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軟考網絡工程師考點自測題:通信基礎

字號:

●信元是信元交換的單位。為控制差錯,在信元中包括 CRC 校驗和,其生成公式為 (1),校驗和對(2)進行校驗。信元交換采用(3)技術進行復用。在交換過程中,當實施 VP 交換時,其中 VPl、VCI 的變化情況是(4)。若在交換過程中出現(xiàn)擁塞,該信息被記錄在信元的(5)中。
    (1):A. x8+x7+x+1 B. x8+x2+x+1
    C. x16+x12+x+1 D. x16+x15+x2+1
    (2):A.整個信元 B;信元頭 C.信元載荷(用戶數(shù)據(jù)) D.信元的地址域
    (3):A.TDM B. FDM C. WDM D. ATDM
    (4):A. VPI、VCI都不變 B. VPI、VCI根據(jù)需要變化
    C. VPI不變、VCI根據(jù)需要變化 D. VCI不變、VPI根據(jù)需要變化
    (5):A. GPC B. VPI C. CLP D. PT
    ●RS-232 是 DTE 和 DCE 之間的接口標準,當作為 DCE 的 MODEM 和作為 DTE 的計算機相連時,按此標準需要連接的最少線數(shù)是(6)。MODEM 收到呼叫信號后向計算機發(fā)送的信號是(7)。當數(shù)據(jù)發(fā)送完畢,計算機向 MODEM 發(fā)送的信號是清除(8)、MODEM 隨后向計算機發(fā)送清除(9)信號作為應答。當使用 RS-232 通信時,通常需要使用速率匹配功能,完成該功能的協(xié)議是(10)。
    (6):A. 3 B. 9 C. 15 D. 25
    (7):A.接收數(shù)據(jù) B.載波檢測 C. MODEM 就緒 D.呼叫(振鈴)指示
    (8):A. 'DTE就緒' B. '請求發(fā)送' C. 'MODEM就緒' D. '允許發(fā)送'
    (9):A. 'DTE就緒' B. '請求發(fā)送' C. 'MODEM就緒' D. '允許發(fā)送'
    (10):A. TELNET B. XON/XOFF C. KERMIT D. XMODEM
    ●對一路信號進行 FSK 調制時,若載波頻率為 fc , 調制后的信號頻率分別為 f1 和 f2 (f1
    (11):A.fc-f1=f2-fc B. f2-f1 = fc C. f2+f1 = fc D. f1*f2 = fc
    (12):A.相同 B.部分重疊 C.連續(xù) D.不重疊且不連續(xù)
    (13):A.解調器 B.帶通濾波器 C.載波發(fā)生器 D.終端軟件
    (14):A.時間 B.頻率 C.波長 D.相位
    (15):A.TDM B.FDM C.WDM D.ARDM
    ●網絡協(xié)議是計算機網絡和分布系統(tǒng)中互相通信的(16)間交換信息時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的集合。協(xié)議的關鍵成分中(17)是數(shù)據(jù)和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18)是用于協(xié)調和進行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定時是對事件實現(xiàn)順序的詳細說明,而網絡體系結構則是(19)。
    (16):A.相鄰層實體 B.同等層實體 C.同一層實體 D.不同層實體
    (17):A.語義實體 B.語法 C.服務 D.詞法
    (18):A.語義 B.差錯控制 C.協(xié)議 D.協(xié)同控制
    (19):A.網絡各層及層中協(xié)議的集合 B.網絡各層協(xié)議及其具體描述
    C.網絡層間接口及其具體描述 D.網絡各層、層中協(xié)議和層間接口的集合
    ●路由信息協(xié)議 RIP 是內部網關協(xié)議 IGP 中使用得最廣泛的一種基于(20)的協(xié)議,其優(yōu)點是(21) 。RIP 規(guī)定數(shù)據(jù)每經過一個路由器,跳數(shù)增加 1,實際使用中,一個通路上最多可包含的路由器數(shù)量是(21),更新路由表的原則是使到各目的網絡的(23) 。更新路由表的依據(jù)是:若相鄰路由器調說“我到目的網絡 Y 的距離為 N ”,則收到此信息的路由器 K 就知道:“ 若將下一站路由器選為 X,則我到網絡 Y 的距離為(24)”。
    (20):A.鏈路狀態(tài)路由算法 B.距離矢量路由算法
    C.集中式路由算法 D.固定路由算法
    (21):A.簡單 B.可靠性高 C.速度快 D.功能強
    (22):A. 1個 B. 16個 C. 15個 D.無數(shù)個
    (23):A.距離最短 B.時延最小 C.路由最少 D.路徑最空閑
    (24):A. N B. N-1 C. 1 D. N+1
    ●基于 TCP/IP 的互聯(lián)網服務中,IP 協(xié)議提供主機之間的(25)分組傳輸服務。TCP 協(xié)議提供端口之間的 (26)報文傳輸服務;為了實現(xiàn)可靠的服務,采用超時重傳、確認捎帶技術。傳輸中的協(xié)議規(guī)定,在確認信息中捎帶(27)的序號以減少通信量。TCP 使用三次握手協(xié)議來建立連接,設甲乙雙方發(fā)送報文的初始序號分別為 X 和 Y,甲方發(fā)送(28)的報文給乙方,乙方接收報文后發(fā)送(29)的報文給甲方,然后甲方發(fā)送一個確認報文給乙方便建立了連接。
    (25):A.可靠的面向連接的 B.不可靠的面向連接的
    C.可靠的無連接的 D.不可靠的無連接的
    (26):A.可靠的面向連接的 B.不可靠的面向連接的
    C.可靠的無連接的 D.不可靠的無連接的
    (27):A.上一個已接收的報文 B.下一個希望接收的報文
    C.正在發(fā)送的報文 D.下一個將要發(fā)送的報文
    (28):A. SYN=1,序號=X B. SYN=1,序號=X+1,ACKX=1
    相關專題:
    C. SYN=1,序號=Y D. SYN=1,序號=Y,ACKY+1=1
    (29):A. SYN=1,序號=X+1 B. SYN=1,序號=X+1,ACKX=1
    C. SYN=1,序號=Y,ACKY+1=1 D.SYN=1,序號=Y,ACKY+1=1
    (注:ACK的下標為捎帶的序號)
    ●CSMA (載波監(jiān)聽多路訪問) 控制策略中有三種堅持退避算法,其中一種是:“一旦介質空閑就發(fā)送數(shù)據(jù),假如介質是忙的,繼續(xù)監(jiān)聽,直到介質空閑后立即奉送數(shù)據(jù);如果有沖突就退避,然后再會試”這種退避算法稱為(30)算法。這種算法的主要特點是(31)。
    CSMA/CD 在 CSMA 的基礎上增加了沖突檢測功能。網絡中的某個發(fā)送站點一旦檢測到沖突,它就立即停止發(fā)送,并發(fā)沖突碼,其它站點都會(32)。如果站點發(fā)送時間為 1,任意兩個站之間的傳播延遲為 t,若能正常檢測到沖突,對于基帶總線網絡,t 的
    值應為(33);對于寬帶總線網絡,t 的值應為(34)。
    (30):A. I-堅持CSMA B. 非堅持CSMA C. P-堅持CSMA D. O-堅持CSMA
    (31):A.介質利用率低,但可以有效避免沖突
    B.介質利用率高,但無法避免沖突
    C.介質利用率低,且無法避免沖突 D.介質利用率高,且可以有效避免沖突
    (32):A.處于待發(fā)送狀態(tài) B.相繼競爭發(fā)送權
    C.接收到阻塞信號 D.有可能繼續(xù)發(fā)送數(shù)據(jù)
    (33):A. t≤0.5 B. t>0.5 C. t≥1 D. 0.5
    (34):A. t>0.25 B. t≥0.5 C. t≤0.25 D. 0.25
    ●在 X.25 網絡中,通常用戶計算機與網絡的(35)相連接。X.25網絡的數(shù)據(jù)鏈路層使用的標準是(36),它允許在收到應答前連續(xù)發(fā)送(37)幀數(shù)據(jù),為用戶提供的速率為(38)Kbps。兩個 X.25 網絡之間互聯(lián)時使用(39)協(xié)議。
    (35):A. PAD B.交換機 C.路由器 D.計算機
    (36):A. 802.3 B. LAPB C. LAPD D. HDLC
    (37):A. 1 B. 8 C. 32 D. 128
    (38):A. 56 B. 64 C. 128 D. 384
    (39):A. X.25 B. X.28 C. X.34 D. X.75
    ●公鑰密碼是(40)。常用的公鑰加密算法有(41),它可以實現(xiàn)加密和數(shù)字簽名,它的一個比較知名的應用是(42),這種應用的協(xié)商層用公鑰方式進行身份認證,記錄層涉及到對應用程序提供的信息的分段、壓縮、數(shù)據(jù)認證和加密。
    (40):A.對稱密鑰技術,有1個密鑰 B.不對稱密鑰技術,有2個密鑰
    C.對稱密鑰技術,有2個密鑰 D.不對稱密鑰技術,有1個密鑰
    (41):A. DES B. IDES C. 三元 DES D. RSA
    (42):A. SSL B. SOCK5 C. 安全 RPC D. MD5
    ●OSI網絡管理標準定義了網管的五大功能。比如對每一個被管理對象的每一個屬性設置閾值、控制閾值檢查和告警的功能屬于(43);接收報警信息、啟動報警程序、以各種形式發(fā)出警報的功能屬于(44);接收告警事件、分析相關信息、及時發(fā)現(xiàn)正在進行的攻擊和可疑跡象的功能屬于(45),上述事件捕捉和報告操作可由管理代理通過 SNMP 和傳輸網絡將(46)發(fā)送給管理進程,這個操作(47)。
    (43):A.計費管理 B.性能管理 C.用戶管理 D.差錯管理
    (44):A.入侵管理 B.性能管理 C.故障管理 D.日志管理
    (45):A.配置管理 B.審計管理 C.用戶管理 D.安全管理
    (46):A. get B. get-next C. set D. trap
    (47):A.無請求 B.有請求 C.無響應 D.有響應
    ●Intenet 是全球的、開放的、由眾多網絡互聯(lián)而成的計算機網絡,狹義Intenet 是指由上述網絡中采用 IP 協(xié)議的網絡互聯(lián)而成的,廣義Intenet 是指狹義Intenet 加上所有(48)的網絡。 Intenet 體系結構具有良好擴充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49)。廣義Intenet 的這種基于單一主干核心結構的弊端在于(50)。這種結構將逐漸被(51)所取代。
    (48):A.采用應用網關互聯(lián) B.采用點到點協(xié)議直接互聯(lián)
    C.能通過路由選擇至目的站 D.通過協(xié)議轉化而可以訪問資源
    (49):A.基于客產機服務器結構,具有單向依賴性
    B.基于樹型結構,具有層次性和單向依賴性
    C.基于環(huán)型結構,結點之間無依賴性
    D.基于星型結構,結點之間無依賴性
    (50):A.訪問是單向的,造成有些資源無法訪問
    B.造成尋徑表規(guī)模太長,尋徑困難,不利于低層網絡的尋徑
    C.不利于Intenet 的擴充
    D.對核心網關結構依賴嚴重,一旦出現(xiàn)故障,整個Intenet 的工作將受到影響
    (51):A.星形主干結構 B.無主干結構 C.對等主干結構 D.網狀主干結構
    ●Linux 是目前較為流行的網絡操作系統(tǒng),如同 Unix 操作系統(tǒng)一樣,它也可以通過手工編輯配置文件達到對系統(tǒng)進行配置的目的。
    在Linux網絡配置文件中的幾個較為重要的配置文件如下:
    (52)用于存放本機主機名以及經常訪問 IP 地址的主機名,在對 IP 進行域名解析時,可以設定為先訪問該文件,再訪問 DNS ,最后訪問 NIS。
    Linux下存在兩個網絡服務守候進程的配置文件。通過修改(53),可以達到關閉或開放某種對應服務的目的。以FTP服務為例;將文件中 “#FTP Stream TCP nowait root/usr/sbin/tcpd in.ftpd -1 -a”前的“#”去掉就可以開啟 FTP 服務。修改(54),可對允許訪問本機提供服務的主機范圍進行限制。例如在文件中加入“in.ftpd:202.112.207.0/255.255.255.0” 就可以允許 202.112.207.0 子網的用戶主機訪問本機提供的 FTP 服務。
    在 Linux 下進行 DNS 服務時,(55)是控制解析器配置的最主要文件,規(guī)定了解析使用的服務,以及服務的順序,比如可以通過在文件中加入“Order hosts,DNS,NIS”設定前面提到的域名解析順序;(56)是配置 DNS 服務器的主要文件,指定了本機使用的域名服務器以及多個服務器之間查找的順序等。
    (52):A. /etc/local.conf B. /etc/network C. /etc/hosts D. /etc/host.conf
    (53):A. /etedserviees.conf B. /etc/'metd.conf C. /etc/services D. /etc/host.conf
    (54):A. /etc/hosts.allow B. /etc/hosts.denv C. /etc/access.conf D. /etc/inetd.conf
    (55):A. /ete/named.conf B. /etc/host.conf C. /etc/dns.conf D. /etc/resolv.conf
    (56):A. /etc/nis.conf B. /etc/dns.conf C. /etc/named.conf D. /etc/resolv.conf
    參考答案
    (1)B (2)B (3)D (4)C (5)D(6)B (7)D (8)B (9)D (10)B
    (11)A (12)D (13)B (14)C (15)C(16)B (17)B (18)A (19)D (20)B
    (21)A (22)C (23)A (24)D (25)D(26)A (27)B (28)A (29)C (30)A
    (31)B (32)C (33) A (34)D (35)A(36)B (37)B (38)B (39)D (40)B
    (41)D (42)A (43)B (44)C (45)D(46)D (47)C (48)C (49)B (50)D
    (51)C (52)C (53)B (54)A (55)B(56)D