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四川中考化學專題訓練題及答案30

字號: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2015•濱州)下列各項實驗中,所用試劑及實驗操作均正確的是(  )
    考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氣體的干燥(除水);氧氣的收集方法.
    專題: 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據(jù)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解答;
    B、根據(jù)加熱固體藥品試管的放置方法解答;
    C、根據(jù)氧氣的密度及收集解答;
    D、根據(jù)洗氣瓶的用法解答.
    解答: 解:A、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因為二者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附著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應的發(fā)生,故A錯;
    B、加熱固體藥品試管口應略微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故B錯;
    C、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應該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C錯;
    D、用濃硫酸干燥氣體時長管經(jīng)過濃硫酸,除去水蒸氣,短管排出干燥氣體,故D正確.
    故選 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掌握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guān)鍵.
    2.(2015•玉林)下列關(guān)于CO2與CO的比較,錯誤的是(  )
    A.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B.性質(zhì):CO2能溶于水;CO難溶于水
    C.用途:CO2可用作氣體肥料;CO可用作氣體燃料
    D.危害:CO2會導致“溫室效應”增強;CO會形成酸雨
    考點: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
    專題: 碳單質(zhì)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zhì)與用途.
    分析: 根據(jù)物質(zhì)的元素組成分析解答;根據(jù)一氧化碳難溶于水,具有可燃性、還原性和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有: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也不供給呼吸;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解答: 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A正確;
    B、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一氧化碳難溶于水,A正確;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滅火、化工產(chǎn)品的原料和氣體肥料;CO可用作氣體燃料、冶煉金屬的還原劑等,C正確;
    D、CO2會造成“溫室效應”,CO有毒,極易使人中毒,但不能形成酸雨,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 考點考查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組成、性質(zhì)和用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是中考中的重要考點,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本考點綜合性強,主要出現(xiàn)在選擇題和實驗題中.
    3.(2015•廣州)如圖,將充滿CO2的試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餾水中,一段時間后,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
    ①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
    ②試管內(nèi)溶液變紅
    ③試管內(nèi)液面不上升
    ④試管內(nèi)溶液變藍
    ⑤試管內(nèi)溶液不變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考點: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專題: 碳單質(zhì)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zhì)與用途.
    分析: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呈酸性,因此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解答: 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與水反應,大試管內(nèi)氣體減少,壓強變小,燒杯中水面上升故①正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變紅,故而試管內(nèi)的液體變紅.故②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課本知識進行
    4.(2015•十堰)有關(guān)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錯誤的是(  )
    A.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有較強的吸附性,常用于工業(yè)制白糖時脫色
    C.金剛石和石墨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相似
    D.室內(nèi)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考點: 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碳單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及用途.
    專題: 碳單質(zhì)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zhì)與用途.
    分析: A、利用干冰升華時吸熱的性質(zhì)實行人工降雨;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夠吸附色素、異味、毒素等;
    C、金剛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則其物理性質(zhì)不同;
    D、根據(jù)一氧化碳的溶解性及性質(zhì)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干冰升華吸熱,常用作人工降雨,故A敘述正確;
    B、制糖業(yè)用活性炭脫色制白糖,是因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故B敘述正確;
    C、由于組成金剛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決定了物理性質(zhì)不同,故C敘述錯誤;
    D、由于一氧化碳不能與水反應也不會溶于水,所以室內(nèi)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D敘述正確.
    故選:C.
    點評: 此題是對碳的單質(zhì)及氧化物的考查,解題的關(guān)鍵是了解碳單質(zhì)的性質(zhì)以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屬基礎(chǔ)性知識考查題.
    5.(2015•懷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利用乳化原理使用洗潔精洗滌餐具上的油污
    C.人體缺鈣會引起貧血
    D.聚乙烯塑料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
    考點: 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乳化現(xiàn)象與乳化作用;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鑒別;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碳單質(zhì)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zhì)與用途;化學與生活.
    分析: A、根據(jù)二氧化硫?qū)е滤嵊甑男纬山獯?
    B、根據(jù)洗潔精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C、根據(jù)元素在人體中的生理作用解答;
    D、根據(jù)聚乙烯屬于有機合成材料解答.
    解答: 解:
    A、二氧化硫?qū)е滤嵊甑男纬?,不是二氧化碳,故錯;
    B、洗潔精具有乳化作用,洗滌餐具上的油污,故對;
    C、人體缺鈣會引起骨質(zhì)疏松,缺鐵引起貧血,故錯;
    D、聚乙烯屬于有機合成材料,不是天然材料,故錯.
    答案:B
    點評: 本題考查常見的生活環(huán)境及污染問題,把握常見的污染現(xiàn)象、能源利用及材料等為解答的關(guān)鍵,注重化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題目難度不大.
    6.(2015•蘇州)下列關(guān)于二氧化碳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之一
    B.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質(zhì)
    C.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變?yōu)榧t色
    D.實驗室用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
    考點: 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二氧化碳的用途.
    專題: 碳單質(zhì)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zhì)與用途.
    分析: 根據(j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化學性質(zhì)及其用途分析判斷.
    解答: 解:A、二氧化碳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之一,說法正確,故A不可選;
    B、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質(zhì),此說法正確,故B不可選;
    C、二氧化碳溶于水成為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會變?yōu)榧t色,說法正確,故C不可選;
    D、實驗室常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說法不正確,故D可選.
    故選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有關(guān)性質(zhì)及制取方法的掌握,難度不大.
    7.(2015•張家界)下列關(guān)于一氧 化碳和二氧化碳兩種氣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的大 量排放會造成溫室效應
    B.一氧化碳易與血紅蛋白結(jié)合能使人中毒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向種植蔬菜的大棚中補充適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長
    考點: 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一氧化碳的毒性.
    專題: 碳單質(zhì)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zhì)與用途.
    分析: A、根據(jù)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判斷.
    B、根據(jù)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判斷.
    C、根據(j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判斷.
    D、根據(jù)二氧化碳的用途判斷.
    解答: 解:A、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它的大量排放會造成溫室效應,所以說法正確.
    B、一氧化碳有毒,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jié)合,且一旦結(jié)合就難以分離,使血紅蛋白攜氧能力降低,所以說法正確.
    C、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說法錯誤.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做大棚中的氣體肥料,所以說法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和用途,掌握二者的性質(zhì),了解它們的用途,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
    8.(2015•重慶)如圖表示三種物質(zhì)在密閉容器這個反應前后質(zhì)量比例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中CaO中起催化作用 B.該反應中CO2是生成物
    C.該反應是復分解反應 D.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考點: 化合反應及其應用;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zhì)量關(guān)系.
    專題: 物質(zhì)的變化與性質(zhì);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和能量變化.
    分析: 由三種物質(zhì)在密閉容器這個反應前后質(zhì)量比例的變化,確定是反應物還是生成物,進而進而可以確定反應類型.
    解答: 解:A、由氧化鈣在反應前后質(zhì)量比例的變化,反應后氧化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減少,氧化鈣應為反應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B、由二氧化碳鈣在反應前后質(zhì)量比例的變化,反應后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分數(shù)減少,二氧化碳應為反應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C、由碳酸鈣在反應前后質(zhì)量比例的變化,反應后碳酸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增大,碳酸鈣應為生成物,該反應的反應物是二氧化碳和氧化鈣,生成物是碳酸鈣,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由C選項的分析,該反應是化合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的是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解題的關(guān)鍵是分析圖中質(zhì)量比例的變化,靈活運用質(zhì)量守恒定律.
    9.(2015•邵陽)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出門隨手關(guān)燈 B.垃圾焚燒
    C.拒絕使用性筷子 D.草稿紙雙面使用
    考點: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
    專題: 碳 單質(zhì)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zhì)與用途.
    分析: “低碳生活”理念,指的是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特別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緩生態(tài)惡化;可以從節(jié)電、節(jié)能和回收等環(huán)節(jié)來改變生活細節(jié),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出門隨手關(guān)燈,能節(jié)約電能,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選項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垃圾焚燒,會產(chǎn)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選項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拒絕使用性筷子,能節(jié)約造紙所用的木材,減少樹木的砍伐,增強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選項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草稿紙雙面使用能節(jié)約造紙所用的木材,減少樹木的砍伐,增強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選項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選:B.
    點評: 低碳生活理念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節(jié)能減排的措施和觀念是化學考查的熱點,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導自己的活動,把節(jié)能減排的措施運用到生產(chǎn)、生活中去.
    10.(2015•北京)如圖所示實驗中,①、④為用紫色石蕊溶液潤濕的棉球,②、③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說明CO2密度大于空氣且能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是(  )
    A.①變紅,③不變紅 B.④變紅,③不變紅
    C.①、④變紅,②、③不變紅 D.④比①先變紅,②、③不變紅
    考點: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
    專題: 碳單質(zhì)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zhì)與用途.
    分析: 根據(jù)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解答.
    解答: 解: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潤濕的棉球都變紅,說明二氧化碳和水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并且④比①先變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
    答案:D
    點評: 合理設(shè)計實驗,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是得出正確實驗結(jié)論的前提,因此要學會設(shè)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知識奠定基礎(chǔ).
    二.填空題(共1小題)
    11.(2015•宜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chǔ)的科學.請根據(jù)下列儀器和實驗裝置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儀器②的名稱是 錐形瓶 .
    (2)用①②③組合可制備CO2,寫出實驗室用此裝置制備CO2的化學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3)收集CO2應選用裝置?、堋?填“④”或“⑤”)
    (4)利用如圖⑥所示裝置(集氣瓶中預先裝滿CO2氣體)來驗證CO2的性質(zhì),先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氣球 變大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反應方程式為 CO2+2NaOH═Na2CO3+H2O ;再加入足量鹽酸,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氣球 變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考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 (1)根據(jù)儀器名稱解答,
    (2)根據(jù)實驗室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3)根據(j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確定收集方法和收集裝置;
    (4)根據(jù)氫氧化鈉能夠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使集氣瓶內(nèi)的氣壓變小,然后鹽酸能夠和碳酸鈉反應把氫氧化鈉吸收的二氧化碳釋放出來,氣壓恢復原狀分析.
    解答: 解:(1)儀器的名稱:②錐形瓶;
    (2)用①②③組合可制備CO2,屬于固液不需加熱型,在實驗室中常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收集CO2應選用裝置④;
    (4)氫 氧化鈉能夠和二氧化碳反應 生成碳酸鈉和水,使集氣瓶內(nèi)的氣壓變小,氣球變大;然后滴加鹽酸能夠和碳酸鈉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壓恢復到原來大小,氣球的變化是先脹大后變小至恢復原狀.裝置中二氧化鈉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為:(1)錐形瓶;
    (2)CaCO3+2HCl=CaCl2+H2O+CO2↑;
    (3)④;
    (4)變大;2NaOH+CO2=Na2CO3+H2O;變小.
    點評: 氣體制取裝置的選擇要看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收集裝置的選擇要看氣體的密度和溶水性.這是化學實驗和考題中的常見問題,同學們一定要記清.
    三.解答題(共9小題)
    12.(2015•菏澤)某化學小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并進行性質(zhì)實驗.如圖是有關(guān)實驗的部分裝置,請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1)a儀器的名稱為 長頸漏斗 ;甲同學用A和C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學用B和C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認為哪個組合更便于控制反應 乙 (填寫甲或乙).
    (2)甲同學利用裝置D進行性質(zhì)實驗時,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將紅色液體充分加熱未能重新變?yōu)樽仙阏J為可能的原因是 通入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少量氯化氫氣體 ;為使上述紅色液體加熱后能重新變?yōu)樽仙?,在氣體通入裝置D之前可接入如圖裝置 F (填字母序號),在該裝置中發(fā)生的主要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NaHCO3+HCl=NaCl+H2O+CO2↑ .
    (3)乙同學將CO2通入到氫氧化鈉溶液中,無明顯現(xiàn)象,經(jīng)過思考討論后,設(shè)計了如圖G裝置,使該反應有了明顯現(xiàn)象,則裝置G中的現(xiàn)象為 小氣球逐漸膨脹起來 .
    考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 (1)根據(jù)實驗室常用儀器的名稱和題中所指儀器的作用進行分析;
    根據(jù)B裝置可以利用氣體的壓強將固體和液體分離進行分析;
    (2)根據(jù)鹽酸具有揮發(fā)性進行分析;
    根據(jù)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進行分析;
    (3)根據(jù)二氧化碳會與氫氧化鈉反應,導致錐形瓶內(nèi)的壓強減小進行分析.
    解答: 解:(1)通過分析題中所指儀器的作用可知,a是長頸漏斗,B裝置可以利用氣體的壓強將固體和液體分離,所以乙組合更便于控制反應;
    (2)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所以甲同學利用裝置D進行性質(zhì)實驗時,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將紅色液體充分加熱未能重新變?yōu)樽仙?,原因是:通入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少量氯化氫氣體,為使上述紅色液體加熱后能重新變?yōu)樽仙?,在氣體通入裝置D之前可接入如圖裝置F,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氯化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H2O+CO2↑;
    (3)二氧化碳會與氫氧化鈉反應,導致錐形瓶內(nèi)的壓強減小,所以裝置G中的現(xiàn)象為小氣球逐漸膨脹起來.
    故答案為:(1)長頸漏斗,乙;
    (2)通入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少量氯化氫氣體,F(xiàn),NaHCO3+HCl=NaCl+H2O+CO2↑;
    (3)小氣球逐漸膨脹起來.
    點評: 本題考查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發(fā)生裝置、收集方法的選擇以及氣體的性質(zhì)檢驗,可依據(jù)氣體發(fā)生裝置、收集方法的依據(jù)及氣體的性質(zhì)逐一分析.
    13.(2015•濰坊)探究學習小組在實驗室中用圖1所示裝置制取CO2并探究CO2與過氧化鈉(Na2O2)的反應.
    查閱資料得知:過氧化鈉(Na2O2)是一種淡黃色固體,能與CO2,H2O發(fā)生反應:Na2O2+2CO2═2Na2CO3+O2,2Na2O2+H20═4NaOH+O2↑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2HCl=CaCl2+H2O+CO2↑ ,利用裝置A制取CO2的優(yōu)點是 便于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 .
    (2)裝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HCO3+HCl=NaCl+H2O+CO2↑ .
    (3)裝置D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氣體 .
    (4)裝置E中收集到的氣體是 O2 (填化學式),該氣體還可以用下列圖2裝置中的 ad 進行收集(填寫字母序號).
    (5)為探究反應后裝置C硬質(zhì)玻璃管中固體的成分,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圖3實驗:
    根據(jù)判斷,反應后裝置C硬質(zhì)玻璃管中固體為 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
    考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實驗探究物質(zhì)的性質(zhì)或變化規(guī)律;氣體的凈化(除雜);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 (1)根據(jù)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裝置A可以通過壓強的作用是固體和液體分離進行分析;
    (2)根據(jù)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進行分析;
    (3)根據(jù)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進行分析;
    (4)根據(jù)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水反應會生成氧氣,氫氧化鈉可以將二氧化碳除去進行分析;
    (5)根據(jù)過氧化鈉和水會生成氧氣,碳酸鈉和氯化鈣會生成碳酸鈣沉淀,碳酸鈣和鹽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進行分析.
    解答: 解:(1)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裝置A可以通過壓強的作用是固體和液體分離,所以利用裝置A制取CO2的優(yōu)點是:便于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
    (2)碳酸氫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H2O+CO2↑;
    (3)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所以裝置D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氣體;
    (4)過氧化鈉和二 氧化碳、水反應會生成氧氣,氫氧化鈉可以將二氧化碳除去,所以裝置E中收集到的氣體是O2,氧氣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還可以用下列圖2裝置中的ad進行收集;
    (5)過氧化鈉和水會生成氧氣,碳酸鈉和氯化鈣會生成碳酸鈣沉淀,碳酸鈣和鹽酸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
    固體加水沒有氣泡,所以不含過氧化鈉,加入氯化鈣會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加鹽酸,會生成氣體,所以含有碳酸鈉,反應后濾液的pH值是12,所以含有氫氧化鈉,
    所以反應后裝置C硬質(zhì)玻璃管中固體為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故答案為:(1)CaCO3+2HCl=CaCl2+H2O+CO2↑,便于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
    (2)NaHCO3+HCl=NaCl+H2O+CO2↑;
    (3)除去二氧化碳氣體;
    (4)O2,ad;
    (5)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點評: 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根據(jù)反應物的類型及反應條件正確選擇裝置,正確進行知識的類比和前后聯(lián)系,熟知典型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14.(2015•遵義)根據(jù)圖示完成相關(guān)問題:
    (1)寫出標號為①的儀器名稱 鐵架臺 .
    (2)制取氣體前圖C的操作是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
    (3)實驗室用圖A裝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2HCl═CaCl2+H2O+CO2↑ ,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圖B裝置中,無明顯現(xiàn)象,可能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 .
    考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 (1)根據(jù)儀器名稱回答;
    (2)制取氣體前圖C的操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為石灰石和稀鹽酸,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因為制取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B中的澄清石灰水無明顯現(xiàn)象.
    解答: 解:(1)儀器①為鐵架臺;
    (2)制取氣體前圖C的操作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驗室用圖A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為石灰石和稀鹽酸,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因為制取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B中的澄清石灰水無明顯現(xiàn)象.
    故答案為:(1)鐵架臺
    (2)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儀器的用途、反應表達式的書寫,實驗裝置的選擇,選擇發(fā)生裝置時,要考慮反應物的狀態(tài)、反應條件等因素;選擇收集裝置時,要考慮氣體的水溶性、能否和水發(fā)生化學反應、密度、能否和空氣中的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等因素.
    15.(2015•荊門)某研究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質(zhì)(固定裝置略).已知碳酸鎂加熱發(fā)生類似碳酸鈣的分解反應.
    (1)裝置 A中發(fā) 生的反應: MgCO3 MgO+CO2↑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裝置C的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 ,無水CaCl2的作用: 干燥氣體 .
    (3)裝置D中發(fā)生的反應: 3CO+Fe2O3 2Fe+3CO2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圖中裝置E是安全瓶,能防止倒吸,從實驗安全考慮,本實驗還應在裝置 BC 之間添加裝置E.
    考點: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鹽的化學性質(zhì);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碳單質(zhì)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zhì)與用途.
    分析: (1)碳酸鎂加熱分解為氧化鎂和二氧化碳,據(jù)此書寫化學方程式;
    (2)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據(jù)此分析C的作用,氯化鈣具有吸水性據(jù)此分析D的作用;
    (3)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據(jù)此書寫化學方程式;
    (4)B處停止加熱后,C處液體容易倒吸入B使裝置炸裂.
    解答: 解:(1)碳酸鎂加熱分解為氧化鎂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CO3 MgO+CO2↑,故答案:MgCO3 MgO+CO2↑.
    (2)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所以C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氯化鈣具有吸水性,所以D的作用是干燥氣體,故答案:吸收二氧化碳;干燥氣體;
    (3)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O+Fe2O3 2Fe+3CO2,故答案:3CO+Fe2O3 2Fe+3CO2
    (4)B處停止加熱后,C處液體容易倒吸入B使裝置炸裂,故答案:BC.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一氧化碳的還原性,對實驗過程中的除雜、干燥進行考查,特別注重對化學方程式的考查.
    16.(2014•長沙)請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寫出裝置圖中儀器甲的名稱: 酒精燈 .
    (2)實驗室用大理石和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發(fā)生裝置應選 B (填寫裝置的字母代號).
    (3)若用F裝置來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氣體應從 a 端進入(填a或b).
    (4)若用裝置E收集二氧化碳氣體,驗滿的方法是 用燃著的木條靠近集氣瓶口 .
    考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 干燥與凈化.
    分析: 據(jù)圖即可知道有關(guān)儀器的名稱,根據(jù)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甲是酒精燈,故填:酒精燈;
    (2)用大理石和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是固液常溫型反應,故選擇B裝置,故填:B;
    (3)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則應該從長管進入,故填:a;
    (4)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可以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故填:用燃著的木條靠近集氣瓶口.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常見的氣體的實驗室制取的知識以及氣體的性質(zhì),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
    17.(2015•莆田)自然界中無時不在進行著C02、H20、02的循環(huán),使地球充滿勃勃生機.
    (1)三種物質(zhì)的組成中,都含有氧 元素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大氣中的C02含量應保持相對穩(wěn)定.如果排放人空氣中的CO2過多,可能會加劇 溫室效應 .
    (3)水蒸發(fā)變成水蒸氣是 物理變化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從微觀角度分析,發(fā)生變化的是 水分子的間隔增大 .
    (4)寫出一個消耗02產(chǎn)生CO2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O2 CO2 .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為: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氣.其中淀粉屬于 糖類 (填一種營養(yǎng)素的名稱).
    (6)愛護水資源,人人有責.如圖屬于“國家節(jié)水標志”的是 B (填宇母).
    考點: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自然界中的氧循環(huán);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幾種常見的與化學有關(guān)的圖標;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yǎng)素.
    專題: 空氣與水.
    分析: (1)根據(jù)物質(zhì)的組成來分析;
    (2)根據(jù)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危害來分析;
    (3)水變?yōu)樗魵馐俏锢碜兓且驗樵撟兓瘺]有新物質(zhì)生成,從微粒的角度看是水分子的間隔增大了;
    (4)根據(jù)反應的要求來分析;
    (5)根據(jù)常見的糖類物質(zhì)來分析;
    (6)根據(jù)常見標志的意義來分析.
    解答: 解:(1)根據(jù)三種物質(zhì)的化學式可知,其中都含有氧元素;故 填:元素;
    (2)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會導致溫室效應.故填:溫室效應;
    (3)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jù)是: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水變?yōu)樗魵馐俏锢碜兓且驗樵撟兓瘺]有新物質(zhì)生成,從微粒的角度看是水分子的間隔增大了;故填:物理變化;水分子的間隔增大;
    (4)反應物有氧氣,生成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很多,如木炭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故填:C+O2 CO2;(答案合理即可)
    (5)淀粉屬于一種糖類物質(zhì);故填:糖類;
    (6)A.是塑料制品循環(huán)使用標志;B.是節(jié)水標志;C.是禁止煙火標志;D.是腐蝕品標志.故填:B.
    點評: 本題考查的化學知識點比較多,但是均屬于基礎(chǔ)知識的考查,難度較小.
    18.(2015•鄂州)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
    (1)儀器①的名稱是 試管 ;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 B (填標號);
    (3)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和熟石灰兩種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已知氨氣(NH3)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實驗室制取并收集氨氣,所選擇的裝置是 AD (填標號).
    考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常用儀器的名稱和選用.
    專題: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 (1)根據(jù)儀器的名稱和用途解答;
    (2)據(jù)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可回答;
    (3)根據(jù)制取氨氣的藥品狀態(tài)和氨氣的性質(zhì)選擇.
    解答: 解:(1)儀器①是試管,故填:試管;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藥品是石灰石和稀鹽酸,屬于固液常溫型,故選B;
    (3)實驗室用氯化銨和熟石灰兩種固體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取氨氣時需要加熱,實驗時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A裝置;
    氨氣極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即用D裝置收集.
    故填:AD
    點評: 題綜合考查了學生的基本實驗能力,涉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裝置選擇、實驗基本操作等知識,只有綜合理解化學知識才能夠正確的解答.
    19.(2015•益陽)在化學課上,老師提供了以下裝置探究制取氣體的方法.
    請回答:
    (1)可用于實驗室制取CO2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 B ;
    A.①與③B.①與④C.②與③D.②與④
    (2)寫出實驗室制取CO2的化學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利用裝置③收集的氣體具有的性質(zhì)是 密度比空氣的小 .
    考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 (1)根據(jù)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和反應條件來選擇反應的發(fā)生裝置,根據(jù)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來選擇收集裝置.
    (2)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
    (3)裝置③是向下排空氣法,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常溫型,所以應該選擇①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所以應該選擇④來收集二氧化碳.
    (2)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3)裝置③是向下排空氣法,利用裝置③收集的氣體具有的性質(zhì)是密度比空氣的小
    故答案為:(1)B(;(2)CaCO3+2HCl═CaCl2+H2O+CO2↑;(3)密度比空氣的小.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熟練掌握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反應原理、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依據(jù)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
    20.(2015•婁底)請結(jié)合下列實驗裝置,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寫出儀器a的名稱 錐形瓶 .
    (2)實驗室若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選用的裝置為 BD (填字母).加試劑前,要連接好裝置并檢查裝置的 氣密性 .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變 紅 色.
    (3)用B裝置能否制取氧氣? 能 (填“能”或“不能”).
    考點: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制取裝置;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 (1)根據(jù)常見的化學儀器的名稱進行分析解答.
    (2)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常溫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jù)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儀器a是錐形瓶.
    (2)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常溫型,所以應該選擇B裝置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所以應該選擇D裝置來收集二氧化碳.
    加試劑前,要連接好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以避免裝入藥品后發(fā)現(xiàn)裝置氣密性不好,更換部分儀器而浪費藥品.
    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
    (3)B裝置屬于固液常溫型,實驗室中采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氣,也屬于固液常溫型,用B裝置能制取氧氣.
    故答案為:(1)錐形瓶;(2)BD;氣密性;紅;(3)能.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熟練掌握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反應原理、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依據(jù)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