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壓歲錢的歷史典故

字號:

我國春節(jié)有著給壓歲錢的習(xí)俗,可是你知道其中的歷史典故嗎?下面小編給大家講講關(guān)于壓歲錢的歷史典故。
    壓歲錢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1、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fā)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
    半夜里一陣陰風(fēng)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fā)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后大家學(xué)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后逐漸演變?yōu)椤皦簹q錢”。
    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yōu)榧t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后,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愿孩子“連連高升”。
    2、源于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qū)“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yōu)橐载泿糯澄?,至宋便有“壓驚錢”。據(jù)史載,王韶子南陔,因被壞人背走,于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后才發(fā)展為“壓歲錢”。
    壓歲錢的文化內(nèi)涵
    壓歲錢的習(xí)俗源遠流長,雖然“錢”的形式變了又變,甚至有以糖替代的時候,但萬變不離其宗:這是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愿,沒有條件,沒有功利,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用象征活力、好運和愉快的紅包裝錢,意味再明顯不過。
    給小孩和老人壓歲錢的風(fēng)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shù)額隨著經(jīng)濟的起落而增減。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小孩子們能拿到五分一毛的壓歲錢已經(jīng)高興得不得了,而現(xiàn)在拿到成百上千也當(dāng)是平常事。一些家長喜歡用連號的新鈔做壓歲錢,寓意“好運連連”。
    壓歲錢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體現(xiàn),也是我國吉祥文化的一部分。紅包里有多少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吉祥含義,它代表著人們對孩子和老人的美好祝福。壓歲錢給小孩“壓祟”,祝愿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長;給老人“壓歲”,祝愿老人健康長壽,這是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壓歲錢作為新年價值觀的表現(xiàn)形式,應(yīng)該從“心”的角度,去堅持,去創(chuàng)新,去宏揚。父母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壓歲錢它是一種社會性交往的禮尚往來,是長輩給晚輩的一種祝福,而不是用來攀比揮霍的。壓歲錢的多少并不代表長輩對子女們關(guān)愛的程度,重要的是要使孩子受到教育和啟發(fā),得到智慧和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