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四川中考歷史一輪專項訓練試題第五套

字號:

選擇題
    1.(2015•浙江杭州•7)隨著“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大幕的正式開啟,人們對其歷史更加關注。下列關于“一帶一路”史實與結論的搭配,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
    A 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 標志著絲綢之路的開通
    B 絲綢之路通到安息 說明陸上絲綢之路最遠只達兩河流域
    C 西漢時西域的葡萄、核桃等傳入內地 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兩地的交流更加頻繁
    D 宋元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因只運輸絲綢而得名
    【答案】C
    2.(2015•浙江紹興•7)派衛(wèi)青、霍去病出擊匈奴。取得河西走廊,并設置敦煌、張掖等郡縣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答案】B
    3.(2015•山東煙臺•15)我國歷代政府均重視對邊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軍事機構管轄的地區(qū)是( )
    A.x藏 B.東北
    C.x疆 D.臺灣
    【答案】C
    4.(2015•四川眉山•17)x疆地區(qū)是我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該地區(qū)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開始于( )
    A.張騫出使西域 B.絲綢之路開通
    C.西域都護的設置 D.宣政院的設置
    【答案】C
    5.(2015•四川內江•2)與圖1直接相關的是( )
    ①張騫通西域 ②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蹨贤|方和西方的橋梁 ④東漢和歐洲開始直接交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6.(2015•四川成都•3)西漢時開辟的橫跨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給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遺產。這條“絲路”從東向西的走向是( )
    A.長安—河西走廊—今x疆地區(qū)—蔥嶺—安息—大秦
    B.長安—今x疆地區(qū)—河西走廊—蔥嶺—西亞—大秦
    C.長安—蔥嶺—河西走廊—今x疆地區(qū)—安息—大秦
    D.長安—玉門關、陽關—河西走廊—蔥嶺—西亞—歐洲
    【答案】A
    7.(2015•山西省•2)某歷史興趣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收集到一些資料。下面這組圖片資料體現的主題是 ( )
    A.唐朝的經濟繁榮 B.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響
    C.古代經濟重心南移 D.古代的對外友好交往
    【答案】D
    8.(2015•湖南長沙•14)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構想,旨在借“絲綢之路”這一歷史符號,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 )
    A.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B.加速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
    C.促進了區(qū)域文明的交流 D.促進了亞非與拉美地區(qū)的貿易往來
    【答案】D
    9.(2015•福建福州•2)“絲綢之路經濟帶”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是( )
    A.長安 B.洛陽
    C.成都 D.杭州
    【答案】A
    10.(2015•廣西玉林•3)“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產品遠抵西亞和歐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斷地涌進中國。”這說明絲綢之路的開辟( )
    A.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B.推動了西漢進行政治改革
    C.掀起了諸侯興修水利的高潮 D.加速了中國北方民族的融合
    1.(2015•廣西桂林•5)“一帶一路”即“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戰(zhàn)略構想,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符號,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古代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有( )
    A.南非 B.河西走廊
    C.洛陽 D.遼東
    【答案】B
    12.(2015•黑龍江龍東•2)2015年3月,國務院發(fā)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建設“一帶一路”。西漢時期為開辟絲綢之路作出重要貢獻的是( )
    A.張騫 B.衛(wèi)靑
    C.蒙恬 D.霍去病
    【答案】A
    13.(2015•湖北荊門•8)為保護絲綢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來,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 )
    A.西域都護 B.安西都護
    C.伊犁將軍 D.駐藏大臣
    【答案】A
    14.(2015•廣東梅州•3)目前我國正在規(guī)劃建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對古代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關于絲綢之路說法正確的是( )
    A.最初開通于明朝 B.開通功勞的是張騫
    C.起點在今x疆 D.開通功勞的是班超
    【答案】B
    15.(2015•山東臨沂•3)國家發(fā)改委、外交部、商務部于2015年3月28日聯(lián)合發(fā)《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要求x疆地區(qū)發(fā)揮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qū)。該地區(qū)隸屬于中央政府的管轄開始于( )
    A.西漢時期 B.西漢時期
    C.三國時期 D.唐朝時期
    【答案】A
    16.(2015•湖南郴州•3)下列各項歷史事件與影響對應正確的是( )
    A.張騫出使西域——促進絲綢之路的開辟
    B.隋朝大運河的開鑿——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C.啟蒙運動——動搖了資本主義統(tǒng)治
    D.法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答案】A
    17.(2015•廣東茂名•4)2015年被視為“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戰(zhàn)略決策落地實施的關鍵年,以下關于古代絲綢之路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對開通陸路絲綢之路功勞的是張騫
    B.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經此通道傳入中原,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C.其路線是從西漢的首都洛陽出發(fā),直達西亞、非洲
    D.這條通道開通后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答案】C
    18.(2015•山東濰坊•2)漢代,“絲綢和香料從其原產地中國和亞洲東南部向西運輸到達中亞、伊朗和羅馬帝國?!边@反映了當時( )
    A.中國商人到達過羅馬帝國 B.西方普遍享用中國的絲綢
    C.絲綢之路溝通東西方貿易 D.陸路貿易取代了海路貿易
    【答案】C
    19.(2015•遼寧營口•2)“連接亞歐風物,融匯東西文明”——“一帶一路”勾畫了開放包容、和平發(fā)展、互利共贏的新藍圖。在古代,絲綢之路是( )
    A.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 B.唐代商人出海貿易的交通要道
    C.連接中國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D.清朝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答案】A
    二、填空題
    20.(2015•山東聊城•27)漢武帝派 兩次出使西域。明政府派 七次下西洋。
    【答案】27.張騫;鄭和;
    三、識圖題
    21.(2015•貴州黔東南州•16)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1)上圖為漢朝時開通的中外交通要道,請分別寫出它的名稱及起點。(2 分)
    (2)奉漢武帝之命,為開辟這條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是誰?(1 分)
    (3)唐朝時有兩位高僧也曾經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是誰?(2 分)
    (4)明朝時曾出現過中外交流的高峰,與之相對應的歷史事件是什么?(1 分)
    【答案】16.(1)絲綢之路;長安。(2分) (2)張騫。(1分)
    (3)鑒真、玄奘。(2分) (4)鄭和下西洋。(1分)
    四、非選擇題
    22.(2015•江蘇揚州•26)(7分)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將讓中國與世界更加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漢代絲綢之路示意圖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明初,社會安定,國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鄭和下西洋?!?BR>    ——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
    材料三 “……與外界隔絕,曾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BR>    ——馬克思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說出漢代“絲綢之路”的起點。(1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漢代“絲綢之路”的開辟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1分)
    (2)依據材料二,指出鄭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1分)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鄭和下西洋船隊最遠到達的地區(qū)。(1分)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與外界隔絕”采取了什么對外政策?(1分)該政策的主要含義是什么?(1分)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1分)
    【答案】(1)長安(1分) 張騫出使西域。(1分) (2)國力雄厚。(1分)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1分) (3)閉關鎖國政策。(1分) 嚴格限制對外貿易。(1分) (4)啟示:開放帶來繁榮,閉關導致落后;堅持對外開放,引進外國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國家不論先進還是落后,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會有更快的發(fā)展進步。(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3.(2015•江蘇淮安•28)(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國古代一條的商路
    材料二 今年5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飛抵西安開始為期3天的訪華行程,世界聚焦“西安會見”,為何選擇西安?有媒體分析認為,西安與印度有很深的歷史文化淵源:貞觀初年一位高僧曾從這里出發(fā),前往印度,取得佛經后又回到這里翻譯佛經、弘揚佛法。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有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材料四 明朝的航海家鄭和描述船隊遠航的情景: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
    (1)寫出材料一種這條商路的名稱及其起點。(2分)
    (2)材料二中的“一位高僧”是誰?(1分)
    (3)根據材料三寫出當時“聞名世界的大商港”。(1分)
    (4)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回答,鄭和為什么能成功地實現遠航?(2分)
    【答案】13.(1)絲綢之路;(1分)長安;(1分) (2)玄奘;(1分)
    (3)廣州(或泉州)(1分); (4)明朝前期國力強盛;指南針的發(fā)明并廣泛運用于航海事業(yè),宋代以來我國造船業(yè)發(fā)達;(或鄭和從小能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或得到了明成祖的支持;)(任意兩點即可,2分)
    24.(2015•山東泰安•42)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凝結著無數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向往,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青年學生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努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19分)
    材料一
    (1)請指出上圖開通的這條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的名稱。為開通這條通道做出杰出貢獻的歷史名人是哪位?(2分)
    材料二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隨著另一個夢的破碎產生的……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隨著近代工業(yè)革命腳步的加快,中國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統(tǒng)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輝煌所造就的夢想之中,等待著“萬國來儀”。不料,等來的卻是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等來的卻是亡國滅頂之災。
    ——《百年追夢與民族自強》
    (2)封建統(tǒng)治者的“另一場夢”的破碎使中國一步步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近代前期列強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和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名稱。(6分)(按時間先后順序列舉)
    (3)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欺凌,中國各階層無數仁人志士,經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的艱難探索,但富強之夢一次次破碎了。請指出富強之夢一次次破碎的根本原因。(2分)
    材料三 “中國夢“迎來了中國共產黨。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核心領導力量。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后,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難探索,終于找到了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后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迎來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4)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填充:“正確革命道路”是指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標志是 ;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標志性事件是 (會議)的召開;中共十四大確立的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 。(4分)
    材料四 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斷開創(chuàng)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外交成就輝煌,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5)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的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是 。1955年周恩來提出的 方針,改變了會議的航向,促進了亞非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外交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標志性的三件大事是 、 、 (5分)
    【答案】42.(1)絲綢之路。(1分) 張騫。(1分)
    (2)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3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3分)
    (3)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分)
    (4)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三大改造的完成;十一屆三中全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每空1分,共4分)
    (5)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并最終建立外交關系;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立外交關系。(每空2分,共5分)
    25.(2015•浙江臺州•26)(10分)從策馬西行到揚帆遠航,大漠駝鈴聲脆,碧海長帆遠影。今日古絲路迎烈烈風,重振高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浙商本著“走遍千山萬水、講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歷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勇做融入“一帶一路”的排頭兵。2014年11月,省工商聯(lián)組織150家浙江企業(yè)出訪印度,談妥11個項目,投資金額達25億美元。
    材料二 國際貨運列車滿載著從浙江采購的機電產品、織物、箱包和圣誕用品,長途跋涉到達亞歐大陸另一端,并帶回紅酒、橄欖油等眾多名特優(yōu)產品。
    (1)寫出中國古代開拓絲路和開辟亞非海上通道的歷史人物。(2分)
    (2)根據材料一和右圖分析,浙江勇做融入“一帶一路”排頭兵具備哪些有利條件?(4分)
    (3)聯(lián)系材料二,從世界基本特征角度分析浙江企業(yè)融入“一帶一路”的意義。(4分)
    【答案】(10分)(1)張騫、鄭和。(2分) (2)自然條件:毗鄰福建;港灣眾多。(2分)
    人文條件;浙商精神為其提供精神動力;經濟發(fā)達,資金雄厚;交通發(fā)達。(2分)
    (3)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2分)融入“一帶一路”能讓浙江與世界經濟全面接軌,助推浙江的經濟發(fā)展,促進浙江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經貿往來。(2分)
    26.(2015•山東東營•26)(12分)“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在世界版圖上延伸,訴說著沿途各國人民友好往來、互利互惠的動人故事;如今,一個新的戰(zhàn)略構想在世界政經版圖從容鋪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寫出材料一中A、B兩點分別代表的地方。(4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絲綢之路的重要歷史作用。(2分)
    材料二 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唐中后期,陸上絲綢之路因戰(zhàn)亂受阻加之同時期中國經濟重心已向南方轉移,而海路又遠比陸路運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陸路成為中外貿易主通道。海上絲綢之路在宋朝達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編白《海上絲綢之路》
    (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海上絲綢之路在宋朝達到空前繁盛”的因素。(4分)
    材料三 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承接古今、連接中外,賦予古老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因為,它既傳承以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古絲綢之路精神,又順應和平、發(fā)展、合作、頭贏的21世紀時代潮流,將“中國夢”與“世界夢”進行有機地銜接,具有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和全球性影響力。
    ——陳鳳英《習近平“一帶一路”構想戰(zhàn)略意義深遠》
    (3)據材料三,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進程中應如何弘揚絲綢之路精神?(2分)
    【答案】26.(12分)答案要點:(1)長安、(2分)大秦;(2分)溝通了中西交通,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2分)
    (2)中國經濟重心南移;海路運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勵海外貿易;中國造船業(yè)發(fā)達,航海技術高;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地理知識的進步等。(4分)(答出兩點即可)
    (3)與沿線各國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加強團結合作,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各國經濟繁榮和貿易發(fā)展,共同“中國夢”與“世界夢”。(2分)(言之成理即可)
    27.(2015•重慶A卷•25)中華民族十分注重與其他文明、國家的交流互鑒,請回答:
    (1)絲綢之路是東西文明交流的大通道。從長安出發(fā),向西最遠到達什么地方?以下列圖片所示文物為代表的相關考古發(fā)現,對探究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有何作用?(2分)
    (2)十月革命后“以俄為師”成為中國革命的潮流。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建議下,國民黨于1924年借鑒蘇聯(lián)紅軍的制度創(chuàng)辦了新型軍事學校,其簡稱叫什么?它在國民革命中發(fā)揮了什么作用?(2分)
    (3)抗日戰(zhàn)爭時期,重慶是中國的戰(zhàn)時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遠東指揮中樞,成為中外交流的中心。請列舉中共中央南方局為促進中外合作,共同抗擊法西斯,在重慶可借助的主要國際力量。(2分)
    【答案】25.(1)地方:歐洲。(1分)作用:提供證據(史料)。(1分)
    (2)簡稱:黃埔軍校。(1分)作用:培養(yǎng)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1分)
    (3)外國駐華使館;國際組織和世界知名人士等。(2分)
    28.(2015•海南省•21)友好交往,和平共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陸地絲路之繁榮】
    材料一 絲綢之路以商隊運輸形式從中國到古羅馬,連接了歐亞大陸的兩端。絲綢之路流通著大量的、品種多樣的手工業(yè)品和農產品。商人、傳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帶著他們的信仰、價值觀念和宗教信念來自遠方。
    ——杰里﹒齊格勒《新全球史》
    (1)寫出材料一中,往來于絲綢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4分)由此可知,絲綢之路在歷起了什么作用?(2分)
    【海上絲路之昌盛】
    材料二 明初海上絲綢之路得以空前繁榮。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鄭和連續(xù)7次統(tǒng)率百艘巨艦,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過印度洋,達紅海,航程總計16萬海里,歷經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鄭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換取當地的特產或饋贈當地的國王,與當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無。不占別國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財富。
    ——《鄭和下西洋——偉大的和平使者》
    (2)根據材料二、三,概括鄭和下西洋的特點。(4分)
    【一帶一路之復興】
    材料四 2015年3月,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上發(fā)表演講,再次談及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構想。這一宏偉構想從歷史深處走來,融通古今連接中外,承載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fā)展繁榮的夢想,賦予古絲路嶄新的時代內涵。
    (3)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古絲路嶄新的時代內涵”的理解(2分)
    【答案】21.(1)物品:農產品、手工業(yè)品。(每點1分,共2分)文化:信仰、價值觀念、宗教信念。(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共2分)
    作用: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其他答案意思相符亦可,2分)
    (2)特點:時間長、次數多、規(guī)模大、范圍廣、公平交易、和平交往。(“公平交易”“和平交往”至少要答出一點。每點1分,共4分)
    (3)理解:古絲路曾搭起古代中國與世界友好交流的橋梁。在全球化的今天,古絲路更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那就是:進一步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深化合作,和平共處,互利共贏,繁榮發(fā)展。(圍繞和平、合作、共贏等方面,言之成理即可,2分)
    29.(2015•河南省•21)(5分)閱讀下列圖片,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的圖二與圖一相比較,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這些城市開始成為起點與它們曾是哪些王朝的都城密切相關?(3分)
    (2)觀察材料二的三幅圖片,概括指出古代洛陽在絲綢之路上有著怎樣的國際地位?(1分)
    (3)要材料二中任選一幅圖片,說說圖片內容的歷史價值。(1分)
    【答案】21.(5分)(1)從長安延伸到洛陽或洛陽也成為起點。(1分,答案必須體現變化。)西漢;(1分) 東漢。(1分)
    (2)集商業(yè)貿易與文化交流于一體的國際化大都市。(1分)
    (3)漢魏洛陽城遺址:是研究漢魏時期洛陽城規(guī)模、結構等的第一手資料。
    洛陽出土的東羅馬金幣:是古代洛陽與東羅馬帝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商貿交流的佐證。
    洛陽白寺:是中外通過絲綢之路進行佛教文化交流的見證。(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點即可。)
    30.(2015•湖北襄陽•34)【開放篇:筑“一帶一路”】(6分)
    “一帶一路”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戰(zhàn)略構想。
    【古代溝通】
    材料一 到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安息帝國和漢帝國一起,連成了一條從蘇格蘭高地到中國海、橫貫歐亞大陸的文明地帶,從而使各帝國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響。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漢帝國”通過什么通道與歐亞大帝國連成一條“文明地帶”? (1分)其開拓者是誰?(1分)
    【近代引進】
    材料二 中國近代化是中國社會由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的過程,也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經驗,探索救國之路的過程。
    (2)為尋找救國之路,中國在五四運動以前經歷了哪幾次近代化的探索?(至少回答3次)(3分)
    【當代開放】
    材料三 1979年4月,鄧小平對廣東省委負責人說:“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特區(qū),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搞,殺開一條血路來?!苯洕貐^(qū)以國家給予優(yōu)惠的經濟政策,吸取僑資、外資,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現代化建設。
    材料四 “一帶一路”使中國不僅可以輸出豐富多彩、價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夠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術和設備。中國有實力投資海外,與急需資金的國家共同把握發(fā)展機遇。
    (3)對比材料三、材料四,請回答從經濟特區(qū)建立到“一帶一路”提出,我國對外開放有什么變化?(1分)
    【答案】34.【開放篇:筑“一帶一路”】(6分)
    (1)絲綢之路(1分) 開拓者:張騫(1分)
    (2)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百日維新也可);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評分說明:回答正確1點得1分?;卮鹫_任意3點即可得3分,多答不加分。)
    (3)經濟特區(qū)建立時,主要是引進;“一帶一路”提出重在輸出。
    (評分說明:答案中應包含“引進”、“輸出”兩個關鍵詞,學生答案只要符合主要意思,可酌情給分,共1分。)
    31.(2015•湖北黃岡•29)(7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漢代的絲織品質量高,花色品種豐富,行銷國內外。自長安經河西走廊向西,開辟了通往中亞、西亞和南亞的道路,因運銷中國的絲織品而聞名于世,這就是“絲綢之路”。據《后漢書•西域傳》記載“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商胡販客,日款于塞下”(原文大意:由漢朝派往西域的使節(jié)絡繹不絕;從國外來的商販,幾乎每天都有進入邊境的)。
    ——摘編自中學歷史教材
    材料二 漢武帝以后,還開辟了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這就是近世所說的“海上絲綢之路”。明朝,海上絲綢之路發(fā)展迅速,最的是鄭和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解決了陸路的不便性(因為陸路會經過許多較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qū),又中國東南沿海有季風助航,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歐陸的方便性)。
    ——摘編自百度
    材料三 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 一帶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qū)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旨在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xié)調,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qū)域經濟合作架構。
    ——摘編自騰訊周刊
    (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明絲綢之路上出現“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商胡販客,日款于塞下”這種現象,兩漢政府起了什么作用?(2 分)
    (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中國明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發(fā)展迅速的原因。(3 分)
    (3)據材料三說明共建“一帶一路”的宗旨。(2 分)
    【答案】29.(1)大力支持絲綢之路的開通;對交通貿易和絲綢之路進行管理、保護和改善。
    (2)政府的大力支持;具備大規(guī)模遠航的客觀條件(如造船技術、指南針的應用、氣候條件);鄭和等遠航者的才能。
    (3)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xié)調,共同打造區(qū)域經濟合作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