5分?!安 ?憂慮、擔心; “尚”:主張、觀點、推崇的想法;“偃蹇”:不順、困頓、艱難;“罷去”:離職。各1分,語句通順1分 )
(2)宰相宋璟等人不贊成他的主張,上奏要求讓儒生們提出辯駁。博士司馬貞等人阿附宋璟意圖,一起廢除他的觀點。(5分?!叭弧保嘿澇?、同意、認為是對的、正確的; “質辯”:提出辯駁;“阿”:曲從、迎合、阿附;“黜”:廢除。各1分,語句通順1分 )
文言譯文
劉子玄,名知幾,因為避玄宗的名諱,所以就用他的字來代替。十二歲時,父親給他講授《古文尚書》,學業(yè)不見長進,父親惱怒,用小杖責打來督促他。后來聽說父親要給兄長們講授《春秋左氏傳》,劉子玄混在里面去聽,回來后就剖析疑難的問題,感嘆說:“《古文尚書》要是像這樣,我怎么會懈怠呢!”父親對他的想法感到很驚異,答應給他講授《春秋左氏傳》。過了一年,劉子玄就通覽了各種史書。他以擅長文詞知名。后來考中進士。
武后證圣初年,下詔令讓九品以上的官員陳述朝廷政事得失。劉子玄上書, 諷諫“每年大赦,或者隔一年大赦,人格卑下的人幸運了,人格高尚的人就不幸了?!庇终f:“君主不應輕易地授予官職,大臣不應輕易地接受官職。臣子隨便地接受官職不是忠誠,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職不是施恩。如今群臣沒有功勞,碰到機遇就能升遷,以致京城中有‘車載斗量,杷椎碗脫’(形容數量多)的諺語。”又說:“刺史任職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轉任,應當考核政績的優(yōu)劣,明確獎懲。”武后稱贊他的直率,但沒有采納他的建議。當時,酷吏橫行,禍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誅殺的接連不斷。劉子玄為士人沒有良知并甘心于這種禍亂之狀而感到哀傷,寫了《思慎賦》來諷議時事。蘇味道、李嶠讀后感嘆道:“陸機的《豪士賦》也比不上?!?BR> 幾度升遷做到了鳳閣舍人,兼修國史。中宗時,提拔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沒有升遷。適逢天子西回長安,劉子玄自己請求留在東都。三年,有人上書說劉子玄身為國家的史臣卻私自著述,朝廷派人從驛路征召他到京師,擔任寫史的事務,遷任秘書少監(jiān)。當時宰相韋巨源、紀處訥、楊再思、宗楚客、蕭至忠都兼任監(jiān)修,劉子玄苦于長官太多,想法、觀點不統一,加之仕途不順利,于是上奏請求離職。
當初,劉子玄編修《武后實錄》,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納。劉子玄以為自己雖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卻不能實現,于是著《史通》,來譏刺品評古今的史書。徐堅讀《史通》后,感嘆道:“寫史的人應當把這本書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劉子玄內心感到有沒能表達的東西,于是把編撰國史的責任委托給吳兢,另外去撰寫《劉氏家史》和《譜考》?;实弁瞥鐫h民族是陸終的后裔,而不是堯的后人。彭城叢亭里諸劉,楚孝王劉囂曾孫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據明審,議者高其博。
開元初年,劉子玄調任左散騎常侍。曾經評論《孝經》鄭氏著述不是鄭康成作的注,并舉了十二條事例證明它的錯誤,應當把秦以前的文獻典籍當作正統;《易》沒有子夏的傳本,《老子》書著也沒有河上公的注本,請存王弼學。宰相宋璟等人不贊成他的主張,上奏要求讓儒生們提出辯駁。博士司馬貞等人阿附宋璟意圖,一起廢除他的觀點。詔可。
正趕上他的兒子任太樂令,犯事被治罪,劉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發(fā)怒,把劉子玄貶到安州作別駕。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歲。劉子玄掌管編修國史一職將近三十年,官職雖然有變遷,職責仍和以前一樣。禮部尚書鄭惟忠曾經問:“自古以來文人多,史官少,為什么呢?” 劉知幾回答說:史官需要擅長三個方面:才能,學問和對歷史的看法。世上很少有人三者兼具的,所以史官少。有學問沒有才能,就像愚笨的商人拿著錢,卻不能增殖財貨;有才能沒有學問,就像靈巧的工匠沒有好木材和好工具,不能建成房屋。好的壞的一定記錄,讓驕橫的君主和心懷異心的臣子知道害怕,這就不用再做什么了?!?時人把它當作確切的評論。劉子玄善于提出新的見解,論辯考據清晰敏銳,認為當時的那些文士們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論著他總要參與修撰。在他去世后,追贈他為工部尚書,謚號為文。
8.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結構特點,能力層級為D級。這首詞作者起筆不凡,先介紹定王臺的位置,既為后文寫其繁華作鋪墊,同時也與其衰敗形成鮮明的對比。
答案:①這首詞以“雄跨”兩字領起,展示了定王臺所處的位置和廣闊的背景(1分),說它雄踞于洞庭湖之濱,古湘州地界,得江山之助,閱千載歲月,聲勢自是不凡(2分)。②一開頭便時空縱覽,大氣包容,為下面寫定王臺昔日繁華預設了遼闊的背景,也給全詞布下了蒼莽的氛圍(2分)。
9、解析:本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這首詞的下闋作者先借景抒情,再直抒胸臆,后以景結情,逐層分析,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①表達了歲月如流、生命短暫的感慨之意。“登臨處”三句,寫眼前看到的萬古不變的喬木落葉和大江奔流,在哀嘆歷史的情緒上生發(fā)出歲月易逝之嘆。(2分)②抒發(fā)了有心報國、無路請纓的悲憤之情?!皶鷪髧鵁o地,空白九分頭”直抒胸臆,寫出報國無門之恨。(2分)③寫出了滿目瘡痍、山河破碎、國勢日頹的憂國之思。作者借蒼涼冷落的深秋景色,從側面渲染出定王臺的殘破衰敗,暗引南宋王朝滿目瘡痍、國勢日頹的江山殘破。(2分)
10、(1)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2)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3)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11.(1)答B(yǎng)給3分,D給2分,A1分,C、E不給分。(C項,“他的兒子任夫先生雖不贊同這決定,但一直不明確表態(tài),說明他兒子很孝順”分析錯誤。E項,“形象描繪出抗戰(zhàn)時期的社會眾生相,表明作者對底層人民既同情又批判的態(tài)度”分析錯誤。A項“氣得大病了一場”表述不準確。)
(2)①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②引出下文,為情節(jié)的展開作鋪墊;③用細節(jié)開頭,初步顯示吳老先生的思想性格。(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3)①吳老先生眷念故土,見著太陽總不忘曬他的手提皮箱,他曾急切地巴望著回去。
②吳老先生正直愛國,因為家鄉(xiāng)被日本人評價為“出色的中國人”,他痛心失望,以提家鄉(xiāng)名為恥。
③吳老先生重視氣節(jié)。盡管思念家鄉(xiāng),但他不愿回去與那樣的家鄉(xiāng)人為伍,喃喃地念著:“其俗柔靡,人輕節(jié)義?!?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①人物形象上,表現吳老先生對世風的不滿,形象更加豐滿; ②情節(jié)結構上,暗示家鄉(xiāng)人輕視節(jié)義的行為,與前文呼應;③思想內容上,以普通百姓正直愛國反襯家鄉(xiāng)人,深化主題;④情感表現上,借吳老先生之口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態(tài)度。(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2、(1)答B(yǎng)給3分,答 D給2分,答A給1分,答C、E不給分。(A項“梅汝璈無能為力,無可奈何,深深地失望”表述不準確,原文說到了“虔誠地學習俄語,試圖不被形勢甩下”。C項“梅汝璈沒有遭遇身體上的痛苦和物質生活的匱乏”表述有誤,原文是“他沒有受太大的罪”。E項“孤軍奮戰(zhàn)”不準確,有一些法官支持梅的做法。)
(2)①這段回憶表現了梅汝璈對自己年輕歲月的追憶,對自己堅持法理信念的追思。②通過梅小璈的回憶和評價,引出下文梅汝璈所處的孤寂處境。③兒子的回憶,使傳主的事跡更加真實可信。描寫具體鮮活,吸引讀者閱讀興趣。(6分,每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3)①強烈的愛國精神。嚴懲戰(zhàn)犯以慰同胞,不使戰(zhàn)爭元兇逃脫法網。②崇尚法理的精神。主張法治時代,先審后斬;依據收集證據審判;無意于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頭上。③堅持正義的精神。面對其他法官無罪的意見,梅汝璈據理力爭,對罪大惡極的甲級戰(zhàn)犯給予了相應的審判。(6分,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4)①“法袍”是梅汝璈法理信念的象征,“孤寂”表明堅守這種信念的困境。②東京審判中,他力排眾議,以事實為依據,依法理為準繩,使戰(zhàn)犯得到應有的判決。③新中國的學科建制使梅汝璈的學科沒有了,學術沒有了,梅汝璈的法理信念只能成為一種追憶。④在法理信念失落的“孤寂”中,梅汝璈沒有放棄對這種信念的向往,才會更加孤寂。(8分;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13、A(“破釜沉舟”“孤注一擲”均有后一搏力圖勝利之意。前者含褒義,指富有勇氣,不留退路,決心與敵一決勝負;后者含貶義,指竭盡本錢賭一把?!皯K無人道”“慘絕人寰”均有悲慘之意,但前者形容某人或某些人行徑卑劣,不講人道;后者形容某件事特別悲慘,其悲慘程度人間少有?!靶恼詹恍薄靶念I神會”均有心里領會,不必體現于語言之意,但前者一般指雙方或多方,而后者一般指一方。)
14、B(A、搭配不當?!皡⑴c人數”與“廣”不能搭配C、語序不當,“各大媒體”應放入“在”之后。D、成分殘缺,“務實漸進”后面應加“的方式”)
15、B [從事理的邏輯來分析,“幾個月埋首于……之后”,自然就難以忍受(原因是“從
小就習慣于在山路上奔跑”),就想釋放自己。后對這一情況進行總結(我知道……)。]
16.(1)特別是影視文化。(2)不僅僅具有物質層面的影響。(3)注重讀者的意愿。
17、該標志以中國書法“冬”字為主體,將抽象的滑道、冰雪運動形態(tài)與書法巧妙結合,人書一體,天人合一;“冬”字兩點順勢融入年份“2022”,生動自然;下方是國際奧委會的五環(huán)標志。(構圖要素3分,寓意2分,共5分。意思對即可。)
18、立意探索:每個人都是生命的舞者,與其羨慕別人的舞姿,不如堅持適合自己的節(jié)奏,跳出適合自己的舞蹈。貪戀淺水區(qū)生活的米羅蝦錯推了生活之門,其遭遇隱含著深刻的哲理:不安于現狀也要量力而行,在春天里開花,在秋天里結果,應是成長、生活的不二法門。
參考立意角度:“面對誘惑”“認清自己”“定位人生”“遵循規(guī)律”“在自己的世界里精彩生活”“不安于現狀沒有錯,努力改變現狀也沒有錯,但違背規(guī)律地刻意改變,那就犯了大忌!”
材料中的用詞,體現了命題人感情褒貶,出題意圖,“米羅蝦忽然心血來潮”“覺得水下生活實在是太委屈自己了”“還沒來得及反應”等詞句表明“尋找光明”“追求幸?!薄皥?zhí)著探索”等屬立意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