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民間故事:秘宗拳傳奇

字號:

朋友云成兄是個有心人,聽說我在組織挖掘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便極力推薦他的家鄉(xiāng)松山街道裕富莊村的秘宗拳。我孤陋寡聞,聽說過霍元甲的秘宗拳,卻從沒聽說在棲霞也有秘宗拳。隆冬時節(jié),我們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挖掘小組一行四人,有文化館館長林炳義、副館長李玉光、館員魯世欽老師,在云成兄的引導下來到裕富莊村采訪。
     裕富莊與松山街道辦事處駐地只一河之隔,白洋河從村邊淌過,因此過去村名叫河東村。全村有300多戶,1000多人。早年的時候,這個村是附近新店村財主的一個莊子,也就是佃戶村,財主家的祠堂設(shè)在村中央,祠堂上的匾額曰“裕富祠堂”,所以后來便改名“裕富莊”。
     村西臨街的一處二層樓房便是裕富莊新建的村委辦公室,我們到達時在一樓寬敞的大廳里,槍刀劍戟等一些兵器一一擺放在墻邊,幾位樸實的農(nóng)人站在屋里交談著什么,見我們進來,他們熱情地迎了出來。陪同采訪的云成主任給我們作了介紹,他們都是秘宗拳的傳人,胖一點兒的那位叫王法,高一點兒、瘦一點兒的那位叫王書民,還有兩位叫王寶大和王書生。那位四十多歲模樣的年輕人叫王云民,是他們中功夫的一位。我們在屋里坐定,圍繞秘宗拳打開了話題。
    秘宗拳從滄州傳入煙臺,“三兄弟”煙臺拜師,學得一身武藝
     在四鄰八村,裕富莊小有名氣,那便是因為他們村的武術(shù)。當?shù)亓鱾髦@樣一句俗語:裕富莊村的貓拉屎有個架。這就是說這個村的人都會“兩手”,大人小孩兒都能拉個武術(shù)架。據(jù)今年70歲的王法老人講,像他這個歲數(shù)的人,還有比他歲數(shù)大的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不會秘宗拳的。在裕富莊這樣一個偏僻的山村,為什么會興起這樣一股習武之風?這就要提起裕富莊的“三兄弟”。生活在十九世紀末到上世紀中葉的“三兄弟”,村里人稱呼他們“大老師”、“二老師”、“三老師”,他們的名字分別是李奎山、李樹峰、李樹生。
     據(jù)了解,秘宗拳又叫秘宗長拳,或長拳秘宗門。據(jù)傳此拳起源于唐末,成型于宋代盧俊義,后傳燕青,到清末時在河北滄州興盛一時。煙威、大連一帶的秘宗拳主要是滄州人蘇明遠所傳。這位蘇老師便是李氏三兄弟的老師。
     傳說蘇明遠在滄州惹了官司,只身逃到煙臺。這一天,蘇老師到戲院里看戲,他坐在前排,后來來了十幾個小混混蠻橫地讓他倒地方,話不投機,雙方動了拳腳,結(jié)果十幾個也不抵他一人,被打得人仰馬翻,蘇老師揚長而去。這個情節(jié)正好被血氣方剛的李樹峰看到了,于是他便與來自威海孫家灘的孫曰盛、孫曰義兄弟一直跟到蘇老師的住地,欲拜其為師,蘇老師不允,三人便跪下,不答應(yīng)就不起,最后蘇明遠終于收下了他們?nèi)藶橥?。后來又把李樹峰的哥哥李奎山和弟弟李樹生,還有黃縣的一位張姓年輕人收為徒弟。
     這位蘇老師當時正值壯年,功夫相當了得。他每天早晚都要練功,練功前,都要用一塊四棱石頭用力拍打全身。二老師李樹峰曾向村里的人們講述了一些關(guān)于蘇老師的故事。有一天,蘇老師坐在炕上與徒弟們說說笑笑,突然蘇老師對徒弟們說,你們好好看著,我給你們耍個把戲。當時,蘇老師坐在東炕頭,這話一出口,不知不覺已端坐在西炕頭了。還有一次,蘇老師讓徒弟們把他鎖在家里,等打開門鎖時卻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影子,徒弟們出門一看他正在門外坐著抽煙呢。
     跟師傅學了幾年后,師兄弟幾個武藝大長。他們平時就是練功,有時吃飯也要練功。吃饅頭,不是自己取,而是甩給你,手接不著就不用吃。最難的是面條,一碗面條甩過去,你不但要接住,而且要滴水不灑。還有湯菜,那就更難了。正是這種高難度的練習,才使他們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之后,師兄弟幾個和蘇師傅開始在各地教拳坊屋子,后來又一起隨師傅去了大連,從而成為大連秘宗拳的開山鼻祖。
    李氏三兄弟讓秘宗拳在裕富莊村扎下了根,他們的傳奇經(jīng)歷也成為人們街頭巷尾廣為傳頌的話題
     隨著技藝的不斷成熟,李氏兄弟的秘宗拳也開始在家鄉(xiāng)小有名氣,于是弟兄三個開始在周圍村教拳坊屋子,教習村民們學習秘宗拳。
     由于二老師李樹峰性格比較外向,敢闖敢干,敢作敢為,所以在外地教拳的時候比較多。而大老師和三老師則大多在本村和附近村教拳。李樹峰在福山教拳,至于哪個地方已不好考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二老師的兒子李開陽家里來了10多個福山人,他們稱二老師李樹峰為他們的師爺,他們的師傅王德成便是二老師的徒弟。因前幾年師傅去世,這次是聽從師娘的安排前來尋根的。由于李開陽現(xiàn)已去世,王德成的詳細住址不得而知,但是這幾個徒弟留下了他們的名字,一個叫高軍,一個叫李章軍,還有一個叫孫玉田。近20年過去了,福山一支已失去聯(lián)系。
     在本村,李氏三兄弟都帶徒弟,也有周圍村前來學習的。由于他們對本村的練習者是免費教授,只需拿個油燈錢,所以幾乎全村的年輕人都加入到習武隊伍中去了,以至于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裕富莊村人習武之風盛行,成為遠近有名的武術(shù)村。從而也涌現(xiàn)出了王寶殿、隋成章、王寶金、李發(fā)陽等一大批武術(shù)愛好者。
     那時候,三兄弟的老師蘇明遠以及師兄弟孫曰盛、孫曰義兄弟也常到裕富莊村相互交流切磋。一天,脾氣暴躁的二老師李樹峰與三弟李樹生話不投機,兩人交起手來,徒弟們拉不開,他們的母親上去說和,結(jié)果被二老師撂到一邊的大坑里。這事被在一邊的蘇老師看到了,便對徒弟孫曰盛說:“你給他們拉一拉吧!”李家兄弟個兒都高,而孫曰盛個子卻矮墩墩的,往他們眼前一站矮半截。孫曰盛上前勸道:“親兄弟打什么仗?”兄弟倆正在火頭上哪管這些事,二老師高聲喊道:“隔遠點!”孫曰盛也沒二話,上前一步,伸出雙手,抓住兄弟倆的衣服,在中間一撐,兩兄弟一用力,兩層的綢衣服齊刷刷從中間撕裂,而孫曰盛卻在原地一動不動,兄弟倆立馬停手。自此以后,兄弟倆更加發(fā)憤,功夫長進飛快,等蘇老師帶領(lǐng)他們師兄弟一起去大連教拳的時候,李樹峰與李樹生的功夫已是爐火純青。
     在大連的時候,有一次李樹峰參加比武,拿出了他的“封臉”絕活,把對手*在地爬不起來。這時對方的人不算了,說他違規(guī),持著槍,拿著棍子便沖了過來,李樹峰一看不好,拔腿便向樓上跑,等到了樓頂,看看下面的追兵,再也沒有退路,便張開身上穿的大褂,從樓頂縱身躍下,等追趕的人上了樓一看,一個個嚇得目瞪口呆,于是便在當?shù)貍鏖_了,說二老師李樹峰會飛,真是了不得!
     后來,大老師李奎山和三老師李樹生先后回到了家鄉(xiāng),三老師在四十年代初便去世,沒有留下后人。大老師李奎山生了三個女兒,婆家分別在松山鎮(zhèn)的艾山湯村和呂家埠村。二老師的妻子去世過早,兩個兒子李開陽和李發(fā)陽留在家里,而李樹峰卻一直留在了大連,直到去世。1986年,二老師在大連的徒弟姚忠才找到了李樹峰的后人,兩年之后的1989年,李樹峰的兒孫們?nèi)ゴ筮B將其骨灰?guī)Щ乩霞野苍帷?BR>     目前,李樹峰的兩個兒子都已過世,兩個孫子李云波和李云龍也都年過五旬,仍生活在裕富莊村。
    裕富莊村人一直以秘宗拳為自豪,不論形勢怎么變化,村里人都不曾有絲毫懈怠,從而讓秘宗拳一代代地傳承下來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當李氏三兄弟隨師傅蘇明遠去大連闖蕩天下的時候,他們的徒弟王寶殿、隋成章、王寶金等人則擔負起在家鄉(xiāng)的傳承重任。這其中王寶殿成為重要的代表人物。
     王寶殿人高馬大,個子有一米九以上,雖然五大三粗,功夫卻扎實。年輕的時候,王寶殿除了在村里教拳術(shù),還到離裕富莊村不遠的百佛院村、西鄒家村、西樓底村教“屋子”。那時候,王寶殿與松山村的曲世臣是至交,曲世臣在蓬萊的村里集村教屋子,有一天,突然來了幾個人要踩他的屋子,要是擺不平,就得灰溜溜地卷鋪蓋回家。情急之下,他想到了王寶殿,于是讓人捎信給百佛院村教屋子的好友前來解圍。王寶殿到了以后,很客氣地與來人一一握手。這握手的過程其實就是雙方試手的力量、試武藝高低的過程,握過之后,來人都感覺不是王寶殿的對手,便軟了下來,曲世臣擺了兩桌酒席在一起吃了一頓飯也就算了事。
     自此以后,王和曲二人的關(guān)系就更加密切了。有一天,曲世臣到百佛院王寶殿教屋子的地方去玩,晚上徒弟們都走了,曲世臣說:“咱弟兄倆從沒交手,他們都走了咱倆試一下?”這曲世臣個子很矮,外號叫半斗谷,他與王寶殿站在一起能差一個頭。雖然這樣,王寶殿卻從不敢小瞧曲世臣,畢竟曲也是當?shù)氐奈湫g(shù)高手。于是兩人各持一把花槍在屋里周旋起來,你來我去,幾個回合下來兩人都已汗流滿面,卻依然分不出高低勝負。最后,還是曲世臣先敗下陣來,說:“我不行了,還是你的體力好!”
     王寶殿的徒弟在裕富莊周邊村無以計數(shù),而尤以百佛院的高錫才和西鄒家的路慶豐最為有名。1957年5月,王寶殿與高錫才一起代表當時的萊陽地區(qū)參加山東省的武術(shù)比賽,王寶殿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還有一個有趣的事,二老師李樹峰脾氣火爆,他的長子李發(fā)陽不敢跟父親學武,怕挨打,便在私下偷偷地跟王寶殿學藝。直到王寶殿那一代人作古以后,人們才知道李發(fā)陽的功夫也相當厲害,這時候村里的一些年輕人也開始拜他為師。今年45歲的王云民十幾歲的時候便隨李發(fā)陽學武。李發(fā)陽只有一個女兒遠在新疆,到年老的時候一直是王云民在身邊照顧他,直到去世。這期間,李發(fā)陽將他的雙刀和樸刀絕活教與王云民,從而使王云民成為最主要的傳承人。為了把秘宗拳這門武術(shù)傳承好,前幾年,王云民曾與他的朋友張維壽一起辦起了民間武校,利用業(yè)余時間帶起了徒弟,后來由于資金等各方面的原因,武校停辦。學校停了,可是村里人練武的熱情卻沒有停,村委會免費為村民們提供場地和燈光,直到現(xiàn)在依然能看到他們練武的身影。由于王云民的苦練,武藝長進很快,從1982年到1991年,棲霞連續(xù)舉辦了xx屆武術(shù)比賽,他每xx屆都要參加,先后多次獲得農(nóng)村組一等獎。如今,王云民的徒弟已達百人以上,有許多還走出家門,成為武林高手。 他的學生馬志偉現(xiàn)在已是山東省武術(shù)隊的教練。
     采訪結(jié)束的時候,王云民告訴我們:明年他要拿出專門的時間到威海、大連還有周邊的福山等地走訪學習,一定要讓秘宗拳在他這一代人身上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